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酒席最後都有一道“送客菜”,這菜一上就該走人了,是什麼菜呢?

老張談三農


今年我家吃的酒席和要吃的酒席特別多,農曆七月中旬剛剛喝了一次喜酒,酒席上的菜餚一如過去:豐盛美味。唯一改變的是酒席即將結束時的最後一道菜不再是以前的那道菜了,過去的最後一道菜和現在的最後一道菜表達的意思卻沒改變。



七月份嬸子家娶媳婦,我們在大酒店吃酒席,如今辦酒席,上菜順序咱不懂不要緊,酒店懂,廚師明白,哪一道是開頭菜,哪一道是送客菜,人家給安排的週週道道。

嬸子家的喜宴一開始是幾個清口小涼菜,但這個絕對不是真正的上菜開始,等所有賓客落座之後,事主安排的大管家一聲喝令:上菜。於是服務員開始穿梭在大廳裡,來回傳菜。

第一道菜:一道蒸煮時間很久,軟爛香滑的燒雞。寓意是今天一切吉祥如意,這是一道從八十年代流傳到現在的酒席必須菜,只要是宴席,無論紅事還是白事必須有吉祥如意的象徵燒雞。

而最後一道菜卻是一道丸子湯,當丸子湯被服務員送到餐桌上時,其實我們知道這是酒席菜品結束的意思,服務員還是禮貌的告訴大家:菜已上齊。為什麼是丸子呢,原來丸子的諧音是完、完美、結束的意思,於是村裡老人笑稱最後一道菜為:滾蛋丸子。圓圓的丸子不就是滾的意思嘛。


而我們老家在九十年代以前,最後一道菜是傳統的一道凍,豬皮凍,排骨凍,或者雞凍,是當年農民們認為最拿得出手的一道菜,最起碼這道菜到今天,每年春節時,農民們還是要家家戶戶煮豬皮或者雞肉排骨打凍。

那時候我記得凍一上來,淘氣的農村孩子們早早等在門口迎菜,看到了凍會回來報信:沒戲了,沒戲了,凍上來了,冷場了。凍的意思就涼、冷,是指熱鬧的宴席即將冷卻結束。

凍是上了年紀的農民們當年的酒席記憶,當時的凍上了時,孩子們總是意猶未盡,於是會去討論今天所有菜裡面有幾道可以和肉掛鉤的好菜,有哪個菜是孩子們的最愛,而如今吃酒席,很多孩子表現的不熱情,即使去吃,也不再有當年孩子們的熱情,甚至有時候出於禮貌不能半途退席,他們還盼著滾蛋丸子早早上來。

我們老家這裡如今的送客菜是丸子湯,被農民們戲稱滾蛋丸子,以前是凍,是酒席要涼的意思,這兩個表示一樣意思的菜,農民對它們的期盼卻截然相反,當年的凍,大家盼著它晚點上,晚點再晚點。如今的丸子湯卻特別受吃酒席的農民們歡迎,往往酒過半巡時,很多人就盼著滾蛋丸子趕緊出現了。兩道菜的意思相同,意義卻大不相同,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懂對吧。



悠然見東山


滾蛋。

天題主可能不是農村人吧,或者你們家那邊比較文明。在我們老家最後一道菜就是丸子湯,當地稱為滾蛋菜,因為丸子是圓的,寓意滾蛋,吃了丸子湯就趕快“滾蛋”離席吧!
農村辦酒席


不像是在城裡的酒店,大多都是請一個掌勺的大廚在自家院子裡支起大鍋現燒,幫忙洗菜,配菜,端盤子,洗碗的大多也都是自家門裡的人。

因為都是自己弄所以辦酒席當天都是很忙的,如果吃酒席的人一直在吃吃喝喝不下席,那主家也會很為難,因為總不能趕人走吧!

所以在我們老家吃流水席當丸子湯上來了以後,過一會席就散了,大家都很自覺的“滾蛋”了。


楊小寨的希望


我們農村辦理酒席大體經歷了3個階段,一階地上吃:那時候條件真的很艱苦,窮苦人們辦事(紅事白事),親戚朋友街坊四鄰,出份子錢後,辦事人聘請或者自己動手熬一鍋大菜(或者菜湯),微辣,配著雜糧饅頭或者白麵饅頭,自己拿碗盛菜,然後蹲地上或者席地而坐就開吃,吃完就走,沒啥送客菜;二階段馬紮吃,這個階段有幾個小菜,但是依然有大菜或者菜湯,最後是一大碗湯(雞蛋湯居多),有了方桌,有了板凳和馬紮,供客人們落座;三階段酒席桌,酒席桌在我們這叫一條龍,因為主家只管給錢,一切的買菜,做菜,上菜,收拾打理全部能一條龍包辦,不管菜有多豐盛,依舊有大菜(或者菜湯),因為有了這個菜,人們感覺你才有辦事的意思,最後的一道菜,就是雞蛋湯,現在我們這裡俗話叫“滾蛋湯”,喝完就可以走了,在我這裡送走的菜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道大菜,真的很好吃,也是我們的一個習慣,有那個味道,那個感覺。順便簡單提及一下大菜配料,大白菜,悶子,粉條,熟牛肉,熬製,有不知道啥是“悶子”,可以關注我留言,我告知大家,一個家鄉特色



瘋狂奶酪


所謂的送客菜實際上就是最後一個菜,過去在農村自己辦酒席,特別是結婚喜宴,是很有講究的。我的家鄉地處魯中山區,過去農村都很窮,飯店也少,喜宴都是在村莊裡自己辦,酒席人多了就借鄰居家的地方、碗筷。每個村子裡都有幾個會做宴席的櫥子,到時候都會請去幫廚,農村自己辦宴席的菜,味道有別於飯店,很有特色,很好吃的。最後一道菜我印象深刻的“方子肉”,方方正正的一塊肥瘦相間的帶皮五花肉(以肥肉為主),肥而不膩,非常好吃,過去平時很少吃肉,這道菜一上來就會一搶而空。這道菜一上,就說明菜齊了,下邊就要上飯了,沒有喝足酒的就要抓緊了。

十里不同俗,我們鄰縣的農村的酒宴最後一道菜是上魚,寓意年年有餘,也是很有講究的。

現在農村的生活都好了很多,村、鎮的飯店也多了,現在農村辦喜宴基本上沒有再自己做菜的了,都在飯店圖省心,最後一道菜也沒有什麼講究了,也就沒有“送客菜”一說了。


Y瘋言瘋語


問:農村酒席最後都有一道"送客菜″,這菜一上就該走人了,是什麼菜呢?

這個規矩是過去的規矩,現在很多年輕人不講究這些了,也很少有人知道了,他們即使回答,回答的也不對。

這個酒席的規矩是針對新親桌而言的,大棚裡的一般酒席,入坐的人什麼身份都有,菜可以先後隨便上,不會計較這些的,而只有新親的桌上,上菜是有先後,上錯了新親是會怪罪的,有的甚至都會掀翻桌了不歡而散,甚至斷了親的。

新親就是成親時女方孃家來的送客,那天是最尊貴的,不能怠慢。

新親的桌上最先上的必須是筷子,如果不先上筷子就上菜,刁難的送客就用手抓,給你難堪。

然後上備碟,上酒具,上酒具後才是上菜。上菜是一道一道的上,不是一起都端上來,先上涼後上熱。

過去酒席不是轉桌,上菜必須先擺主位,主位動完筷再往下轉,下一道菜還是從主位開始。

八個酒菜上齊,要停一段時間,這是喝酒讓酒敬酒的時間。

八個盤喝酒八個碗吃飯。

酒喝好了,就是依次上八個碗吃飯,這依次是雞魚肘肉等,第七碗是丸子最後一碗是湯,因為吃飯最後一定要用湯送一送,也叫灌灌縫兒。

新親的二八酒席上,做為丸子這道菜,必須是最後上的,"丸完″同音,丸子一來,表示酒席菜上完了,吃完最後一道菜再喝湯後,就該撤了。

如果上菜或上飯,不小心最先上了丸子,這是不尊重新親,送客會認為這是讓"滾蛋″,脾氣不好會打起來的。

丸子這道菜有兩個含意,先上為"滾蛋″,後上為"菜上完了″。


生產隊長老楊


我們安慶這裡最後一道菜是圓子,代表圓滿,代表圓圓滿滿。圓子上桌了,主人家放一下鞭炮,要說幾句客套話:今天感謝大家到來參加孩子的婚禮,沒有什麼菜(謙讓的意思),多喝幾杯寡酒,我敬大家一杯,請隨意。



CYZN8888


你好,是的呢,其實不僅是農村,城裡也是一樣的,但凡是農村的流水席還是城裡酒店的宴席,每個地方都有著自己地方特色的“送客菜”,“送客菜”一上就表明宴席已經到了終點,吃完菜就可以打道回府了!

我們的家鄉是在甘肅武威,武威有個特色麵食叫涼麵。涼麵又稱"過水麵",古稱為"冷淘"。在我們這邊,宴席吃到最後差不多酒足飯飽之後會上一大盤涼麵,無論老少每個人都喜歡吃一碗涼麵輕輕爽走人。所以更有俗語,吃一碗涼麵該走人了,不要等到主家趕人,留不住面子了!

謝謝,希望可以幫助你,歡迎關注動作有軌跡!


動作有軌跡


中國地大沃博,人口眾多,五十多個民族,當然會各個民族,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常言道:三里不同風,十里改習俗。在家裡尊照家裡規矩,出門就要入鄉隨俗,少說多看,多問,以免鬧出丟臉的事情。

迎來送往,上門做客是每個人都難以避免的事情,大多數是無酒不成席。常常會聽到父子,翁婿,叔侄同桌,推杯換盞,酒到酣處亂了輩分。朋友,哥妹,認識的,不認識的因為一杯酒,大打出手,鬧得大家都不好看。

隨著生活和人們自身素質的提高和一些事例的發生,大家都不會再任性勸酒,拚酒了。酒席上都會自我節制,大家都明白健康和出行安全的重要性。

在我們這裡,做為七零後的記憶中,出席晏席,親朋好友,近門爺們會按照各自規格入席,先是冷拼熱炒,肉素搭配,當雞蛋湯上桌的時候就是最後的一道菜,喝了湯大家都會起身離席了。





豫魏


一般來講,以前農村酒席最後上桌的一個菜都會選擇雞蛋。但雞蛋做法多種多樣,有蒸蛋、雞蛋湯、煎蛋皮、桂圓煮蛋等等。因雞蛋是原形的,則意味著圓圓滿滿或圓圓滾滾。同時又意味著上完最後這道菜,酒席也快要結束。食客們也自然而然的能意會到吃完酒席就要“滾蛋”了。


似水流年wyw


四十幾年前,我這辦紅白事,都用油炸″丸子"來作最後一道菜,以示菜己上齊,完了。因為那時人民生活都比較貧困,大魚大肉的吃不起。而現在不同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席面上美味佳餚,不斷更新,二十幾年來,席面上最後的一道菜用“豬肘子”,雖說這道菜並不是最好的,但只圖它的寓意"諸位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