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和《寄生蟲》的差距在哪裡?為什麼後者能得奧斯卡獎而前者不能?

張楠


兩部電影的視角都在於底層人民的生活。

1、就奧斯卡的喜好來說,《寄生蟲》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劇情更符合評委的胃口,而《小偷家族》的導演是枝裕和被人戲稱為“流水賬大師”,他多半作品都想記著流水賬一樣徐徐展開,一步步掉入他設計好的絮叨中不能自拔。就審美而言,《小偷家族》較《寄生蟲》平淡些。

2、雖然都是講述底層人民的掙扎以及階級分化。《寄生蟲》戲劇性的張力將兩者中的人性挖掘得更深刻更慘烈。

兩部都是高水平的電影,無論有沒有得到奧斯卡的青睞,它們都註定留存在電影史上。





蘇童


可以從兩方面看這個問題

一、從獎項方面來看:

《小偷家族》僅入圍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1個獎項。

《寄生蟲》入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國際影片(原最佳外語片)共6個獎項。

無論是從獎項數量還是重要程度方面來看,明顯《寄生蟲》比《小偷家族》更受奧斯卡評委的青睞。


二、從電影內容來看:

《小偷家族》講述了在城市無依無靠的底層“汙點”小人物抱團取暖的故事。導演的風格接近自然表現手法,通過人物背後隱藏的案子牽涉出更深層次的社會、法制、道德、家庭倫理問題。《寄生蟲》影片講述了生活在貧富兩極的兩家人的故事。導演用他擅長的悲喜劇、諷刺劇形式,辛辣的諷刺了韓國社會和對階級社會的尖銳批判。

相比較來說,《小偷家族》沒有什麼令人激動人心的情節,彷彿是平淡無奇記錄了這個小偷家族從聚合一起到分離的過程,而《寄生蟲》在劇情方面卻跌宕起伏反轉不斷,同時它又通俗易懂,將商業和藝術完美融合。

《小偷家族》和《寄生蟲》都在描述底層人家的生活,但所探討的社會議題不太相同。《小偷家族》里人情的溫暖與包容主要是針對底層窮苦人家的,在上流社會人士的身上是比較缺乏的。《寄生蟲》更看中貧富差距的衝突與對比,偏重於批判,同時加上荒誕來消解緊張的階層對立。《小偷家族》裡日本電影風格太過明顯,相比而言《寄生蟲》更能勾起觀眾的共鳴。


不可否認這兩部都是優秀的電影作品,藝術成就的高低也不能只看得獎情況,只能說《寄生蟲》更加符合天時地利人和。


鴟鴞影視角


《寄生蟲》是由奉俊昊執導,宋康昊、李善均、趙汝貞、崔宇植主演的劇情片。影片講述全家都是無業遊民、集家族眾望於一身的長男基宇去到IT企業樸社長家裡面試補習老師的同時展開的出人意料的故事。

男主基宇計劃讓一家四口能夠順利就業,自己在順利通過家庭英語教師一職後,又將姐姐推薦給樸社長家擔任小兒子的繪畫教師,而後姐姐栽贓樸社長司機個人作風問題遭樸社長勸退,爸爸順利接替司機一職,緊接著一家人通過各種手段將家中保姆逼退由媽媽擔任保姆一職,看似一切都在計劃之中的一切,卻被一個大雨傾盆的夜晚打碎,一切都走在了計劃之外。

生活總是這樣,不經意間就讓我們狼狽不堪,司機爸爸被樸社長及其愛人不斷嫌棄身上久久不消的爛鹹菜的味道,而倍感屈辱,那夜大雨之後使他們的心靈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一邊面是爸爸已經被屈辱對待埋下了復仇的種子,一面是姐姐已經開始懊悔起初手段的殘忍,而另一面的男主也希望靠自己擺平原保姆的事,也就是這時他們和爸爸已經開始各自計劃不同的道路了,最後基宇被原保姆的丈夫擊倒,姐姐被其胸口紮了一刀後失血致死,最後靠媽媽將原保姆的丈夫殺掉。本以為這樣就是結局了,但是混亂之中爸爸拿起刀刺殺了樸社長,更加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壓迫越激烈反抗越激烈,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對美好的嚮往,總是被那些豪橫的人無情的打碎。他們堅強的活著,小心翼翼的維護自己那可憐的自尊,卻在不經意間被他人踐踏。

《寄生蟲》通過對人性細緻的描述,刻畫出現實生活中的樣子。該片於2019年在法國首映,同年也獲得了奧斯卡的獎項。而小偷家族通過描述一戶看似平靜過日子的普通家庭,卻靠犯罪來維持家計的故事,影片最後通過奶奶的一句“謝謝”而給壓抑的影片尋找了一個出口,其中的人物演技也是可圈可點的,但相比較《寄生蟲》而言,總感覺好像缺了那些被壓迫後反抗的情節,相比無聲的吶喊,我更加願意選擇轟轟烈烈的抉擇。生活就是一場鬧劇,有人笑,有人哭,有人追悔莫及。





UKulele


大家好

先介紹一下劇情

《小偷家族》

做短工的治(中川雅也飾)與妻子信代(安藤櫻飾)、“兒子”祥太(城檜吏飾)、信代的“妹妹”亞紀(松岡茉優飾)以及“老母親”初枝(樹木希林飾),依靠初枝的養老保險,在破爛的平房中艱難度日。治與兒子祥太做扒手,亞紀打工補貼家用。某一天,治帶回在住宅區被凍僵的少女百合(佐佐木美雪飾),加入了他們原本就貧困潦倒的家庭中。一件事打破了原本的平衡,每個人心中隱藏的秘密和願望也逐漸明朗。

《寄生蟲》

一家四口均是無業遊民的普通家庭,爸爸基澤(宋康昊飾)成天遊手好閒,直到積極向上的長子基宇(崔宇植飾)靠著偽造的文憑來到富豪樸社長(李善均飾)的家應徵家教,兩個天差地遠的家庭因而被捲入一連串意外事件中

前者其實是一部溫情電影,一家人靠偷竊為生但面對新進入家庭的小女孩,他們沒有因此拋棄她,展現的是人性溫情的一面。

而後者是一家無業遊民為了生活寄生在別的富有家庭裡,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跟前者所體現的是完全相反的。甚至被寄生的那一家也有些影射剝削的嫌疑,所以這部電影展現的是人性的貪婪。

同樣是反映社會問題,但後者更深刻,更能引起人們的關注。

然後在故事上以及畫面上,後者給人的衝擊更強烈。

其實溫情的電影很多,後者這類型卻很少,題材新穎,所以拿了奧斯卡


darklibra


恭喜韓國電影《寄生蟲》,打破當地影史記錄,首次獲得戛納的金棕櫚獎盃。 電影敢於揭露現實黑暗與殘酷,這類電影數量多且質量上乘。 之所以這樣,源於韓國的特殊形勢。 一是因為廢除漢字以後,使用的韓文表音不表字,這就導致了他們自學歷史很難,瞭解歷史很難。 二是三星這類寡頭集團掌握韓國大半以上的資產,且背後是美國。即便拍了這些電影,民眾抱怨政府的無能、抱怨制度的不完善,政府也無奈,因為他們是民眾選出來,更重要的是他們是財團支持的。只要電影項目過了財團那關,基本上就通過了。 有個世界奇觀,韓國總統老是有牢獄或其他災難。政府想改革,影響力大過財團,結果你懂的。 資本社會,寧得罪政治不得罪財團。 這兩點,促成了韓國電影現實題材大放異彩。

《寄生蟲》故事講了一個貧困家庭通過各種手段混入富豪家庭裡打工的故事,兩個極端差距的家庭。 貧窮家的兒女先是偽造文憑成了家庭教師,又用計替換了司機和保姆,安排了父母接替職位,使整個家庭以假身份和假關係寄生進富豪家庭。 裡面情節設計環環相扣,很精彩,有點太過巧合和順利。也是因為富豪家男主人不太管這些瑣事,女主人又單純,更是因為他們俯視螻蟻一樣不在意下等人的生活的傲慢。也只有小孩子,敏銳的察覺到他們身上共通的寒酸氣味。 影片中的富豪家庭也不是傳統中那種壓迫和虐待勞工的惡,而是天生的優越和傲慢,對下人們感情淡薄,但出手大方。當然,也有些惡趣味。 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人的慾望越來越大,也害怕失去,心態畸形,在富豪家庭出遊時,他們鳩佔鵲巢狂歡了一場。 但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被原先的保姆撞破。 而之前的保姆,也把自己躲高利貸的老公藏在別墅地下室內長期寄居。(這裡劇情還狠狠黑了朝鮮一把) 因為暴雨的關係,富豪也提前回家了…… 最後,窮人家的女兒在宴會上被前保姆的丈夫刺死。富人的嫌棄、自私與冷漠讓窮人家的父親失去理智,殺死了男主人。 結尾的設計很有意思,前後呼應。

《寄生蟲》在我評價中(十分制)能有7.5分,因為各方面都和《小偷家族》差了一截。類似的題材,《小偷家族》能有8.5分左右。 當時我看過《小偷家族》的感受: 奔三的年紀總要重新審視一些東西,正如這部電影,剋制又客觀,儘量不以個人意志或傾向主導。 最後結局,每個人用謊言互相成全對方,看似這個臨時搭夥沒有血緣的家庭被分開走上了正軌,那最後那個小女孩眼裡,看的是希望還是絕望。 或許她沒有看到什麼,只是導演借用鏡頭讓觀眾想象和思考她看到了什麼。 所有人都要解釋,但沒人會解釋。 斷舍離比擁抱愛更難。 日本人天生是悲觀的,不推薦這部片子給太年輕的人看。 小偷家族的媽媽那段哭戲太生動了,她將母性的無限犧牲包容體現得淋漓盡致。 奶奶那句無聲的感謝,自知大限將至。 原生家庭的人不幸福,半路搭夥過日子的人也不幸福。 無論你結婚或不結婚、組建或不組建家庭,生活總有最壞的一面。 沉浸在骨子裡消極文化的土地,和我們這片祖先、諸子百家、佛釋道、歷代聖賢創造希望的土地截然不同。 底層人民所受的苦難都差不多,但中國先民更希望營造幸福的幻想。可能被說虛偽,但確實讓人積極向上了許多。 《小偷家族》裡有些情節電影中沒有解釋但觀眾看完能想到的: 1.小男孩為了小女孩避免偷盜/或偷盜被抓,故意製造動靜跑了出去。 2.小男孩之所以從那麼高的平臺跳下去,是因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被抓,必定會為家族惹來麻煩。但事情朝著最壞的情況下發展,他摔斷腿被送進醫院,家人冒險探望他被抓。 3.每個人用謊言成全別人。養母承擔了所有罪責,並說自己收留了奶奶而不是奶奶收留了自己,是為了剩下的家人考慮,也為死去的奶奶考慮。 養父在於小男孩的夜談中,撒謊說自己準備丟下他逃跑,但之前劇情裡是打算帶他走的。 而小男孩在公交站臺中,說自己是故意被抓的,目的是為了減輕養父心裡的內疚。 這三個人都是把事攬在自己身上。 4.對於小女孩來說,在原生家庭裡穿裙子就意味著捱打。而她的生母問了一句,之後…… 5.奶奶從小姐姐家拿的錢只是自己的贍養費,並且單獨存了下來,估計是準備留給小姐姐的。另外始終沒讓她負擔家裡的經濟。 6.關於小姐姐的前因後果太少,是否被刪減了?

韓國電影的殘酷在於隱藏在黑暗中的犯罪,印度電影的殘酷在於人權的不平等,而日本電影的殘酷在於人性和犯罪模糊的邊界;分別對應著各自東方文化裡負面的自負、自大以及自卑。 因為電影是優秀的,演員腳踏實地的表演,得獎也是理所當然的。 天衣無縫,殺人無形。任何吐槽歧視都是反人類的,亞洲認為得到西方的認可,歐美看亞洲依舊是水深火熱中,這就是完美的作案。


呱呱格鬥


您好,我是一名影視領域創作者,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兩部影片都很好,是近現實作品。

剛看完寄生蟲,想到的是小偷家族,這兩部片都是講的都市裡最底層的階層,可以一比。

先打分,寄生蟲7.5,小偷家族9.5。都是好片,寄生蟲是普通好片,小偷家族是一流經典,在我心裡可以和教父這種片並列最好的幾部電影。

劇情方面,寄生蟲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硬傷,顯得生硬不合理。開頭兩兄妹表現出來的頭腦和執行能力太絕了,哪裡來的生活經驗,天生的嗎,不合理。後面的層層推進也是有不少經不起推敲的地方。小偷家族的劇情清淡一些,但非常合理,進展自然而且細微之處非常感人,比如一家人去海邊那段。整體來說,小偷家族的劇情更復雜,人物形象更豐富多彩,人的關係也更復雜,但不會讓人覺得生硬。剛好這兩部片都有一段“床戲”,都不錯,但小偷家族的這段更出彩。

表演方面,寄生蟲算不錯,沒什麼好挑剔的,可以打8.5分。小偷家族我認為表演完美,從老年人到幾歲孩子的演技都精絕,非常契合人物性格,沒有一個出戏的地方,這方面我給滿分。

主題方面,我認為小偷家族更深刻,寄生蟲顯得有點刻意。小偷家族如果配樂好一些我覺得可以打滿分。但你以為,奧斯卡看中《寄生蟲》,是看中了它所謂的“深度”嗎?你認為《寄生蟲》講的是該死的階級矛盾?不,它講的是韓國該死的階級矛盾。這種近現實的電影最終獲得了奧斯卡。


苦艾酒影視剪輯


關於對《寄生蟲》和導演奉俊昊的安利與讚美已經刷屏。

毋庸置疑,奉俊昊保持了一貫的高水準,這部斬獲了金棕櫚獎的電影中,窮困的基澤一家精心炮製了一個又一個謊言,終於攀附上富有的樸社長一家,看似逆天改命,實則是殺局的開始。

電影呈現了韓國的貧、富的差距和對立,以及貧窮家庭生活的艱難。前半段的黑色幽默,後半段奇觀式的扭轉戲再加上隱喻意味的氣味、蟑螂、階梯、富貴石等等,讓電影看起來很有戲劇衝突感,很有“爽片”的刺激帶勁兒——但抱歉,如果說這部戲完美,那就還有一些距離。

奉俊昊加諸於貧窮家庭的對財富的極度渴望,很犀利,但也有刻板印象,它架空了整部電影“真”的部分。因為貧窮,就一定把金錢和慾望放在第一位?底層家庭的生活就必須水深火熱?

——未必。

相同的母題,總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拿下2018年金棕櫚的日本電影《小偷家族》就展示了另一種貧窮活法。如果說《寄生蟲》是真家庭發生的“假”故事的話,枝裕和執導的《小偷家族》則講了一個假家庭的“真”故事。

六個互不相干的、被社會拋棄的人臨時搭夥組建家庭,他們用不光彩的方式謀生,但全片沒有強行製造矛盾,沒有刺激感官的情節和懸念,殘酷現實背後,是超脫於血緣的,用愛維繫的溫情羈絆。

儘管身處邊緣,也要努力地好好生活啊。《小偷家族》顯然更像我們普通人所理解的生活——可以為了生存不折手段,並非貪慾驅使的“純惡”,更多是生活擠迫下無奈掌握的生存伎倆。它不是《寄生蟲》式的非黑即白,而是灰色的,既有絕望,也有光。

我們從兩部作品中提取了三個關鍵詞:自卑、窮困和生存,透過這三個關鍵詞和導演不同的處理方式,作品內核間的差異或許能更一目瞭然。

(提示:下文包含大量劇透)

貧窮的“自卑”會導向什麼?

自卑,恐怕是貧窮最顯而易見的標籤。因為自卑,兩部作品中的家庭無一例外活的隱忍卑微,但自卑最終會導向什麼,則不盡相同。

《寄生蟲》中的一家四口住在狹仄的半地下室裡,父母沒有工作,兒女考不上大學,喪失的社會地位讓他們自卑怯懦。比如影片開始,一家人拿起啤酒慶祝網絡復活,窗外是對著他們窗戶小便的醉漢。“領地”被侵犯,爸爸基澤選擇視而不見。

直到哥哥基宇的朋友敏赫出現大聲呵斥醉漢,一家人看的目瞪口呆,不過,他們立刻為自己的怯懦找到了藉口——畢竟那是大學生才有的氣勢嘛。

事實上,這一家的每個人都有一技之長,爸爸車技一流,媽媽拿過全國鏈球錦標賽亞軍,妹妹會畫畫,尤其哥哥基宇,他聰明俊秀,懂得抓住機會,情商高,擅長與人打交道。

在與披薩店首次合作出現問題的情況下,他差點說服店員開掉翹班的工讀生,給自己一個工作機會。

經過敏赫引薦,基宇成為樸社長女兒多惠的英文家教。第一次輔導課,他迅速以“號脈”、“臨場考試靠的是氣勢”俘獲多惠的芳心。

社長夫人當即調高了他的薪水,並接受了他對妹妹的引薦,很快,妹妹成為了對方小兒子的美術老師。接下來,爸爸和媽媽也分別以司機、管家的身份介入社長一家的生活。

連環計謀成功後,基澤一家躋身富足家庭,看似提升的社會地位緩釋了他們的自卑感,再一次遇上前來小便的醉漢,他們坐不住了。哥哥抄起那塊象徵好運和財富的石頭,爸爸提著一大桶水,對醉漢作出反擊。

自卑感能被一家人精湛的演技暫時“壓制”,但自卑感會消失嗎?

答案是不會,他們的偽裝被社長小兒子的一句“一樣的味道”瓦解。

社長也察覺到了“越線”的金司機的味道。

接下來是社長夫人。

經歷了主人突然返家、與前管家夫妻同類相殘、家被大雨淹沒等變故後,再看著從容的主家親友們來參加快閃生日派對,哥哥基宇的自卑感也迴歸體內,他意識到自己與這幢大別墅的格格不入。

這股由骨子裡散發出來的“窮味”如影隨形,時刻提醒著基澤一家貧、富之間跨越不了的差距,並最終演變成爸爸手中的一把刀子,刺向樸社長的心臟。

總結一下,《寄生蟲》中,自卑感隨著境遇的起伏略有不同,但越是拼命掩飾和隱藏,越是消除不了。它折磨窮人,直到他們意志崩潰。

相比《寄生蟲》,《小偷家族》裡的臨時家庭裝下了更多被社會拋棄的邊緣人:已近古稀的孤寡老人、離家出走的少女、棄兒、被家暴的女孩......他們每一個,都有更值得自卑的境遇,但在實際處理中,導演卻極度剋制。

比如,祥太看到那些每天早上揹著書包上學的孩子,會告訴自己和妹妹,“沒法在家學習的孩子才去上學”——這是爸爸治曾告訴他的道理。


火狐說電影


我先看的《寄生蟲》然後再看的《小偷家族》,在我心裡如果評分的話,小偷家族9分,寄生蟲7.5分,可以說《小偷家族》是一流的經典了,從老年人到幾歲孩子他們無一不是演技精絕,人物性格可以說完美契合,主題也較寄生蟲更深刻。然而《寄生蟲》更加偏重於批判,劇情相對荒誕,邏輯bug也多。

兩部影片都提名了奧斯卡,而《寄生蟲》能最終獲獎,個人認為電影中很多細節都充滿了對現實的批判性與諷刺,隱藏著導演對社會的呼籲和對社會底層人員關愛,這正是如今社會所缺少的吧!也正是其獲獎的原因!!






真是失眠患者


首先是要恭喜“寄生蟲”這部影片,其實“小偷家族”這部影片也很不錯,至於為什麼“寄生蟲”能獲得奧斯卡獎呢。我們先來分別看看兩部片子的劇情;

《寄生蟲》講述的是一個家庭有四個無業遊民,一家人都遊手好閒,整天無所事事,直到有一天這個家的長子基宇,通過一張偽造的憑證去富豪家裡應聘家教,正好他被應聘上。從此,他們一家人都跟著他住到富豪家裡,從而發生非常多的意外事件。

基宇有一個妹妹叫基婷,他們兩兄妹和他們的父母在家裡都非常的貧窮,一家四口擠在一個地下室裡陰暗潮溼,整天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直到有一天基宇的同學到他們家來找他,並且對基宇說他馬上要出國留學。

但是他之前做工作的地方還需要一個家教,所以他就將基宇推薦過去,這個富豪家的太太是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物,但是她出手非常闊綽,於是基宇就靠著一張假的學歷證書,成功的成為富豪太太女兒的家教。

就是這樣的機緣巧合,基宇就開始順利地在樸社長家工作,於是他帶著他的妹妹基婷以及他的父母,一家全部到樸社長的家裡。而事情遠遠沒有想象的這麼簡單,基宇並不是一個單純善良的人,他的野心逐漸開始彰顯。

後來,他和樸社長的大女兒一見鍾情,開始談戀愛,並迅速墜入愛河,一發不可收拾。這樣,他們家人更是有理由順理成章,一直在樸社長家呆下去,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基宇發現,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樸社長家裡也隱藏著非常多的秘密,只是他知道這些秘密是他不應該知道。

《小偷家族》講述柴田家靠犯罪來維持家計,在一家之主柴田治撿回一個遍體鱗傷的小女孩後,這個家庭的秘密漸漸曝光的故事。

做短工的治與妻子信代、“兒子”祥太、信代的“妹妹”亞紀以及“老母親”初枝,依靠初枝的養老保險,在破爛的平房中艱難度日。治與兒子祥太做扒手,亞紀打工補貼家用。某一天,治帶回在住宅區被凍僵的少女百合,加入了他們原本就貧困潦倒的家庭中。一件事打破了原本的平衡,每個人心中隱藏的秘密和願望也逐漸明朗。

小偷家族也獲得第71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總的來說,這兩部片子都是好片子,各有各的特點






前進聊電影


《小偷家族》與《寄生蟲》: 這兩部電影,剋制又客觀,儘量不以個人意志或傾向主導。揭露現實社會生活中貧窮與善良,人性黑暗醜陋 的一面!


《小偷家族》最後結局,每個人用謊言互相成全對方,看似這個臨時搭夥沒有血緣的家庭被分開走上了正軌,那最後那個小女孩眼裡,看的是希望還是絕望。

《寄生蟲》窮人家的女兒在宴會上被前保姆的丈夫刺死。富人的嫌棄、自私與冷漠讓窮人家的父親失去理智,殺死了男主人。 結尾的設計很有意思,前後呼應。 這部電影讓人聯想到前幾年中國的保姆案,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故事講了一個貧困家庭通過各種手段混入富豪家庭裡打工的故事,兩個極端差距的家庭。


電影敢於揭露現實黑暗與殘酷,這類電影數量多且質量上乘。所以《寄生蟲》獲得大獎也不足為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