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沒有企業招聘被《人民日報》和釘釘熱捧的數字化管理師?

從去年開始,釘釘作為企業數字化管理賽道的領先選手開通了“數字化管理”認證的通道,數字化管理師也成為了人社部公發的13個新職業之一,並被《人民日報》報道。但聰明的朋友卻發現,在51job等招聘市場上卻並沒有企業招聘這一崗位。

是主流媒體和企業在共同製造職場“偽需求”嗎?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沒有企業招≠不需要這個職位。

在討論一個崗位的需求之前,我們先得明確這個崗位是什麼,從字面上來簡單理解一下,就是用數字化的方式來管理。數字化是工具,管理是本質,所謂的數字化管理就是對管理這項工作做了工具的革新、技術的迭代,就好像同樣是會計算賬,工具從算盤變成了計算器、計算機、專業軟件……


為什麼沒有企業招聘被《人民日報》和釘釘熱捧的數字化管理師?

很顯然,數字化管理是一個顯性需求,也是一個必然趨勢,甚至會在這次疫情的全民隔離下被進一步催化。

如果戒嚴狀態繼續持續下去,部分企業不得不繼續線上辦公,未來也會保留線上協同的慣性,自然就對數字化的管理產生了需求。而為減輕固定成本所帶來的財務壓力,部分企業會更傾向於線上辦公的模式,而砍掉辦公場地這項固定成本。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研究顯示,截至2017年,美國超過八成企業引入了遠程辦公制度,已有3000萬人在家中遠程辦公,佔美國工作人口的16%-19%。

但從目前國內大部分企業面對突發的“被雲辦公”的措手不及,恰恰說明了數字化管理的缺位,釘釘副總裁說,“這場疫情讓更多企業瞭解到企業數字化的重要性,我們也發現,企業前期的數字化程度越高,面對疫情就越從容。”雖然有自賣自誇的嫌疑,但這句話確實不假。

哪怕半年、一年之後,新冠疫情的影響蕩然無存了,也不能轉變管理工具轉變的趨勢,這就好像手工抄寫員必然會被印刷術所淘汰、算盤必然會被計算器淘汰、高速公路收費員必然會被自動收費系統淘汰一樣。(我小學的時候得練打算盤,現在的小學生應該不用學了)

企業管理數字化是必然趨勢,而且現在有加速的跡象。

那麼既然這是顯性需求,為什麼沒有企業招聘這一崗位呢?

這裡就是另一個誤區了,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需求,都需要通過外部招聘來實現。外包不行嗎?內部培養不行嗎?

數字化管理是用數字化的方式來管理,具體的工作內容則分為數字化管理體系的搭建和日常維護,包括技術更新、工具迭代、制度完善等。

這麼一說,其實很像有線上網時代的企業網管。為避免有年輕的朋友對這段歷史不瞭解,我簡單介紹下企業網管的工作:

  • 在企業入駐前搭建整個辦公室的網線、佈局、留接口……
  • 在新員工入職的時候,幫忙安裝電腦、聯網、安裝基礎的辦公軟件……
  • 日常幫員工修電腦、升級企業防火牆、更新軟件……

數字化管理師的工作內容差不多也就是這樣了,先系統規劃、搭建管理體系、數據錄入,日常維護、更新、支持。

所以,就像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需要招聘專職網管一樣,大部分企業也不需要專職的數字化管理師,但這不代表不需要專業的數字化管理服務。


為什麼沒有企業招聘被《人民日報》和釘釘熱捧的數字化管理師?

關心崗位前(錢)景的朋友不要著急,我們按照企業規模來討論。

300人以上的大企業,一般有專業的管理軟件,並由專人管理運營。

何為專業化的管理軟件?就是企業服務公司專門定製開發的軟件系統,可以做到真正解決企業所需的問題,並配備專人的管理。這種軟件的購買成本很高,有些還收年費、管理費。但是,一旦企業採購了這樣的軟件,基本上是不會突然更換管理工具的,一方面是沉默成本,另外一方面是大量的數據積累,導致了更換成本奇高。那麼對於這樣的企業,其數字化管理服務就是由提供管理軟件的企業來提供,當然不同方向的管理軟件之間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打架的情況,但一般是由高級管理崗來負責協調解決,並非新手小白所能勝任,自然不會外聘。

100-300人左右的中型企業,有很大概率使用通用型免費管理軟件(即釘釘之類),一般會安排行政、人事、信息等相關部門的員工進行管理。中型企業在有了數字化管理需求之後會優先讓內部員工進行技能提升,以避免外部招聘的成本。

100人以下的小企業,基本使用免費軟件(甚至沒有數字管理的概念,但企業只要有規模增長、就必然需要專門的管理工具),日常管理需要很少,一般只需做好單次搭建和後續服務即可,比起招聘專人,外部“代運營”是性價比更高的解決方案。在目前尚未出現高水平的代運營團隊的情況,企業優先選擇讓管理者自學或安排人自學。

綜上,企業現階段確實不會在人才市場上招聘數字化管理師,但是原因決不是不需要,而是考慮投入產出比考慮,就像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剛剛興起的時候,很多企業想做抖音號,但是不會馬上要求hr去招個抖音運營專員,他們會讓原本做新媒體的小編先自己搗鼓一下,這不單是為了省錢,更重要的是在那個時候市場上就沒有成形的短視頻運營達人,同樣是賭一把,為什麼不先讓老員工試試呢?但當短視頻平臺繼續發展,出現了能持續製造爆款視頻的人,那麼就會有企業願意花錢去挖這個已經被市場驗證的人才。這是企業家的思維方式。

和短視頻運營不同的是,企業數字化管理的成果並不顯性,這就導致了這個人才識別的過程會更漫長。在這個層面上,數字化管理師其實又很像企業的財務,企業外部的人看不出財務的水平,只有老闆會知道財務到底行不行,有沒有幫企業做好風險規劃、稅務籌劃、提高資金利用率。

為什麼沒有企業招聘被《人民日報》和釘釘熱捧的數字化管理師?

想學習數字化管理的朋友,除了少部分被迫(上文所說的內部培養制度的受益者),大部分人還是看重新職業的發展潛力,通俗地說就是錢途和前途。那我們就繼續來討論,數字化管理師到底賺不賺錢?怎麼賺錢呢?

先說內部晉升之路,所有在企業裡做人事、行政、信息管理,甚至財務管理(和企業具體業務無關的職能性部門),不管企業有沒有數字化管理的打算,都有必要提升數字化管理的能力。

一旦企業有了數字化管理的需要,就可以毛遂自薦。雖然起初大概率並不會有薪資上的增長,但當你站到了管理層的這邊,未來的前途和錢途肯定比基層被管理者來得光明。

為什麼建議職能性部門的朋友做好準備呢?

因為職能性、服務性、支持性的部門的可替代性很高,必須早做準備,請再次回憶一下高速收費站的收費員。轉型業務部門有一定的門檻,而數字化管理師雖然也是支持性部門,但是一個新興職業,而且具有管理職能,更有利於晉升。

哪怕前期沒有薪資提升,可拿著公司當小白鼠練手也是佔了便宜。如果公司發展的好,就共同發展,爭取進入企業管理層;如果企業中途擱淺了,多了一項技能傍身,也方便找下家。

另外一條外部發展道路,就是將數字化管理能力作為副業,幫助有需要的企業進行系統搭建和維護管理。

一般初期的搭建和錄入只需要幾個工作日,具體看個人的能力以及企業的需求(這裡我就不公開說了,不利於未來的同行們對甲方報價),日常維護只是平時問候一下的事情:更新一下系統、同步一下信息,有臨時需要幫忙解決一下(參考網管)。

而收費模式很靈活,可以是一次性付費、也可以是搭建服務費+每月顧問費、也可以搭建不收費但後續維護收費。

等到數字化管理能力得到市場認可,就可以增加服務的企業數(這個工作除了初期的搭建,日常維護並不太佔用時間,甚至可以說是邊際成本遞減的,給1家做顧問和給20家顧問沒太大區別),也可以逐步提高服務費。

另外,做數字化管理不能只盯著技術——技術只要肯學就能上,本質上不能成為核心競爭力,管理方面的軟實力才是核心,努力朝著企業數字化管理內訓師、諮詢師、培訓師的方向發展。從代運營變成專業講師的出場費就高了,拿著一份PPT就能去走穴巡講一圈,錢途更廣闊。

這兩條路徑也能互相轉化:

先安心做好內部數字化管理工作,等混成知名企業數字化管理高管,去接代運營、講課,就更吃香了。

先做代理提升實操經驗和行業地位,等混成行業大佬了,再去大公司做數字化管理高管,就更容易了。


而“如何成為一名具有實戰能力的數字化管理師”是一個大問題,未來陸續解答,歡迎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