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號》:幾封普通的購書信件何以感人至深

今天才終於捧起了《查令十字街84號》——這本被譽為“愛書人的聖經”的小說。準確來說它並不是小說,而是作者海蓮·漢芙與位於查令十字街84號書店經理費蘭克等人的通信集。


《查令十字街84號》:幾封普通的購書信件何以感人至深


全書收錄了兩人二十多年來的數十封信。最開始海蓮只是單純的試購某本稀有古書而寄出信件,隨著兩人購書賣書越來越默契,書信的內容也慢慢向生活延伸,以信神交的參與者也由費蘭克發展到了書店各個員工,甚至弗蘭克的妻子、鄰居、女兒。跨越兩個國家6000多公里的友誼就這樣一點點建立,又倏然因為弗蘭克的離去而終止。

這數十封信就像這段二十年友誼的切片,向讀者們展示了海蓮的風趣幽默、弗蘭克的睿智紳士、書店員工們的熱情友善、甚至是英國美國的風土人情,平淡樸實令人神往。但翻看這本書的書評,大多數人卻用“感人至深”來形容它,難道僅僅是因為男主角費蘭克的驟然離世嗎?我想並不盡然,故作此文試著解釋下《查令十字街84號》感人至深的原因。


一、從形式上看:真實的書信體小說造就的“距離感”“情緒化”讓人代入感極強

書信體小說著名的很多,例如《少年維特的煩惱》、《長腿叔叔》、《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等等。

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以第一人稱敘述,借寫信的口吻展露情節內容,讓人覺得真實無比。

而《查令十字街84號》的真實感更是無以復加,因為它是真實的信件記錄,真真切切在這個世界上某段時間發生過,我們跟隨著一封封信的腳步見證了隔著萬水千山一段友誼的建立和覆滅,其中的距離感、情緒化讓我們覺得自己彷彿就是收件人,一顆心跟著它起起伏伏。

1、距離感

海蓮和弗蘭克,一個在美國一個在英國,他們有著無法跨越的空間距離,只能靠著一封封信件維持聯繫。

海蓮來信想買幾本絕版書,弗蘭克作為書店經理客道又官方的回覆“蔽店榮幸為您服務”, 像極了六十多年後我們收到的官方回覆:禮貌又疏遠。

這時候書店對我們和對海蓮是一樣的存在,它只是一個官方的買書渠道,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官方。他兩的信好像是周圍人和某個官方的函件,被我們不小心看到而已。

這種距離感讓讀者一開始就對信件的起源產生了信任。

另一方面,海蓮、弗蘭克、讀者,三者之間都有著無法逾越的距離,海蓮和弗蘭克是空間距離,我們讀者和他們是時間距離,雖然距離類型不同,但跨越距離的溝通方式是一樣的。

海蓮和弗蘭克的交流因為信件這個載體,必定不會像面對面溝通那樣暢快直接,夾雜了不少揣詞度句的書面用語,即使後面兩者關係變得親近,這種信件的距離感也不會消失。

但當這種因為體裁而帶來的距離感被我們讀者接收時,卻天然的包容了讀者和主角們的距離。好像這些信就是寫給我們身邊某個人一樣,真實世界與書中世界彷彿鏈接在了一起,而信件就是跨越現實與虛擬的橋樑。

當海蓮給好友寫信說“ 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它良多……”,她彷彿穿越時光透過薄薄的紙張向我們訴說,拜託我們去替她看一看那個心中的地方。海蓮和弗蘭克在一封封信件中逐漸鮮活,他們用信件跨越距離溝通,也彷彿是在向時光盡頭的我們講述。


《查令十字街84號》:幾封普通的購書信件何以感人至深


2、情緒化

書店的員工塞西莉偷偷給海蓮寫信“我堅信您一定是一位年輕、有教養且打扮時髦的人;而老馬丁先生竟無視您流露出來的絕頂幽默,硬要把您想成一個學究形的人。”這時候海蓮和書店不過來往了幾封信,員工們就已經對海蓮有了具體的想象。這全因為海蓮對書籍的喜好厭惡毫不掩飾。

當弗蘭克漏寄書時,海蓮回信“弗蘭克·德爾!你在幹嘛?我啥也沒收到!你該不是在打混吧?”

當弗蘭克寄的書不滿意時,海蓮回信“這哪是佩皮斯日記呢?你倒是給我交代清楚! 這本書根本不夠資格稱之為《佩皮斯日記》,這只是哪個沒事找事做的半吊子編輯,從佩皮斯日記裡東挖西補、斷章取義,存心讓他死不瞑目! 真想啐它一口!”

當書讓海蓮迫不及待時,“是的!我要!我真是快受不了我自己了,本來我並不特別講究什麼首版不首版的,可是,“那本書”的首版!”

當書讓海蓮歡喜時,“我從沒擁有過這麼一本三邊的頁緣都上金的書。你們知道嗎?我竟在生日當天收到這本書!”

全都是海蓮對當下事情最直接真實的感受。就像英國小說家理查森說的“正處於當下有難,飽受心靈煎熬的人所訴說的種種情景,勢必比用冷冷淡淡、事不關己的口吻複述的困境危險更生動感人。”

書信有一種偽記錄片式的寫實主義特色,每一封信都是記錄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這些豪不做作、隨性而發的文字及時又直接的反饋了海蓮即刻的情緒,讓她真實而鮮活。

同時書信一定有特定的收信人,那位收信人的預期反應也會使得寫信人的思緒話語更為複雜、有趣。就像海蓮那樣為了讓弗蘭克感受到自己的憤怒、喜悅,信中的情緒無比濃烈,這些情緒化的語言同樣也感染了我們,經歷了六十年的時間洗禮毫不褪色,現在隨時拿出來閱讀,都能感受到他們的率真可愛。

《查令十字街84號》:幾封普通的購書信件何以感人至深

本就真實的事件,通過書信體的承載使這段平凡人的歷史更加可信,書信體帶來的距離感和情緒化讓讀者和書中人物更加親密。這一段友誼不是兩個人的故事,還有光年之外我們的見證。


二、從內容上看:美好的緣起,倉促的覆滅,讓人不勝唏噓

第一封信始於1949年,最後一封信止於1969年,一共81封信記錄了這二十年來海蓮和弗蘭克等人交往的點點滴滴。其中傳達出來的兩條信息,讓人最是感傷:1、弗蘭克的突然離世,2、海蓮終生未能踏足她的書店。

1、弗蘭克的突然離世,讓這段我們眼睜睜看著建立的美好情誼轟然倒塌

海蓮與查令十字街84號的情誼充滿了巧合,一封試試看的購書信件從美國出發,跨越大洋來到了佛蘭克的手中,至此兩個毫無瓜葛的人開始產生聯繫。

如涓涓細流的文字讓我們看到兩者的默契在一點點建立,美好的情誼正在生根發芽長成蓬勃大樹。

而在此之前海蓮只是一個普通的落魄編劇,寫著迎合投資人的電視劇情,她的風趣幽默、她的才華橫溢、她對書籍執著的熱愛,都無處展露。可書店的員工們懂她,弗蘭克知道她說的每一本書,查令十字街84號滿足了她的所有幻想書單。可以說海蓮的人生因為查令十字街84號而熠熠生輝。

同樣的若沒有海蓮,查令十字街84號只是一間古老而樸素的二手書店,在旅遊季的時候接待一下全球來的客人,供他們挑選一本有趣的書度過旅途時光。博學的弗蘭克、擅長烹飪的塞西莉、會織漂亮桌布的珍妮特……都不會被人知曉。海蓮讓他們展露人前,

這樣的查令十字街84號早已超越了書店的存在,而是一群可愛的人建立的心靈港灣。


《查令十字街84號》:幾封普通的購書信件何以感人至深


海蓮和書店相互成就,彼此是對方美好的依託。可就在這時候,命運將這種美好一手打碎。

書店員工塞西莉跟隨丈夫去了伊拉克從此音訊全無,原秘書梅甘移居澳洲,老員工馬丁先生久臥病床與世長辭,直至弗蘭克突發疾病去世,海蓮和書店的連接徹底斷裂,二十年的美好情誼轟然倒塌。書店搖搖欲墜,物是人非不過如此。

魯迅先生曾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八十封信建立了美好又純真的情誼,這是再有價值不過的事情了。可到最後隨著書店人員的分東離西,弗蘭克的驟然離世,它被生生摧毀。現實的力量人們無法抗拒,只留深深的無力感,讓人不勝唏噓。


2、總是錯過的書店,海蓮終生的遺憾,讓我們直麵人生的殘忍

英國對海蓮有特殊意義,因為她的書店在那—— 海蓮將查令十字街84號親切的稱謂“我的書店”。她拜託友人替她前去,看著友人回信中對書店的描述海蓮嚮往不已,卻又不敢自己前去——“我大概只會悄悄溜進去又靜靜踱出來,而不敢告訴他們我是誰。”她對查令十字街84號包含深情,如近鄉情怯。

另一方面,作為作家“英國文學”對海蓮是巨大的誘惑,有人告訴她“人們到了英國,總能瞧見他們想看的,要看英國文學,就在那兒!”

英國於海蓮是寄託,更是信仰。

二十年間,海蓮的信件不斷來到這片土地,可海蓮自己卻一次都沒來過。書店朋友們不斷盛情邀請海蓮前來,海蓮也一直為此努力,可總是錯過。直到弗蘭克去世,海蓮因為手頭窘迫拒絕好友去英國的相約,她再也忍不住痛哭流涕。

悔恨嗎?也許吧。二十年的時間裡,她若不去箍牙,或是多寫一部劇本,都能使這趟旅行成行,可她終是沒有。


《查令十字街84號》:幾封普通的購書信件何以感人至深


時間就是這樣,不會因為人生中某件寶貴的東西而停留,能把握住的只能是我們自己。

自然對人類其實真的厚愛,給了我們數十年的生命,足以做很多很多事情。可每當要下定決心開始時,總有這樣那樣的原因阻擋,自己也妥協安慰著“沒事,時間還很多”,殊不知有些錯過,就是一輩子。

《查令十字街84號》將這種人生的錯過血淋淋的撕開給我們看。海蓮因為深情和膽怯錯過了她的書店,她的摯友,她的英國文學。而我們曾經錯過什麼,現在又正在錯過什麼?


三、感傷之外,一些啟示

《查令十字街84號》用樸實的語言、書信的形式記錄了一段跨越半個地球的美好情誼,最後書店的隕落,女主角終生未能踏足的遺憾都讓我們感傷。但在感傷之外,這個故事也給我們諸多啟示:

1、熱愛的力量能賦予生命無限光彩

海蓮對書籍熾烈的熱愛,讓她窘迫的生活多姿多彩;對書籍強烈的渴求,成就了她與查令十字街84號的奇緣。通過這份愛,海蓮不僅收穫了友誼,更使得《查令十字街84號》問世,這一切都讓海蓮的人生不再暗淡,輝煌燦爛。

以前總會質疑愛好除了消遣時間能有什麼用處,太過重視實際利益的回報。但其實能深切的熱愛某一件事,這本身就已經是收穫。它能夠讓人在這個浮躁的世界迴歸本心,幫助我們撥開塵世間利與名的浮雲看到最純粹的初心。

像海蓮那樣,用熱愛守護著初心,人生的路途不再迷茫,堅定前行終會綻放光彩。


《查令十字街84號》:幾封普通的購書信件何以感人至深


2、活在當下,且行且珍惜

在歷史長河中,人生不過須臾一息。縱然我們可以通過《查令十字街84號》來憑悼六十年前消失的某間書店。但仍無法改變它早已不復存在的事實。

生命中有很多像這間書店一樣的東西,它們曾今很珍貴的存在於我們的人生中,但終究沒能把握,徒留無限遺憾。

那麼為什麼不在當下珍惜這一切呢。給爸媽做一頓飯,對丈夫/妻子說一句“我愛你”,帶孩子去一次遊樂園……

不再悼念過去,好好把握現在,我們寫不出《查令十字街84號》這樣的著作,但可以珍惜當下的時光。

3、讓心慢下來,也許有別樣收穫

木心有句現在很流行的句子“從前書信很慢,車馬很遠,一生只愛一個人。”

在現在快節奏的社會里,互聯網已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小到咫尺,一封郵件瞬息之間便可跨越千里。像海蓮和弗蘭克那樣八十封信寫了足足二十年的情況,不可能再出現。

但這種便捷似乎並沒有拉近人們心靈的距離,反而因為不費力氣情感變的有些廉價。網上甚至出現了不少一週情侶的廣告。這種現象太可悲。

一直覺得感情是人與動物之間最大的差別,也是人性中最寶貴的東西。時代在進步,而情感卻退化了。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要的不過是一碗熱粥、一個陪伴身旁的人、一個溫暖的家。那麼不妨別追求那麼快,試著慢下來,讓心不再那麼躁動,慢慢感受心底最真實的渴求,說不定會發現不一樣的風景


《查令十字街84號》:幾封普通的購書信件何以感人至深


四、結語

有人說《查令十字街84號》就是現實版的《瑪麗和馬克思》,都是和陌生人因信結緣又至死未相見。但相較於後者濃重的教育意味,《查令十字街84號》實在太過平白樸實。也正是因為這份毫無雕飾的真摯,讓我們在六十年後還能感受到書中的真情實感,為海蓮與弗蘭克等人的友誼、為海蓮對書籍的熱愛、為海蓮終生未見書店的遺憾而感動。我想這才是它感人至深的真正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