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史「三」歐洲中古文學,騎士、遊俠、巨龍寶藏的傳說...

當生活在萊茵河地區的日耳曼人,揮師向南跨過阿爾卑斯山,羅馬城中積攢了千年的驚人財富、雄偉的神殿、美麗的女人,早已勾起了這些北方蠻族貪婪殘忍的慾望。於是,在公元476年,羅馬這座永恆之城被攻陷,曾經輝煌的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從此就進入長達一千多年的封建中世紀。

西方文學史「三」歐洲中古文學,騎士、遊俠、巨龍寶藏的傳說...

蠻族攻入羅馬

【中世紀歐洲概況】

隨著西羅馬帝國被蠻族入侵而滅亡,以日耳曼為主體的蠻族,結成了哥特人、法蘭克人、盎格魯人、撒克遜人等許多部落聯盟,自公元5世紀起,這些原來生活在多瑙河以北、北海和波羅的海以南、萊茵河以東、維斯杜拉河以西廣大地區的民族,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一系列的王國。

西方文學史「三」歐洲中古文學,騎士、遊俠、巨龍寶藏的傳說...

這當中,以法蘭克王國最為強大,在查理大帝統治時期(公元768年-814年),法蘭克王國被建成囊括西歐大部分地區的“查理曼帝國”。而這位查理大帝,更是被羅馬教皇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是他將先進的文明從地中海希臘一帶轉移至歐洲萊茵河附近。

西方文學史「三」歐洲中古文學,騎士、遊俠、巨龍寶藏的傳說...

查理大帝,被後世尊稱為"歐洲之父"。

西方文學史「三」歐洲中古文學,騎士、遊俠、巨龍寶藏的傳說...

撲克牌中的紅桃K原型,就是上面那位查理大帝。

時間來到了公元814年冬天,天氣極為寒冷,查理堅持外出打獵,感染風寒。1月28日,在首都宮中逝世,時年72歲。查理死後不久,帝國就出現了分裂。843年,他的三個孫子各自為王,帝國一分為三。東法蘭克王國成了以後的德國,西法蘭克王國成了以後的法國,東、西部之間的地區則成了以後的意大利。法蘭克人的語言也出現明顯的分化,形成了法語、德語和其他西歐國家的民族語言。


西方文學史「三」歐洲中古文學,騎士、遊俠、巨龍寶藏的傳說...


【中古文學】

中古文學經歷了歐洲封建制度的形成、發展和衰亡的漫長曆史,在多種文明和文化的碰撞中,形成了多元並存的局面。主要包括:教會文學、騎士文學、英雄史詩、城市文學等形式。

上帝的頌歌:教會文學

中世紀歐洲社會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基督教最終成為歐洲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由此確立了歐洲文化的本質,並深刻地影響著歐洲文學。教會文學又稱僧侶文學,是由當時的教士和修士寫出的文學作品,體裁有基督故事、聖徒傳、禱告文、讚美詩、宗教敘事詩、宗教戲劇等。大多取材於《聖經》的文學體裁,描寫上帝萬能、聖母奇蹟、聖徒佈道和信徒苦修等,創作目的主要是宣傳宗教教義,鼓吹禁慾主義和來世思想。教會文學在藝術上,多采用夢幻故事的形式和寓意性、象徵性的表現手法,並將這些藝術形式和手法發展到了成熟階段。

西方文學史「三」歐洲中古文學,騎士、遊俠、巨龍寶藏的傳說...

教士在誦讀宗教經典


浪漫愛情與冒險精神:騎士文學

騎士是歐洲封建制度的產物,騎士文學就是世俗封建主文學。所謂的騎士精神就是“忠君、護教、行俠”。他們極度珍視榮譽,並把為自己心愛的貴婦人去冒險而取得勝利視為最大的榮譽,因此騎士文學反映了大量的騎士與貴婦人之間典雅的愛情。文學體裁有騎士抒情詩和騎士敘事詩。內容主要有愛情故事、傳奇冒險、征討戰爭等等。最有名的莫過於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的故事。

西方文學史「三」歐洲中古文學,騎士、遊俠、巨龍寶藏的傳說...

在亞瑟王城堡的大廳裡,有一張巨大的石桌,設有一百個座位,凡是建立赫赫功勳的騎士均可佔一

拯救民族的英雄:英雄史詩

歐洲的英雄史詩,可以看作是歐洲各族人民對自己祖先豐功偉業的描述與讚美。其中最著名的有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貝奧武夫》、法國的《羅蘭之歌》、德國的《尼伯龍根之歌》等。《貝奧武夫》下篇的《屠龍》講述了看守寶藏的火龍因失竊了金盃向人類報仇,貝奧武夫不顧年邁,率領族人迎戰火龍,並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西方文學史「三」歐洲中古文學,騎士、遊俠、巨龍寶藏的傳說...

龍在西方文學作品中,多數以貪婪、暴虐、嗜財等形象出現。

弱者面對強者的機智:城市文學

城市文學也稱市民文學,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市民階級的產生而形成。直接取材於現實,反映市民的審美情趣,強調“機智”和“樂觀”。最高成就是寓言諷刺敘事詩,代表作《列那狐傳奇》,作品以動物寓人,以動物世界寓人類現實,通過動物間的鬥爭反映城市內部各階級的矛盾衝突。《列那狐傳奇》對歐洲的幽默諷刺文學和寓言文學都有深遠影響。

西方文學史「三」歐洲中古文學,騎士、遊俠、巨龍寶藏的傳說...

列那狐是典型的市民階級,特質是機智、狡猾,在性格上有兩面性。


【歐洲中古文學的巔峰--但丁與《神曲》】

但丁·阿里蓋利(1265年-1321年),意大利第一位民族詩人。他介於中世紀與文藝復興之間,是站在舊世紀的終結與新世紀開端的門檻上的文學巨匠。因此他的創作具有兩重性和由此產生的矛盾性。

西方文學史「三」歐洲中古文學,騎士、遊俠、巨龍寶藏的傳說...

但丁(公元1265年-1321年)

《神曲》

《神曲》寫於1307年至1321年,這部作品作者通過與地獄、煉獄以及天堂中各種著名人物的對話,反映出中古文化領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問題,帶有“百科全書”性質,從中也可隱約窺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

西方文學史「三」歐洲中古文學,騎士、遊俠、巨龍寶藏的傳說...

全詩為三部分

:《地獄》、《煉獄》和《天堂》,以長詩的形式,敘述了但丁在“人生的中途”所做的一個夢,以此來譴責教會的統治,但仍然未擺脫基督教神學的觀點。

在這部長達一萬四千餘行的史詩中,但丁堅決反對中世紀的矇昧主義,表達了執著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對歐洲後世的詩歌創作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總結】

中世紀雖然以教會文化為主流,卻又形成了文學現象多元並存的局面。英雄史詩主要是蠻族從北方帶來的、歐洲近代各民族在形成過程中湧現的英雄謠曲組成,滲透著個人英雄主義、世俗英雄主義和質樸的生活氣息;騎士文學確立了個人中心、愛情至上、女性崇拜、渴望幸福、面向世俗生活等基本主題;而市民文學以人生價值作為基本導向,肯定生活、積極入世、注重寫實、大膽諷刺,充分體現了世俗特色。而《神曲》之所以能成為新舊世紀之交一部具有紀念碑意義的作品,正在於它將其生命歷程和宗教熱情、人文思想和民族意識、歷史傳統和現實精神、古典遺產和基督文化和諧的鑄成一體。成為人類文學歷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


結束了歐洲中古文學,下期我們將迎來偉大的文藝復興時期,感興趣的朋友請持續收藏關注,讓我們一同在文學的殿堂裡,感悟人生,發現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