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為何大家都不談創業了?

阿霖愛生活


最近大半年的時間,無論是從各種官方媒體還是我們身邊的社會大眾,普遍都有一種這樣的感覺,2019年大半年的時間裡,怎麼談創業的人越來越少了?

是大家都不願創業了?

還是國家不太鼓勵了?

那麼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不難發現這幾個方面的各種真實的情況:

一、國家政府層面,大的鼓勵支持領域,越來越有針對性,政策導向進一步加強並提升了。

我們知道,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從宏觀層面到微觀經濟領域,政府部門也會根據國民經濟的發展數據、國際經濟與貿易走勢,今後的經濟發展趨勢潮流、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城市發展規劃、民生問題等多個方面領域,進行一些大幅度的改變和調整。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3億勤勞智慧的中國人,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創新是中華民族的固有氣質,中華文明5000多年生生不息,源於中國人民自強不息、敢於創新的稟性。

一直以來,國家及政府相關部門都有長期持續的很多創業的支持政策。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近年來我國創新創業生態體系不斷優化,國務院也在不久前出臺《關於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

目前,我國很多地市正在建立滿足城鄉各類勞動者創業的創業培訓體系,逐步將所有有創業願望和培訓需求的勞動者納入創業培訓。對參加創業培訓的創業者,按有關政策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我們看到,很多地方政府和單位,長期以來,一直通過多種形式和多種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宣傳創業典型經驗,發佈創業政策信息和工作動態,並對一些雙創典型和成功案例重點報道,進一步營造濃厚的創業社會氛圍。

我們最有感受的,比如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徵增值稅,就是最好的例證。

從促進雙創環境升級、發展動力升級、主體升級、支撐能力升級、平臺升級、金融服務升級、載體升級等方面,各地政府部門提出針對性的政策舉措,國家對於創業的支持鼓勵,一直也在持續提升!

二、大的經濟環境下,盲目行動的人少了、理性創業的人多了

網絡及大量媒體瘋狂流傳的一句:理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曾幾何時,呼喚吸引並激發了無數創業者的夢想和對未來無限美好的期待,投身創業大潮。

這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即使最底層的創業者,也可以有大量的機會和可能,登上歷史閃耀的舞臺中央。

這也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如果沒有點真功夫,不腳踏實地,創業也可能會演變成一場噩夢。

眾所周知,創業是一個大概率失敗的行為,最近兩三年以來,大的環境低迷,特別是國內經濟的龍頭行業諸如房產、金融、基建等行業的低迷,引發一系列的經濟及商業的邊際效應,商業環境業態急劇轉變的今天,再像以往一樣過於盲動、衝動的現象少了很多。

三、傳統實體、資產業態的少了、全新虛擬型、資本導向型的多了

每一年都會有大量的熱點風口項目出現,有的人抓住了機會,也順勢而為走上了人生巔峰。

馬雲說:一個人要想創業,必須具備三個因素:那就是眼光、胸懷和自身實力。

拿最近三年來,最熱門的人工智能為例:作為未來的風口,在金融、醫療、安防、教育、能源、機器人、互聯網產業升級、傳統行業的流程自動化及商業智能等領域,都具有千億美元以上的市場潛力。

現在全球的經濟都不景氣,各國貿易越來越難做,未來10年是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相互高度融合,關鍵詞是創新、創意、創造。

虛擬經濟是相對實體經濟而言的,是經濟虛擬化的必然產物。

以往創業主體的勞動力密集型力型、經驗技巧型,逐漸走向低迷和沒落,科技研發型、智力技術型、資本導向型、產業生態型已躍然成為當今時代的主潮流。

一份名為《5G產業經濟貢獻》的報告中這樣說:在2020年到2025年,5G帶來的商業總產出將高達10.6萬億元,並帶來超過300萬個就業崗位,足以見得5G時代巨大的商機。

大到人工智能、無人駕駛,小到VR、視頻,都會隨著5G時代的到來得到迅猛的增長。

阿里、京東、騰訊等巨頭也是紛紛佈局5G市場,發力雲計算、人工智能等諸多領域。雖然這些行業門檻較高,但只要是與其相關的產業,同樣也有著不錯的機會,有著極其眾多的創業空間。

對於每一名創業者來說,如何選擇一個合適風口,至關重要。創業這個話題,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乃至今後很多年,都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任何一個人的人生價值,要麼通過專業技術,藉助一些好的平臺來實現,要麼就是選擇創業來實現!


首席運營長官


脫掉懶皮 去戰鬥。

創業分腦力創業和勞力創業。

當今,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普及,腦力創業難度很大,於大多數創業者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此,涉入者極少。

當今,勞力創業,路子寬廣。但需要創業者支付的勞動力代價較大,即:這種創業非常辛苦。於此,這種創業於當下不愁吃穿,大多數都想躺著賺錢的“創業者”來說,是不屑而創。例如:收購廢品,髒!沒人創;擺地攤 ,沒面子沒人創;開餐館人太累,沒人創……

腦力創業難度大,勞力創業沒人幹。於此,創業逐漸淡出人們視野,大家都不再談論創業了。

當今,為什麼不願創業?很多人歸咎於經濟下行,歸咎於互聯網衝擊,歸咎於什麼生意都做穿了……是嗎?非也!當今創業難本質是國人衣食無憂,造成的人太懶!不是嗎?當你飢腸轆轆 ,衣不敝身時,你會幹啥?躺著等死?

當今,於懶,無處不有,無處不在。最典型的是懶人經濟出現,什麼掃地機器人、擦窗機器人、煮飯機器人……把人引導得越來越懶。人們恨不得什麼事也不幹,坐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不談創業,不願創業的夲質是人太懶!

創業的路千萬條 ,我建議想創業的同志們,仔細領會“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從中找一個適合自己創業的項目(例如夜市消費),提前收集信息,提前周密策劃,提前踩點,提前佈局,親力親為,以勞力創業,定將取得豐厚回報。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創業者,脫掉你的懶皮,去戰鬥吧。


後來跋涉者


從整體來看,從2017年開始到2019年,創業的環境越來越不好,不好的原因當然是因為市場大勢不行。在一個大勢向上的市場,資金和資源的流動頻率和數量都會增加,自然會給新進入的企業一些機會,但是當流動性降低時,機會也會隨之下降。


我身邊就有不少創業者朋友,其中有兩位,過去都還比較成功。但是近兩年,都身負千萬負債,一個把北京的房子賣了,清算所有債務,一了百了。一個還在苦苦掙扎,通過抵押、借款的方式,試圖盤活起來。當然,還有更多的創業者朋友都會覺得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第一個朋友我們上週還在一起吃飯,他唯一跟我分享的是,在2019年這個時機下,創業一定要謹慎,火中取栗。如果的確要創業,一定要把握三個原則:

第一,最低成本原則。

不要一開始想的特別美好,搞了一個豪華辦公室,招了很多人,組織架構搭的也很完善。而事實上,能一個人做的,就不要招兩個人;能自己做的,就不要招人。特別是初期,什麼都還在摸索和嘗試的階段,更是如此。


第二,自我造血原則。

他在創業的時候,開局是非常高的。背後有投資人投資,因此在創業的時候,更多的精力和資源都放在了打造一個“完美“的產品上,而忽略了營銷能力,所以公司一直沒有產生很好的現金流。因為他對於公司持續發展的假設是建立在:投資人還繼續投資上。但是從去年開始,投資人因為各種原因,無法繼續投資,這個時候,公司是否有自我造血的能力就很重要了。只要現金流還在持續,公司就有機會活下去。


第三,適時止損原則。

創業的時候,我們需要有堅持精神。就像馬雲所說,大概意思是說明天的太陽很美,但是大多數人死在今天的凌晨。不過,這裡邊有一個大的前提假設——即我們所做的事情是對的,且在我們的風險承受範圍之內。如果這個假設不成立,就成了鑽牛角尖,把創業當成了賭博。賭博最大的風險在於,明明不可把控,卻總指望再投一點點進去就會發生奇蹟。這種想法,特別是在創業的時候,已經投入了精力、金錢和時間的時候,為了“搏一把”,把之前的投入都賺回來,就會出現賣房創業、四處借錢、拆東牆補西牆等情況,最後窟窿越來越大。所以,創業者要有一個清醒的頭腦,就像打德州撲克一樣,看著牌面局勢,該棄的時候就得棄,那些已經投入的就當是“沉沒成本”吧。


大強師兄的小思維


大家都不敢創業,都說是商業環境不好造成的,所以這裡我就說說我個人對商業的理解吧,不喜勿噴,本人30,工作過3年,開賓館3年,現在做賣場型營業廳。我個人感覺,商業本身就是一種信息不對稱性所產生的一種模式,就現在的網絡大環境,對未來幻想一下,所有的商品,所有的實物型商品(這裡我們不說服務類的,就談真實的實物型商品),價格都是出廠價,未來會不會所有的廠商都是自己有自己的網絡專營店,不再需要任何的什麼一級代理二級代理。這不是沒有可能,在物流行業迅猛發展的今天,未來所有商品都變得信息對稱,全國的同一款商品都會是同一個價格。到那個時候,我無法想象一個完全沒有商人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那簡直就是回到了原始社會,一個人生產了一件東西,然後去跟另一個人換了一件他生產的東西,不再有任何的差價,當然了,創新的產品我們不好說,但是隻要他進入市場了,他的價格就是全世界統一的價格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也是有些情緒激動,有些混亂的,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我的意思。

人們經常說,信息的對稱性與不對稱性,如果所有商品在世界範圍內達到了信息對稱性,那就不會再有商業了,我是這樣理解,等到那一天,那就所有人都回去種地吧,沒有什麼商業了金融了。商業就是要有信息不對稱性,就是要有差價,才會產生利潤。


王de玉璽0909


創業難,今年五月開始創業,因為原來做個服裝店有些老客戶,想著在小區樓下開個工作室,開了不到一個月,沒有人,客戶不願意進小區,後來想著還是找門面吧,夏季是淡季,不找的話怕到旺季找不到合適的,就這樣匆匆找了個門面房,沒有怎麼調查人流,只是感覺房租不貴,房租格局不好,沒考慮太多,想著老客戶,只是個試衣服場地,門口人流少,也太少了 一天不進二個人,哎,做滿三個月,轉了,否則就是貼錢,教訓哎


用戶1784772301871中


2019,我在全職工作的業餘時間

  1. 跟合夥人在北京開了第三家飯店;

  2. 做了一年的自媒體,2019年自媒體總計收入2萬+

2019,距離我的第一家創辦的公司註銷,已經過去了整整5年,這些年我勸退了很多朋友去創業,因為我知道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2019年已過去,身邊談創業的人是不是少了呢?

是少了——因為亢奮期過後,人們更迴歸現實,更多得談的是生意和賺錢,而不是融資和上市!


說一下幾個表現

不談創業,只談生意

在2016前後,由於創業投資(天使輪和風投)的瘋狂,很多創業者在計劃自己創業路線的時候,是奔著融資ABC幾輪,然後股權退出去的。

我的一個朋友小G,技術一般,市場能力一般,就是想靠著一份PPT去開啟自己的CEO之路,在一開始,談了幾輪天使,碰見個大哥投了70萬,產品上線之後,客戶無幾,更不要提付費的事情了。

現在的風氣明顯不一樣了,沒有衝動的資本追捧,大家合夥做事,第一個想的就是能不能創造利潤,如何生產,如何銷售,更像是做買賣做生意——而不是我們原來夢想中的“創業”了,漸漸的“創業”這個詞,也被我們當成貶義詞,認為這就是不接地氣的空中樓閣罷了。

創業是膨脹帶動的,而不是被逼無奈

2014-2017的“萬眾創業”大潮,除了社會導向以外,還有特別重要的原因——一幫子賺了點錢的上班族,想要獲得“自由”。


而到了2019,工資收入養家餬口都不錯了,還折騰個什麼勁兒?

真的經過抽樣調研,你會發現,大部分的創業者,是想更上一層樓,擺脫打工的命運,這些人,大部分都是中層經理人,或者有些資源的。

而不是很多人以為的那樣子,創業是被逼的,因為失業或者沒有其他活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很簡單,如果打工都沒人要,那麼創業只有死路一條。

2019就業市場環境不好,有點人人自危的意思,最有潛力去創業的那群經理人,首先考慮的是保住飯碗,就不會貿然辭職下海(其實我也這樣,所以兼職做事情)

創業是個圈子,是個氛圍,2019沒有榜樣效應帶動

這個不細說了,大家關注一下,在前幾年你想做個事情,很多人鼓勵你,現在,會有很多人勸你不要做,就是這個道理。


小結:

經濟週期是輪動的,就像《周易》講的一樣,否極泰來。

2020在我看來,是個很適合做生意的時機,有以下幾個原因:

  1. 店鋪不好出租,租金下降

  2. 人力資源充沛,人力成本下降

  3. 競爭者減少

  4. 傳統互聯網轉型,自媒體崛起


乾貨不易,點贊鼓勵!

趨勢老迪


“老公,我想吃肉,我想吃麻辣燙,吃燒烤”

“老公,那天帶媽和閨女去吃了碗牛肉湯還是等她們吃完了我才喝了點閨女沒吃完的湯,加了個饃,都感覺很奢侈了。”

“這兩天我急用錢,那1萬塊趕緊轉給我”

你的螞蟻借唄已逾期。。。

。。。。。。

相信很多平凡而陌生朋友在負債之時都碰到過類似的事情,特別是愛人在旁邊說起的那麼那麼小的願望而無法實現之時,內心是多麼的刺痛(真的是撕裂一般的痛)。。。。。。

此時的你是否和平凡而負債幾十萬的我一樣,生活在水深火熱確又很迷茫無助,是準備自暴自棄?還是總在找前方的路在哪裡?如何才能擺脫困境?

首先自己確定一下就算這期過去了,下期能否轉的過來,如果是轉不過來,爆發是遲早的事情,我當時也是能借的地方全借了,硬挺了幾個月,最後還是沒辦法,既然沒辦法那就先別放心上,先自己努力掙錢,等協商,或者被起訴。至少現在能生存下去。

另外自己冷靜思考,今後做什麼,怎麼做?


汪新成


我個人認為,上班或打工挺好的,我很多老鄉,老人在家裡種幾畝地,倆口子在外地打工,一年家裡要存幾萬塊錢,是存幾萬,不是掙幾萬。相反,一些創業的,一年到頭,不欠外債都挺不錯了。我就是做小生意得,我的狀態就是一年難存一分錢


花開12月


全民創業?這是被帶路黨帶歪了!我以前有位員工,他的工資每月9000左右(不含激勵獎金)。他做了一年多辭職了,過了半年見到他,我問他現在幹嘛?他竟然把自己的特長放棄,買了一輛車跑滴滴。問了他收入,說每個月六七千吧……我當時就愣住了,花費十幾萬,才賺這麼點?這無非就是車子折舊費罷了!還沒有之前輕鬆,還賺不到錢,這難道就是創業?他這個例子太過簡單,太多原本工作好好的,在創業大潮下,都巴望著自己幹一把,萬一能混出個樣子呢。其實這要看情況的,創業何其難!這真不是你想它就有、燒香拜佛就能萬事大吉這麼簡單。


我叫八戒不是豬八戒


哈哈哈哈 國慶閱兵沒看到嗎?大家都很富裕,實體企業都很發達,還創業幹嘛?大家都做富二代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