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耻的闹剧,本应属于中国科学家的诺贝尔奖,竟然颁给了抄袭者

1930年,中国的原子能之父,正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年仅28岁的中国科学家赵忠尧在实验中观测到正电子,并发现正、负电子产生和湮灭现象,这一发现是人类从古至今第一次知道了反物质的存在,赵忠尧也成为人类科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物理学家。

赵忠尧这一划时代的发现震惊了当时的科学界。他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研制正负电子对撞机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奠定了他在世界物理学界的崇高地位。

最可耻的闹剧,本应属于中国科学家的诺贝尔奖,竟然颁给了抄袭者

这个发现足以使赵忠尧获得诺贝尔奖,但是诺贝尔评委会素来对中国科学家存有偏见,并没有把诺贝尔奖颁给赵忠尧。二年后,安德森把赵忠尧的实验又重复了一遍,得出来同样的结果。然而令人感到意外又荒唐的是,到了1936年,为了表彰正电子的发现这一20世纪的重大发现和重要成就,瑞典皇家科学院却无视1930年首先发现了正电子和正负电子产生与湮灭的赵忠尧,而把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抄袭者安德森,上演了一出颁发诺贝尔奖不尊重科学精神,带有严重歧视色彩的闹剧。这令当时的科学界同行感到非常诧异!

就连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任爱克斯朋都说,这是一桩“很令人不安的、没法再弥补的疏漏”。“赵忠尧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是实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爱克斯朋说这是“疏漏”,显然是借口,是为诺贝尔评委会那帮西方人开脱,是难以服人的,其实就是诺贝尔评委会那帮西方人故意搞的,稍有点智商的人都能看出是咋回事。不过爱克斯朋说“赵忠尧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是实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多多少少还算是良心未泯!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评价说,赵忠尧是正负电子产生和湮灭过程的最早发现者,没有他的发现就没有现在的正负电子对撞机,也就没有今天的物理研究。

最可耻的闹剧,本应属于中国科学家的诺贝尔奖,竟然颁给了抄袭者

赵忠尧错失诺贝尔奖这一事件典型地说明了诺贝尔科技奖存在严重的文化自大、种族傲慢和政治上的偏见。正是西方这种自大、傲慢和偏见导致过去一百多年里,至少有数十位中国科学家应该获得诺贝尔奖而没有得到。

比如说,1959年现代中国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原子弹之父王淦昌在实验中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现的反粒子。反西格玛负超子的发现,在当时科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世界各国的报纸纷纷刊登了关于这个发现的详细报道,“王淦昌”成了新闻导语中的主题词之一。 苏联《自然》杂志指出:“实验上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是在微观世界的图像上消灭了一个空白点。”关于反西格玛负超子发现的意义,当时科学家认为“其科学上的意义仅次于正电子和反质子的发现”。在高能物理的历史上,反西格玛负超子的发现对证实反粒子的普遍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这个“反西格玛负超子”要是西方人发现的,早就获得诺贝尔奖了,诺贝尔奖就那么回事吧,早就政治化了,在某种程度上是给西方价值体系内国家的人设的。

再举几个例子,像黄昆在固体物理学上划时代的贡献、人工胰岛素的合成、潘建伟在量子通信领域开创性的研究、颜宁关于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发现等等,都是远超诺贝尔奖级别的科研成果,在中国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举不过来,不一一列举了。

今天中国的科技实力正在迅猛崛起,其成就世界有目共睹,也完全不需要诺贝尔奖来证明!西方国家的打压、封锁阻挠不了中国科技的崛起!我们照样建空间站、上月球、上火星。区区诺贝尔奖动摇不了中国人民的科技信心,只能加速中国科技的快速崛起!

未来中国也应该设立一个世界级别的科技大奖,在科技评判上的,我们要掌握主动,不能让这方面的评判话语权被西方垄断!如果我们设科技大奖,要有轰动性,更要具有世界性,不能像诺贝尔科技奖那样狭隘,只喜欢颁给西方价值体系内的科学家。

这里说点题外话,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动不动就拿中国没有多少科学家获得诺奖来贬低中国科技的创新能力,但是没有多少中国科学家获得诺奖,不等于中国没有大批诺贝尔奖级别的科研成果,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今天中国在科技创新上所取得的成就,说中国没有诺贝尔级别的科研成果,我想稍有点独立思考的人都不会相信,不过国内有些专家学者偏偏就相信,真不知道他们啥时候能自信一点,啥时候能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要根据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来评定,而不是根据得了什么诺奖!今天中国科学家发表在美国《科学》、英国《自然》等世界权威顶级刊物上的一流原创性科研论文的数量仅次于美国,未来将有赶超之势,这难道不是基础理论方面创新能力的体现么,难道非得获得了什么奖才叫创新么。中国要是没有创新能力,“两弹一星”、“北斗导航”、“空间站”、“嫦娥四号”、“量子通信”、“载人深潜”等等这些伟大科技成果是怎么研制出来的。这些核心技术都是在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严密封锁的情况下,我们自行研制出来的。

国内某些专家学者这种单纯以是否获得诺贝尔奖来评价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评判思维需要改变。门捷列夫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并不会动摇他在化学史上的伟大地位;同样,赵忠尧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也不会改变他对物理学所做出的划时代贡献。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一个国家!

附录:赵忠尧简介

赵忠尧(1902年6月27日—1998年5月28日),浙江诸暨人,物理学家,中国核物理研究和质子静电加速器建造事业的开拓者。赵忠尧做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科学家,主持了中国第一台质子静电速器的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国第一枚氢弹爆炸、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入水、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破土动工,有一半的技术力量来自他和他的学生们,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原子能之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