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梨園春》,你到底去了哪裡?

縱觀全國的戲曲類電視節目,真的可以用“屈指可數”來形容,從之前的安徽衛視《相約花戲樓》到陝西衛視的《秦之聲》,從山西電視臺的《走進大戲臺》,再到之後改版升級的《伶人王中王》等等......

曾經的《梨園春》,你到底去了哪裡?

全國戲曲節目

而天津衛視也曾經巨資投辦過一檔《國色天香》,請來流量擔當郭德綱做首席主持,與流行音樂結合,請明星大腕站臺,旨在能夠闖出收視新高。各大衛視使出渾身解數,先不說成功與否,最起碼在拯救民族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上都是功不可沒的。

曾經的《梨園春》,你到底去了哪裡?

天津衛視《國色天香》

以上這些戲曲也罷綜藝也可,不是幾年後收視下滑直接停掉,就是內容枯燥乏味,無法適應快節奏時代脈搏而被淘汰。但是有檔節目卻從開播至今,始終保持著屹立不倒的狀態,每週打開電視機,準時準點的都會出現在大家眼前,那就是河南衛視的王牌戲曲節目《梨園春》。

曾經的《梨園春》,你到底去了哪裡?

倪寶鐸龐曉戈

其實在《梨園春》欄目創辦之初,意義和目標相當明確,那就是傳承中原深厚戲曲文化,以平民文化色 彩亮相,並且毫無違和感地對其中多種品牌贊助進行正面宣傳,並沒有給大家帶來硬廣和強推的效果,畢竟廣大戲迷,還是會為了精彩的節目唱段,和選手打擂的風采保持寬容的。

曾經的《梨園春》,你到底去了哪裡?

《梨園春》早期工作人員

也是這檔在國內戲曲節目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創辦的戲曲盛宴,給衛視帶來了收視率的騰飛。當年的《梨園春》真的可以用萬人空巷來形容。最火的那些年,每每週末走在筒子樓下,都可以聽到很多鄰居敞開的窗戶內傳出耳熟能詳的豫劇唱段,如今回憶起來都是滿滿的童年。

曾經的《梨園春》,你到底去了哪裡?

早年《梨園春》欄目

不得不說,那個年代裡,《梨園春》找到一個良好的發展方向,更是激起了全民拼唱戲曲的熱潮。上到九十多歲的老人,下直剛回說話的孩童,在梨園春上一展風采,甚至成了當年很多戲迷的夢想和試金石。

曾經的《梨園春》,你到底去了哪裡?

龐曉戈倪寶鐸

而不知從何時起,這檔節目變了。從扛旗上場的戲曲擂主爭奪,變成了選手各種賣慘秀恩愛的競技場;從專業評委朱超倫等人的精彩點評客觀引導,變為了嘉賓貧嘴賣醜互懟的菜市場耍寶;從百花齊放各種稀有劇種頻頻亮相散發光芒,淪落為節目唱段翻來覆去好像個人專場......

曾經的《梨園春》,你到底去了哪裡?

《梨園春》節目截圖

縱觀全國,請問有哪個省份,比河南的曲藝形式多?似乎很難找到第二個。曲劇、越調、墜子、道清、二夾弦、大平調、四平調......估計能說全的並不多,而這些地方小戲,為什麼現在卻在這個舞臺上不見了蹤影?

曾經的《梨園春》,你到底去了哪裡?

張曉英

更多的是張曉英範軍的“二人轉“式的表演,更多的是像周煒這樣的相聲藝人,對豫劇乃至河南地方戲完全不懂的外行評委,這些人怎麼好意思坐在那個位置上對選手指指點點?舉起打分牌的那一刻,請問你們真的聽得懂誰唱得更好嗎?

曾經的《梨園春》,你到底去了哪裡?

單一劇種的單一展現,單一名家的家門名段,翻來覆去的每期給觀眾洗腦,這樣除了不利於其他姐妹劇種的推廣和傳播,給人留下一家獨大的印象。往大了說,是無形地剝奪了那些本來就瀕危,甚至幾近失傳的劇種傳播和新生的土壤。往小了說,會讓那些追隨這檔節目的忠實粉絲們失望,長期的視覺疲勞,進而導致收視率下降。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正視的問題。

曾經的《梨園春》,你到底去了哪裡?

畢竟這檔節目,也是陪伴我們每個週末夜晚,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估計更多不怎麼看電視的朋友,也會放棄這塊堅守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週末時光,想起了那句老話:正因為愛過,所以倍感痛心。文章結尾打一個大大的問號:試問,曾經的《梨園春》,你到底去了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