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爺和于丹被轟》作者 雪松

今天幾個朋友閒聚,一友居高臨下,口吐白沫,相聚幾個小時,別人很難插嘴,處處以他為中心,把自己當成了教師爺,如果他一些理論能獲得一些共識,大家能介入他的話題可能還會好一點,他的東西大多刁鑽古怪,甚至不乏謬論,大家自然興趣不高,能坐下來只能說明給這個朋友面子而已。

《教師爺和于丹被轟》作者 雪松

這突然使我想起了前幾年看的一則新聞,說“于丹在北京大學分享崑曲感受時,被學子們轟下臺,高呼讓其下臺,並稱于丹不能代表廣大的崑曲愛好者。”于丹可以說是那幾年的紅人,因中央臺《百家講壇》講解《論語》而一炮走紅。

《教師爺和于丹被轟》作者 雪松

我可以說那幾年也是《百家講壇》的忠實觀眾,從劉心武講紅樓、紀連海講紀曉嵐、閻崇年講清史,到王立群講漢史、易中天講三國等等,基本每集必看,即增長了知識,又開拓了眼界,受益匪淺,同時也對這些教授們各自獨特的風格有了一點了解。當時最喜歡的當屬閻崇年講的清史,引經據典,百聽不厭,絕不會像現在一些電視劇一樣去戲說歷史誤導觀眾。

《教師爺和于丹被轟》作者 雪松

那時初聽於丹的《論語》時也覺耳目一新,感覺她出口成章,成語典故信手拈來,深入淺出,觀點新穎,聽了也很受用。常言說,人怕出名豬怕壯。人出名了就忘乎所以了,出書、講課、走穴、當嘉賓等等。于丹也不例外,後來看了幾次她做嘉賓的節目,就開始感覺不喜歡她了。為什麼不喜歡她呢,因為我不喜歡她那過分藝術化的語言,過分引經據典的做作,處處以佈道使者的身份訓話人,沒有平民化語言的交流。聽她的節目處處像是在課堂上課,沒有接近老百姓的交流方式,給人的感覺她太假,假得讓人看見就換頻道,她把《論語》講的透徹程度可能連孔子都甘拜下風。

《教師爺和于丹被轟》作者 雪松

前幾年人們可以說因為喜歡某個人而喜歡上了《百家講壇》,使《百家講壇》名聲大噪,同時《百家講壇》培育了一批教授們,也使這些教授們的學術精華得以在這個舞臺上發揚光大。但是,我想,課上和課下還是應該不一樣的吧,社會活動當中把與人交流當成了“八股文”,天天之乎者也肯定不能長久,不能被人喜歡的。社會活動太多,未免江郎才盡,不如提升一下自己,給自己充充電,抽點時間多做做學問。不管你多麼有學問,就象偉大的政治家把複雜深奧的政治綱領變成通俗易懂的文字一樣;如果你能夠用淺顯易懂的、平易近人的語言去把平生所學告訴人們的時候,你的生命力肯定也是長久的。

《教師爺和于丹被轟》作者 雪松

我的這個朋友可能無法和于丹教授文才口才相比,但都一個共性,那就是充當教師爺。如果能自己也能充充電,提升提升自己,改變改變自己,可能大家還會繼續喜歡你,否則,等待的可能是和于丹一樣的下場了。

《教師爺和于丹被轟》作者 雪松

作者:毛豫華 筆名雪松,鄭州市人,洛陽市作家協會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