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王用蜡壳好还是塑料壳好?

手机用户65183717015


在我们养殖蜜蜂的过程中,每当到了蜜蜂快速繁殖季节,在蜂群中都会发现有大量王台基出现。这些王台基有的只是单纯的存在,有的会在一些适当的时机孵育出新王,替代原有的老王繁殖,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自然分蜂,蜂群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如果我们检查不及时,很可能造成飞逃引起损失。

除了自然分蜂外,在蜜蜂快速繁殖季节,我们为了扩大养殖场的规模,也会根据蜂群的情况,适当培育一些蜂王用于扩繁。

在繁殖蜂王的时候,我们会制作一些王台基作为蜂王的巢房使用,人工创造出一个类似于天然王台的环境,让蜜蜂接受并孵化出蜂王。目前在我们培育蜂王的时候,会用到两种王台基,一种是工厂化生产的塑料王台基,另一种是我们人工用育王棒蘸蜂蜡制作的王台基。

那么这两种台基在使用的时候,哪种台基的效果要好一些?下面我根据这个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回答。

如果让我来选择,我还是会选择育王棒沾蜡制作的王台基培育蜂王,一是蜜蜂比较愿意接受,二是原材料很容易就可以获取。塑料王台基使用非常方便,但接受率差,不过只要我们能够掌握其中一些方法,也可以增加它的接收率,下面我将这两种王台简单介绍一下。

育王棒自制王台的使用方法以及优缺点

育王棒是制作王台基培育蜂王的一种木制工具,这种育王棒有两个头,分别可以用于意蜂王台和中蜂王台的台基制作

在使用时先将育王棒相应一端,放在有水的器具里浸泡,让棒头湿透备用,然后找一个干净的小铁盒或盆将纯蜂蜡融化,等温度低些时将育王棒放到蜡里沾一下看看厚度,如果很薄再重复沾两次,达到我们所需的厚度。

台基厚度达到后,我们可以在它的底部再沾一下蜡液,粘在事先我们准备好的育王框上。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地捏着制作好的台基,慢慢的转动蜡棒将它取出,一个台基就制作完成了。

这种育王棒的优点是蜜蜂比较愿意接受,因为它的材质本身就是纯蜂蜡,所以育王的成功率很高。缺点是新手操作起来难度很大,不是厚度达不到,就是脱台时手劲过大导致王台破裂,而且由于手生深浅掌握不好,制作出来的王台高低参差不齐。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窍门,关于厚度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王台的颜色简单辨别,如果台基发白,能透过蜂蜡看到里面的木棒,那就表示过薄,可以多沾几次。如果我们观察台基的颜色,已经变成蜂蜡原有的黄色基本上厚度就已经达到了,这时我们就可以将它转到育王框上安装了。

我们再来说说关于沾蜡深浅的问题,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就算是老养蜂员,有的时候也掌握不好。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师傅,眼睛已经有些花,所以在沾的时候基本上是凭手感。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个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找到沾蜡的高度,我们可以先找一个油笔或细头记号笔,然后在王台棒的1.5厘米处画上一圈做记号,

这样在使用的时候,我们可以参照标记沾取高度。在我们将所有台基制作好后,如果高低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可以找一个新刮胡刀片蘸水,对它的高度做一个修饰。

关于手劲的问题,这个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有通过不断的摸索掌握力度,才能慢慢的适应。如果在闲来无事的时候,也可以融化一些蜡液,然后多练习一下,最后就可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 塑料王台的使用方法和优缺点。

现在塑料王台使用的比较广泛,它的优点就是方便购买量随心所欲,安装也方便,可以免去所有我们在使用育王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唯一的缺点就是蜜蜂的接受率差,特别是一些使用劣质塑料制造的台基,气味浓烈蜜蜂排斥性很强。

那如果我们想要使用这台基,也可以通过一些小办法增加它的接收率,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几个小办法,感兴趣的蜂友可以试一下。

选择塑料台基时要注意材质。

首先在我们购买王台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大品牌或口碑好的店铺,材质无异味减少蜜蜂的排斥性。对于那些价格非常便宜,口碑不好的店铺,我们尽量不要购买,避免材料的质地不好,影响蜜蜂接收率。

◆ 给台基挂蜡,让它更接近于自然王台。

育王前我们可以先将台基安装在育王框上,放入蜂箱内部让蜜蜂打扫,在使用前我们先融化一些蜂蜡,然后把塑料台基取下来,用一个铁镊子把它的前端两侧向外弯,再往回弯一下形成圆弧形,这样在夹台基的时候就不会掉下去了。

把镊子弄好后我们就可以把王台基夹起来,放入蜂蜡液中灌满蜡液,使它的四壁均匀沾上蜡液,然后倒过来快速将王台提起甩一下,这样塑料王台的内外壁,就会均匀的沾上一层蜡液。在沾的时候,随着蜡液温度的降低,台基的挂蜡厚度会增加,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加温,降低它的附着力。经过以上操作后,可以大大降低蜜蜂的排斥情绪。

◆ 王台内刷蜂王浆,提升蜜蜂的接收率。

如果取过蜂王浆的朋友都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塑料王浆条越使用接受率越高,产出的王浆量也大。

这主要就是因为在多次使用后,台基中已经存在有蜂王浆的味道,蜜蜂对这种味道非常敏感,会认为是之前培育过蜂王的台基,所以对里边的幼虫认可度较高。那么在我们培育蜂王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这种办法提高蜜蜂的接受率。

如果我们有冷冻储存的蜂浆,可以用小勺挖出来一点融化,然后找一个干净的毛笔,沾上一些王浆液,均匀的在王台基内侧刷一遍,再移虫使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刷的王浆量不必过多,最好是随用随刷,避免长时间存放王浆出现变质或在台阶底部形成王浆干片,影响到后期的蜜蜂接受率。

如果没有存放的王浆,我们也可以找几个自然王台,先将里面的王浆虫取出来,然后用毛笔直接沾着使用。

培育蜂王的成功与否,除了和台机有很大关系外和我们移虫时选择虫龄、取虫时是否对幼虫有所损伤,等等也有很大的关系。

育王时是要选择合适的虫龄

虫龄是从蜂王产下的卵开始算起的,第1天为立卵、第2天为斜卵、第3天会孵化出非常细小的一个小幼虫。在我们选择移虫的时候,最好就是选择这种达到72~75小时左右的幼虫。

虫龄我们掌握好了,在移虫时我们还要观察蜜蜂的吐浆量,如果量比较少很容易伤到幼虫,造成育王失败。移虫时我们可把蜂脾侧起来观看内部的王浆量,只要能保证火柴头大小一堆就可以。

然后用移虫针插入巢房将虫取出,放在我们事先处理好的台基内,这个过程一定要注意力度、手法、以及准确性,避免伤到幼虫导致移虫失败。

对于超过这个时间段,个体较大的幼虫我们尽量不要使用,因为这种幼虫在蜜蜂接受后,生长到封盖前王虫已经很大,食用的王浆量非常多,所以封盖后会出现王浆不足的情况。

在培育蜂王的时候,我们会选择一些蜂群用于培育蜂王,根据各自育王习惯的不同,对有王群和无王群的选择也不同。原则上这两种蜂群均可以培育出优质蜂王,不过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事项,避免影响到群势或新王的正常出房。

无王群育王时,要注意虫卵脾的添加,避免断代严重,因为在育王的过程中无蜂王可产卵,如果不能及时添加虫卵脾,后期在子脾蜜蜂出房后,无新生力量的补充,随着老蜂的不断死去,群势会一天天下降所以要及时补充新生力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有王群育王,由于原群有老王存在,在大量王台被投入后,蜂王会产生恐慌情绪,特别是在封盖后期,如果蜂王得到合适的机会,就会将这些王台内的蜂王全部咬死,避免自身受到威胁。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将王台框放入蜂箱后,经过几日的培养王台已经封盖,我们可以将它取下来,装在王笼内继续培育,避免蜂王啃咬造成育王失败。

以上是我对本问题的回答,文章中介绍了很多种办法,如果大家有什么不明之处,可以下方留言或私信我,在这里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和朋友的耐心阅读!


农事一锅烩


我们家已经是第五代养蜂人了,我们繁育蜂王一直用的是蜡质王台,就是手工沾的那种。

这个问题当时我也问过老人们,他们说是用蜂蜡做的王台蜜蜂愿意在里边吐王浆,成活率比较高。

我觉得原因有如下几点:

1、材质:蜂蜡本身就是蜂箱里的材料,蜜蜂更熟悉,容易接受。

2、味道:蜂蜡的味道蜜蜂更熟悉,塑料虽然现在好多是无毒无味的,但是这个一大堆放到一起咱们还是能闻到塑料味,这个我说不清蜜蜂的嗅觉比人怎么样,但是那么远的蜜源能找到,我想这点味道它应该也能闻得见。

3、温度:蜂蜡的保温效果非常好,能提到恒温效果,这个远远比塑料的要好,这样更好的保护蜂王,增加成活率。

4、分台:塑料的坚硬度肯定比蜂蜡的要好不易破碎,坚硬不变形,但是上边蜜蜂接出来的蜂蜡部分是很薄的,我们实际操作的时候王台是非常小心翼翼的,就算邻村蜂友过来取王台都是拿卫生纸轻轻的包裹住,所以蜡质台碗绝对能够承受这个压力,不会出现压扁变形现象,如果出现只能说太不小心了,实际操作中蜂蜡的抗压性绝对够用了。

我们家用的就是这种小木棒沾蜂蜡王台碗,我们叫蜡碗棒,使用前先放到凉水里侵泡几分钟,取出后甩去水,一定要垂直插入融化的蜂蜡中1公分,取出后稍等一下,再次沾蜡液一次比一次低一点点,使整个蜡碗口薄底厚,沾两三、四次之后放到凉水里进行拖碗,要保证整个蜡碗里边光滑完整无气泡。

我们家一直都是用的蜡质台碗,效果也非常好,也可能我是比较守旧,咱们蜂友有什么不同意见请在评论区指正交流。预祝您能繁育出优质高产的蜂王来,如果觉得我回答的有点意思的话给点个关注呗,以后好交流。


养蜂世家乔峰


我是乡野猎奇,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育蜂王还是用自然蜡壳育王框好一些

(1)移虫育王的工具 移虫育王使用的工具有移虫针、育王框、蜡碗棒和蜡碗、毛巾、面盆、蜂王浆等。 移虫针是用来将小幼虫移植到王台碗内的工具,可用粗铜丝或者鹅毛管自制一头呈扁薄的尖舌状,另一头呈弯匙状。带弹簧的移虫针使用方便。 育王框是安放王台的框子。可用标准框改制,其上下框梁和侧板的宽度相等,为13毫米左右。框内等距离地横着安装3条宽10毫米的板条。 蜡碗棒是蘸制蜡碗的木棒,长100毫米,蘸蜡碗的一端十分圆滑,距端部10毫米处直径8-9毫米。 蜡碗是培育蜂王的王台基,用蜡碗棒蘸融化的蜂蜡制成。把蜡碗棒放入冷水泡一段时间,取出甩去水,垂直插入融蜡中约10毫米深处,取出稍停,如此反复蘸2-3次,一次比一次蘸得浅一些,然后将它放入冷水冷却后取下,制成的蜡碗口薄底厚,里面光滑无气泡,也可以使用塑料王台。 蜂王浆可临时从自然王台取得,也可预先收集保存在冰箱内,使用时加1倍温水,把王浆调稀。

(2)移虫方法 移虫育王可以有计划地培育出需要数量的、成熟期一致的处女王。首先在育王框的板条上粘上2-3层巢础条或者相等距离用熔蜡粘上小三角形薄铁片,其上粘7-10个蜡碗,3条共20-30个蜡碗,放入育王群中,让蜜蜂清理2-3小时,取出,用蜂扫帚扫去蜜蜂,在每个蜡碗内点上一滴稀释的蜂王浆,或者蜂蜜,即可进行移虫。 移虫在清洁明亮的室内进行,室温保持在25摄氏度-30摄氏度,相对湿度80%-90%。如果湿度不够,可在地面洒水。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上没有盗蜂时,也可在室外的荫处移虫。 从母群提出一框小幼虫脾,扫净蜜蜂,拿去移虫。先把粘有蜡碗的板条并排放在桌上,用清洁的圆头细玻璃棒或者细竹棒在经过蜜蜂清理的蜡碗里点上米粒大小的稀蜂王浆,然后移虫。移虫要从小幼虫(一日龄)的背部(凸面)一侧下针,针尖紧靠房底,把针尖插入幼虫和房底之间,将幼虫挑起,放入蜡碗里的蜂王浆上。再从下面轻轻地抽出移虫针。幼虫十分妖嫩,移虫的动作要轻稳迅速,一条幼虫只允许用移虫针挑一次。移完虫的板条用湿毛巾盖好(以免降低温度)。再移第二条。把移完虫的板条装到育王框上,加在育王群内幼虫脾和花粉脾之间,经过半天至一天后提出养王框,把已接受的小幼虫去掉,重新移入一日龄以内的幼虫,这叫复式移虫。复式移虫可以获得较多的王浆,用此法培育的蜂王比一次移虫培育出的质量好,接受率高。

(3) 中蜂养殖:一种免移虫、免割脾,但又不比自然王台差的育王方法!

今天介绍一种免移虫,又无需割脾的育王方法,不仅适合一些刚刚养蜂的新手朋友,也适合一些由于上了年纪眼神不太好的蜂友。养蜂这些年,笔者个人认为所有王台中数自然王台(交替王台、分蜂王台)出的蜂王最好,现笔者介绍的一种育王方法操作比较简单,蜂王的质量不比自然王差。

1.在本场中找到一群盗性弱、产蜜高、群势强、不易逃跑的蜂群作为种王群。

2.准备立式隔王板一个、制作若干个蜂王杯以及一个育王框。

3.把蜂王杯安装在育王框上,安装多少个取决于自己的需要,一般最好控制在30个以内。

4.在选择好的种王群里找到蜂王与一脾满封盖子,然后把蜂王调到这张满封盖子脾上。

5.用立式隔网板把蜂王与其它虫卵脾、空脾隔开,把安装好蜂王杯的育王框放在有蜂王的一边,注意育王框上的蜂王杯口朝封盖子脾那边。

6.傍晚期间用稀糖水对此群奖励伺喂,此时蜂王无处产卵,自然会去蜂王杯里产卵,隔一至两天查看育王框,看蜂王杯里产卵情况,然后把王杯口调至朝下。第9天或第10天开始割台派台。

此育王方法,望蜂友留言指出然共同进步。


乡野猎奇


蜜蜂的发展离不开蜂王,蜂王是蜜蜂世界的主宰者,担负着蜂群的统领和繁育发展的重大任务。所以蜂王对养蜂人来说至关重要。

过去蜂群发展都是自生自灭,蜂王的出生分蜂都是自由自在。所以蜂群的发展强大,采蜜的多少几乎全是由蜜蜂主导着。自从人类发明了人工育王技术,养蜂业就如虎添翼飞速发展。采蜜量大幅增加。

现在养蜂要想快速发展数量和提高质量,应大力推广应用人工育王技术。要想人工育王首先就的有育王台基。台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蜂蜡制作成的台基。把较好的封盖腊或蜜蜂新造的脾溶化后,用模棒沾腊、脱腊制作成口径8毫米,深9毫米,厚1毫米的台基,也叫育王壳、育王杯。

另外一种就是无毒塑料制作成的育王台基。塑料育王台基,施用方便,能多次重复使用。不用养蜂者自己制作。购买就能使用,免去了许多麻烦。经济实用。不易损坏。

腊壳台基制作麻烦,而且只能使用一次,一不小心容易损坏。但是育王有它的好处,工蜂容易接受,移虫成功率高。工蜂哺育积极性大。塑料壳台基虽然经久耐用,可多次重复使用,但是第一次使用工蜂接受率低,移虫后要不叼子,要不弃壳不哺育。针对这种情况,育王时要把塑料王壳进行处理一下,把蜜腊化成腊水,然后把塑料台基放入沾一下,让塑料王壳有一种和腊壳王台一样的蜜腊味,工蜂就容易接受了。只要使用过一次,下次就好用了。

现在养蜂人大部分都使用塑料王台,必竟省事儿,不用麻烦制作,拿来就能用。功效高。只要第一次使用简单处理一下就行,以后就好用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喜欢那种就用那种。只要工蜂接受培育出来的蜂王质量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

以上就是我对腊壳和塑料壳王台基的使用看法。而且我也喜欢用塑料王壳培育蜂王的。培育出的蜂王我经过实践证明没有什么不同,质量杠杠的好。


三农孺子牛


大家好,我是农村小子阿金,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依我看育王用蜡壳好。因为小蜜蜂是很聪明的,只有用纯正的蜂蜡做的蜡壳它的接受率才高。

人工育王所要准备的东西有纯的蜂蜡、育王棒以及移虫针育王框,一切前提工作准备以后,开始煮蜂蜡,煮蜂蜡做育王杯的时候需要一碗冷水,将育王棒伸进煮开的蜂蜡约7公分左右,然后马上泡进冷水里面,蜂蜡遇到冷水后凝固成型,育王杯就做成啦。根据自己的育王需要做相应的育王杯,再将育王杯固定在育王框上。做好育王框做好以后,将选好育王的蜂群里面的蜂王关在育王笼,人为的造成失王的感觉,然后将育王框放进蜂群让小蜜蜂对育王杯进行打扫清理工作,两个小时候就可以取出来进行人工移虫,移虫要注意的是要选择1日龄的幼虫,移虫针从幼虫背后轻轻挑起,一定要直上直下,不然会伤到幼虫,导致育王失败。移要幼虫后就可以放回蜂群中,小蜜蜂就会对这些幼虫饲喂蜂王浆。慢慢的,经过一段时间后蜂王就会自己咬开封盖自己出来。





农村小子阿金


回赞;个人认为是金属壳好一些,散热功能要塑料壳好,不容易产生划痕,塑料壳很容易脏,而且容易产生划痕,

我感觉金属塑料壳的手感也很好,

都差不多,个人觉得是塑料壳,感觉硅胶壳不透气,对手机软件会有一定的影响我觉得掉到地上塑料壳会粉碎调但是塑料壳透性好,硅胶壳不会碎,但是硅胶壳透气较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