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之國的巴勒斯坦靠什麼來維持生存?

小葉的生活日記


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糾紛,要在這裡談清楚,實在太難了!要說巴勒斯坦靠什麼維持?因為巴勒斯坦的加沙和耶路撒冷被以色列切割,而且巴勒斯坦跟埃及西奈半島相連,跟敘利亞、約旦相鄰,其實還是有很多通道“做生意”的,只是現在巴勒斯坦更多的是依靠國際救援和支持巴勒斯坦哈馬斯的國家“救濟”,真的沒有什麼“可賣”的!

(下圖是關於巴以歷史糾紛的截圖)

詳細談論起來,應該說:“自古以來......”,然後大家就可以腦補了:反正這個地方,不會超過百年,必有爭論糾紛!

看看下圖,巴勒斯坦都被以色列搞的支離破碎:

如果看不清楚:再看下圖

如果非要談論巴勒斯坦人是如何生活的?那就要分為: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和其他巴勒斯坦人!

在以色列生活的巴勒斯坦人,雖然不能朝覲聖城,但是生活相對而言確實不錯,甚至按照以色列的說法:生活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是整個阿拉伯世界最幸福的人!而在加沙、耶路撒冷被以色列圍牆隔離的巴勒斯坦人來說,其實跟難民營沒有太多區別!

即使生活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佔比20%),也是被監控的!


英武


這個問題很好,對巴勒斯坦能有全面的認識。

嚴格來說,巴勒斯坦不是個國家。

雖然阿拉法特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宣佈建國了,但這個國家沒有明確的首都、疆界、軍事、經濟來源,甚至貨幣都沒有,進出邊界還要接受以色列的檢查。再加上聯合國也沒承認巴勒斯坦是會員國。

誰能認為這是一個真正的國家呢?

本來1947年聯大分治決議的時候,巴勒斯坦可以建國,但是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兄弟們當時反對聯合國決議,和以色列打起來了,於是巴勒斯坦建國就被耽擱。

後來阿拉伯人見打不過以色列,就開始考慮承認聯合國決議了。

但1947年的分治決議中很多土地已經被以色列當作戰利品不可能收回,所以阿拉伯人就退而求其次,要求按照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前的邊界來建立巴勒斯坦國。

但由於各方面都受到以色列的壓制,所以巴勒斯坦始終到現在也沒能真正建國。阿拉法特當年所說的建國,只是一個形式而已。

正因為巴勒斯坦的各個方面都受到以色列的制約,所以該國基本上等於沒有獨立性。

比如最近加沙地帶的哈馬斯襲擊以色列,以色列就宣佈對加沙地帶的進出口貨款減半。因為以色列控制著加沙地帶的各個出入口,所有進出物資都要檢查,一些貨款以色列要代收。只有滿足以色列條件、不會對以色列造成傷害的情況下,才會把這些款項給加沙地帶。

不只是對加沙,對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地方也有類似的做法。代收稅款是以色列制約巴勒斯坦經濟的最好辦法。

(加沙城)

前幾天因為代收稅款的問題,導致巴勒斯坦公務員的工資都要縮減。

不止如此,代收稅款還會成為巴勒斯坦兩派矛盾的出發點。法塔赫與哈馬斯一方分別佔據西岸和加沙,加沙的一部分收入也來自西岸的給與。以色列減少對西岸的給與,其實也等於減少了對加沙的給與。如果給加沙的多一些,西岸的法塔赫又不滿。

所以,以色列可以利用雙方矛盾來實現自己的利益。

另外巴勒斯坦人使用的貨幣要麼是美元,要是麼以色列的新謝克爾,這些也是巴勒斯坦沒辦法獨立的原因。而且巴勒斯坦的用電都要以色列提供,如果以色列哪天生氣了斷電一段時間,巴勒斯坦就相當於癱瘓了,當地任何業務都不能開展。

而考慮到國際影響,以色列一般不會輕易斷電,也不會不給巴勒斯坦代收稅款。

所以巴勒斯坦當地雖然受困,但基本生活大體還可以,而且還有自己的大學、研究所等機構。

不少巴勒斯坦人可以通過檢查站進入以色列工作,有些幾十年前就獲得了居留權。

除此之外,巴勒斯坦的收入還有三分之一左右來自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援助。因此即使以色列剋扣稅款或者延遲交給稅款,巴勒斯坦也能維持一段時間運作。


木春山談天下


談及巴勒斯坦,或許有人猛然間不知道這是那個國家,但一提及耶路撒冷這個絲毫不感到陌生的城市之時,有人恍然大悟。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曾是伊斯蘭教的發源地,也是種族紛爭,宗教衝突的世紀爭奪之地,為何此地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一方面我想巴勒斯坦地理位置優越,位處於亞、歐、非三洲之交通交界,西部為著名的地中海,東部谷地,窪地為主,而其南部又多山如加利利山、薩馬裡山和朱迪山其跨度可達中南部。另一方面講巴勒斯坦的宗教文化深厚,伊斯蘭教誕生於此,聖經中的耶穌基督教誕生於此,猶太人的出身地。

但並非完美之國,反觀巴勒斯坦不僅平原地區稀有,而且此地氣候帶為亞熱帶,晝夜溫差大,夏季初大部分地區氣溫能夠達40多度,在特殊地區炎熱溫度能夠到五十多度。而且其建國之時由約旦的以色列人與加沙的阿拉伯人在矛盾未解決之時共同創建的,猶太教與基督教衝突不斷,最終導致其政權分裂,也導致了數以萬計的人民在宗教之爭,權位之爭中遇難了。那麼古稱迦南的巴勒斯坦依靠何生存下去呢?強國生存依靠強軍文政富民生存,巴勒斯坦也是如此。


一、政壇上強勢入聯合國

眾所周知,巴勒斯坦政壇上有位偉大的主席——阿巴斯,他曾於2011年9月23日會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正式遞交了聯合國會員國成員的申請書,在107票稱讚,50多票反對,後2票棄票,成功入選。但為什麼會成為聯合國第194個會員國呢?一方面我認為其國家強勢宗教聯盟,暫定性漸漸融合,希望在以後慢慢磨合,將其內部宗教意識形態融合;另一方面是對於安定社會秩序,方便聯合國的管理。

二、經濟上主要依靠外援

巴勒斯坦是個資源廣且多的地區,主要的礦藏儲備有:天然氣4920億立方米、石油1.84億桶、煤1850億噸、鐵4.3億噸、鋁土7400萬噸,還有大量的鉻礦、大理石和寶石。但其對礦藏利用率較低,由於地方部分宗教的軍事武力抗衡,所以大型工業幾乎在巴勒斯坦沒有,只能通過低等的小農經濟發展,實現部分的自供自足。對於國民經濟來說只能依靠有拉馬拉對巴勒斯坦負責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由此拉馬拉文化教育事業發達巴勒斯坦民族團結起到關鍵而重要的作用,由於強烈的宗教意識導致其宗教內部聯繫緊湊,無法生存的民眾迫不得已向在外同教人士或親人尋求幫助。



三、在軍事上發揮各自才能

猶太教的宗教,基督教的宗教,伊斯蘭教的宗教,三大宗教都有自己的軍隊,相互牽制相互制約,在平常如果有衝突是會有部分戰爭的,而如果有敵外侵巴勒斯坦會團結一致對外開戰。這就是巴勒斯坦生存之道。


小鎮月明


巴勒斯坦在哪?巴勒斯坦何以落到今天這般地步?有些“雄獅“之稱的阿拉法特看到今天的巴勒斯坦又會做和感想?他是否還有復國的期望?



這裡首先要指出的是,在二戰之前,位於地中海東岸約旦河西岸地區。也就是說整個巴勒斯坦地區都得英國的殖民地,待聯合國主持分治決議,才確定巴勒斯坦的最終領土,所以不存在以色列佔據巴勒斯坦領土問題。即無論巴勒斯坦還是以色列都是這片土地合法的“主人“。根據決議,巴勒斯坦(當時稱阿拉伯)佔據1.1萬平方公里。以色列佔據1.4萬平方公里建國。猶太人將佔有巴勒斯坦全部面積的56%。而阿拉伯人只佔44%的土地。這是明顯偏向於猶太人的方案。



而就此爆發全面中東戰爭,但四次中東戰爭均以以色列勝利告終。雖然早在1948年已經允許阿拉伯人建國,但直到1988年巴勒斯坦國才宣告成立,首都耶路撒冷。巴勒斯坦的民族領袖阿拉法特為巴勒斯坦的民族解放事業奮鬥了一生,但最終也沒有看到一個完整的巴勒斯坦出現。而他自己卻死的不明不白。


而如今的巴勒斯坦已經沒有了當年阿拉法特當年的狀況了,現在的巴勒斯坦人只是在以色列內部擁有幾個孤立的居民自治區罷了,而且巴勒斯坦中央政府的行政開支。政府運作都來自以色列的轉移和給予。巴勒斯坦永遠再也不會出現阿拉法特這樣的英雄。巴勒斯坦的建國註定只能是一個夢想。

雖然現在國際社會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高於以色列。但這絲毫不影響巴勒斯坦的虛擬化。普通的巴勒斯坦人但生活相當不錯。巴勒斯坦的維持主要來自聯合國的援助,世界各國的支援,以及色列代為收取的關和其他稅收,光海關關稅一項,以色列一個月就向巴勒斯坦財政部的賬號上打款1億多美金。



而聯合國的大部分援助基本上都給了巴勒斯坦。一個巴斯坦人在以色列工作,基本上可以做到和以色列公民同工同酬(每月平均8600人民幣)教師和技術人員工資更高。而僅僅不300萬人口的巴勒斯坦,中央政府就有750個部長級別的高官,內閣閣僚就有31人, 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巴勒斯坦無論出口到任何國家的物品都是零關稅。可以說,在物質生活上,巴勒斯坦地區普通人相當不錯。根本不是難民。只不過是離開故土而已。


可以說,維持現狀待巴勒斯坦漸漸老去,逐步同化,遠離。而驅逐巴勒斯坦地區。讓以色列徹底控制整個巴勒斯坦地區將是美國和以色列的最終目標。而巴勒斯的復國將愈發困難。期待著出現新的阿拉法特。但僅從目前的發展來看,巴勒斯坦泡沫化的趨勢已經越發明顯。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主要靠農業生產、旅遊業發展和國際救濟生存。

巴勒斯坦建國於1988年,其人口約468萬人,是中東地區的一個貧困落後的發展中國家。

巴勒斯坦居民以阿拉伯人為主,畢竟這是一個由阿拉伯人建立起來的國家。另外,難民和僑民也是該國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

講到這裡順便提一下“趣味”歷史,在巴勒斯坦建國之時,政府宣佈著名的朝聖之地耶路撒冷是該國的法定首都,但是以色列人可不承認,所以到目前為止,實際上巴勒斯坦的首都是拉姆安拉。

話說,巴勒斯坦所處的地理位置確實比較尷尬,被以色列包圍著,用國中之國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那麼處在這樣一個尷尬的地理位置上,這個國家是靠什麼發展和生存的呢?

1.農業是巴勒斯坦的經濟支柱,立國之本

巴勒斯坦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國家,其農產品種類豐富,瓜果蔬菜佔了該國出口外貿的近25%,其中以葡萄酒和橄欖油最為著名。而其國內的工業發展水平相當低,根據2013年的數據統計,巴勒斯坦全國境內的全部工業企業加起來僅五千多家而已,外企投資更是少之又少。

2.靠旅遊業發展

巴勒斯坦、以色列一帶,歷史文化古蹟眾多,每年吸引著全球無數的遊客前觀光旅遊。比如世界文化遺產:耶穌誕生地伯利恆主誕堂和朝聖線路,巴勒斯坦的文化中心拉馬拉,阿喀薩清真寺等等,都是世界著名景點。所以單是旅遊業就能為巴勒斯坦提供了不少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收入。

3.國際救濟

不過,巴勒斯坦畢竟是個貧困國家,為此國際援助成了該國的主要生存來源之一。如2010年,巴民族權力機構就曾獲得了12億美元的國際援助。2011年時,巴勒斯坦全年僅獲得不到10億美元的援助,曾一度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總而言之,處在國中之國的巴勒斯坦,需要突破的不僅僅是以色列及其周邊國家的種種限制,還要面對國內的各種棘手問題。所以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巴勒斯坦要想生存發展,除了依靠自身的經濟建設外,還得依靠國際援助。

文 | 一木君

【作者簡介:一枚熱愛詩歌、影評、哲理寫作的有志青年,寫過上千份稿子,碼過幾百萬文字,夢想做一個有溫度的創作者。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一木MU。】

讀書文史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紛爭幾十年來一直不斷,由於以色列的態度強硬,手段兇狠,巴勒斯坦被以色列限制發展了很長時間。

然而,巴勒斯坦雖然被以色列限制發展著,但是仍然可以維持生存,他們到底靠的是什麼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國際社會的救助

巴勒斯坦是屬於非常貧窮的地區,對於這些貧窮地區,國際社會通常都會給予援助和救濟。最典型的救濟來源於三個方面,阿拉伯國家的救助,西方歐美國家的救助和聯合國相關組織的救助。這三個方面的救助,使得巴勒斯坦每年都可以獲得幾百億美元的救助資金。

阿拉伯國家包括包括阿爾及利亞、巴林、科摩羅、吉布提、埃及、伊拉克、約旦、科威特、黎巴嫩等;西方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而國際組織最主要的就是聯合國了,聯合國每年給巴勒斯坦的救濟佔了很大的比例。


巴國自身的收入

巴勒斯坦雖然說唄以色列嚴格限制著經濟發展,經濟環境一直都比較差,但是他們自己也是能產生很大的自身收入的。他們自身的收入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其一是巴勒斯坦與其他國家進行國際貿易,其二就是巴勒斯坦人外出以色列務工取得的勞動報酬。

巴勒斯坦其實是有著各種貿易行業的,比如漁業捕撈,建築建設、金融、物流、公共服務等,在與其他國家的貿易中,能夠獲得一定的報酬;還有,以色列雖然和巴勒斯坦勢同水火,但是自身勞動力嚴重不足,所以也一直允許部分巴勒斯坦人到以色列打工,來獲取相應的勞動報酬。


結語

巴以衝突給兩國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特別是巴勒斯坦,被以色列嚴格的壓制著,始終無法很好的發展,導致經濟日漸衰退。

各位親愛的網友,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踴躍留言評論哦。


史話漫漫


赤字和絕望決定了現在加沙地帶的生活。居民們每天用四個小時的電。大多數人得不到乾淨的水,因為供水系統被汙水汙染了。一些小學生的早餐是一杯加了少許鹽的熱水。

十多年來,生活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忍受著以色列和埃及實施的大規模暴力升級和海空封鎖,這些封鎖摧毀了基礎設施,抑制了經濟增長,使生活條件非常糟糕,人道主義災難是不可避免的。

聯合國救濟和工程處主任馬蒂亞斯·施馬勒說:“我們真的看到一個崩潰的地方。”

以色列和美國都指責哈馬斯,他們把哈馬斯列為恐怖組織,這是造成加沙局勢惡化的原因,因為該組織優先考慮武器開支和制定對以色列發動襲擊的戰略,而不是資助糧食或教育等社會需要。

艱難困苦

對於大多數在加沙掙扎求生的人來說,困難是真實存在的。通過社交媒體應用回憶起不久前,電力每天持續8個小時,足夠做飯、上網等。

之後,作為對哈馬斯的一項懲罰措施,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停止向以色列支付加沙供電的費用,造成了對電力的嚴重限制。

許多人為了取暖,只好燒木頭,用毛毯來保暖。發電機是可用的,但很少有人能負擔得起燃料。

衛生設施也感受到了電力短缺帶來的壓力。上週,加沙地帶北部一家為6.6萬人提供服務的醫院停止了運營,一家兒童醫療中心將服務減少到最低限度。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加沙只有10%的人口能夠獲得安全飲用水。汙水系統已經崩潰,廢水汙染了加沙地下的含水層。

近東救濟工程處服務的130萬難民約佔加沙200萬人口的70%。在這些難民中,77%生活在貧困中,依靠聯合國糧食署。

居民穆奈耶說:“加沙是一個一直在考驗人道主義災難發生前最低可持續水平的地方。我們每天都在靠近這個門檻。”

經濟處於崩潰狀態

加沙佔地141平方英里,約46%的人口沒有工作。這一統計數字在25歲以下的年輕人中佔64%,在這一群體中婦女佔77%。聯合國官員說,失業率正在上升。

Munayyer說:“許多你可以依賴的產業為經濟生產和產生一些獨立的活力,也因為圍攻政策而受到影響。”

埃及與加沙的邊界已經關閉,以色列只允許運送食品或其他人道主義必需品的卡車通過。加沙人購買力的急劇下降從每週從以色列進入加沙地帶的補給卡車數量中可見一斑。據以色列軍方數據顯示,這一數字已從平均每週900輛卡車降至約300輛。

整個加沙地帶的工業都崩潰了。加沙地帶周邊的農業區已經被圍困和最近在2009年、2012年和2014年與以色列的三次戰爭摧毀。


走進伊拉克


巴勒斯坦不僅在地理位置上處於以色列包圍之中,並且它的各項主權也並不完整,偶爾便會遭到以色列不合理的侵犯,以色列士兵甚至可以衝入巴勒斯坦學校抓捕巴勒斯坦兒童,或者依據以色列法律,審判試圖攻擊以色列士兵的巴勒斯坦婦女。

巴勒斯坦本來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在遭到歐洲侵略者殖民之後,便失去了自身的獨立地位。在二戰結束之後,身為宗主國的帝國主義者,在不經巴勒斯坦同意的起情況下,將巴勒斯坦的土地分給了猶太人,用於建立以色列這一屬於猶太人的國家。

但是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多的巴勒斯坦人無法忍受土地被侵佔、宗教信仰遭到控制以及在以色列境內受到歧視的不平等待遇,以色列境內的巴勒斯坦人自發組成了不同的抵抗組織,希望可以建立一個可以保衛巴勒斯坦人利益的巴勒斯坦國。在漫長的鬥爭之後,巴勒斯坦人終於在西岸和加沙地區成立了自己的國家。

  

 

但是由於巴勒斯坦人抵抗而痛失“國土”的以色列,從來沒有放棄對西岸和加沙地區的渴望,也從來沒有真正的把這兩個巴勒斯坦國視為平等的獨立國家。近些年來,以色列一直對於位於其境內、受其影響的,哈馬斯以及西岸的巴勒斯坦政府實施各種打壓以及制裁政策。

哈馬斯的反以色列態度過於強硬,而位於西岸的巴勒斯坦政府的態度則比較柔和。

對於位於以色列境內,受以色列制約的巴勒斯坦國來說,它的經濟來源主要有以下兩部分:一方面是巴勒斯坦國自己的農業、工業以及其他經濟產出,另一部分是來自國際社會對於巴勒斯坦這一貧困國家的援助。

對於位於以色列境內的巴勒斯坦來說,或許是出於安撫巴勒斯坦人的目的,來自美國和歐盟的援助曾經是境外援助的大頭。但是在2011年巴勒斯坦國要求加入聯合國,進一步確立其獨立國家地位之後,美國便凍結了對巴勒斯坦國全部的經濟援助,隨後以色列也展開了對巴勒斯坦國的制裁,以至於原本達到獨立國家經濟要求的巴勒斯坦,在兩年之後便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困難。

2010年,世界銀行認為巴勒斯坦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達到了建立獨立國家的標準。隨後以色列便展開了對巴勒斯坦國的經濟制裁,終於,2012年的巴勒斯坦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困難。

美國等西方國家對巴勒斯坦成為獨立國的反對態度已經非常明顯,對於現在的巴勒斯坦國來說,聯合國組織取代了填補了美國和西歐國家的空白,成為巴勒斯坦國新的主要援助者。除了聯合國以外,其他有反以色列態度的阿拉伯國家對於巴勒斯坦國的援助,也是其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除了來自其他國家的國際援助之外,巴勒斯坦本身的經濟發展水平,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保證其經濟需求

巴勒斯坦國畢竟是在2010年便達到獨立建國經濟要求的國家,雖然在以色列的制約下,巴勒斯坦的經濟發展陷入了一定的困境,但是其農業和工業確實具有一定的實力,雖然沒有太多富餘,但可以保證巴勒斯坦人的大部分需求。農業、工業以及旅遊業是巴勒斯坦人的三大經濟支柱,從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巴勒斯坦國的經濟上來源。

不過,對於以色列境內的巴勒斯坦來說,在以色列的種種限制之下,巴勒斯坦始終不能獨立地養活國內民眾。其自身經濟建設以及國際援助就像巴勒斯坦國的兩條大腿,缺一不可。


山外山FJH


1993年,建立在“土地換和平”原則基礎上的《奧斯陸協議》簽署,巴勒斯坦在加沙和傑里科共7個城市及附近村莊實現自治。2016年,西岸和加沙完成GDP133億美元,現有人口470萬,其貧困率為25.8%,預期壽命73歲。

巴勒斯坦經濟與財政依靠三大部分:區域內自有三個產業的產出,國際社會的援助,巴勒斯坦勞工在以色列及中東各地打工收入及僑匯。

一、西岸與加沙維持基本經濟活動,包括農業種植、漁業捕撈;礦產開發、建築建設、服裝加工;第三產業的金融、通訊、物流、旅遊、公共服務等。

二、國際社會援助,主要來自西方、阿拉伯世界與國際組織三大塊,2008年錄得18億美元外援,如今在10億/年左右。

三、勞務所得: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可以在以色列打工(有人員限額和嚴格審查),最多時每年10多萬人前往工作,另有到阿拉伯國家勞務與海外巴勒斯坦僑匯。

此外,根據巴以雙方1994年簽訂的協議,以色列負責對運往巴勒斯坦的物品徵收關稅並對在以色列工作的巴勒斯坦人徵收個人所得稅,每月將稅款移交給巴方。這筆每年10多億美元的款項約佔巴勒斯坦政府運營預算的三分之二。

受巴以局勢影響,巴政府財政缺口曾高達20%以上,尤以行政開支較大飽受抨擊。


ruixuezhaofeng


國中之國的巴勒斯坦依靠什麼生存?首先,老馬先介紹一下巴勒斯坦身為國中之國的實際情況:巴勒斯坦不僅在地理位置上處於以色列包圍之中,並且它的各項主權也並不完整,偶爾便會遭到以色列不合理的侵犯,以色列士兵甚至可以衝入巴勒斯坦學校抓捕巴勒斯坦兒童,或者依據以色列法律,審判試圖攻擊以色列士兵的巴勒斯坦婦女。


@ 以色列士兵闖入巴勒斯坦學校抓捕學生,巴勒斯坦教師試圖阻止以色列士兵帶離學生的行動,但最終無果——該學生向以色列車輛投射石塊

@ 被以色列士兵抓捕,並被以色列軍事法庭審判的巴勒斯坦婦女


巴勒斯坦人所面臨的一系列不平等待遇,都源於近代以來帝國主義對於巴勒斯坦的侵略以及對其主權的無視。巴勒斯坦本來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在遭到歐洲侵略者殖民之後,便失去了自身的獨立地位。在二戰結束之後,身為宗主國的帝國主義者,在不經巴勒斯坦同意的起情況下,將巴勒斯坦的土地分給了猶太人,用於建立以色列這一屬於猶太人的國家。

但是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多的巴勒斯坦人無法忍受土地被侵佔、宗教信仰遭到控制以及在以色列境內受到歧視的不平等待遇,以色列境內的巴勒斯坦人自發組成了不同的抵抗組織,希望可以建立一個可以保衛巴勒斯坦人利益的巴勒斯坦國。在漫長的鬥爭之後,巴勒斯坦人終於在西岸和加沙地區成立了自己的國家。


@ 左下角的小部分地區“加”,就是哈馬斯所在的加沙地帶

但是由於巴勒斯坦人抵抗而痛失“國土”的以色列,從來沒有放棄對西岸和加沙地區的渴望,也從來沒有真正的把這兩個巴勒斯坦國視為平等的獨立國家。近些年來,以色列一直對於位於其境內、受其影響的,哈馬斯以及西岸的巴勒斯坦政府實施各種打壓以及制裁政策。

哈馬斯的反以色列態度過於強硬,而位於西岸的巴勒斯坦政府的態度則比較柔和。

對於位於以色列境內,受以色列制約的巴勒斯坦國來說,它的經濟來源主要有以下兩部分:一方面是巴勒斯坦國自己的農業、工業以及其他經濟產出,另一部分是來自國際社會對於巴勒斯坦這一貧困國家的援助。

先來說說國際社會對於巴勒斯坦的援助

對於位於以色列境內的巴勒斯坦來說,或許是出於安撫巴勒斯坦人的目的,來自美國和歐盟的援助曾經是境外援助的大頭。但是在2011年巴勒斯坦國要求加入聯合國,進一步確立其獨立國家地位之後,美國便凍結了對巴勒斯坦國全部的經濟援助,隨後以色列也展開了對巴勒斯坦國的制裁,以至於原本達到獨立國家經濟要求的巴勒斯坦,在兩年之後便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困難。

2010年,世界銀行認為巴勒斯坦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達到了建立獨立國家的標準。隨後以色列便展開了對巴勒斯坦國的經濟制裁,終於,2012年的巴勒斯坦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困難。

美國等西方國家對巴勒斯坦成為獨立國的反對態度已經非常明顯,對於現在的巴勒斯坦國來說,聯合國組織取代了填補了美國和西歐國家的空白,成為巴勒斯坦國新的主要援助者。除了聯合國以外,其他有反以色列態度的阿拉伯國家對於巴勒斯坦國的援助,也是其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除了來自其他國家的國際援助之外,巴勒斯坦本身的經濟發展水平,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保證其經濟需求

巴勒斯坦國畢竟是在2010年便達到獨立建國經濟要求的國家,雖然在以色列的制約下,巴勒斯坦的經濟發展陷入了一定的困境,但是其農業和工業確實具有一定的實力,雖然沒有太多富餘,但可以保證巴勒斯坦人的大部分需求。農業、工業以及旅遊業是巴勒斯坦人的三大經濟支柱,從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巴勒斯坦國的經濟上來源。

不過,對於以色列境內的巴勒斯坦來說,在以色列的種種限制之下,巴勒斯坦始終不能獨李地養活國內民眾。其自身經濟建設以及國際援助就像巴勒斯坦國的兩條大腿,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