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的核心谋士沮授到底有多厉害?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文史砖家


汉末三国是个超级大乱世,与局势动荡不安相伴随的,是不断涌现出来的奇人异士,其中侍奉过韩馥、袁绍两位军阀的沮授,堪称典型代表。就谋略水平而论,沮授算得上是一流大谋士,能力绝不逊于荀彧、郭嘉、诸葛亮等人,但他最终的结局却极为凄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沮授。



沮授是汉末魏郡广平县人,自幼便以才识闻名于乡里,正史称他“少有大志,多权略”(见《三国志·卷六》注引《献帝纪》),是个智囊型的大才。沮授起初侍奉冀州牧韩馥,官拜骑都尉,等到袁绍驱逐韩馥、霸占冀州后,沮授依旧获得重用,在袁氏集团中官至监军、奋威将军。作为袁绍手下的核心谋士,沮授曾为他提出过很多良计妙策,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三条:


1.迎奉献帝、号令天下。早在袁绍刚刚夺取冀州之时,沮授便建议出兵长安以迎奉献帝,并恢复在洛阳的宗庙,以此来号令天下。袁绍对沮授的建议很感兴趣,但因为种种考虑,最终竟不了了之。4年后(195年),汉献帝逃离李傕、郭汜的控制,一路向东逃难时,沮授再次提醒袁绍尽快迎奉献帝,将“拥戴汉室”的道义旗号抢到手,以此来征伐异己、兼并天下。



然而对于沮授的建议,郭图、淳于琼等人却认为如果将皇帝迎奉过来,那么动不动就要向其请示汇报,若服从命令就失去权力,如不服从就有抗拒诏命的罪名,非常不划算。袁绍见识浅薄、优柔寡断,竟然认为郭图、淳于琼的说法很有道理,便拒绝沮授的提议。不久,曹操派兵迎奉汉献帝到许昌,并获得号令天下的资本,至此袁绍才深感懊悔。


2.谏阻袁绍委任诸子为刺史。袁绍共有三子,其中最得宠者,莫过于幼子袁尚。为了培养他,袁绍便让袁尚协助自己治理冀州,并准备将他册立为世子。与此同时,袁绍为了安抚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便分别任命他们为青州刺史、幽州刺史,并任命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让他们各掌一州的军政事务。



对于袁绍的这番操作,沮授忧心忡忡,并极力进行劝阻,声称诸子分立乃是取祸之道,将来必将引发内乱。但袁绍却顽固地认为,三子一甥各据一州,能起到精诚合作、共保袁氏基业的作用,因此拒绝听从沮授的劝阻。等到袁绍死后,袁谭因争位与袁尚兵戎相见,并援引仇敌曹操为援,结果给袁家带来灭顶之灾。


3.提出“三年疲曹”方案,反对急于决战。为了消灭劲敌曹操,袁绍在平定河北后,便立即制定南下灭曹的计划。对此,沮授予以反对,并提出“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同时“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的万全之策(见《三国志·卷六》注引《世语》),声称3年后曹操必然疲敝不堪,彼时可轻松地将其消灭。



但对于沮授的建议,袁绍却根本不听从,毅然率大军南下伐曹。此时,沮授又主张打持久战,并建议主力留守延津,然后分兵进攻官渡,以此来使曹操粮尽兵疲后撤军,彼时可一鼓作气将其消灭。但沮授的这些建议,均被袁绍否决。最终,袁绍兵败官渡,粮草也被烧光,以极为狼狈的方式逃回河北,自此一蹶不振。


由以上史实可以看出,沮授高瞻远瞩,谋略水平绝不亚于同时期的荀彧、郭嘉,比后起之秀诸葛亮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凡袁绍能虚心听从的话,很可能早就消灭群雄,进而建立袁氏王朝。可惜袁绍是个刚愎自用、愚蠢至极的主儿,但凡沮授提出的妙计良策,全都反其道而行之,由此丧失大好局面,并让自己落得羞愤而死的下场,实在是咎由自取。



官渡之战后,沮授因为来不及北渡而被俘,成了曹操的阶下囚。曹操因与沮授有交情,并且深知他的才能,便一再劝说他加入自己的阵营,但均遭后者拒绝。沮授之所以不肯降曹,除了忠于袁绍的原因外,还在于家人亲族都在河北,一旦自己变节,很可能会让他们遭到袁绍的报复。


曹操能够体会到沮授的苦衷,于是对身边的人叹息道:“沮君身负大才,若孤能够早点得到他的话,何愁不能平定天下?”(“太祖曰:‘本初无谋,不用君计,今丧乱过纪,国家未定,当相与图之。’授曰:‘叔父、母、弟,县命袁氏,若蒙公灵,速死为福。’太祖叹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见《三国志·卷六》注引《献帝传》)



沮授虽然坚持不肯投降,但仍然获得曹操的厚待。但沮授身在曹营心在河北,没有一天不想着逃回去,并为此秘密筹划,结果最终事泄被杀(“沮授不及绍渡,为人所执,诣太祖,太祖厚待之。后谋还袁氏,见杀。”见《三国志·卷六》)。一代盖世奇才沮授,因为侍奉了一位愚蠢的主公,结果不仅没能尽展平生抱负,还落得被杀的下场,实在是可怜。


史料来源:《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


文史砖家


有缘相谈,甚是荣幸!谢谢各位!


”沮授“史官们都这样形容他“少有大志,擅于谋略”。沮授“是东汉末年时期,非常出名的的一个谋士,也是三国格局初期,最早出名的谋士之一。可以这样说,袁绍听了他的话,都得到了很大的利益,袁绍和他唱反调,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他运气不好,好不容易天下大乱,却跟错了人!


”沮授“(?-200年),广平人,曾在冀州,当过两次县令。因为在文人阶级里的地位很高,后来被“韩馥”封为 别驾,后来又被被“韩馥”称为骑都尉。曾对韩馥提出良策,但不被采纳。比如说:袁绍来攻打冀州时,他给“韩馥”说可以与袁绍一战,因为”冀州“粮食丰富,兵力也不弱,而且易守难攻,只要顽强抵抗,袁绍也不可能全力攻打,不过“韩馥”胆小懦弱直接投降袁绍。


袁绍进入冀州后,闻名”沮授“是大才,便向他讨教天下局势,沮授说;将军想要成就大业,必先占领河以北,先将匈奴占领的地界抢回来,在平定黄巾起义军,然后在攻打,”公孙瓒“,把“天子”在接到河北,重修皇室宗庙,手握百万大军,以将军之成就,和袁氏之威名,便可号令天下!


这些话,把袁绍说得好一阵高兴。他封”沮授“为 骑都尉,随后他们便开始了平定河以北的计划,而”沮授“也不负众望,一路上出谋划策,短短几年时间,河以北基本上在袁绍的统治下。袁绍也成为当时最强诸侯力量”沮授“被封为”奋威将军“管理了袁绍军队的内内外外!也算是鞠躬尽瘁吧!


给大家讲个,关于袁绍的笑话!据说:袁绍打仗有个烂习惯!有时候打仗打到一半,听说他小儿子“生病了”或者有事找他,他就会马上收兵,不打了......他特别喜欢他的小儿子,因为和他小的时候,长的很像。但是他小儿子身体不好,经常生病!

话说回来:当袁绍稳定了河以北以后,”沮授听说”汉献帝“在河以南,便像袁绍献计,将天子接回来,袁绍也同意,但是到了洛阳成门外时,袁绍听说他的亲弟弟”袁术“把玉玺拿走了,他气得马上掉头去追”袁术“,还和袁术打了好几仗!这把”沮授“给气得,最后袁绍什么都没有得到。


当时的”曹操“也在接天子的路上,看见”袁绍“的旗帜后,本来以为自己已经没有机会了的。不过听说袁绍去追”袁术“后,曹操”边笑边感叹道:袁本初啊!袁本初啊!活生生的皇帝你不要,去和自己的弟弟抢,硬梆梆的玉玺!


(官渡之战)中,”沮授“建议袁绍,用兵力和地形的优势,对曹操实行缓慢的包围战术。不要急于求成,还有不要把兵权,交给袁绍的几个儿子,就算要交,也只能交给一个,不然会引起争夺和抢功,这样军心很容易动摇。可袁绍仗着自己的人数高于曹操数十倍,根本听不进去,”沮授“说得话,还得罪了袁绍的几个儿子,在加上”袁绍“当时的一个谋士“郭图”从中挑拨,沮授“被削去兵权,留守冀州!


果不其然,(官渡之战)中先是”袁绍“的粮草被烧,后是袁绍的几个儿子。急功近利不说,还相互不资源。最后!袁绍70多万的不义之师,被曹操7万多的皇家正规军,打得只剩几万人,落荒而逃!


“沮授”带着一千人马死守冀州,之后被俘,曹操对沮授,软硬皆施,可还是不能让其为他孝忠,恐放虎归山,(公元200年)沮授,被曹操处死!欢迎大家留言补充!谢谢!


老实人!话少!通宵达旦,创作不易!望诸君点赞!关注!谢谢!


历史在跳动


沮授 是一个颇有才干野心的文臣 但要说他是袁绍手下首席谋士 甚至说他是军事统帅则太言过其实

袁绍手下首席谋士首推田丰 而后乃郭图许攸等人 田丰自袁绍南皮起兵时候便以跟随 而沮授 是在袁绍用计(只能这么说)占据邺城时 从韩馥手下招降而来 论资历不可与田丰审配等人并论 对于用人唯亲的袁绍来说更是如此

每个谋士是否厉害 用计是否妥当毒辣 都与其所仕君主有关 众所周知 曹操采用荀彧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计 首先提出的乃是沮授 且说法更为露骨 挟天子以令不臣 沮授此计毒辣 且看准要害 但不能为袁绍所用 确实令人惋惜

谋士除了要为君主谋划战略计划 更为关键的是应该明白君主所想 以及清楚君主的性格 沮授于袁绍吞并冀州时投奔 看到了袁绍统一河北的决心 却不明白这也就是袁绍所有的战略意图

至于说他是三军总司令 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袁绍手下谋士中在军中任职的 据我所知只有审配而已 当然我也知之甚少 当然若曹操得之 必然会对河北的统一做出应有的帮助 然忠于袁绍之人不占少数 沮授的面北而死不是唯一更不是最悲壮的 最悲壮的当属审配

沮授是一个优秀的谋士 是一个优秀的随军参谋 但尚不能与荀彧相提并论 即便降于曹操 其地位也会在五大谋士之下 但这并不表示沮授能力不济 在河北诸多谋士中 沮授的水平与田丰相当 是袁绍手下最为杰出的军师之一


随便叫个啥啥啥


沮授,一个不成功的老派权臣。

1.沮授出名很早,享誉天下,能力突出有大才。

2.沮授在袁绍手下最高做到总司令,军方第一人。

3.袁绍如能听沮授谨言,不至官渡兵败。

4.袁绍阵营勾心斗角,郭图陷害沮授,袁绍昏聩,导致沮授权力被分,统治力下降。

5.官渡失败后沮授被捕,拒不降曹。

曹操曾说过,要是早些得到沮授辅佐,别人早就没得玩儿了!

不难看出,沮授是个大才之人,而且忠贞不渝,不伺二主,但在内部权力斗争和博得袁绍信任方面又显出不圆滑不老练的一面,他是个英雄,悲情英雄!





江山史话


沮授,最终结局,死忠袁氏,就算在官渡之战后来不及撤退,被曹操部队抓获,曹操以上宾之礼待之,但是沮授完全不感冒,还随时找机会准备逃走,被曹操发现,既然不能任用那也不能放之不管,所以斩杀沮授,沮授在临死前再次表现他对袁氏的死忠,大呼“其主公在北方,要面北而死”,连曹操都说如果得到沮授天下就可平定。

从曹操这段话可以看出沮授的能力还是很出众的,沮授基本是袁绍首席战略大师,作用类似于曹操的荀彧,沮授向袁绍建议以冀州为基础,北占幽州,东西并吞并州及青州,以四州之地,迎奉汉天子,再代天子狩猎四方,简直是最早版的奉天子以令不臣。

沮授还认为过早让诸子掌握实权是祸乱之本,又劝袁绍以四州之地侵袭骚扰吞食曹操的地盘,认为曹操绝对不能跟沮授打持久战,可是袁绍不听,沮授认为颜良有勇无谋,不能单独领兵袁绍不听,官渡之战前期,沮授认为应该分兵在延津,一来作为支援,二来就算失败还有一股力量可以抵挡曹操部队的追击,可是袁绍不听,淳于琼镇守乌巢,沮授认为淳于琼不是曹操的对手,所以要再派兵在乌巢附近作为支援,袁绍不听。

发现没有,沮授的任何一条计策,都是后期曹操能够打败袁绍的关键,袁绍不以持久战反而想跟曹操一决胜负,结果连损大将,导致官渡之战一开始袁氏士气低落,开始持久战,曹操撑不住的情况下,许攸叛逃,曹操兵袭乌巢,如沮授所想,淳于琼就算兵力多于曹操但还是被打败,袁氏粮草被毁,袁绍这个时候派出蒋奇再给曹操队伍送人头。

官渡之战结束,如同沮授生前所说,诸子掌握实权,为祸乱之本,果然,曹操不理河北袁氏,这自家人自己打得火热,被曹操最终一股脑端了,袁绍如果听从沮授任何一条建议,都会立于不败之地,可是袁绍就不听,曹操肯定很高兴,沮授让袁绍干什么袁绍就反着来,正中曹操下怀,可惜,沮授这人死忠,如果投降曹操,也能在后期发挥大用处。可惜可惜,有才的人有时也是比较固执。


陈之煜


沮授.一个真正能类于孔明的胸有全局的战略家.综三国演义所述.其所献谋略.非局于一城一役的局部计谋.皆为夺全国为一主.令天下大混一的大谋略.大智慧.是时绍雄居冀州.号带甲百万.其身世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于天下.且族弟袁朮.坐拥江淮.大势如是.南北夹曹之势已成.观大势若成一统者.非绍无二.况绍帐下谋士勇将非操所比.综合实力.胜操多矣.诅授深晓曹軍软肋.提出一系列胜操计谋.最使我印象深刻的莫如持久战.时授提议.屯兵数路(绍兵众于操兴数倍.有此能力分兵数处).操东进而击西.待援西时东再进击.如此数年.操兵疲于奔驰.必力不支.如是则南联袁术分进合击.天下一鼓可定.此乃是令绍面南称孤大智雄略.然授空有大才.却辅主有误.正如操所言.绍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好谋无断.驭下宽而无恩...以致白白断送了天下混一的难得时机.纵观授之一生.人品固佳.然却不识英主.执愚尽忠.以致刀悬项上.殊为深惜.


云雾里看客


冀南广平沮公与,年少志高多奇谋。

出而任仕佐韩馥,奈何韩公志短松。

兵精粮足无守意,大开门户投本初。

袁公问询天下计,运筹座谈横扫谋。

英主良谋初相遇,沮公得展济世能。

内统外御夺三州,威震三军河北平。

天下本为囊中物,主疑臣心化成风。

首倡大义迎汉帝,袁绍反复未成行。

诸子分立劝无果,袁氏三子各聚兵。

持久缓战可吞曹,谗言入耳万事休。

兵败受俘誓不降,忠义谋智感曹公。

身在曹营心向北,秘逃不成终殒命。

可叹智高不识主,败将仍得盖世名。


尹禾


沮涭的水平不弱于孙权的周瑜,刘禅的诸葛亮,曹魏后期的司马懿。

为啥不拿曹操手下的第一人荀彧,刘备时代的诸葛比?因为他在袁绍手下是统帅,不是谋士,也不是单纯文官或单纯武职。三国时代几大势力的治军模式不太一样,勉强用周瑜和诸葛对比一下。

具体可以自己问度娘。

沮涭的死是官渡战后,不降,想逃,被处死。


白露为霜65799235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曹操在政治上全面碾压,只要不被灭掉,磨都磨死袁绍了


风雨无阻wind


沮授,袁绍的三军总司令。如果袁绍完全听从沮授的计谋,曹操必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