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都這麼排斥保險嗎?為什麼?


保險這個問題得看每個人的想法,不能以偏概全,談談我個人的觀點,說到錢這個話題就不得不提下通脹這個概念了,比如10年 20年前的10000元和現在的10000元有沒有區別,那現在的10000元和10年20年後的10000元又有沒有區別,如果說買保險為了防老我是不建議去買的,在我的概念裡保險是定額的,不知道對不對哦,就是我買的時候就規定了沒幾年我可以拿多少錢,保險合同裡不會把通脹這個概念算進去,現在基本都有社保的,而且社保基本都是每年會加的,有了社保今後的養老應該是會有一個基本保障的,所以養老型基金我是不太建議去買的,那其他一些比如大病的醫療保險我還是覺得看自身情況還是有必要給自己一份保障的,畢竟現在中國的醫療制度還不夠完善,醫療成本不是每個家庭都能負擔得起的,還是視自身的家庭財產情況來定奪


上海額小爺叔


誰賣保險就一種錯誤,先說我賣的保險吧,是朋友的老婆找我賣,經長找我賣保險,三天二天,來這樣說,那樣說好,我很明白,保險就是套路,來我家有倆個月,我沒有辦法,就說,我沒有錢,他說他有,給我辦了,2年的,每月交5千5百元,,他幫我交了保費,我也不好意思說別的,後來我才知道,保險公司給他提了百分之30回扣,他拿走了,3萬3千元,晚上還請我吃飯,大家瞭解瞭解,保險商業險是可以的,他們和傳銷沒什麼倆樣,他們合法,就是交了費,車險一定要賣,


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98306501


中國的保險還需要法律同行,尤其是保險的銷售售後服務。在絕大部分人心目中保險與騙孑是劃.等號的。絕大部分人是排斥保險的。保而更險。且銷售保險前說的天花亂墜。熱情的無微不至,甚至於經常聯絡感情。一旦買了保險態度是一百八十度轉彎說話的語氣都不同。我家小孩剛出生,老婆遠房嫂子登門推銷保險。礙於情面買了。且每年都要買。記得是四年後。保險公司打電話,語氣生硬。說餵你家保險到期了。好像我欠他的。本來買時說孩子上高一返回一部分。結果又說二十歲。去找。保險公司沒人理你。賣保險的早不在公司了。所以說從心裡難以相信保險公司。年輕人排斥。中年人也更排斥這種公司如果不加以法律規範,那就是合法的騙子公司。


鹹吃蘿蔔淡操心了


其實,在中國對保險的偏視和排斥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或許年輕人會更激烈一點,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因素造成的:一是年輕人的群體特質,二是保險的本質導致,三是中國保險市場的現狀。

保險的反人性特質-錯配

1.期限的錯配

保險用一句通俗的話講,就是用今天的錢保障明天的事。因為無論你是買意外險還是買重疾險,都不可能今天買,今天就發生那樣的話,保險公司也不會進行理賠。也就是說你今天要拿口袋裡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去買明天或者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情。想想看這其實是一件比較反人類的設計,首先明天就是一個很飄渺的事情,而明天發生的風險更是水中月,而我今天就要有損失了,是不是感覺很虧?

2.金錢的錯配

衣食無憂的生活是每一個人都期望的,但是誰都無法保證這樣的日子能有多久,因為我們的一生要面對很多的風險,可能剝奪掉我們衣食無憂的生活,所以保險的意義在於讓我們都能夠享受比較平均化的生活。舉個例子來講,今天你可以喝酒吃肉,但是你明天就可能因為某個意外而喝西北風,而這個時候保險公司站出來說,今天你也別吃肉喝酒了,就吃饅頭算了,把吃肉的錢給我一部分,我保證以後的每一天你有饅頭吃。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無奈嘴邊的肉太香,放不下來呀。

3.風險的錯配

保險公司經營的就是風險,看這件事情發生的概率,原則上講發生的概率越高,保險費用就越高。比如買一款重疾險,20歲的小夥子和45歲的中年人來買,費用肯定就不一樣。但是保險公司不可能給每一個人制定不同的費率,如果這樣的話年齡偏大的人保費就太高,可能45歲的中年人要5000元,二十歲的小夥子只要1000元。這樣的保險肯定不好賣。所以保險公司會綜合算出來一個均衡的價格,這個價格其實是對年輕人是不利的,因為他們得疾病的概率非常小,但是承擔的費用很高,超過了實際上應該承擔的費用。

年輕人的群體特徵

1.風險承受能力更大

以養老保險為例,一般人養老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把錢存起來自己養老,另外一種是買養老金保險。這兩種形式的區別就是對待風險的承受能力不同,第1種更相信依靠自己的力量自給自足,我今天不交這1萬塊錢保費,哪怕明天生病住院了,花100萬我也願意承擔這樣的風險。而第2種則更多的依靠社會的力量,我無法承擔住院花100萬的費用,所以我寧願穩健一點,今天少花一點。顯然作為年輕人更能接受風險承受能力,所以選擇第1種的人就會多一些。

2.年輕人的積蓄能力有限

保險的意思人人都該有,但是這是存在於教科書上的說法,現實的情況是,越富有的地區保險意識越強,購買保險的意願也更強烈。而貧窮的地方今天怎麼吃飽飯還是個問題,你讓他買保險肯定是不現實的。中國的年輕人雖然說沒有窮到這個地步,但是高房價,高物價以及高通貨膨脹也讓他們壓力不小,月光族成為比較普遍的現象。中國有一句老話,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如果我現在的生活狀態比較好,可以買一部分保險,防止我的生活質量下降,但是如果我現在活得很一般,我還花錢保障什麼呢?

中國保險市場的現狀

1.保險的口碑不太好

即便到現在,仍然有不少老百姓認為保險是騙人的。保險業進入中國的市場比較晚,市場接受度也比較低,因此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保險都是通過銀行來經營銷售的,而這種保險產品也是變了性質的,從保障型變成了儲蓄型,但是由於市場環境不太好,當時給客戶承諾的高收益很多都沒有達到,所以保險的口碑一下子就變差了。

2.扭曲的市場銷售和產品

直到今天在很多銀行大廳內,仍然打著儲蓄的信號來賣保險,本來大家保險知識都不夠,現在又把保險和存款建立了聯繫,而這種聯繫的後果就是,一旦保險沒法達到固定的收益,那在老百姓那裡就形成了保險是騙人的這樣一種說法。所以現在要想買保障型的保險給客戶是很難的,因為大家已經形成了保險,一定要有收益這樣的意識。

3.保險銷售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

保險一定要給到合適的人才有用,但是由於業績的壓力,保險銷售人員不分青紅皂白的,就是一頓忽悠,有的孩子們騙什麼都不懂的老年人。產品一旦賣出去,後續的服務就完全沒有,而在銷售的過程中,充斥著大量小賬回扣等金錢交易和其他交易。

4.保險的設計和服務有待提高

保險條款看不懂,這是很多人的一個共同反應,我國的保險條款的確很複雜。動不動就是幾十頁的說明書,再加上專業的詞彙,根本就不知道要保障的是什麼內容。而一旦出了險之後,需要提供各種各樣的證明,我見過有一款交通意外的險,當事人出了事,打120去了醫院之後才報理賠,後來保險公司竟然拒絕理賠,理由是要在事發現場報警,並且有保險公司指定的醫院來接收。這簡直是不能再扯了。

所以總結下來說,保險公司要想在大陸開展業務首先要從自身的條款和服務做起。而作為年輕人,如果單位沒有配足夠的保險,選擇幾款合適自己的保險產品也是十分必要的。


四大財子


保險作為社會的穩定器,存在了幾百年,為人類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在我們中華大地,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明知保險是個好東西,仍可能會產生保險騙人的感覺。到底是為什麼?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


1. 與其他服務或產品不同,保險是後驗式服務。人們購買一件商品,或者消費某種服務,通常是當場可以體驗,或很快就能體驗。保險不是,特別是保障型產品,由於發生保險事故的可能性比較低,可能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發生,甚至在保險期間內不會發生,消費者直觀體驗較晚,甚至沒有直觀體驗;即使是儲蓄型保險,到投保人真正感受到複利的威力,通常也需要十幾二十年以上的時間。


實際上,投保人通過繳納保險費,將對應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不管是否發生保險事故,保險公司承擔該風險的服務已經提供,只是投保人不一定能直觀感受得到。


2. 對於好的服務或產品,消費者體驗愉悅,會推薦給他人,而保險則不一定。我們想象一位投保終身重疾的人士,每年交2萬元保費,在交到第10年的時候,罹患了合同約定的重大疾病,獲得了100萬元重疾保險金。按理說,交了20萬,拿回100萬,得到了老百姓認為的保險服務,但在罹患重疾的狀態下,TA會愉悅嗎?有的保險公司非要客戶或家人送個錦旗,拍個照,大家看客戶臉上有笑容嗎?所以,即使拿了理賠款的客戶,也不一定會去宣傳。


3. 保險條款篇幅長,且複雜,投保人容易產生理解偏差。想必大家都見過保險條款,如果沒有的話,可以進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網站(www.iachina.cn),點擊菜單欄上“保險產品”的“人身險產品信息庫”子菜單,通過消費者查詢入口,隨便查一款重大疾病保險(產品類別選擇示例見下圖),打開PDF版本的條款看一下,至少20頁,能完整讀完已經是少數,能完全理解更是世上少見。一旦出現理解偏差,投保人以為能賠的卻沒有賠到,自然就會有受騙的感覺。


溫馨提醒:以後遇到業務員推薦保險,如果有興趣進一步瞭解,但業務員未能提供保險條款,可以通過上述網站查閱。


4. 保險銷售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其中“無知者”很多,“無良者”也不少。由於保險代理資格獲得門檻較低(目前要求是高中畢業,以前更低),而保險產品又非常複雜,使得銷售人員對所銷售商品的瞭解並不全面,甚至有錯誤的理解,傳遞到客戶那裡就是欺騙。更為不幸的是,正是因為保險產品的複雜性,成為了無良騙子們極佳的道具,遭殃的就是那些相信他們的人。


大家看了以後請不要絕望,保險從業人員整體素質的提高需要時間,行業正在努力。我自己能做的,一是通過寫文章、拍視頻告訴消費者真實的東西,以倒逼保險業務員提升自身素質;二是帶隊與優秀善良的同仁們一道,在一線為消費者提供保險中介服務;三是與華博精算的合夥人們一起,為保險從業人員提供專業培訓,為行業發展貢獻力量。


王曉波頻道


這是具有雙面性的,不能說現代的年輕人一定排斥保險,也不能說現代年輕人一定不排斥保險。

現代年輕人不排斥保險的原因如下:

將對現代人來說。更願意通過網絡來了解保險在網絡上進行投保。不像以前都是通過保險員瞭解保險的情況。

然而相對於整個年齡段的發病率來說,年輕人得病率更低。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年輕人亞健康狀態更多,加之現在的醫療成本越來越高,做保險計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現代年輕人排斥保險的原因如下:

前期保險帶來了各種負面的影響,讓不瞭解保險的年輕人產生了牴觸的心理。

相對於保險來說現在社保是強制性購買的,對於工資只有只有2000多元的年輕人來說,買保險是一種長期投資,相對年輕的人來說更想先闖一闖,然而晚幾年買保險也是沒有什麼影響的。

對於文化成度高,工資收入高的年輕人來說,買保險也是一件不划算的,今後他們的養老金就足夠他們生活,他們更注重於商業保險的投資。

總結來說,年輕人並不排斥保險,只是多了一層防範的心理。對保險的戒心更重了在購買的時候會更謹慎。


Andybabygirl


實際我們國家的保險公司它與銀行有 相似的地方。看似錢放在那裡很保險,實際由於蛀蟲的存在實際不保險。我們的損失怎麼弄也追不回來。

一個企業得有宣傳員,就是賣保險的,所以說門檻特低,沒文化也行,但這些人特別是推銷保險有相同的套路詛咒式。但她們的目的也是為了錢,為了提成,為了養家。她們如同上了賊船下不來了,你走了,你以前的業務提成你就不想要了。

再有就條款,很多的是霸王條款,很多的是隱性條款,很多的是說的與做的不一樣的條款,所以很多人得不到補償,名聲就壞了。

巨大的提成,在加上賠款,再加上經營不善,投資不準,加上腐敗,最後也許還倒閉呢!

年輕人有壓力,他們沒有那麼多富裕錢,有時候已經有醫療保險了,就不想和她們喘氣了,所以說很多人都遠離她們,有的上了退了拿不回多少錢,所以她們有時候像瘟神一樣。這些話不能在朋友圈裡說,因為很多人就是跑保險的,寧拆十座廟,也不在人家飯碗麵前去吐痰!這句話是我編的。但我們只給女兒上了兩樣保險!


快樂的多多


總結大概有以下原因:

第一,身體本處於一個表面健康期(身體內部是否健是無法用眼觀來判定),所以不接受健康風險的警示。

第二,剛步入社會,一般情況下自己的勞動收入不高。在支付完一些正常的衣,食,住,行後,可自由支配的結餘低,另外再加上年輕人的社交豐富,甚至會出現入不敷出的現象。讓他們再額外支出一筆錢去購買一個沒有體驗感的東西,他們認為已經遠遠超出經濟承受能力範圍。

第三,很多年輕人都是剛步入社會未成家,他們的經歷中還沒有上要贍養父母,下要撫育子女,平時還有生活支出。內心的家庭責任感還未深深的建立,無法去感想一個意外,一場疾病對一個家庭經濟的摧殘。所以也就不會去接觸保險來規僻這種為家庭經濟風險。

第四,現在年輕人父母的年紀應該也就是40-50歲左右。正搭上了改革開放的春風,一般在年輕人剛出生時多多少少都配置了一定的保險產品。所以在潛意識中年輕人都認為自己已經有保險了,再買不買無所謂。

......等等的原因造成吧。


範範談保險與理財


據我瞭解,年輕人並不排斥保險,只是對保險的戒心可能更重了,在購買的時候會更謹慎。

根據搜索指數判斷,現在很多年輕人非但不排斥保險,還很關注保險。

當然,這一方面是因為網民的整體年齡段本身偏年輕,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年輕人更傾向於通過網絡搜索瞭解保險產品,而不再像以前一樣,只是找保險業務員瞭解保險方案。

就年輕人來說,雖然整體的患病率確實更低,但是亞健康情況也並不樂觀。加上現在的醫療成本越來越高,早做保險規劃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因為網絡上充斥著各種負面的保險言論,這又讓年輕人心裡多了一層戒備。我覺得這是好事,只有更加專業的客戶,才能倒逼保險公司去提升自己的產品研發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這對於未來的保險市場利大於弊。

還有就是,年輕人買保險其實還有很大的優勢,就是同樣保額保費更低。比如,同樣是保終身的重疾險,同樣的保額,一個20來歲的小夥子保費就比一個40多歲的人要便宜一半。既然遲早要規劃,幹嘛不趁年輕趁便宜的時候買呢?


老萌有個存錢罐


年輕人並不排斥保險。

也不願意去保險。

但上了些年紀的很多人排斥。

我有幾種原因:

一、年輕人在生活和未來規劃上,並沒有去考慮實質需求,他們注重當下,並不會去看幾年後的事,就連車險,要不是強制,很多人也不會買。

二、年輕人對保險不感冒,因還沒到當作主,上有老下有小的扛肩階段,身體各方面,基本不去考慮。倒是非常在意手上的錢今天怎麼花,明天花哪,存錢?把錢去買未知數?他們才不會做。

三、對保險狀態,常常從各種媒體中知道各種各樣不好的現狀,套路,讓他們不想去碰,也覺得無須。

四、對於上了年紀的,很明白保險的意義和內情,可能買些,也可能呆於情面,對於有些特殊的人是買份心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