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另一端的教育方式一一德國教育28德國教育的標誌“殘酷教育”


地球另一端的教育方式一一德國教育28德國教育的標誌“殘酷教育”


德國媽媽通常會送孩子去磨難營受訓3天,讓孩子接受社會的磨難更多,這樣教孩子堅強。在德國媽媽的思想裡,讓孩子參加磨難營,是希望他們在集體中學會友愛,在艱苦中學會堅強,在堅持中品嚐成功,在失去中感受擁有,在得到中學會惜福。

我們知道孩子早晚都會離開我們,獨自去闖蕩生活的。而身邊的很多父母卻始終不放心孩子,甚至連他結婚後的事情都要參與。


地球另一端的教育方式一一德國教育28德國教育的標誌“殘酷教育”


德國殘酷教育從幼兒園開始

德國的孩子一般在6、7歲時就進入了幼兒園的“殘酷教育”,即使是寒冷的冬天,外面還下著雪,孩子們在外面遊戲也不會穿太多的衣服。幼兒園老師會告訴您“幼兒應該比大人少穿些衣服,他們精力旺盛得幾乎可以用來‘發電。穿得過於臃腫,妨礙他們活動,影響他們的靈活性和積極性。”

他們不會過早開發孩子智力或記憶力,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在小的時候以玩和體驗為主,有必要讓他們承擔一些錯誤的行為導致的後果,用這種“結果型”教育引導孩子進行正向思考。比如,吃飯時間不吃飯那就得捱餓,天氣預報有雨結果忘記帶傘父母也不會去送傘,……

孩子在幼兒園跌跌撞撞中成長,偶爾還會搞得鼻青臉腫,但是他們內心是開心。


地球另一端的教育方式一一德國教育28德國教育的標誌“殘酷教育”


富二代換位體驗

有個綜藝節目是讓富二代、星二代等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來體驗底層普通人的生活。他們接受挑戰時個個都精神飽滿,並且說“只要夠堅強,任何逆境我都能翻盤,我相信自己一定行!”

挑戰開始,他們隨機被挑選成各種角色,其中有一位成為了清潔工。每一天他都需要完成10個垃圾桶的垃圾清理與轉運等工作,而當他第一天下來僅僅完成了4桶。他開始給自己打氣,讓自己重新振作起來,完成這項挑戰不過就是兩週的時間,只要足夠堅強,就會迎來曙光。

他每天深夜回來渾身疲憊,擠在一個僅有10平米的三個人的三層床鋪的屋子裡,收入也剛好能解決溫飽問題,他想去街邊吃點可口的飯菜,可是兜裡的錢只夠買菜單裡價格最低的珍珠奶茶。每天只有低頭幹活,沒有時間思考人生、沒有時間規劃未來。僅存的意志力慢慢被磨滅,想想以前揮金如土,而現在卻連1塊錢都要算計著花。

在他放棄挑戰之後,他對人生又有了重新的認識和規劃。


地球另一端的教育方式一一德國教育28德國教育的標誌“殘酷教育”


梅花香自苦寒來

人生就是這樣,未必含著金鑰匙出生就一定比我們優秀。如果不想吃苦一輩子,那就吃苦一陣子;越早吃苦,幸福也來得越早。正如中國的俗話所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正是在生活中磨礪出來的堅強的品質。吃苦即是“吃福”。

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就請關注“心蕊爸比育兒經”。

您對殘酷教育還有哪些理解,歡迎評論分享您的寶貴經驗!

感謝您的閱讀! ,與您探索地球另一端的優質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