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關屬於外族入侵還是和李自成一樣是地方造反?

2020年還在用蘋果4


清朝乃女真族,是金國的後裔;後改滿州族與中原有著很大的文化差異,習慣於草原生活;明朝是漢人統治,漢族統一天下經濟、文化、生活水平都有比較高的提高;由此可見清朝入關實屬外族入侵;但是入關以後經過幾代皇帝的努力,為康乾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理想變現實


公元1644年,中國東北以滿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政權清朝在明朝將領吳三桂的帶引下率軍大舉進入山海關內、攻佔北京城,並一舉打敗農民起義軍李自成。標誌著中國歷史進入第二個少數民族政權統治的時代。

  • 愛新覺羅•福臨

關於清朝一直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質疑,有人說它是外族入侵,也有人說它和李自成張獻忠一樣屬於地方造反,那麼真實情況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 李自成

其實這事要從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說起。公元1559年,努爾哈赤出生於建州左衛一個小部酋長的家裡。祖上有一個叫猛哥帖木兒的,原為元朝斡朵裡萬戶府的萬戶,後來被明成祖朱棣封授建州衛指揮使,執掌建州左衛,隨後升至右都督。

  • 猛哥帖木兒

從那時開始,他就成了明朝的官員,為明朝效力。

公元1433年,明遼東都指揮僉事裴俊奉命前往斡木河,接回被忽刺溫女真虜掠的人口。同時,明宣宗命令猛哥帖木兒和其長子阿古,讓他們協助裴俊行動。

在行動中,猛哥帖木兒和長子阿古在戰鬥中負傷陣亡,明宣宗下令厚葬,建州左衛則由他的弟弟凡察掌握。公元1437年,猛哥帖木兒次子董山被明朝認命為指揮使一職,隨後後升任都督僉事。董山野心不小,經常與叔叔凡察爭衛印。

明朝為了解決兩人之爭,又增設建州右衛,升為都督同知。董山掌建州左衛,凡察掌建州右衛。自此建州女真分為建州衛、建州左衛和建州右衛,合稱“建州三衛”。

  • 愛新覺羅•董山

然而,董山數次勾結蒙古,率軍入關對邊民燒殺搶掠多達10餘萬,並且陰附朝鮮,大有自立為王的架勢。明軍幾次鎮壓,都無濟於事。自傲的董山口出狂言,朝廷上下震怒,出重兵鎮壓董山。

在明軍的攻勢下,董山心中懼怕,只得去京師謝罪,被明廷斬殺。隨後其長子長孫襲職,維護邊疆安定長達30餘年。

董山三子錫寶齊篇古生子福滿,福滿生子覺昌安。公元1543年,覺昌安生四子塔克世,後娶妻喜塔喇·厄墨氣,生三子,長子便是是努爾哈赤。

  •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由此可見,從努爾哈赤的世祖猛哥帖木兒開始, 世世代代都為明朝效力,有的更是戰死沙場。所以清朝的入關和李自成建立大順、張獻忠建立大西沒有區別,都屬於地方起義。


梧桐說史


黑熊精來回答

清軍入關既算外族入侵,也算地方造反

清朝的前身是後金,後金的前身是建州女真。明朝時女真分為三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這三部歸明朝的奴爾幹都司管轄,所以建州女真是明朝的一部分,女真人也是大明的臣子。其中建州女真離中原最近,勢力也最強。

16世紀末,建州女真出了一位梟雄——努爾哈赤,此時明朝正值萬曆時期,萬曆時期朝廷的內憂外患十分嚴重,努爾哈赤趁此機會迅速崛起,帶領建州女真吞併了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統一了女真各部。

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後實力大增,於1616年建立金國,史稱後金,並頒佈“七大恨”,正式嚮明朝開戰。

七大恨

後金軍於1619年在薩爾滸戰役中打敗了明軍,稱雄東北,後於1636年改元“清”,正式稱帝,並於1644年說服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打開山海關正式入關,很快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

外族入侵

說他是外族入侵的原因是:清朝入關前統治者說滿語,寫滿文,努爾哈赤時期甚至歧視漢族,屠殺漢民,史稱遼東之屠。入關後,強迫漢人剃髮易服,學滿族人留金錢鼠尾辮,穿旗服,並大肆屠殺。

地方造反

說他是地方造反的原因是:清朝的前身建州女真曾經是明朝的一部分,所以女真獨立也算是地方造反。其次,皇太極時期包括入關之後重用了大量的漢臣,例如:范文程,祖大壽,洪承疇等。顯然說清朝是滿族人的王朝就說不過去了,這些漢臣也都認為清朝和明朝一樣,都是中國。

洪承疇

因此,清朝既算是外族入侵,又是地方造反


黑熊精講歷史


我國曆史上的朝代更替,大抵上有三種。一是權臣篡位,二是國內農民活不下去,被迫造反,農民起義,三就是最慘烈的外族入侵。



而明朝末年朝廷最頭痛的兩大敵人,清軍和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造反家身份不必深究,造反的性質也是顯而易見。題主所疑惑的就是清軍的定義,由於其本身之前也算大明的一份子,最後不服從中央政府的領導,搞獨立運動,最終還成功問鼎中原,享268年國祚。這樣看確實是地方造反成功。但又由於其民族的特殊性,再加上之前根深蒂固狹隘的漢民族主義。清軍入關也被大家看做像蒙元入主中原一樣的民族淪喪。



而在我看來,更願意把這一歷史事件定義為遼東地區部分少數民族野心家的造反行為。雖然,現在很多人把清軍入關等同於日本的侵華戰爭。更是發出“明亡之後無中國”的嘆息。但從我們統一多民族的國家層面來考慮,從當時的明朝疆域圖來看,當時的建州也是我們中國的一份子,就像現在的新疆、西藏一樣。雖然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地,但依然是大明的疆域範圍。而且努爾哈赤的家族也是大明朝廷封的世襲建州衛指揮使。也是有國家編制,並且受中央政府統一領導的。這點就和之前的外族入侵不一樣了。無論是金滅北宋,還是元滅南宋。這些從一開始都是國家層面的對決,而不是大清崛起的那樣,從地方分裂鬧獨立,再到和中央政府叫板,最後取而代之。


並且金滅北宋,元滅南宋,無論他們的軍事實力有多強,也是師出無名。就是赤裸裸的侵略戰爭,他們也不會粉飾自己的戰爭行為,擺出一種是你們逼我的姿態。而努爾哈赤明明野心勃勃,在剛開始統一建州的時候,還擺出低姿態,認大明的實權派人物當乾爹,甚至利用大明的軍隊幫助其剷除異己。而當他覺得自己實力雄厚了,立即撕破偽裝,想要造反,還抹著眼淚搞出什麼“七大恨”。想讓自己的造反師出有名,明明野心勃勃,卻擺出可憐楚楚的姿態。一副我是受害者,我沒有辦法,我是被逼無奈,我受夠了的小人物被欺負,憤而反擊的正派形象。


就像當年明月在其書中寫的那樣,“我不清楚什麼偉大的歷史意義,我只明白,他的馬隊所到之處,沒有先進的生產力,沒有國民生產指數,沒有經歷貿易,只有屍橫遍野、殘屋破瓦,農田變成荒地,平民變成奴隸”。大清的入關和李自成攻進北京城的道路都充滿了破壞和殺戮。都是文明史上的汙點。尤其是後金的崛起,更是一群軍事野心家毫不掩飾的叛逆行為,為了一己私利,最終讓整個中華名族生靈塗炭。這種毫無意義的造反,無論過去多久,都是罄竹難書的罪惡。


好史不死


說直接一點,努爾哈赤和李自成其實都一樣,都是明朝邊軍造反。努爾哈赤的祖先就跟隨永樂皇帝北伐蒙古,努爾哈赤的祖先孟特穆被永樂皇帝封為建州女真指揮使。

努爾哈赤歷代祖先都是給明朝當邊防軍軍官,可以說他們家其實是明朝的軍官世家,而且還是世襲的,努爾哈赤自己後來也是明朝鎮守遼東總兵官兼太子太保寧遠伯李成梁的精銳親兵。

李成梁以十倍軍餉豢養女真、韃靼精於騎射的人為家丁,而且尤其看重努爾哈赤,李成梁“留(努爾哈赤)帳下,卵翼如養子,出入京師,每挾努爾哈赤與俱”。李成梁見過能打的人多了,如此看重努爾哈赤說明,其人個人戰鬥力非常突出,後來,他十幾個人以打群架的方法攻下了尼堪外蘭的甲坂城。

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的《中華名將》一書收錄了孫武以來名將20位,就包括努爾哈赤。從十數人的班組戰鬥到十萬人規模的戰役指揮,努爾哈赤是那個時代職業軍事家的代表。


努爾哈赤家族給明朝當了200多年世襲軍官,可以說在大明,肯定是家養的親丁。說白了努爾哈赤家族就和同樣是世襲軍官出身的戚繼光家族一樣,只是努爾哈赤造反了。

李自成其實也是明朝邊軍出身,只不過是軍事郵差,但是,家族世代精通養馬。其本人熱愛騎射,李自成戰術以誘敵深入為主的戰術,將他們逐一擊破,不戰則以,戰則求其殲滅敵軍有生力量。可以說,努爾哈赤和李自成都是明朝優秀的邊防軍。


深度軍事


後金/滿清和明朝之間曠日持久的戰爭,既可以算外族入侵,也可以算是地方造反,這二者並不矛盾。因為這牽涉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制度——羈縻制度。

所謂“羈縻政策”。是歷代中央王朝在多民族國家裡對社會發展落後的少數民族地區所採取的一種民族政策。

其中,“羈”就是用軍事和政治的壓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經濟和物質利益給以撫慰, 即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立特殊的行政單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數民族原有的社會組織形式和管理機構。

中央承認其酋長、首領在本民族和本地區中的政治統治地位,任用少數民族地方首領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隸屬於中央王朝、經濟上有朝貢的義務外,其餘一切事務均由少數民族首領自己管理。

羈縻制度興起於秦漢,此後歷代中原王朝都在沿用。到了明朝,這一制度依然存續下來。比如對蒙古草原,明朝就封了一些王爺,甚至連造成庚戍之變的俺答都被分為順義王。而對於遼東的女真人,明朝也一樣採取了這種制度。

因此我們會看到,儘管努爾哈赤口口聲聲說自己和明朝有“七大恨”,其實並不能掩蓋他們家祖祖輩輩都是獲得過明朝敕封的酋長的事實。這一點,就連清朝的史官也沒法隱去。

但是在明朝的中央政府心裡,當女真人的反叛活動形成一定規模的時候,就不能把它僅僅視作人民內部矛盾來解決了。因為羈縻制度雖然在表面上賦予那些少數民族自治特權,卻在底層邏輯中並不承認它們是自己的一部分。因為這些人既沒有對朝廷的納稅義務(朝貢不算),也並不遵守朝廷的法度。一旦發生戰爭,那其定義就很難定性為是內部農民起義了,況且他們也不是農民。

此外,還有一點也值得注意:滿清的統治者有意識地在讓別人相信——我們是外人來幫你們家解決問題,而不是你們大明的亂臣賊子,這一點在多爾袞經吳三桂邀請入關時體現得淋漓盡致。因為此前的事實證明,對於漢人而言,貳臣賊子可能比入侵者更讓人感到厭惡。

實際上,在剛入關的幾個月,清朝確實是做到了。只不過後期一段神操作,搞得漢人民變四起,終順治一朝都在處理這一問題罷了。



青言論史


清朝的建立到底是外族入侵,還是地方造反?其實,從這人的家世便可以得知答案。

此人便是清太祖努爾哈赤。1559年,努爾哈赤出生於建州左衛一個小部酋長的家裡,地點是遼寧新賓。其6世祖叫猛哥帖木兒,原為元朝斡朵裡萬戶府的萬戶,後被朱棣封授建州衛指揮使,掌建州左衛,並晉升至右都督。

從這時起,他就成了大明朝的官員。1433年,明遼東都指揮僉事裴俊奉命前往斡木河,去接回被忽刺溫女真虜掠的人口。與此同時,猛哥帖木兒和其長子阿古也接到明宣宗的命令,讓他們配合裴俊行事。

最後,猛哥帖木兒和長子阿古在激戰中負傷陣亡,明宣宗下旨厚葬。猛哥帖木兒死後,建州左衛由他的弟弟凡察掌握。1437年,明朝授予猛哥帖木兒次子董山指揮使一職,後升任都督僉事。可是,董山野心勃勃,經常與叔叔凡察爭衛印。

1442年,為解決兩人之爭,明廷又增設建州右衛,升他們為都督同知。於是,董山掌建州左衛,凡察掌建州右衛。從此建州女真分為建州衛、建州左衛和建州右衛,合稱“建州三衛”。然而,董山的野心並未就此打住。

他數次串聯蒙古,率軍入關殺掠邊民多達10餘萬,並陰附朝鮮,想自立為王。明廷幾次派軍鎮壓,都大敗而歸。後來,董山還放出話來,揚言“歸且復叛”。明廷震怒,開始對董山大規模用兵。

在明軍的大舉進攻下,董山懼怕不已,只得上書明廷,希望得到寬恕。隨後,董山親自去北京謝罪,被明廷斬殺。董山死後,明朝先後命其長子脫羅,及脫羅的兒子妥義謨襲職。兩人維護明朝邊疆安定長達30年之久。

後來,努爾哈赤的4世祖、董山的第3子錫寶齊篇古生兒子福滿,福滿生兒子覺昌安。1563年,覺昌安因功官至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後來,他又以明朝地方官身份,約束著部眾,使他們極少參與搶掠漢人事件,繼而被明朝晉升為都督僉事。

1543年,覺昌安的第4子塔克世出生,後娶妻喜塔喇·厄墨氣,生3子,長子就是努爾哈赤。1583年,覺昌安同其子塔克世勸降叛明的孫女婿阿臺,李成梁縱兵屠城,父子一同死於亂軍之中。這也是努爾哈赤起兵反明的直接原因。

後來,明朝將敕書30道、馬30匹賜予努爾哈赤,並讓他襲任建州左衛指揮使。此後,努爾哈赤數次進京述職,並在李成梁的幫助,步步高昇。不僅被封為龍虎將軍,還做到了建州左衛都督僉事之職,甚至得到了明朝賜予的“蟒服玉帶”。

綜上所述,無論是努爾哈赤的起兵反明,還是清朝的建立,都屬於地方造反,而不是外族入侵。因為從努爾哈赤的6世祖猛哥帖木兒開始,他們都是地地道道的東北人,世世代代也都是明朝的官員,祖上有的更是為保衛明朝而犧牲。

再者說,自唐朝起中國就對東北地區進行了有效的統治,此後的遼、金、元、明都是如此。還有,滿清的龍興之地赫圖阿拉(遼寧新賓)、盛京(遼寧瀋陽),更是從秦朝開始就對其進行了強有力的統治,時間持續了幾千年之久。

因此,清朝的建立,跟李自成建立“大順”,張獻忠建立“大西”沒兩樣。努爾哈赤的起兵,跟西南土司叛亂、李自成起義和張獻忠起義也沒兩樣。說到底,都屬於地方造反,反抗中央。



國家網文化


這個問題要分為兩個方面看待,他既屬於外族入侵,也是地方上的造反,但是由於民族不同,所以外族入侵的性質和色彩要濃一些。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問題,在滿清入關前,他們與明王朝的關係是什麼樣的。眾所周知,中原王朝實行的外加政策,一直都是:朝貢體系、藩屬外交。也就是說,對於不屬於中原的外族,實行羈縻政策。外族的部落或者國家,承認中原王朝的正統地位,成為中原王朝的藩屬國,由中原王朝冊封。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琉球與朝鮮。滿族最初與中原王朝的關係,也是這樣。當時滿族還處在原始部落階段,明朝對其進行管轄。例如建州女真,明朝在他們新的聚居地設置了三個地方軍事行政機構,包括建州衛、建州左衛和建州右衛,委任各部首領,依照舊俗,各統其屬。從這個角度,滿族最先是屬於中原王朝的藩屬國系統的,算是一個偏遠之地。他的造反,就如同朝鮮造反。

如果說,吳三桂沒有放清軍入關,滿族人之是活動於關外,那麼他最多算地方少數民族勢力的獨立,不能算外族入侵。但是由於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使得滿清入關,佔領了北京。並與南方的南明政權形成南北對立的局勢。一邊是漢人的政權,一邊是少數民族的政權,很明顯可以判斷,入關後的滿清,在統一中原及其明朝疆土的時候,性質已經發生了變化,成為了外族入侵。

再看滿清入關後的政策,雖然不像蒙古一般,徹底的歧視壓制漢人,但其所作所為,仍然帶有強烈的外族入侵的手段。削髮,斬斷了漢人的民族信仰與自豪感;文字獄,對於漢人知識分子的壓制;揚州十日,更是對漢人的屠殺;漢八旗,滿八旗,包衣奴才制度,也可看出民族歧視。滿漢之分是一直貫穿清朝的一個問題,縱然他們已經很大程度上漢化,但民族的不同與分別還是客觀存在。

從歷史上說,滿族入侵屬於民族侵略戰爭,但也帶有地方造反性質。但時至今日,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共和國,早已沒有了滿漢之分與民族歧視,只有各民族共同發展,才能走向更遠的未來。


秋山散人


認真說來既屬於地方造反,也屬於外族入侵。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祖上(六世祖猛哥帖木兒)於明朝永樂三年,即公元1405年就接受了明成祖朱棣的招撫,擔任了建州衛指揮使,正式成為了替明朝守衛東北藩籬的將領。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而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被明軍誤殺以後,他的心中就種下了反叛明廷的種子。自他以家族遺留的十三副鎧甲起兵以後,在與建州女真各部的戰爭中逐漸打出了名氣。在上書質問明廷緣何殺害其祖父、父親後,他不僅要回了父輩的遺體,還受封正式成為了明朝的將軍。因此,在他統一了關外女真各部落以後並建立後金之後的1618年發佈討伐明廷的《祭天七大恨》時,就向世人宣佈了曾經的明朝邊境將軍反叛中央政府的開始。自此,清太祖努爾哈赤以及他的兒子清太宗皇太極就不斷縱兵劫掠明朝位於東三省的邊民並時常與明軍爆發大規模的戰爭。無論是前期努爾哈赤親自指揮的“薩爾滸之戰”還是後來皇太極指揮的“松錦之戰”,清軍都在與明軍的戰爭中佔據主動。崇禎二年,皇太極率領的後金軍甚至攻到了北京城下,並直接導致了崇禎處死袁崇煥。

愛新覺羅▪覺昌安


而1644年睿親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後更是一路勢如破竹。清軍所到之處皆強迫漢族百姓剃髮易服,放棄傳統漢族禮節尊從其關外遊牧民族的風俗禮儀。以多爾袞為首的滿蒙貴族還徵用大量農田作為其馴養馬匹的場地。這些野蠻而強硬的舉措引發了各地漢族軍民的大規模抵抗,“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等針對漢族軍民的駭人聽聞大屠殺就發生在這個時期。關內大量的原明朝百姓徹底淪為“披髮左衽”的境遇。說到底,這就是漢族政權滅亡於關外少數民族政權。拿今天的話來說,中國人再次做了亡國奴。

強迫剃髮


子夜羌笛


當然是造反。

努爾哈赤,世代都是明王朝的附屬少數民族軍事頭目,他本人也是接受明王朝正式冊封的龍虎將軍,建州都督。

萬曆29年(1601),努爾哈赤還親自到北京朝貢,此後又多次派遣弟弟舒爾哈齊朝貢北京。到了1618年,翅膀硬了的努爾哈赤才以所謂的七大恨正式反叛明朝。那明軍1583年誤殺努爾哈赤祖、父之後的35年時間裡,七大恨在哪?

所以,努爾哈赤從根源上說就是叛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