想要高效获取用户?你必须知道的互联网营销小知识(上)


用户旅程:用户完成一个客户体验闭环的经历,与企业或产品接触的整个环节链条。 想要增长就要消除每个环节上的摩擦。

私域流量:无需付费,可自由使用,已经沉淀在自有app、公众号、朋友圈、微信群等私有渠道的用户。

品牌承诺:作为品牌方,向用户做出承诺,且兑现承诺,进而提升客户的信任感。

网络效应:使用某商品或服务的其他用户人数越多,用户选用该商品或服务的可能性就越大。简言之,网络连接点越多,用户越难离开。

PMF:产品——市场——匹配,指产品和市场达到最佳的契合点。完成PMF阶段后,再驱动增长阶段。 PMF:企业0-1阶段。 增长:企业1-10,10-100阶段。

使用行为:根据行为三角原理,是指用户对“关键行为”的操作。关键行为指在用户接触产品早期,能明确体现其对产品价值的认识的行为。

用户体验:让新用户通过其他用户的有效参考信息,或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来消除顾虑。

价值预留:为用户开启第二次消费预留钩子。

MVP:指通过一个最小化的、可以满足核心需求的产品来测试市场的反应。 这个概念来自精益创业,核心是减少时间成本。

动因:目标人群使用产品的动力。 增加动因三步骤:1.排除没有动因的用户;2.防止动因偏差;3.刺激有真实动因的用户。

第三方背书:用户因为信任一个“第三方”,进而信任第三方推荐的产品。包括熟人背书和权威背书。

习惯:用户无需外部诱因,不假思索使用和购买产品。要学会打造客户的习惯。

北极星指标:中长周期内能够指导企业长期增长的唯一重要指标。

啊哈时刻:产品让用户感知到的价值感最强的点。

认知:用户从不知道你的产品到知道的过程。“认知”的供给策略是品牌,品牌是长久的流量池。

对比效应:因同时或先后受到性质不同或相反的刺激物的作用,从而发生变化,另用户产生向往,由此增强动因。

环境压力:由周围的人或事物施加的一种影响力,它可以鼓励、影响一个人,使他认同、依同到内化,从而改变其态度、行为。

标杆效应:利用超级用户、模范、KOL、明星、网红等,树立“标杆”,增强其他用户参与和跟随的动力。

心理账户:人们会把现实中的支出或者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里。你需要把你的产品放到用户愿意花钱的心理账户里。

系统一、系统二:大脑有两套认知系统。系统一是自主意识,即直觉的、感性的反应。系统二是自主控制,即人们经过理性思考作出的反应。习惯是让用户对产品使用形成统一。

沉默成本:时间、金钱、精力或情感等已经发生并不可回收的成本。沉默成本越高,用户越难离开。

比例偏见:人们对于比例的感知,比对数字的感知更为敏锐。

主动分享:刺激用户主动分享的三步骤。梳理转发时刻;创造转发内容;转发工具赋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