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北极熊先生》:教孩子学会理解、宽容,成为更好的自己

01、来自星星的孩子

2017年8月,腾讯公益推出了一个名为“一元购画”的活动,借着“购买”一些特殊人群所作的画,进行小额捐款(只要1元)。

活动内容很简单,如果你喜欢某一幅画,只要付出1元钱,就可以把这幅画买下来。当然,你得到的只是一个电子版的手机壁纸。同时,该H5会将你购画的行为生成一张图片,方便你在朋友圈中继续传播该活动。

《神奇的北极熊先生》:教孩子学会理解、宽容,成为更好的自己

活动一经推出,立即在朋友圈中引起了刷屏效应,仅半小时时间,就有百万人参与了这个小活动。

“一元购画”活动中展示了精神障碍、智障、自闭症等几类特殊人群的画作,但活动结束后,“自闭症”成了最主要的争议点。

许多人,包括我自己,是因为那次活动,才第一次听说“自闭症”这个词。

而活动中所展出的那些“自闭症患者”的精细画作,则让很多人感到十分惊讶,他们甚至把“自闭症患者”称为“星星的孩子”,觉得很多自闭症患者都有特殊才能。

事实上,这些都是我们的误解,大部分自闭症患者生活无法自理,也画不了这么精细的画。

如果说普通人是生活在阳光下,能与外界进行交流,那么自闭症患者就像是生活在阴暗的深海里,没有任何声音或者光线,能抵达他们的脑海。

最近看了一本书,让我对自闭症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本书的书名是《神奇的北极熊先生之亚瑟的秘密》,由英国的玛利亚·法雷尔,以及丹尼尔·莱利共同完成。

《神奇的北极熊先生》:教孩子学会理解、宽容,成为更好的自己


玛利亚是一名童书作家,曾受过语言治疗师和教师的训练,之后修完了为青少年写作的文学硕士学位。她热爱语言,热衷阅读和给所有年龄段的孩子写书。她还热爱登山、滑雪和冒险,她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去北极,亲眼看一看自然环境中的北极熊。

丹尼尔·莱利则是住在里斯本的一位自由插画家。在伯恩茅斯艺术大学学习后,他在澳大利亚进行了一次徒步探险旅行。之后在伦敦工作了三年,他决定离开英国,去阳光灿烂的葡萄牙。过去的几年里,丹尼尔一直从事着广告、版画、卡片设计和童书的插画工作。

这本书是2018年卡内基文学奖提名作品2018年萨里图书馆童书奖作品2018年英国读写协会童书奖入围作品,由《科克斯书评》、《学校图书馆杂志》、《书商》

杂志评论推荐。

讲述了小男孩亚瑟因为父母给了弟弟过多关爱而心怀不满,决定离家出走,却阴差阳错碰上了一只北极熊,在北极熊的帮助下修复了与弟弟的关系,兄弟二人都获得了成长的故事。

02、生气的亚瑟

故事以亚瑟的日记为开头,亚瑟受够了他的家,因为他有一个不太寻常的弟弟,而他的父母总是忽略亚瑟,给弟弟过多的关爱。


《神奇的北极熊先生》:教孩子学会理解、宽容,成为更好的自己


亚瑟的弟弟利亚姆不喜欢说话,在与人交流方面也有一定障碍,讨厌陌生的地方、人群以及噪声,一旦身处嘈杂的环境中便会感到不适,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

没错,利亚姆是一名自闭症患者。

故事的开头,亚瑟想要看电视上的市足球赛,利亚姆也喜欢看足球赛,但家里只有一台电视,而利亚姆整个人黏在电视屏幕前,挡住了亚瑟的视线,电视的音量也很微弱。

亚瑟为了更好地听到电视上关于足球赛的解说,调大了电视的音量,利亚姆因此感到不适,并开始呻吟。

妈妈训斥了亚瑟,爸爸妈妈总是因为利亚姆而训斥亚瑟。

忍无可忍的亚瑟决定离家出走,他怒气冲冲地离开家,却没想到自己竟然碰上了一只

北!极!熊!

《神奇的北极熊先生》:教孩子学会理解、宽容,成为更好的自己


北极熊跟着亚瑟回到了家,住在亚瑟家的车库里。

起初,利亚姆一看到北极熊,就吓得跑走了,没想到只过了一小会儿时间,他们就成了好朋友,利亚姆骑在北极熊身上,一圈一圈绕着花园走。

亚瑟又吃惊又生气,北极熊是他带回家的,他都还没骑过北极熊呢。

不过,更让亚瑟惊讶的还在后头。

因为这只北极熊,利亚姆慢慢学会了如何融入社会,亚瑟也真正开始明白,该如何与自己的特殊弟弟相处。


03、神奇的北极熊

网上有一些网友,有时会因为恐惧线下社交,或者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而开玩笑说自己自闭了,或觉得自己是自闭症患者。

事实上,真正的自闭症是一种先天疾病,目前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治愈,而且情况也远远比我们想象中更恶劣

自闭症也被称为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

临床上首次描述自闭症是在20世纪40年代。

1943年,美国医生Kanner报道了11例患者,并命名为“早期婴儿孤独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

他当时描述这个类群的患者特征如下:

  • 严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接触;
  • 怪异的、重复性的仪式性行为;
  • 缄默或语言显著异常;
  • 高水平的视觉——空间技巧或机械记忆能力与在其他方面学习困难形成对比;
  • 聪明、机敏且具有吸引力的外貌表现。

自闭症一般会在出生3年以内发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

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往往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不能及时对他人的情绪做出反应,也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

在交流方面,也存在一定障碍,语言发育迟缓,语言理解力受损,常常以哭或尖叫来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

此外,自闭症患儿还会经常重复一些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跺脚等。

亚瑟的弟弟利亚姆,面对亚瑟让自己“离电视屏幕远一点儿”的要求,毫无反应;

不舒服时,就会哼哼,或者大声嚎哭;

心情不好时,就抱着自己的腿,前后摇晃;

对声音十分敏感,对普通人来说正常的噪音,则会让利亚姆难以忍受,就连坐个巴士,利亚姆都觉得太吵太挤,只能坐父母的小轿车上学;

在公众场合,也时不时会做出一些大声唱歌、跳舞之类的举动,让亚瑟感觉十分难堪。

学校里的学生拿有色眼镜看利亚姆,当亚瑟与利亚姆一起从学校的操场上走过时,许多学生就会注视利亚姆,看他有没有做出什么古怪的动作。

亚瑟因此对利亚姆颇有怨言,再加上父母对利亚姆的偏爱,就让亚瑟更讨厌利亚姆了。

直到北极熊先生来了之后,这些状况才有了改变。

北极熊虽然很善良,但在旁人眼里看来,却是一个异类,就像利亚姆一样。

因为北极熊与利亚姆相处得很好,所以妈妈提议让亚瑟兄弟俩带着北极熊一起去上学,但北极熊在公交车上就受到了一些孩子的嘲讽,还有人顺带讥笑了利亚姆,说利亚姆是怪胎。

北极熊进入教室后,正在上课的教师克拉多克先生惊慌失措,学生也乱作一团。虽然亚瑟拼命解释北极熊先生十分友善,但仍然阻挡不了克拉多克先生用桌子和椅子建造了一个“堡垒”,把北极熊先生挡在“堡垒”外面。

被明显排斥的北极熊十分焦虑,眼看就快要失控了,直到睿智的校长巴恩斯夫人出现,这一情况才得到控制。

巴恩斯夫人表示:这所学校欢迎多样化,我们中间有一头北极熊是我们的荣幸,我们可以和北极熊互相学习。

大家这才镇静下来。

从老师和学生的这些表现,不难想象他们平时是怎么对待利亚姆的。多半也是把利亚姆当成一个怪物,避之不及吧。

亚瑟要参加一场足球赛,露西建议亚瑟带上北极熊和利亚姆一起,亚瑟十分不愿意。因为在他的潜意识中,利亚姆一到人多的地方,就会表现得不正常,做出一些令亚瑟尴尬的举动。

可是当对象换成北极熊时,亚瑟却完全没有这么多顾虑。

利亚姆在比赛现场唱歌,亚瑟觉得十分尴尬,而北极熊在众人面前唱歌,大家却都笑了,亚瑟也笑了。

因为比赛现场十分嘈杂,利亚姆渐渐有要失控的迹象,妈妈努力想让利亚姆戴上耳机,平静下来,但没什么用。

北极熊先生出现了,他把耳机戴在自己的耳朵上,跳了一段舞,再把耳机递给利亚姆。他一次又一次重复着相同的动作,终于使利亚姆戴上了耳机,平静下来。

在比赛现场,北极熊先生不小心被足球网给缠住,出不来了。亚瑟完全没有觉得北极熊丢了自己的脸,而只想着该怎么救北极熊出来。

比赛结束后,当利亚姆过来拥抱亚瑟时,亚瑟终于能够理解并接受利亚姆,而不是一味觉得他只会给自己丢脸了。

北极熊帮助利亚姆在公众场合控制自己,也让亚瑟真正明白,该怎么与利亚姆相处。

虽然自闭症很难治愈,但早发现,早治疗,还是可以使自闭症患者的情况得到改善的。

​在治疗自闭症的过程中,需要家庭共同参与,父母、兄弟姐妹都应该一起加入进来,成为治疗的合作者或参与者。

在对自闭症患者进行教育或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坚持3个原则:

(1)对孩子行为的宽容和理解;

(2)异常行为的矫正;

(3)特别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

知道了这些原则,就不难理解利亚姆的父母为什么对利亚姆这么的宽容和迁就了。虽然哥哥亚瑟对利亚姆有一点小情绪,但在北极熊先生来了之后,也慢慢地转变了对利亚姆的看法,学会了包容和理解利亚姆,再加上周围的老师、同学对利亚姆释放的善意,最终使得利亚姆的情况有所好转。

故事的最后,亚瑟的爸爸带着亚瑟和利亚姆去现场看了足球赛,利亚姆表现很好。

又过了一段时间,利亚姆可以每天坐巴士去上学了,一切都在好起来。

而这只神奇的北极熊,则又踏上了新的旅途,继续去往下一个需要他的地方了。他会去往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并羡慕,那下一个遇上北极熊的幸运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