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到底哪裡的大米最好吃?

1973年的春夏之交,寧紹平原的農民在日常勞作之時,無意中發現了一處原始村落遺址。這就是後來經考古學家研究,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

寧波餘姚河姆渡遺址▼

中國到底哪裡的大米最好吃?

經過先後兩次考古發掘,人們在其中的第四文化層發現了最為重要的歷史遺存——稻穀,人工栽培的稻穀。考古現場發現的馴化稻穀之多,保存程度之完好,讓中國的農業史向前進了一大格,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在7000年前就已經可以吃得上量產人工種植的大米。

在河姆渡發現的植物遺存中,稻穀及稻杆、稻葉堆積物厚度達到20至50釐米,種類為栽培稻中的秈稻

(圖為河姆渡遺址稻穀標本)▼

中國到底哪裡的大米最好吃?

而在7000年後的今天,那些先人的後裔,更是已經把稻米的種子帶到了東亞大陸的各地,培育出了許多令人回味的大米。

東北領銜的北方米鄉

在淮河以北的中國,分佈著眾多著名的稻米產地。

有著“塞上江南、魚米之鄉、西部糧倉”之稱的寧夏,以其獨特的塞外氣候優勢,加上黃河的滋養,成為了我國水稻地圖中獨特的一副風景。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在這裡得到了最好的證明,以寧粳43號為代表的河套大米,填飽了許多愛吃大米飯的西北人的肚子。

在黃河的養育和賀蘭山的保護下

銀川平原也成了水稻產區(雖然大部分還是旱田)

寧夏黃河兩岸的稻田▼

中國到底哪裡的大米最好吃?

而說到黃河,又不得不提到河南。水稻是河南省第三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超1000萬畝,產地主要集中分佈在黃河附近的開封、原陽、濮陽等地的豫北平原。

河南大體分三部分:黃河以北、黃河以南、淮河流域

黃河以北、太行山以南水網密佈

但也很容易為黃河所禍害

其中的原陽大米,早在東漢時期就已是宮廷用米。當時人形容這種米的品質為“晶瑩剔透、軟筋香甜”。

但成也黃河,敗也黃河,緊鄰黃河的原陽縣在後來的黃河河道飄忽中,一度成為了鹽鹼地,不再適合種植水稻。幸好在1949年後,國家引黃灌溉,土地得到黃河水富含的養份滋潤,使土質得以徹底改善。

再加上之前鹽鹼地狀態下留下的環境條件,更形成了獨特的原陽地質。水田種植的水稻既可以得到上層土壤的豐富營養,又可以吸收下層的鹽鹼補充人體所必須的各種礦物質。同時,土壤中的鹼份造就了原陽大米鬆軟可口、香味撲鼻的主要特色。

鬆軟可口的原陽米飯,河南人從小吃到大▼

中國到底哪裡的大米最好吃?

河南隔壁的山東,也是一處重要的水稻產區,高產與優質就是它的兩大優勢,這裡地處黃淮北部,屬華北單季稻作帶。這裡的大米也和黃河有著聯繫,其中的沿黃等低窪易澇或鹽鹼地區(黃河口大米等)就是山東三大稻米產區之一。

另兩大稻米產區就是魯南和魯西南的濟寧濱湖稻區(魚臺大米等)和臨沂庫灌稻區。這兩處佔全省水稻種植面積的80%以上,是山東這個麵食大省的米鄉。

大名鼎鼎的山東煎餅

配料是五穀雜糧的組合,可以以大米為主要原料▼

中國到底哪裡的大米最好吃?

此外,同處北方東部地區的天津也不甘示弱。寶坻的黃莊因河流分割作用形成黃莊窪,水稻種植已有420多年曆史,生產出的稻米口感甜香,達到國家一級米標準。而天津水稻最有名的還得是小站稻。因袁世凱練兵而出名的小站產出的大米,煮熟揭蓋一層油光,不用配菜都能吃。

天津市寶坻區黃莊鄉▼

中國到底哪裡的大米最好吃?

但會吃米的人還是會選擇繼續北上,進入東北地界,這才算是找到了北方大米的領銜之地。

主要分佈在遼河中下游平原的遼寧大米,大多數為種植一熟早粳,生長期長,產量較高,且所產稻米蛋白質含量高口感好,有代表性的就是盤錦、營口、東港、遼陽幾大優質稻米。

廣闊的遼寧農田迎來了豐收▼

中國到底哪裡的大米最好吃?

土地居中的吉林,地理環境獨特,東部火山岩、西部弱鹼土、中部松花江黑土地,是我國主要的優質粳稻生產基地,常年水稻種植面積在1200萬畝左右,稻米以圓粒、中長粒和長粒為主。著名的榆樹、姜家店、舒蘭、前郭、延邊、輝南、西江大米馳名省內外。

榆樹市的農民正在插秧▼

中國到底哪裡的大米最好吃?

而北方大米的終極BOSS,就是黑龍江。憑藉著得天獨厚的季風氣候、黑土地優勢,黑龍江種植出的粳稻米質上乘,飽滿誘人。

黑龍江北大荒稻田▼

中國到底哪裡的大米最好吃?

全國人民耳熟能詳的五常、虎林、方正、延壽、建三江、珍寶島、響水、慶安、樺川、肇源、湯原等大米均是來源於這片黑土地。

百花齊放的南方大米

相比於北方大米由東北獨佔鰲頭,日常主食更常見大米的南方則是產地百花齊放。

因為太好吃而被鳥兒頻繁光顧,農民伯伯笑不出來▼

中國到底哪裡的大米最好吃?

洞庭湖以北的湖北,水稻是該省的第一大糧食作物,說起這裡的大米,則荊門京山不可不提。這裡是中國農谷——屈家嶺文化遺址所在市域,獨特的歷史文化展示著這裡與眾不同的大米歷史。

京山橋米質幹、整、熟、白,青梗如玉,腹白極小,並且顆粒細長、光潔透明,用橋米做的飯鬆軟略餈,噴香撲鼻,可口不膩,營養豐富。

湖北省京山市屈家嶺農民在稻田噴灑農藥▼

中國到底哪裡的大米最好吃?

一湖之隔的湖南,更是自古就有“魚米之鄉”“九州糧倉”的美譽。不斷淤積的洞庭湖區就是全國知名的優質稻產區,湖邊連片水稻種植風景如畫,金黃的稻穗帶來豐收的喜悅。

除了幾處老牌的“洞庭湖”大米外,益陽、赫山和南縣也分別培育了“蘭溪大米”和“南洲稻蝦米”兩大稻米區域公共品牌。袁老在湖南工作多年,成果多在該省實驗,這裡成為稻米之鄉並不令人驚訝。

俯瞰隆平水稻博物館,是幾顆獨具匠心的稻穀▼

中國到底哪裡的大米最好吃?

安徽也有好米,首推的就是南陵大米。南陵位於皖東南地區,作為蕪湖南大門,這裡自古以來就是蕪湖米市重要的糧食生產供應基地,擁有粳稻、秈稻、糯稻等多個品種,米粒透明有光澤,沒有或很少有堊白,冷飯也如熱飯般美味。

崎嶇的西南地區也有著自己的水稻種植,比如貴州就正積極推進山地優質稻米產業發展,平壩大米就是貴州省知名大米品牌代表之一。

平壩地處貴州省“兩湖一庫”上游,水質好,灌溉條件優越,只要找到了合適的土地,這對於優質水稻的生產就是不可多得的條件。

平原可以機械化收割,山地更多還是依靠人工

在貴州,打稻子的傳統藝能依然發揮著很大作用▼

中國到底哪裡的大米最好吃?

祖國大陸最南端的廣東,則是水稻矮化育種的發源地。台山大米就是廣東稻米產業一張具有代表性的名片。作為廣東優質稻種植面積最大的縣級市台山,當地雨水充足,日照時間長,素有“廣東第一田”的稱譽。

稻田處處開出稻花,這是中國人最愛的豐收畫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