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上的靠譜書記

在西豐縣陶然鎮五雲村,提起他們的第一書記,老百姓都會豎起大拇指說,“俺們的第一書記非常靠譜,有事就找他,準能給你辦得妥妥地!”老百姓口中的靠譜書記,名叫李奇,今年42歲。2018年3月被選派到五雲村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這次疫情發生後,李奇更是主動請纓,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將靠譜進行到底。

“疫”線上的靠譜書記

說他靠譜,因為他想在前頭

疫情剛發生時,並沒有引起老百姓的足夠重視,以為疫情相隔“十萬八千里”,大家都在為過春節的事兒忙活著。作為村第一書記,李奇要比大家想的多,就像他常說的“作為第一書記,凡事都得替大傢伙想在前頭”。通過留意新聞報道,李奇認識到了疫情的嚴重性。他當機立斷,通過村裡的《五雲微刊》,在年三十大篇幅地發佈了疫情防控知識,組織黨員入戶宣傳。可百姓都覺得多此一舉,還是各忙各的,這讓李奇寢食難安。

度過了“漫長”的年三十和初一,李奇再也坐不住了,不顧家人勸阻,義無反顧地回到村裡,組織開展防控。當時,鎮黨委出於對第一書記的保護,並沒有安排防控任務。但李奇說,“我是村裡的第一書記,是一名共產黨員,決不能當逃兵。”接下來的日子裡,李奇組織村“兩委”班子積極開展走訪排查等防控工作,一干就是30多天。而在他的家中還有年邁的父母,大女兒即將中考,二胎孩子也才10個多月大,在“小家”與“大家”之間,他毅然選擇了後者。

“疫”線上的靠譜書記

說他靠譜,因為他衝在前頭

隨著疫情形勢越來越嚴重,村裡開始封控。為此,李奇風雪無阻堅持每天到卡點巡崗,併為卡點買爐筒子、鋪地面,將自家的微型車開來供隊員避寒,還將自己家的暖貼、足貼送給值班人員,把數量不多的口罩分給隊員。為了消除村民的盲目恐懼、麻痺大意和信謠傳謠現象,李奇把《五雲微刊》改版為“疫情專刊”,每天利用微信群把疫情通報、防控動態、防控知識向村民發佈。白天要工作,李奇就熬夜編輯,經常忙到後半夜。由於長時間熬夜,李奇患上了嚴重的神經衰弱和偏頭痛。家人和同事勸他歇歇,他卻說,“我這是小事,村裡的事是大事,不能耽誤了。”

“疫”線上的靠譜書記

防控期間,李奇又主動走訪病殘貧困戶瞭解生活狀況,在疫情專刊中增設“生活保障欄目”,及時瞭解村民所需,自己開車幫村民購買生活必需品、藥品等。特別是村裡武漢返鄉學生牟宇軒的母親回家、患有肺病的村民王奎志買藥不便時,別人都“躲”還來不及,李奇卻主動開車接送、送藥上門。李奇一次又一次的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使命和擔當,為村裡的黨員、幹部樹立了榜樣。

說他靠譜,因為他幹在前頭

由於在抗擊疫情期間接觸人員多,封控結束後,李奇沒有與家人團聚,而是搬到庫房住,每天除了掛麵就是泡麵,吃飯時間不確定。隔離期後,李奇的胃開始疼痛,但他根本顧不上,因為他知道,疫情還沒有全面結束,還有許多後續工作要開展,必須得咬牙吃藥頂下去。

當得知市教育局下發文件準備開展網絡教學後,李奇不顧胃痛,主動向陶然鎮黨委、教育局黨組上交《請戰書》,要求參加網絡教學籌備工作。李奇在幹好村裡防控工作的同時,開始著手編寫網絡教學模式討論稿、製作1-9年級二維碼網絡教材、製作網絡教學模式教程等。3月2日,全縣中小學開始網絡教學至今已經穩定開展一週時間,成功驗證了李奇的教學模式可行、可靠,他的付出為全縣各校順利開展網絡教學工作提供了保障。

疫情防控工作中,李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從始至終都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