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董事长:“汽车业苦日子到了,钢铁的今天就是汽车的明天”,你认同吗?

琅琊榜首张大仙


这个问题,我们有一点点研究,分享一下

首先来说,我们还是比较认可这个观点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汽车行业发展到今天,我们国家的企业普及率不算低。根据 不完全统计,我们国家企业保有量早已突破了3.5亿,成为了世界上最多汽车的国家之一。有的人认为我们国家的汽车普及率相比发达国家还很低,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我们认为,未来的汽车市场有没有空间,肯定是还有一定的空间,但是像前面几年的增长速度肯定是不太现实了。未来的汽车市场,肯定是以存量的市场。

第二,我们国家的汽车行业发展到今天,企业行业的产能明显出现过剩的问题。从今年的情况看,一些汽车厂商销售大幅下降,经营出现困难,突出的反应了这个问题。

总结起来,从目前的供求来看,未来的汽车行业竞争会进一步加剧,基本同意这个观点,欢迎讨论交流


超级会员创始人


高度认同。

北汽董事长至少是一个清醒的人。

“汽车业苦日子到了,钢铁的今天就是汽车的明天”这是行业发展规律决定的。

目前,中国有130多家汽车产家,产能可能达到数千万,实际年产量逼近3000万。但中国汽车年销售量大约在2800万出头。也就是产能已经大幅过剩,产量也开始过剩。因为还有不少进口汽车。

汽车行业也开始进入优胜劣汰阶段。这是行业发展规律,不以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

改革开放初期,纺织服装行业稀缺,率先饱和。然后到90年代,家电需求旺盛,全国涌现出大量的家电企业,但家电企业过剩,现在还剩下有限的几家,比如海尔、格力、美的、海信等,其他大量的家电企业被收购,或者倒闭。

然后还有钢铁行业。

钢铁行业也是过剩严重,各地纷纷建设。但现在基本上向头部有限的几家大企业集中。

现在轮到汽车行业的。

日本就丰田、本田等有限几家汽车企业;韩国就现代一家比较牛逼的汽车企业;美国就通用、福特等三家汽车企业;德国就奔驰宝马奥迪等有限几家汽车企业。中国还有130多家汽车生产商。

2018年开始,中国汽车行业告别了高增长,正式进入“淘汰赛”了。汽车行业拐点已经到来,苦日子正式登场。

其实在之前,一些汽车行业已经陷入低迷,业绩很差。不过现在更加明显。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汽车行业将进入并购、淘汰阶段,“剩者为王”正式降临。优秀的头部汽车企业,将占据市场主流,三四线汽车品牌将逐渐被市场淘汰。强者恒强、弱者告别成为常规的显现。


波士财经


先明确,我不太认同这个观点

核心逻辑:

1、北汽的问题不能当成普遍的问题

2、汽车是差异化竞争,而钢铁同质化竞争严重。就算如今汽车行业寒冬,照样有逆势增长的品牌,比如BBA。

先说说北汽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北汽股份实现营业收入877.64亿元,与北京奔驰相关的收入为778.04亿元,占北汽股份营收的88.7%。北汽毛利率206.87亿元,而北京奔驰的毛利高达220.2亿元。也就是说,除去北京奔驰,北汽股份其他业务的毛利润为负。

这说明什么?说明北汽的自主品牌在亏钱。

再看北汽蓝谷。

北汽新能源,如今日子也不好过,随着新能源补贴大滑坡,这个曾经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如今也陷入亏损局面。

所以北汽现在的状况就是严重依赖合资企业,自主品牌没有品牌优势。关键的问题是,随着国家政策出台,外资可以控股合资汽车企业,华晨已经明确要控股,戴姆勒也在计划控股北京奔驰,如果失去控股权,那以后北汽的财报就难看很多了。
所以北汽现在也在计划增持戴姆勒股权,如今已经持股5%,还计划继续增持,超过吉利,成为第一大股东。
但这一切都是财务操作,真正的本质是,北汽能否打响自主品牌呢?
再说品牌
现如今,国内自主品牌也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比如吉利,长城,都是民企,享受的资源肯定不如北京汽车这个国企,但品牌知名度就是强很多。

今年上半年汽车销量排行榜,可以看到,前十中自主品牌吉利和长城上榜,其他都是合资,前15,上汽也上榜了排名第15。北京汽车只有两个合资品牌上榜。
同样是上表,也可以看到,虽然大部分品牌销量都是同比下滑,但是东风本田、北京奔驰、广汽丰田、广汽本田这四个依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说明品牌的重要性。而未上榜的奥迪和宝马,无论合资和进口,也都是增长的。
反过来看钢铁,你能记住品牌吗?完全无法区分。这就是钢铁和汽车的最大区别。
当然,这两年汽车销量的下滑,也给了汽车钢铁化一定的大背景,但是这不能作为借口。作为一个有丰富资源的国企,你做不过两个民企和上汽的荣威,就是不行。

赵冰峰财经


首先要说明一点,鄙人很质疑汽车业苦日子到了、钢铁的今天就是汽车的明天这句话是出自北汽董事长之口,是否有道理是一码事、是不是人家说的又是另外一码子事,所以这是不是又是一些人、假借人家之口所传达的讯息呢?鄙人觉得北汽董事长很难直接了当的说出这类话;不过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应该先将钢铁业的困境弄清楚,才能衡量钢铁业的今天到底是不是汽车业的明天!


钢铁业的困境,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产能极度过剩、供大于求,这也是房地产业降温后的一大后遗症,受到冲击的不仅是钢铁业,连煤炭、建材、水泥等一系列产业都受到冲击,当然汽车业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简单点说消费者的钱、大量捆绑在地产业中,还哪有闲钱买车呢?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汽车业的问题在于保有量方面、已经逐渐接近饱和,消费者购车由盲目、逐渐转变成理性,这样一来、一些不重视品质的汽车品牌,率先遭殃!


咱们国内的汽车市场,是否饱和?

其实每次提到咱们国内汽车市场饱和,一些朋友就会说在咱们国内每千人中、才不到两百辆车,怎么可能饱和?实际上这种判断方式是不对的,判断车辆是否饱和、要结合实际的消费能力以及国情;就咱们国内的环境而言,购车往往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而是以家庭为单位购车,一个家庭、往往由五六个成员组成,所以在咱们国内,每千人两百辆车、等同于每五个人一辆车,这正好就是每个家庭一辆车!所以按照以家庭为单位的购车方式,咱们国内的汽车已经完成了普及、达到相对饱和,除非同时准备购入家庭的第二辆车、可以换回汽车业的春天,别无它法!


咱们的实际状况与欧美不同,欧美每千人汽车还有量接近7、8百辆,简单点说就是扣除一些老年人、儿童之外,接近人手一辆车、也就是人人都有车,所以在那里、购车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咱们这还是以家庭为单位;所以咱们国内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到饱和期,至少绝大多数家庭、没有购置第二辆车的打算(养一辆车有的都费劲、怎会买第二辆车);所以咱们国内的汽车市场逐渐萎靡,这是短期内没办法去解决的,除非咱们的消费能力暴涨、简单点说就是收入大幅度提高?可这话说的容易、做起来太难!

汽车趋近于饱和,消费者购车、会变得更加理性!

咱们国内汽车普及高峰期出现在11年—15年之间,在这个阶段、国内汽车市场出现井喷式增长,当然是以家庭为单位、也就是家家都有购车欲望;比如老张家率先买了一辆车,老李家一看人家买了、咱也得买,那个时期已经显现攀比之风,问题在于老张家经济条件好、买的是合资车(或进口车),而老李家条件比较一般、承受不住,但也得买啊、要不没面子,所以选择了更加便宜的自主车,总之那个时期无论条件好坏、家家都得买车(只是相对、别较真),所以在那个辉煌时期、很多车企完全是以浑水摸鱼的理念发展起来的!
而如今以家庭为单位车辆已经完成普及,消费者的购车欲望下降、消费降级,所以对车辆的选择、也已经变得更加理性,很多在之前好的时候、沉浸在浑水摸鱼赚钱的企业,也就混不下去了,盲目购车时代、很多不重视技术的企业都能生存,而且生存的很好;而今时今日消费者对于车子的理解加深,购车不再盲目、所以即便是换车,往往也不像过去那样,是辆车就行;所以逐渐理性的市场,暴露出很多自主车企的不足,多年不注重技术的发展模式,也将暴露出不足,如今的汽车环境、是适者生存的时代,没有竞争能力的企业、自然要面对苦日子喽!


非专业车评


汽车的苦日子只是针对某些品牌来说的

造不出适合老百姓的汽车,不潜心钻研技术,热衷假大空、搞牌面、表面风风光光,背地里一律靠模仿造车、靠收购过时的技术造车。一个脱离现实不食人间烟火的造车理念、其产品适合捐赠、施舍,适合佛系人群使用,油耗高不是问题、小故障频发可以接受、厂家倒闭、车型停产、售后撤离也是可以接受的,佛系买家不就是这样吗?


2019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这一年来汽车界发生了太多的新闻。造摩托车起家的力帆、靠模仿起家的众泰、甚至军工厂起家的猎豹、华泰,都岌岌可危。而网络上传来这几家车企年底将破产、倒闭消息时,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了!
当然后来证明这只是某银行
内部流传的风险企业排查通知,而“被破产”几家车企也纷纷发文辟谣,我们没破产,我们好好的呢!这样的声明无异于“此地无银三百两”,尽管没有破产,但是苦日子是真的到来了!濒临解散破产边缘的车企就是【北汽银翔】。



一度传来解散的消息,生产线早已停产多时,
最后重庆市政府出手重组,银翔吊着的一口气终于上来了!汽车销量普遍下滑的2019年,有人得意有人失意!请看2019年1-11月汽车销量:
可以看到销量最高的十五个汽车品牌中大部分都是合资车,自主品牌汽车只有吉利、长安、长城、上汽入围。而销量也可以看出来,一汽大众、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北京奔驰同比销量不降反而有所增加,尤其是奔驰、东风本田销量同比增长20%左右。自主品牌中长城汽车销量也比2018年增长1.7%,这些销量同比增长的汽车品牌,会迎来苦日子吗?再看看高端轿车销量:
奔驰、宝马依然保持增速,丝毫看不出来哪里“苦”,奥迪可能会苦一点吧,但是A6月销量依然过万辆。

我们再看一下热销的平民车型:


15辆热销的车型中只有桑塔纳、吉利销量同比下降,其余车型销量全部同比上升,尤其帕萨特,同比增长102.8%。

合资车的热销,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消费已经在逐步升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汽车时考虑的不仅仅是代步,而是要考虑品质与“高级感”,代步的同时更注重舒适性的提升。而这些需求并不是自主品牌汽车的强项,而随着人们对汽车知识了解的越来越多,也更加重视汽车品牌所带来的差异,附加价值等。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很少人去选择口碑差的品牌。合资车也是一样、口碑差照样没人买账。而那些没人买账,让消费者伤心的汽车厂家,苦日子真的来了!还不如钢铁行业呢!汽车造出来没人买,卖铁都不如废钢材值钱!


水墨丹青一世情


从总的趋势上说,这句话肯定是正确的。但是汽车业的这种苦日子的到来,是不是就直接说明真是供大于求,国内汽车市场真的已经饱和了?至少目前来说也未必。就汽车的绝对拥有量和人均拥有量来说,国内汽车远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那么何以就卖不动了呢?

这当然和进入汽车社会后的第一代购车热潮已过有关,但也和我们的用车环境有关。

且不说道路拥堵,县城里堵车也已经是家常便饭的日常景象;且不说北京等一些城市对于购车上牌的强力限制,单单就买车以后用车时候的种种税费和被广为诟病的汽车年检制度来说,就已经是对用车环境的严重打击。

加上汽油价格居高不下,收费公路全世界第一等等因素,买得起车用不起车,用车的时候的痛苦指数总是很高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

对一种商品的消费,尤其是像汽车这样的大件商品的消费,消费环境的质量、质地、友好度等因素,直接决定消费意愿的强弱。作为相当程度上的生活必需品,消费者会在必须买、不得不买和能不买就不买之间做出自己的选择。当这样的选择出现倾斜的时候,市场就会跟着发生倾斜。


东方连话


随着5G及6G通讯技术和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相信不远的将来共享无人驾驶汽车会越来越多地行驶上街头,到那时人们无需考驾照就可以打无人驾驶汽车去任何地方,不用担心酒后驾驶、不用为停车位操心,连买车的钱都省了,到那时谁还会买私家车呢!所以说汽车产业将进入寒冬一点都不为过。想想手机通讯技术进步得有多快,无人支付技术普及得有多迅猛,就可以理解汽车人的心里有多忧虑。


YA0086185


经济都有周期,产业也有生命,新陈代谢,推陈出新,改朝换代,讲的都是行业的生命力。时代变迁适者生存,行业竞争加剧态势下不居安思危,不直面对待,坐享其成之思维将注定被时代发展大潮所淹没。

北汽董事长起码是个明白人,钢铁业的今天就是汽车业的明天,行业变迁大势所趋,是一次革命,没有力量能够阻止撼动。底特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只有尊重市场规律,顺应发展潮流,积极进取并拥有核心知识产权,保持如履薄冰,诚惶诚恐心态,方有可能不为时代所淘汰。

作为大众消费品的汽车保有量总有饱和的时候,至少二十年的使用周期几乎雷打不动,拥有量达到极致的时候,竞争必然加剧,优胜略汰将不可避免,生命大树轰然倒塌将成行业常态。

居安思危,积极进取,别无选择。我行我素,坐吃老本,终将淘汰。


十年剑


不思进取的北汽,天天都是苦日子,无创新吃老本,卖股份,吃奔驰的名声,还有北汽电动车骗补贴,都是他们干的事。消费者都明白了,你们的好日子当然到头了。


enjoy76


不认同,现在汽车保有量是2.5亿台,但国内总人口14亿,汽车行业未来大有前途,只是未来很可能是新能源汽车主导,因此,燃油车可能被替代,总体来说,不论是哪种车,汽车的行业空间依旧巨大,与钢铁行业完全不同,钢铁行业早已产能充足,没有持续大幅增长空间,但是汽车有。所以说,汽车行业的苦日子到了,钢铁的今天就是汽车的明天这个说法,我不赞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