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你是怎样选择大学志愿的呢?上大学后对那个志愿有没有后悔?

哈你一米阳光


你好,我选择的志愿是在我们老师和我找了一些正规的报考志愿机构之后得到的结果,当然不会后悔,因为我的分数没有一点点的浪费,而且甚至还占了一点小便宜,因为比我分数高了三、四分的同学都差那么一点考上了双一流的大学,但是被我幸运的报考进去了。

我对这个专业和志愿从来没有后悔过,学校的学习氛围浓厚,室友们都挺好很正常,而且和睦融洽。我所学的摄影专业虽然前景不太好,但是我根据我们老师所说的一些比较前卫的领域,正在向那个领域努力,比如3D打印和数字化雕刻。

其实大学真的只是一个跳板,他不会限制你,相反,你能跳的多高,完全看我们自己。


Dive要努力


看到这个问题,一段往事历历在目,那我就来说说当年是如何填报大学志愿的,我经历过两次高考,同时也填报了两次志愿。以下为我的真实经历,供大家参考。

转眼间离开大学校园已经接近十年,大学填志愿应该是十四五年前的事情了。2006年第一次高考,我的成绩超过本省二本线录取线10分,按说报一个省内普通二本院校被录取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但是当时自己心气很高,加上一直在所在高中的重点班(当时叫火箭班)学习,成绩出来后,说实话,面对这个成绩,自己非常不满意,因为自己的同班同学大多数都是过了一本线的,和大家比起来,自己十分难受,填志愿的时候到了,我们当时是成绩出来之前估分填志愿,我估计的成绩和真实成绩基本一致,记得当时二本第一志愿我报的是天津理工大学,为什么报这个学校,凭感觉而已,当时在二本里的录取分数线算是比较高的,由于没有人指导,加上自己对自己成绩的严重不满足,基本是抱着复读的心态报的,能录取就上,录取不了就复读,所以第二第三志愿基本也都填报的是二本里面比较好的学校,所以当时的录取结果很显然,滑档落榜,没有被任何一所大学录取。

到了第二年,换了一个地处农村的重点高中复读,全封闭式管理,最终2007年高考终于过了一本线15分,预估和真实成绩基本一致。按说这回可以好好报志愿了吧,但是,再一次由于自己的原因加上没有任何人的指导,记得当时有一本叫求学的杂志,看了几次,最终在二本第一志愿里面填报了我国边塞地区的一所大学里的所谓的特色专业,而本能好好填报一本院校的志愿里面,我记得第一志愿报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个成绩离北航的录取成绩差距其实是十分大的,一本志愿居然就这样草草而填,结果可想而知,最终顺利进入边疆的特色专业,与此同时,更加喜剧性的是,在我所在的复读班,有一位同学和我携手进入了这所大学,而他的高考成绩超出当年的一本线16分,我们两可以说以几乎相同的超过一本线的高考分数考进了同一所边塞地区二本院校的同一专业。而这个专业当年在本省的录取人数是2人。当时能给我填报志愿进行指导的,就是一本杂志和我的这位好同学好朋友而已。

这就是我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十年前我从这所大学顺利毕业,要说上了大学之后我后悔没?说实话我后悔了,特别后悔。能上一本为什么要上二本?能第一年走,为什么却选择复读?仅凭一本杂志就选择了自己的专业,是不是太荒唐了?简直后悔的不要不要的。现在再来看,这些都是10年前的事情了,也谈不上后悔不后悔,其实都是人生的一个经历,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中我和我的那位好友同学其实还都是比较顺利的,当然这和所学的专业一点关系也没有,因为我们目前从事的都不是那个特色专业,而那个所谓的特色专业,在2013年的时候已经被学校取消,而停止招生了。结合我整个志愿的填报过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自我要求过高,对自己的认识不清楚,以自己第一次高考的成绩,加上回过头从复读一年提高的程度来看,可以说基本是自己当时学习水平的真实反映了,而我却对自己认识不足,严重高估自己,错误的进行了第一次志愿的填报。如果再来一次,我肯定会选择当年就走,绝不复读,而去上本省的一所二本一般院校。个人认为,复读意义不大,因为当时是过了二本线10分的,完全可以有学可上,为什么要选择复读,浪费时间呢。

2.第二次填报志愿的时候为什么一本填的那么高,白白放弃一个上一本院校的机会呢,我想我当时可能是傻了,只能这么解释,否则正常人不会这么选择的,放弃一本,选择一个边塞地区二本里面的所谓的很特色的专业,其实当时对这个特色专业没有一点认识,紧凭一纸介绍就头脑发热,严重错误。

3.两次填报志愿的过程中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任何人或者来自家庭和老师的指导,这一点其实很可怕,哪怕当时有任何一个人能给我一点点阻拦或者是建设性的意见,也不是那个结果。所以说明,作为高中生,对事情的认识还远远不足,仅凭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做事是严重错误的。这和我当时所处的家庭和学校的环境条件的限制有很大关系。

以上就是我两次填报志愿的一个经历,希望对看到的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学子能有所帮助,高考分数重要,志愿填报更重要,绝不能儿戏。





创想小镇


大学选择志愿,真的很重要,它决定了将来你可以做什么。我大学选择志愿是和父亲斗争中选择的。我想学市场营销,会计,而父亲让我选择老师。我们争吵不休,父亲始终不放弃,后来我想专科十个志愿,填一个,父亲也就不伤心了。我把教师填到了第四个,奈何分数不高,前面几个志愿竟然录取不成功,最后教师录取了。

对于教师专业我真的没有后悔过,原因如下:

一,专科学的语文教育,我后来又接了本科,学习汉语言文学,通过学习,我读到很多知识,丰富自己后,能够坦然接受很多事物!毕业后,努力考上了编制,工作还不错。

二、这个专业,让我离父母距离很近,周六周日可以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我想这也是父亲当初让我选择教师专业的原因吧!

三、现在教师工资待遇很不错,两个大假期,在县城工资足够生活,生活算是比较安逸,平时我喜欢在网上写写文字,生活算是满足了!

四、这有编制的工作让我结识了我的丈夫,我们18年考上,19.年结婚,到现在也收获一一枚小宝宝,在小城市有车有房没有贷款,我们的工作足够支撑我们的家庭。

大学这个志愿,让我后来过的很不错,真的没有后悔过!




豆仔妈咪呀


填报志愿是很重要的事情,填报不好很可能影响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

自身经历

我当时填报志愿因为没人指导,就犯了错误,当时我是根据专业名字选择的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一听,哇塞!跟“生命”有关,高端大气上档次,果断填报。去了以后发展自己并不擅长这个专业,而且这个专业的就业也不太好。

填报志愿的建议

  1. 首先要确定的是高考分数决定录取批次。填报的时候不要盲目自信,选择分数线中等的院校填报。
  2. 不盲从,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就业状况综合考虑,这点很重要,上一个好的专业比上一个好的学校而专业不好更加重要,必须提前做好就业调查。

3.不要被专业名称吸引,要实际地查找资料进行详细地了解,看自己是否真的感兴趣,未来就业前景如何。

4.填报三个批次的志愿,以防第一志愿落空。

5.特殊专业,比如体育、空乘、飞行,这些专业对身体条件要求都比较高,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总之,填报志愿时要以自己的高考分数为基准,客观理智地考虑;还要考虑自己的兴趣、身体条件、将来的就业意向、自己所选专业的就业前景综合考虑。

以上是我个人的经历和建议,希望帮助到你,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对,欢迎留言指正。


向阳花木66


当年你是怎样选择大学志愿的呢?上大学后对那个志愿有没有后悔?


大学志愿填报的重要性肯定不亚于高考成绩,对于不同分数段的学生,志愿填报甚至比成绩更重要。


通过调查,大学有70%左右的学生有想换专业的想法,甚至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的想法。


老师06年参加的高考,那时候网络信息更不发达,没发去查询更多的信息,都是瞎选(具体什么专业和大学,就不透露了)。


毕业工作了几年,自己也不喜欢相关的工作,频繁的换行业,浪费很多时间去试错和学习新的东西。


现在老师把大学志愿填报的规划方法和您聊聊。


首先志愿填报三要素,地域,专业,院校。

分别怎么来选择呢?


地域:

大学所在地,也意味着未来在哪个城市发展,北上广深,省会城市等等。

大学所选专业是否有地域性质,如果有肯定选择最好的。


专业:

大学专业,意味着未来的很多年会和它打交道,工作职业都离不开。

可能就会问了,不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转行了吗,没做自己所学专业的人大有人在,

这是一种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

原因在于,专业知识没学好,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既然这样怎么选择自己能学好又喜欢的专业呢?

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都有自己所特有的优势兴趣职业性格等等。

所以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就要根据个人来量身定做,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兴趣职业性格等等,可以通过测评帮助自己发现这些,从而选择适合自己能学好又喜欢学的专业。

一般确定10到15个具体的专业或者3个大类。

再对所选的专业进行一一了解,大学学什么课程,未来就业情况等等,做到心中有数。


院校:

没有高考成绩怎么来规划大学院校呢

可以拿一次大型考试的成绩,换算成上一年高考的高考成绩,再上下浮动一定的分值(多少分自定),带上自己的大学专业和地域赛选出一定分数范围的大学。

后续再对院校进行逐一了解,所选专业在该校是否是优势专业等等。

怎么知道是否是优势专业呢。

看学校的博士点,硕士点,重点建设专业,院士等等。

根据规划有了专业目标,有了院校目标。

最后高考成绩出来,一目了然,就不用再纠结怎么填报志愿了。

加油吧


周跃勇老师


家人意见。不是当老师就是医生。当老师,也是我的心愿,我喜欢老师这个职业,不后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