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苏武写给妻子的一首诗,堪比林觉民的《与妻书》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组优秀的五言诗,这首诗托名是西汉苏武、李陵的赠答诗,最初见于梁代萧统所编的诗集《文选》中,现存有十几首。

这组诗是成熟的五言诗,虽然是托名苏武、李陵,事实是否如此还缺乏证据,但联系二人事迹,诗中表达的情感也符合两人的心境。

2000多年前苏武写给妻子的一首诗,堪比林觉民的《与妻书》


其中有一首诗是写给妻子的,历来受到后人的好评,其诗如下:


留别妻

两汉:苏武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苏武曾经是汉武帝的中郎将,当时汉朝和匈奴连年征战,匈奴先后扣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十余人。公元前100年,匈奴向大汉示好,要放回扣留的汉朝使臣。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送还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臣,并迎回汉朝使臣。临行前夕,苏武依依不舍,写下了这首伤感的诗。

诗歌前四句“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写夫妻恩爱,两情不移。

“结发”指的男女成年,古代男子20岁束发加冠,女子15岁束发加笄。男子女子在成年后结为夫妻,自结为夫妻之后,两相恩爱,从无猜疑。三四两句,“嬿婉”指的是两情欢合。欢乐只在今天晚上,两情欢好要趁这美好的时刻。虽未明言离别,但从欢娱燕婉,仅有今夕的描写中,已透出夫妻即将分别的信息。

2000多年前苏武写给妻子的一首诗,堪比林觉民的《与妻书》


诗歌五到八句,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写得是离别前一晚,夫妻话别。

“征夫”是即将远行的的人,“远路”指代前方的路,可能是苏武前往匈奴的路,远征人心里老惦记出行的事,起身看看深夜到何时?“参辰”是星宿的名字,傍晚时出现于西方,在黎明时出现于东方。黎明已经到来,到了不得不分别的时刻。

虽然有很多不舍,但是王命在身,只能把个人的情感置于大义之后。

诗歌九到十二句,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写得是黎明分别时的场景。“行役”奉命远行,“生别”指生离。奉命远行上战场,两人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紧握双手长声叹息,生离别啊泪更多。

此次分别后相见之期遥遥无期,怎能不令人泪洒滂沱呢。柳永曾经写下“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千古名句,和“泪为生别滋。”有异曲同工之妙。

世间有太多无可奈何,渴望相聚却不得不洒下离别的泪水。

2000多年前苏武写给妻子的一首诗,堪比林觉民的《与妻书》


诗歌最后四句“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写得是两人的誓言。

春华”是青春时期,努力珍惜青春,不要忘记欢乐的时候。如果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如果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

前途未朴,生死难测,能够做得也就是珍惜过去的美好生活。妻子殷勤叮嘱,不要忘了我们在一起的幸福时光。丈夫立下誓言,一定努力活着回来见你,即使不幸遇难,也会永远将你藏在心里。

2000多年前苏武写给妻子的一首诗,堪比林觉民的《与妻书》


读到这首诗,总是会想起林觉民情真意切,字字泣血的《与妻书》。

林觉民是一位革命党人,天资聪颖,受到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关心国家大事,加入一些学生爱国组织,宣传爱国思想。

1905年,林觉民迎娶大家闺秀陈意映,两人走在一起,夫妻感情融洽。

林觉民并没有沉醉于温柔乡中,忘记自己的志向,他依然投身于革命事业中。1911年参加了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并英勇就义,《与妻书》是他在参加起义前写给妻子的书信。

这封书信蕴含着林觉民对妻子的不舍,对过往的眷恋,对分离的无奈,对革命的坚守。他本来可以和妻子白头偕老,但是在民族存亡之际,他选择了牺牲小我,毅然投身革命。

国家大义、民族气节赋予这封书信灵魂和悲壮感。

2000多年前苏武写给妻子的一首诗,堪比林觉民的《与妻书》


附《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生平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摹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一恸!

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