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区科协组织科普作家创作抗疫作品选登

蓟州区科协组织科普作家创作抗疫作品选登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在抗击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斗中,蓟州区科协组织本区的科普作家投身“抗疫”之战,用饱含激情的诗、文、书法作品释放正能量,表达科普工作者和全国人民在一起战“疫”的心声。下面,继续选发作品。

蓟州区科协组织科普作家创作抗疫作品选登

窗前遐思


刘北星

秋风过,寒冬止,春又至。天降疫灾,举国抗击。人间本多情,世间多无奈。放下烦心,恪守恒心,坚定信心,居家隔守。

01

窗外的雪花儿,从天上落到地下,越过了一段悠长而又舒缓的时光。定格在庚子交岁。偶尔的一抬头便会看到它的精致,它的绝美,它的与众不同。它带着一种淡定,还带有稍许的清高,哪怕破败,哪怕被忽视,都坚守着生存的轨迹----从天而降。

蓟州区科协组织科普作家创作抗疫作品选登

画家给画面留白,雪花儿给大地留白。留白不是让人忘记什么,恰恰是强化人们记忆的道场。这场雪,因与疫情有关,原本普普通通的日子,突然迎来惊天巨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严重程度,堪比非典!此时此刻,你可以感觉到这场雪的留痕与无情。它可以让人联想到历史上令人毛骨悚然的黑死病、鼠疫、瘟疫。黑死病开始于十四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或中亚。在十四世纪四十年代,流行病从克里米亚传到西欧和北非。造成全世界死亡人数高达7500万,其中欧洲的死亡人数为2500万到5000万。1855年始于中国云南省的一场重大鼠疫。单在印度和中国,就有超过1200万人的人死于这场鼠疫。时至今日,“疫”情阴魂不散,国人共克时艰。

蓟州区科协组织科普作家创作抗疫作品选登

一场瑞雪,通常都会对北方人充满诱惑。但人们宅在家里我只能想象着他们内心的欢喜而无法看到他们脸上的惊讶。眼前的一切,村庄依旧,小区依旧、街巷依旧。依旧模样不改、依旧沉寂如杵。虽然那么熟悉,又凸显些陌生。一夜之间防空指挥部、办公室、处置组,防控人员、预案、物资进场到位!各单位各部门各项防疫工作如同上紧了发条一般,争分夺秒地启动起来。医疗队伍、医护人员义无反顾驰援武汉;基层治理群防群治,普及防控知识、劝导聚会人员……公路两旁,各乡镇村庄、街道社区的醒目位置已经拉起宣传横幅,各入口要道都设有值守卡点。区委下派的指导组、保障组、督导组下沉基层,亲临一线;党员带头,村干部、交警、志愿者等组成的值班组24小时轮流值班。警察、政府部门、交通部门等多个部门联合执勤,到各高速路口值守,昼夜不停,检查车辆及行人。

蓟州区科协组织科普作家创作抗疫作品选登

蓟州是革命老区,在现代革命史上,作为当年冀东抗战主战场上的蓟州儿女,经受过血与火的洗礼,有着非同寻常的觉悟和素质。抗疫之战,村巷道路暂时设卡口,村外卡口的寒风凛冽,村内汇聚起来的真情似火;但家家户户的爱与卡口没有停息。许多老百姓捐资捐物,餐饮业的老板送来蓟州“名吃”;丰收的果农送来冬储的鲜果;有的自发前来值守,一起抓好疫情排查。一问,村民说得很实在:这是我们自己的“村民自治”!村村户户连着三叔二大爷,每个人守护的都是自家人,个人做好自我防护,就是对他人的负责;个人自觉做防疫情扩散的节点,就是为斩断疫情的传播链条贡献力量。全区上上下下的志愿者用虽不起眼却不可或缺的举动呵护着这座城、润滑着这座城、温暖着这座城。

蓟州区科协组织科普作家创作抗疫作品选登

蓟州区科协组织科普作家创作抗疫作品选登

抗疫之战是科技之战,战斗在特殊领域---科协---的同志们,夜以继日的汇集、整理有关疫情方面的科学知识,会同全媒体参与,全地域覆盖,线上线下发力,家家户户知晓!区内第一批、第二批白衣天使,满载着全区人民的深情厚爱,与家人含泪话别!怀抱着壮行的鲜花奔赴武汉!他们留下的是一张张请战书、入党申请书......

蓟州区科协组织科普作家创作抗疫作品选登

难怪,这是一片真刀真枪的战场,也是一片安然无恙的净土!

难怪,一线人员眼睛红了,体重降了,血压高了,老百姓点赞!

蓟州区科协组织科普作家创作抗疫作品选登

雪过天晴,一个耄耋老人,一个欢蹦乱跳的小姑娘,手牵手在楼前临窗而过。雪地像一张白纸,留下了两行深浅不一的脚印。小姑娘的红围巾在雪野的衬托下格外夺目。像是国画里一抹耀眼的红,让人眼前一亮,心旷神怡。

这是眼前的一道实景,也是雪后的一道美景,更是人生的一道风景!

02

古城被白雪覆盖着它的沉静、它的坚韧,它的达观。无法想象爱它的人,从什么地方读懂它。就在去年,它在欢天喜地的锣鼓声中,扭秧歌,办庙会;戏剧联欢;艺术汇展;歌手大赛、书画大赛;太极表演;健身舞表演;赛事连连;喜事连连。只是突然所有的有人群聚集的活动全部取消。营业性公共场所全部关闭。社区、街巷全部封闭式管理。一场大雪,确切地说是一场大“疫”,让这座城没有高昂的背景音乐,没有煽情的解说,没有摆拍,没有喧嚣与繁华,却让人目不转睛地看它、品它的真诚、深沉、自然和宁静。火红的颜色与小姑娘的欢愉在窗前煜煜生辉启迪我生活的达观和乐趣。

蓟州区科协组织科普作家创作抗疫作品选登

城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坚守,有的坚守在“卡口”,有的坚守在医院;有的坚守在社区,有的坚守在家里。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没有什么能阻止人坚守的意志。人们共同坚守着一个春天的到来。

蓟州区科协组织科普作家创作抗疫作品选登

坚守在家里,身与心的运动,两者或多或少,终归不能闲着。身动少了,心里想的也就自然多了。古代仪狄发明了酒,献给大禹。大禹喝了感觉很爽。却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下令禁酒。几百年后,夏朝君主桀,挖了一个酒池,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最终因为酒而亡国。隋炀帝杨广“妓航酒船”,沿着大运河从北喝到南,最终身死国灭。历史上的君主因酒而亡国的数不胜数,而平民百姓因酒误事的更是多如牛毛。同样是美酒,有人看到了美味,有人却看到了危亡。如同疫情,凡夫俗子虽然没有宽阔的视野,高大上的格局,但也会生些普通想法的。仿佛是疫情给当下有些浮躁的人群“留白”,让他们有一个反思人生过往的缓冲。很多时候,多少人被各种没意义的聚会填满空闲,以为不断的扎堆,就是生活的欢愉。多少人被无关痛痒的思绪充斥,变得终日空虚无助。尚有一些“撩”、“泡”、“劈腿”、“小鲜肉”、“贪官”之类的词汇、实例或愿景充斥银屏,同时在社会上像瘟疫一样扩散,混淆道德底线,移位榜样力量,麻木正义追求,迷惑人生方向!让人清清楚楚地看到:杀人于无形的不仅仅是疫情,还有比它更可怕十倍、百倍的道德沦丧、正义缺失和人性无耻!不是吗?大疫之初,抗疫没有什么特效药,人们用道德的力量筑起精神的防线,用正义的良知维护社会的秩序,用人性的自觉提高国家肌体的免疫力!如若不然,国将不国!

03

告别那些没必要的聚会,杜绝那些没有必要的应酬,给日子一个像雪花一样洁白、干净的活法,时间很充裕,计划很从容,向着素雅、洁净的目标努力,内心会涌动出新的动力,恰似白雪涤荡过的空气令人神清气爽。

二月已近尾声了。今年闰年,29天,可是即使29天也是那么短,比平常的月份少了一两天。在网上查些资料,原来传说中,二月是古罗马处决死刑犯的日子,“谁也不想在二月死去”,人们都希望二月快点过,所以定为29天。但是后来那个叫奥古斯特的皇帝为了自己能在大月过生日,霸道地把八月改为大月,增加一天,于是又从二月里减去一天,因此平年的二月只剩28天了。今年这28天何其漫长!这28天实在不平常!多少人在生死线上挣扎,多少家庭经历着生离死别!还有一部分人在奔波,在救人于水火……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安康!

蓟州区科协组织科普作家创作抗疫作品选登

白衣天使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抗“疫”之战,战前谁给他们发了奖金?没有!!他们的动力来自于人性的操守、人格的魅力。待嫁的新娘,耄耋的院士,海外归来的学子,“跟我上”的党员......他们面临生命危险,且工作繁重,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区就忘我地工作,为了节省宝贵的防护服,他们争分夺秒,不喝水,不上厕所......他们与亲人分别走上前线的场景,他们累得瘫坐在地上的情景,他们脸部被口罩、护目镜挤压出的一条条淤痕,那一幕幕总使我热泪盈眶。其实疫情下还有很多无名英雄,比如社区工作人员、警察、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甚至农贸市场卖菜的小摊主们也是了不得的,他们是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坚持上岗啊。

万街空巷,亿民居守,秩序井然!武汉不哭,中国加油!

蓟州区科协组织科普作家创作抗疫作品选登

中华民族孕育了伟大的儿女,中国制度彰显了中国速度,党心、民心,家国情怀的赤子之心,凝聚成华夏之心、民族之心、众志成城之,无坚不摧!居家隔守,万家灯火相闻,默默执手相祝,共降魔除妖,祖国必获全胜!

宅在家里是幸福的。这里是北方,而不是江南,但室温如夏,鲜花如常。因为有了电脑,有了网络,我们不失与外界联系,与人交往。网上可以购物,诗酒花茶、肉蛋奶物资充盈;网上可以旅游,大江南北解说词绘声绘色;网上可以上学,文史哲、数理化任你选修;网上有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电影院。朗诵会、猜灯谜、远程教学,微信聊天,手机联欢,欢乐战胜寂寞。看VR展览、听科普讲座,在线学习甲骨文,了解技术“硬核”、大数据,惬意多样的学习方式、便捷高效的“快餐”服务,陪伴着人们的“宅家”时光,充实你我的精神文化生活。没有的不是没有,只是你没有想到。宅在家里的日子是幸福的。点滴之举,也能汇成江海,释放出巨大的抗疫能量。这背后的原因毫无疑问就是祖国的强大!正因为有了强大的祖国,有了千千万万抗疫前线战斗的白衣天使,一线值守的党员、战士、公仆,我们才能享受着特殊时段的无比幸福!

蓟州区科协组织科普作家创作抗疫作品选登

很多人终于可以上班了。窗前的耄耋老人,欢蹦乱跳的小姑娘,依然定格在我的窗前渐行渐远。此情此景,人生的路上,我是那位老者,也是终身无悔的老者!时光荏苒,我若变成那位小姑娘多好!左手牵着时光,右手携着幸福,心中瞄准目标,脚下迈着自信,身心愉悦,步履轻盈与复学、复工的人流汇聚在一起!

二月还没过去,三月一定到来,我们有时间走进春风里,在漫山遍野的桃花海中看飞舞的蜜蜂和蝴蝶,仰望蓝蓝的晴空中五颜六色的风筝……孩子们在奔跑,欢笑洒满一地,洒遍山山水水。

清心、净心,明日必见绿柳芯!

明日百花盛开,中国依旧风彩!

(本文图片除编辑拍摄外,其它来自于网络)

刘北星,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名人与蓟州》、《情景与蓟州》、《居幽唯馨(上下卷)》等多种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