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死前設了一計,千百年來無人可解,最後卻被一老農給揭開了

在古代無論是皇帝還是王公貴族,他們都對自己死後之事十分看重,所以就會修建墓陵,大興土木,而且這墓陵的選址也是非常有講究的,一般都會找風水大師給自己選擇一個風水寶地,然後就設計修建墓陵,等到自己壽終正寢後就會被自己的後世葬入自己事先選好的墓地裡。司馬懿作為三國時期有名的大軍師,大政治家,他死前卻做了一個超乎尋常的決定,也可以說是個計策就是:下葬當天,多臺棺材同時出城,抬棺之人則要預先服毒,子孫後代不可參拜,也不能透漏陵寢的位置。史書上關於司馬懿的死是這樣記載的:公元251年(嘉平三年)八月戊寅,司馬懿去世於京師,享年七十三歲。當年九月庚申,司馬懿被葬於河陰首陽山,諡文貞,追封相國、郡公,司馬孚秉承他的遺願,辭讓郡公和殊禮,遺命簡葬,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樹不墳,不設明器。諡號後改為文宣。

司馬懿死前設了一計,千百年來無人可解,最後卻被一老農給揭開了

這就很奇怪了,一般人死後都是需要自己的子孫去祭拜的,司馬懿為何卻不讓自己的子孫祭拜呢?而且還讓自己的子孫後代務必遵守,其實仔細想想也很簡單,司馬懿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不讓後世發現自己的墓陵,打擾到自己。無論那個朝代,都有一種神奇的人存在,就是盜墓者,我國可是出現了不少的盜墓大聖,雖然挖人祖墳是一件非常不道德的事,但是在那些人眼裡,錢財才是最重要的。那些有錢人的墓陵裡會有許多珍貴的陪葬品,因而就招來了很多人去偷盜。司馬懿此舉就是為了防範那些人,他規定抬棺之人必須服毒,那麼就不會洩露了他的位置,而多臺疑棺同時出城則是為了擾亂視線,讓那些人找不到司馬懿的確切位置,分不清究竟是哪一個,這樣那些敵人或是盜墓者根本就不知道哪一個才是司馬懿的寢陵,也就無從破壞了,不讓他的子孫參拜也是同樣的道理。


司馬懿死前設了一計,千百年來無人可解,最後卻被一老農給揭開了

因而他的陵墓之地在世人眼裡一直是個謎,不過千年以後洛陽的一位農民在田裡種地翻田時發現了一塊墓碑看起來年代久遠,立馬報告給了政府,考古學家在這裡開採發掘,這才揭開了司馬懿的陵墓之謎。

司馬懿死前設了一計,千百年來無人可解,最後卻被一老農給揭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