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微信戰略合作,然而互聯網對米其林是雙刃劍?

6月28日,《米其林指南廣州 2018》發佈,在廣州吃貨圈中備受爭議——我的朋友圈,大都對這份榜單不屑。

與微信戰略合作,然而互聯網對米其林是雙刃劍?

廣州人為何對米其林不屑?

有人說廣州吃貨從來不跟著榜單或者指南覓食。我認為這是自詡為老廣的人的自我認知,廣州是大眾點評的重點市場,也有邊度這樣的不錯的美食自媒體,說大家不看美食信息顯然不符合事實。

有人說這個榜單本身有著很大的問題,不靠譜。吃是一個很個性化的需求,每個人對餐廳的評價都與自己的生活習慣、生活環境、吃飯心境、與誰吃等等掛鉤,難免對榜單有不同看法。作為一名在廣州生活八年的非資深吃貨,我本人對這份榜單也很失望。榜單上的八家一星餐廳,有一半位於五星級酒店裡(白天鵝、麗思卡爾頓、四季酒店和文華東風),可見其受環境影響太大,然而廣州真正的好餐廳卻在市井之中;所有餐廳都是大眾知名餐廳,炳勝就有兩家,味道還行,要說在粵菜中名列前茅,顯然很多吃貨不會同意;也有太多口碑甚好的餐廳不在榜單裡面。

與微信戰略合作,然而互聯網對米其林是雙刃劍?

事實上,此前上海榜單發佈,同樣有這樣的問題,中國人眼裡的好餐廳是什麼,米其林團隊似乎還沒搞明白。

當然,有一點要留意,米其林從來不是針對本地人的餐飲指南。1900年做輪胎的米其林,發現汽車旅行越來越流行,鼓勵人們更多地汽車旅行就能提高其輪胎銷量,因此就發佈了便於人們汽車旅行的米其林指南,整合了地圖、加油站、旅館、汽車維修廠等等信息。書皮為紅色的被稱為“紅寶書”,主要是對餐廳旅店的評價,是最著名的米其林指南;書皮為綠色的“綠皮書”則是行程規劃、景點推薦、道路導引等等。

與微信戰略合作,然而互聯網對米其林是雙刃劍?

放在今天來看,米其林指南=百度地圖+貓途鷹+大眾點評,面向的是旅行群體。正是因為此,它在廣州發佈的美食指南不被當地人認同,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外地人來了自然要去炳勝這樣的餐廳走一遭,本地人有本地人的追求。廣州人去旅行吃到的當地菜,恐怕很多也是當地人不屑的,但去外地用米其林找餐廳,往往不會太失望。

當米其林遇到了互聯網

在我看來,米其林真正的挑戰不在於美食品味的不同,自從它走出歐洲大陸,這樣的爭議就一直存在,米其林當下的最大挑戰,是商業模式面臨著根本變化。

就在發佈廣州指南的後一天,6月29日,米其林與微信支付在廣州達成戰略合作:

“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資源,基於米其林指南權威的餐飲評鑑經驗以及微信支付、小程序、社交廣告等產品功能,開展品牌等多方面的合作,為用戶提供更智慧、優質的餐飲體驗。”

與微信戰略合作,然而互聯網對米其林是雙刃劍?

兩個事情串在一起看就很有意思了:米其林將廣州作為其在全球第32個、中國內地第2個目的地城市,可能就與微信支付的合作有關係,因為後者總部正是位於廣州。

米其林不只是發佈了App,還首次將微信小程序作為發佈榜單的重要渠道,在應用互聯網上米其林可謂與時俱進,這是它最大的挑戰,反過來也可以說是它全新的機會。

米其林此前權威,不只是因為它有獨特嚴謹的調研方法和清晰科學的五大評選標準,更重要的是,它的模式是向消費者售賣紅寶書,沒有任何商業元素,堪稱絕對獨立第三方。比如它不向參選商家收取任何費用,調研員在調查一個餐廳時跟普通食客一樣買單,而且一旦感覺到自己被認出,就要立即終止用餐,且十年後不再對應區域任職,改由其他調研員來匿名調研;再比如它不會做廣告。

米其林指南算是內容付費產品,既然是靠賣內容賺錢,那麼內容本身的品質就是最核心的競爭力。今天在手機上的免費內容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時,要人們花錢去買報紙雜誌已越來越難,因為人們不習慣看紙質內容,這也是米其林指南的挑戰,至少在中國內地,我從來沒有看到過紅寶書銷售,唯一一次見到是在臺北機場。

米其林發佈的App採取免費模式,而在App Store只有四顆星,日前又通過小程序發佈榜單,表明它不只是摒棄了付費模式,也向互聯網公司一樣來追求內容的傳播量,成為一家新媒體公司。

互聯網化對米其林的好處顯而易見:更多的用戶受眾群體,更好的用戶內容消費體驗。正如米其林(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方諾德(Bruno de Feraudy)所言:

“米其林指南也希望通過與卓越的互聯網企業合作,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更出色的美食享受和更優質的出行體驗。”

業務的互聯網化也意味著米其林可能會走互聯網公司正在走的變現模式,比如廣告,本次與微信支付戰略合作內容之一就有社交廣告。

互聯網是米其林的雙刃劍

米其林,正在成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它與美團點評、攜程去哪兒們原本處於平行世界,如今卻成了對手。美團點評和攜程去哪兒都有自己的UGC評價體系,其中大眾點評更是靠點評起家。雖然他們採取UGC即用戶評價體系,而不是米其林的專家評價體系,不過對於用戶來說,誰的指南靠譜,就會參照誰的。而且大眾點評和攜程也分別推出了各自的PGC的評價體系:黑珍珠指南和美食林。此外,互聯網排行榜也開始出現,知名的有企鵝吃喝指南和“蓋得排行”,後者在去年獲得1000萬Pre-A輪投資,今年中化集團旗下的中化農業也推出了農產品版的排行榜“熊貓指南”。

米其林互聯網化的背後,是方興未艾的榜單經濟。擺在米其林面前的問題是:大眾點評、攜程們可以推出專業化的榜單,然而米其林要互聯網化用戶卻不一定滿意,基於App的米其林和基於紅寶書的米其林,給人的感覺就像速溶和現磨咖啡一樣。

更重要的是,當米其林互聯網化,它一定會持續推送更多內容,給出更多評級,本次在廣州發佈的榜單除了八家一星餐廳就有兩個特別獎項:“傳承匠心獎”、“活力粵菜獎”,35家餐廳獲得所謂“米其林餐盤榮譽”,20家餐廳獲得所謂“必比登推介”,幾乎可以肯定這些餐廳都會打出米其林旗號,這會讓米其林曾經的稀缺性大大減少,內容優質性很難再保障,品牌調性將被稀釋。

與微信戰略合作,然而互聯網對米其林是雙刃劍?

而且要走互聯網變現模式,不論是廣告還是付費,都十分艱難——大眾點評的盈利模式已是深入到外賣、餐飲等環節,只靠廣告很難。當然,米其林可以走付費模式,如今在中國正方興未艾,特別優質的內容可以賣出價錢,不知道與微信支付的合作,未來會不會進行類似嘗試。

有意思的是,米其林最初發行的二十年裡正是走的免費模式。後來米其林兄弟偶然注意到,他們費心製作的《米其林指南》被維修廠員工當作工作臺的桌腳補墊來用時,意識到免費可能會被人認為沒有價值,此後才改為收費。100年後,米其林又從收費回到免費,這一次,互聯網能讓米其林走得更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