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灭亡以后,朱元璋是怎样对待蒙古女子的呢?不见血但却很残忍?

髓颂sBeB4553


据说,在公元1368年,元顺帝在元大都的宫殿之中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一只猪跑到了大都之中,把狐狸赶走了。

因为“猪”代表“朱”,而“狐狸”代表“胡人”,也就暗指朱家将把胡人赶出中原。结果就在这一年,徐达率军攻破元大都,元顺帝仓皇逃出中原,元朝正式灭亡。

当然,这个故事显然只是民间故事而已。不过,朱元璋确实在这一年攻破元大都,从名义上宣告元朝对中原统治的终结,其后明军又陆续收复陕西、山西、山东、甘肃等省,基本完成对北方的统一。至于元顺帝,则在王保保的护卫下逃窜到现如今的内蒙古鲁王城。

此时,虽然元朝的主力部队已经被消灭,但因为元朝统治中原毕竟也有近百年时间,所以在北方各个省份,不仅还有许多蒙古残余势力在负隅顽抗,更重要的是,北方还留有许多蒙古百姓,他们人数众多,是个很大的不安定因素。

于是,如何妥善的处理这些蒙古百姓,就成为摆在朱元璋面前的一个难题。



鉴于朱元璋凶狠残暴的性格,再加上民族心理作祟,有很多人说朱元璋对这些蒙古百姓进行了残酷地屠杀,以报昔日之仇,就像当年金灭北宋、蒙古灭南宋一样,总而言之,杀!杀!杀!

但事实上,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真实的情况是,朱元璋并没有屠杀蒙古人,他采取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来处理这个问题,并且效果很好。

当时,朱元璋一面发动民众重建家园,组织生产,减免赋税,保证人民的生活问题;另一面派出精兵强将继续追击大漠和云南的元朝余孽。

但是,在处理明朝境内蒙古人的问题上,朱元璋并没有动用武力。因为动用武力只会激发蒙古人的反抗情绪,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再说蒙古人人数多且分散,武力也难以在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朱元璋采取了这样三个软硬兼施的策略来处理这个问题。

第一,征用原来元朝的官僚,有才能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也可以入朝为官,同时释放扣押在元朝皇宫的女性,至于广大在大明境内的蒙古人,都可以照常生活。但是他们从此严禁再穿蒙古的传统服装,必须穿汉服,同时必须使用汉字,说汉语,否则按律处死。

第二,强令所有蒙古人必须抛弃蒙古姓名,改用汉族姓名。

第三,蒙古族人不得自相婚配,蒙古女子只能嫁给汉人男子,蒙古男子只能娶汉族女子为妻,违者杖责八十,并且全家都变为奴隶,永世不得翻身。



后来,蓝玉深入大漠,消灭北元小朝廷,俘获北元百姓将近八万人,牛羊马匹无数。朱元璋得到消息后非常高兴,夸赞蓝玉是明朝的卫青、霍去病。随后朱元璋继续仿效20多年前的方法,将这些俘获的北元百姓悉数释放,当然也包括一半左右的蒙古女子。

这些蒙古百姓被释放后,朱元璋允许了他们留在中原生活,并且将他们分别被安置在了河南、河北之地。随后,朱元璋还贴心的给予了他们农具,让他们可以自食其力的繁衍生息。当然朱元璋也要求他们必须遵循以前的三条规定。

客观来说,朱元璋的这三条规定,算得上是非常高明的同化政策,按照他这样的方法执行,只需要数代之后,留在明朝的蒙古人将会被完全同化,明朝境内的蒙古人就此消失。

而事实也证明,这项政策非常有效果,很短的时间内,这些被安置的蒙古人在服饰、语言、风俗上完全融入了华夏文明。等到朱棣当皇帝时,明朝境内的蒙古人,基本上已经全部被汉化。

至于政策的残忍,其实远远谈不上,因为如果没有同化政策,这些被征服的蒙古女子,或许会沦为奴隶,或者是被全部杀掉,最好的结果也是逃回到大漠风餐露宿。相比之下,让她们融入华夏文明,是她们最好的结局。

并且,这些蒙古女子除了不能与本民族的男人结婚之外,其他的条件都放得很宽。她们有机会进入汉族家庭,而且择偶范围和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可能有更大的提高。

朱元璋还为此制定了很多针对于蒙古女子的优惠政策,让她们安心与异族人结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国破家亡之时,这些蒙古女子能够遇到这样的待遇,实在算的上是甚幸!


我是赵帅锅


新农民川子为你解答疑惑!元朝是在蒙古人的统治之下的,蒙古人入主中原,在当时,肯定会引起不小的动荡。因此,各地战乱四起,也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就开始加入了起义军,跟随大军一起奋勇杀敌。其实说起来,朱元璋的身世可谓是这些封建王朝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帝王。

朱元璋在小的时候,生活还是非常的困窘的,他当过乞丐,当过和尚,总之,他的身世是非常艰苦的。可想而之,在蒙古人入主中原的这个朝代里,当时的人们生活的条件自然不是乐观,尤其是汉人,当时在蒙古人的世界里,朱元璋他们这些汉人就是奴隶。对于汉人来说,他们当然不想在原本属于自己的国土是受人欺负,所以各地的勇士集结起来,一起对抗蒙古人。

终于,朱元璋在战争中也脱颖而出,最后朱元璋凭借自己的能力建立了大明王朝。而朱元璋在登基之后,对于这些蒙古女子是怎么处置的呢?其实朱元璋并没有把这些女子怎么样,因为她们都是无辜的。所以,对于蒙古人的处置就是蒙古女子要在中原学习汉语,还要跟汉人通婚,并且把姓氏也要改成汉人的姓氏。

虽然这种处置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对于这些蒙古人来说,让她们背弃祖宗,这比杀了她们还要难受。所以很多人都说朱元璋这种对待蒙古女子的方法,虽然不见血,但却很残忍,可想而之,对于这些蒙古女子来说,确实是残忍。


新农民川子


说起来朱元璋,他是因为小的时候家里面非常困苦,所以无奈之下才加入了起义军,之后才成就了他皇帝的地位。而朱元璋小时候的生活为什么会这么难过,他又为什么讨厌蒙古人呢?这些还得从头说起。

当时蒙古人入侵了中原,建立的蒙古人的政权——元朝。蒙古人有极大的排外性,所以他们对于当时的汉族人,可以说是充满了敌意和压迫。

元朝的时候,汉族人的生活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他们不能去打猎不能走夜路甚至连集市都不可以参加,好几家的人才能有一把刀做饭劈柴用;还有更加过分的是,只有当地的蒙古人同意了,汉族的人才可以生火做饭,汉族人就叫蒙古人的男人叫“老灶爷”,女的叫“老灶奶”,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灶神的像身上穿的衣服很像蒙古服装的原因。

最过分的是,汉族人当时结婚,要把新娘子送到当地蒙古统治者那里过第一夜,汉族人就只能把第一胎的孩子活生生的摔死,就这样无奈且悲壮的维护着汉族人的血统和最后的尊严。

说回正题,其实朱元璋称帝之后,虽说也对蒙古人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是比起来蒙古人对汉族人做的事情,也不算太过分。虽然当时有很多人劝朱元璋也像蒙古人进军中原大肆屠杀那样,把蒙古人都杀死,但是朱元璋还是很清醒很懂事理的,他主要就采取了三个措施。

首先,就是改姓氏,让蒙古人不能用他们原来的姓名,而是改成和汉族人一样的姓;其次就是改服装改语言,让蒙古人不可以穿自己的衣服,必须学会汉字;最后一点就是本题的答案了,也是针对女性的一条旨意,那就是蒙古女性只能嫁给汉人,为汉人生孩子。

这样其实是为了防止蒙古人再有逃跑或者卷土重来的打算,也算是很聪明的从心理上同化了蒙古人,不得不说,朱元璋的这个方法很是很有效果的,不费一兵一卒,不必见血,就让蒙古人顺其自然的全心全意的留在了中原。


无笔


元朝灭亡以后,朱元璋颁布了禁止蒙古人同类自相嫁娶命令:

凡蒙古色目人,听与中国人为婚姻,务要两相情愿,不许本类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官为奴。

这道命令其实并不残忍,结合当时的情况来说,应该说是非常宽容了。

蒙古人灭宋以后,实行了歧视汉人,特别是原南宋境内汉人的民族政策,汉人政治地位低下,遭受着沉重的民族压迫,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蒙古人采取这么极端而露骨的民族歧视政策无非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过这一切适得其反,过度的压迫使得反抗斗争日益增多,最终元朝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此时北元依然存在,对明朝还有很大的威胁。而此时散居在中原大地上的蒙古人、色目人为数不少。这些蒙古人有些是在征服南宋过程中移居中原的,有些是元朝建立以后戍守各地最后滞留中原的,还有则是躲避战乱而来,还有一些则是被明军俘虏的。根据《蒙古源流》一书所记载,当时的蒙古人有大约85%滞留在明朝统治疆域内,数量约有百万之众。

数量这么多的蒙古人无疑是一群不安定因素,不过元朝时代蒙古人虽然属于特权阶层,但是穷苦的蒙古人也不少,所以朱元璋的部队里,也有相当数量因走投无路而参军的蒙古人,明军中还有专门的鞑军和鞑官。

因此显然对于在中原的蒙古人不能采取简单的杀戮方式解决,而是需要将其同化。朱元璋颁布的禁止蒙古人同类自相嫁娶命令就是为了尽快的同化蒙古人,这个命令看似残酷,但是在当时已经算非常文明了,避免了用血腥方式解决蒙古人。


不沉的经远


从某种程度而言或许确实挺残忍的,但朱元璋对待蒙古女子的做法却称得上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具有人道主义的。做个形象的对比:元朝灭亡后蒙古女子的遭遇相比北宋灭亡后汉族女子的遭遇,绝对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就说元末我们最熟悉的一个蒙古女子的遭遇吧,她便是《倚天屠龙记》中女主赵敏的原型,元末著名大将王保保的妹妹。

这位蒙古贵族女子最后成为了朱元璋次子朱樉的正妃,不得不说这能在不同民族的政权交替中出现,堪称一个奇迹。

话说朱元璋推翻元朝后究竟是怎样对待蒙古人的呢?下面我们具体来谈一谈。

英明帝王的胸襟与智慧

蒙古人统治中原后曾将中原百姓划分为四个等级,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以及南人。这里得说明的是“汉人”指的是原来金国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和汉人,而“南人”则是指原来南宋地区的汉人,这两类人在当时其实基本和奴隶无异。据《元典章》规定:如果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要受点杖刑,赔点安葬费罢了;而如果汉人只要胆敢打蒙古人,则要被处以死刑。类似这样的法令还有许多,如此治国之法,自然也是让汉蒙两族积怨甚深。

朱元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汉人草根出身,自幼经历磨难,对元末汉人百姓所遭受元朝政府的压迫深有感触,然而当朱元璋带领义军推翻元朝暴政后,对待昔日元朝的统治者蒙古人并非是血腥屠戮,倒可以说是“以德报怨”。

昔日朱元璋义军攻克元大都时,朱元璋曾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其一:对原来元朝有才能的官僚(基本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继续征用,有才能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依然可以入朝为官。

其二:释放元朝皇宫的女性,还她们“自由”。

到元朝势力消灭殆尽,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又进一步完善了对蒙古人的政策,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点:

第一:蒙古人必须改汉姓。

第二:蒙古人必须学汉语,写汉字,穿汉服,不得再说蒙古语,穿蒙古服饰。

第三:蒙古族人不得自相婚配,蒙古女子只能嫁给汉人男子,违反法令者,将受杖刑并沦为奴隶。

在今人看来或许这确实比较残忍,毫无疑问这是从精神文化层面对一个民族的打击,确实有些“杀人不见血”的意味,不过值得一说的是朱元璋对这些法令并没有“贯彻到底”,而是适可而止。

这些政令的推出在短时间内很好的化解了汉蒙两族之间的矛盾,也让蒙古人很好的融入到了华夏文明当中,同时朱元璋的“适可而止”也有效的保证了少数民族部落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和传统,这便是一个伟大帝王的胸襟与智慧。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众所周知,元朝并不是一个长命的朝代。这个仅存了九十几年的王朝最终还是在朱元璋的强大势力之下走向了灭亡。

虽说当时元朝被灭,但仍然有很多蒙古人没能及时撤离。其中就包括很多的蒙古女子,作为战争的遗物,她们被族人忘记在了中原大地之上。

那这个时候,新登基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怎么安置这些女子的呢?

和我们想象中很不一样的是。这位和尚出身的皇帝,面对这类战俘。并没有赶尽杀绝,相反的,还有些仁慈。

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有书君慢慢道来。

第一,朱元璋下令取缔了蒙古人遗留下来的收继婚制

所谓的收继婚制,意思就是在蒙古人家庭里,父亲去世之后,儿子可以继承除生母之外其他父亲所娶的妻室。

或者长兄死后,弟弟们也可以继承长兄遗留下来的嫂子们。

由此可见,蒙古女子即使在元朝时期的地位都是非常低下的,甚至她们今后的一生都不由自己支配。

而到了明朝时期,朱元璋下令将这条制度强制性取消,也结束了这么多年以来的乱伦行为。

第二,明朝规定,所有的蒙古女子必须与汉族人通婚

要知道,在元朝统治时期,蒙古人是不会和汉人通婚的。因为他们认为汉人骨子里流的是“低劣”的血,不能玷污了蒙古人“高贵”的血统。

到了明朝时期,虽然朱元璋也非常痛恨蒙古贵族。

但草根出生的他也深知如果继续沿用蒙古贵族的一套作风,将遗留下来的蒙古人赶尽杀绝,离明朝的灭亡也会不远了。

所以,他不仅将蒙古人安置在河南、河北之地,给予他们农耕用具,让他们有能力在中原土地上自力更生。

他还鼓励蒙古女子学习汉语、穿汉服,到了适婚年龄必须与汉族人通婚。否则仗责五十,并沦为奴隶。

事实证明,这样的举措是有效且正确的。被同化的蒙古女子渐渐融入到了华夏文明中,不仅提高了当时的生育率,对生产力发展更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比杀戮迫害,这样的方法不仅充满了人性而且也间接性的巩固了明朝的统治,保证了政权的和平过渡。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不见血很残忍?我觉得老朱对他的老部下才叫残忍,他对俘虏非常人道,特别是对蒙古的女人更人道。

蓝玉远征扑鱼儿海,剿灭北元小朝廷后,俘虏公主、王妃59人,私下淫辱,都被朱元璋秋后算账,其被剥皮揎草的其中一个罪状,就是淫辱蒙元公主王妃、私吞战利品。

靖康之耻还记得不,大宋数万王公贵族、女眷沦为奴隶、泄欲工具甚至食物,淫辱完了还被当作食物,称之为两脚羊,那才叫残忍。

蒙元把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中原汉人、四等南方南人。蒙古人被分配到全国各地,一个庄养一户蒙古人,可以任意打骂汉人,汉人不得还手,否则死罪。我们老家现在骂人都还有那句话,叫作供鞑子,说的就是供蒙古人。

元朝律法《元典章》规定,蒙古人杀死汉人,只需要杖刑,之后赔偿死者丧葬费用即可。更离谱的是菜刀是管制刀具,十户人只能共用一把菜刀;儿女新婚,女子的初夜权要交给蒙古人,所以第一胎一般都故意让他流产,因为那是蒙古人的野种。

反观朱元璋,抓来的俘虏都释放了,只是给在大明领土内生活的蒙古人立了一点规矩:

第一、废除蒙古人的继婚制,也就是当老爹死后,儿子会继承除了生母以外的所有小妈,或者是兄长死后,弟弟会继承所有寡嫂。这在汉文化里就是乱伦,因此朱元璋下令坚决取缔。

第二、大明境内的蒙古族人,禁止再穿着蒙古族服饰,禁止说蒙古语。一律改为汉服和汉语。

第三、蒙古族人不得自相婚配,蒙古女子只能嫁给汉人男子。违者杖责八十,将犯人沦放为奴隶。

仅此而已,这残忍吗?我觉得这简直就是在解放蒙古妇女。其实朱元璋这个皇帝在历史上确实算是比较残忍的一个皇帝,但是他的残忍主要是针对官僚,他对老百姓还是挺好的,这便是大明立国近三百年的本钱。


谢金澎


干得好 朱元璋威武


用户104511495115


朱元璋能够从一个平民小子变成了皇帝,自身的能力当然是没话说。他这人脑袋精明,从一无所有,到众多追随者,这表明着他在拉拢人心这一方面,还是挺有一套。朱元璋这个人,知道对于什么人该拉拢该安抚,对于什么人又该处决,以保江山。虽然一直有人批判,说朱元璋这人不厚道,拿下天下之后就拆桥,杀了不少和他打江山的有功之臣。但认真想一想,又会觉得他这样做并没什么错。为了保他老朱家的江山,他只能将这些隐患都去除,才能让后代的皇位坐稳。



有的人该杀,有的人却该拉拢,就好比这些元朝时留下的蒙古女子们。他对这些女子的做法,有人称赞他仁慈,有人却觉得他这是不见血的残忍。为什么会这样说?这和他当初下达的命令有关。他当时给出了一个规定,蒙古女子,色目女子,都不可以同族通婚,只可以嫁给汉人。如果违反了规定,轻则被打一顿,重则就丟命。这个规定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是朱元璋希望以此来加强蒙古族和汉族的关系的一种方式。如果你们有这样的想法,只能说你们看的还不透彻,对这位帝王的心思还不了解。



他这一招才真真的算是杀人不见血,蒙古族的女子如果都不能和蒙古族的男人结婚,那怎么可能有蒙古后代诞生?就算可以有汉族女子嫁给了蒙古男人,但有多少汉族女子愿意这样做呢?以当时的形式来看,和蒙古人通婚,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举动。朱元璋就是看到了这一点,利用这一点,让蒙古族人渐渐的开始变得汉化,和汉人融为一体。这样一来,他不需要费一兵一卒,就能收服蒙古人为自己所用。所以才有人认为朱元璋这个行为残忍,他都直接灭了人家的后代,怎么会不残忍呢?



不管看什么事情,都应该深层次的去分析。朱元璋的行为,表面上看是一种大气宽宏的行为,但实际上,他这才属于腹黑到极致的行为。既能让蒙古人渐渐融入汉人的生活,又能从根源上灭掉蒙古族壮大的可能性,长期以往下去,汉人的江山才能做得安稳。对于我们汉族人来说,他这种行为很多人比较赞扬。但对蒙古人来说,这就是狠毒的代表,这就是阴险的手段。


紫禁公子


元朝灭亡后,留在中原的蒙古女子大概有十万之众,朱元璋是如何对待她们的呢?

在回答题主的问题之前,我先来跟大家说说朱元璋自己对蒙古美女的态度。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朱元璋的后宫里,是有蒙古女子的,还不止一个。

不止你会觉得诧异,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印象中朱元璋是个异常残酷的人,因为小时候生活受尽了压迫和苦难。

朱元璋对于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恨之入骨,甚至用扒皮填草这样冷酷的刑罚来惩罚这些中饱私囊的腐败分子。

开国后,对待过去一起打江山的元老们,朱元璋也是残忍至极,动不动就灭族,一次告密动辄杀掉几万人,朱元璋是眼睛眨都不眨。


这样的人,对造成他悲惨身世的蒙古人会心慈手软吗?

结果出乎意料。

朱元璋最早纳娶蒙古人,是在朱元璋刚刚占据应天的时候。

当时有一支蒙古军民投降了朱元璋,蒙古人从中选出了一个美女献给朱元璋,朱元璋就欣然接受了。

分析朱元璋当时这么做的原因,主要以下几点:

一、当时的朱元璋力量还很薄弱,需要争取投降的蒙古军队为自己效力,纳娶蒙古女人可以拉拢蒙古军队,并且为自己留条后路。

二、纳娶蒙古女人,本身就是一种征服,汉人可以享受蒙古的女人,这个世道变了。

三、蒙古入主中原已超百年,中原的汉人和蒙古人之间也没那么多的隔阂,蒙古人甚至已经被很大程度的汉化,朱元璋娶蒙古女人并不是什么太稀奇的事。


自这以后,在朱元璋的南征北战中,又陆续纳了好几个蒙古女子,可见,朱元璋还是蛮喜欢蒙古女性的。

朱元璋的后宫除了蒙古女人,还有朝鲜女人,其实朱元璋的口味还是比较丰富的。

而朱元璋坐上皇帝宝座之后,面对留在中原的蒙古女子,也并没有大开杀戒。

当时的朱元璋,主要目的是分化留在中原的蒙古人,使他们分散失去凝聚力。

因此,朱元璋下了一道命令:

蒙古女人必须嫁给汉族男子。

好了,既安抚了汉人,也分化了蒙古人,虽然有点武断,但总好过惩罚。

难得朱元璋这次慈悲为怀。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