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是如何处理重伤士兵的,日军老兵至今都感到心寒?

司马长史



公正来说,抗日战争时期的侵华日军真不是彻底被洗脑的傻子,他们虽然深受军国主义荼毒,但是他们喝多了也吐,挨打也疼。

同样,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太平洋战场,日军还是倾尽全力去救治伤兵的,真没有说放着伤兵不管的。因为士兵也不是真傻子,他们也有感情,如果日军不尽力抢救伤兵,那么还会有士兵全力作战吗?

抗日战场上为什么无论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我们都能找到小规模日军即使遭到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依然坚决抵抗,很少投降呢?

就是因为日军小规模部队即使被包围,日军也会倾尽全力救援的,比如著名的关家坳战斗,虽然被包围的日军只有500人,但是为了营救这500人,日军先后动员了2000多人,还出动了空军。

正因为日军会拼尽全力救援被包围的军队,所以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战斗力才这么顽强,但是到了抗战后期,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武器弹药什么都紧缺,大部分老兵都抽调到了太平洋战场,对救援被包围的日军也没有抗战初期那么积极,结果抗战后期日军不但士气下降很多,而且投降人数是抗战初期的十几倍之高。

但是无论是抗日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日军伤员死亡率都非常高,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要拜日军糟糕到了极点的后勤所赐了。


二战时无论哪个战场,日军伤员死亡率最高的原因不是没治好,而是饿死。

日军后勤非常奇葩,尤其是在抗日战场,日军军粮要么从东三省和本土运输,要么就地征发(抢),但是战地医院没有能力去征发(抢)粮食,而且粮食分配序列也是属于最后。

这就造成一个特别滑稽的现象,日军战地医院药品前中期可能不缺,但是极端缺粮食。


根据侵华老兵回忆侵华日军第二十七师团战地医院在茶陵(湖南),医院能给伤员吃的只有加盐的白粥,因为医院粮食紧缺的缘故。日军轻伤员就算想去外面抢,也抢不到什么物资,只能去已经收割了稻米的稻田去找残余的稻穗。

结果就是二十七师团大批伤员没有死在手术台上,而是死于营养不良,去医院会被饿死,这在二十七师团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所以每当二十七师团中队、支队准备把伤员集中送到战地医院时,许多轻伤员都向军官求情,求军官把他们留在部队,至少部队能吃饱饭。


兰台


二战后期,美国人发现日本军队有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几乎没有什么重伤员。难道日本士兵因为身体素质好,不会受到严重创伤吗?事实肯定并非如此。日本在二战时期对待自己伤员的方式,至今让不少日军老兵不寒而栗,想想就害怕。


在日军刚刚发起侵略那几年,由于在战场上有优势,自身物资比较充足,日军对待自己伤员基本上都会全力救援,一些重伤的士兵甚至会专门送回日本医治,这个时候的日本军队还是很人性化的,另一方面,日军担心对待伤员的态度会影响到士气。

不过,到了战争后期,由于日本物资的极度匮乏,日军对待伤员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日军有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举动,那就是大幅减少了战场上的医疗队伍,甚至很少在前线建立救护所,连后方的野战医院也没有。日本军队就是在这样没有医疗保障的条件下作战的,许多日军受的伤本来不严重,但因为得不到及时治疗,最终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如果日本士兵受了轻伤,还可以走动,可以接受简单的治疗,之后继续参加战斗。而那些伤势比较严重,失去行动能力的日本兵,日军就不会在第一时间给予救治了,他们处理的方式很简单,又很残忍。

第一是将他们随意抛弃在战场上,任由他们自生自灭。看上去毫无人性,但这其实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日军撤退后,赶来的美国军队或中国军队对受伤的日军基本都会给予救治,很多日本老兵竟然是美国或中国军队救活的。

第二就是直接弄死。我们简直不敢相信当年的日军会对自己的士兵这样做。对一些受伤严重,但还不致死的士兵,日军甚至会开枪结束他们的生命,或者往受伤士兵的身体内打空气针,导致士兵猝死。或者很简单就四个字:切腹自尽,美其名曰是为了武士道精神,很多日本士兵真的会拿起刀结束自己的生命。


第三,就算受伤的日本兵幸运地来到了临时医院,等待他们的也不一定是好事。二战后期,由于日军节节败退,临时医院很可能会被占领。在占领之前,临时医院就会执行所谓的“撤退计划”,将医院内的伤员全部杀掉,或者留给伤员一些手榴弹,命令他们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是真实发生的历史,许多日本老兵后来都出书来讲述自己当年的经历。而日军在后来的审判中还进行了辩解,称将伤员杀死是为了不影响部队的机动性,不占用部队的资源,同时防止伤员们泄露情报。实际上,那些珍贵的医疗用品往往都用在了日军的重要军官的身上。


至始至終947


日军野战主力第11军的次任司令官是园部和一郎中将,这个家伙也是杀害张自忠将军的元凶,而他被解职的理由是:上高战役中让战死士兵曝尸荒野和遗弃重伤员,然后才来了阿南惟几。这番免职虽然有一定的其它因素,但日军在作战时比较重视战死和战伤者的作风是明显的,远不是问题中所描述的情况。



(阿南惟几)

日军士兵在战场毙命后,如果拥有战场控制权,则一定将尸体集中火化;如果战事激烈胶着,则同伴会砍下战死者的一只手掌带回去;如果是战败后撤,也要切下一根手指带走。日军的野战师团都配备不止一个的野战医院,常备师团一般都有两到四个,同时还有一个“病院输送队”,类似于中国军队的担架连,专门用来抬运重伤员的。

上高惨败,后第34师团长大贺茂中将率部突围,逃到南昌郊区时伤员队伍长达数公里,并且师团的行军序列居然是:师团司令部、辎重部队、步兵联队、山炮部队、病院输送队、野战医院和后卫部队,由此遭到专程赶来协调作战的第11军参谋长木下勇少将的痛斥,少将敢骂中将,其一是参谋系统独立,其二便是大贺茂做的太丢人了,这老鬼子没话说。



(园部和一郎)

当然,如果是在战场上大败而逃,穷途末路的鬼子也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对待重伤员确实比较残忍,一方面是溃退中的部队无力携行,会成为逃跑时的累赘;一方面是不想让重伤员落到中国军队手里成为俘虏,否则对方拍照宣传起来(这事重庆政府很在行),影响“皇军”的形象。

此役收官阶段的3月28日,第74军58师追上了日军一个野战医院,负责护卫的是一个野炮兵第8中队100来人,大队长六角少佐急电师团部给与增援,结果得到的回复是“因情况紧急,放弃第8中队,大队主力立即向师团司令部靠拢”!这个意思就是连医院的200多轻重伤员一并放弃了,最终全部被张灵甫率部扑杀。

这是逃不掉了全体“玉碎”,如果是预做准备的跑路,日军通常是这样干的:台儿庄战役濑谷支队发现被汤恩伯反包围后,日军毁掉一切带不走的车辆辎重,濑谷启同时派遣一名中佐参谋带上十几名士兵前往野战医院,对重伤员们先鞠躬后发言“部队奉命转进,诸君为大日本帝国献身,自当铭记”,然后士兵给伤员们发放手榴弹,谁想不死都不行,日本这个民族有非常很冷血的一面。

然而更冷酷的事实是,抗日战争中国民党部队败多胜少,战场控制权大多归日军所有,同时日军的战地医疗专业程度、医术水平和药品供应都远超国军,所以日军重伤员的死亡率并不高。反倒是国军经常在败退时丢弃伤员,虽然中国人没有杀死自己重伤员的习惯,可他们仍然会被搜索战场的日军残忍的用刺刀捅死,这也是八年抗战里国军伤亡远远大于日军的原因之一。



(日军转运伤员)

因此不要象某些网文那样过分渲染日军对本方伤员的毫无人性,能够救治过来的重伤员,那是他们继续杀人的工具,轻易不会放弃的。湘西会战最后时段,日军第116师团长菱田元四郎给泷寺联队发电,指示该部抓紧突围:“目前除杀出血路外,别无他策,为便于突破,将不必要的物品进行处理,并携带可能随行的伤病员,准备突破前进”。

言外之意,重伤员别带了,也当“不必要的物品”处理掉。也不是不想救,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这是鬼子们末日的做法。


度度狼gg


二战期间,日军作为轴心国在亚洲战场的主力,开始了对中国以及东亚地区的入侵,其规模之大,战力之强堪称“倾国之力”。经统计,日军在二战作战期间伤亡人数达到185万。

二战初期,由于日军快速推进以及遭遇的国军抵抗非常微弱,日军的伤亡率很低,医疗资源很是充足的当时日军士兵受伤都能受到很好的照顾。

然而等到战争的深入,日军陷入了中国战场这个泥潭,日军的医疗措施也在急剧下降。即便是受伤日军能够安全地扯到野战医院,然而在医疗匮乏的时期,受伤的日军士兵也得不到精心治疗,有时甚至会被注射“空气针”致死。

到了二战后期,日军对待伤兵更加疯狂,简直就是视为累赘。

举个例子为例,1944年6月日军对衡阳发起进攻却遭遇惨败,当时进攻之前,日军曾夸下海口,扬言三天之内拿下衡阳,于是整个部队就此断了三天的粮食。

当进攻失败以后,日军粮食不继,衡阳会战历史47天,国军伤亡1万余人,日军死亡两万余人,6万余人受伤。当时日军的野战医院根本就治不了如此多的伤病。

日军133联队本部士兵田所满雄曾经回忆时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当时所谓的野战医院床铺,仅仅是土房上的门板上铺一层干草,到处都挤满了士兵,随着伤员的大量增加,医院变得更加可怕”。

是阿维啊


二战时期的日本军队不仅对敌人手段及其残忍,对自己人下手也是特别狠。没有一点同情心

当时的日本军队对于轻伤或者是伤势可以顺利恢复的日本士兵,都会好好治疗,带着他们和队伍一起走。但是对于严重级的伤员,日本军队对于自己人同样采取了人道毁灭的措施

不过虽然对于重病伤员采取了人道毁灭的措施,但是让日本士兵心寒这个说法,几乎不成立的。二战时期入侵中国的日本军队,都是有着非常坚定的

“军国主义”。

战争初期,日本军队还会带着自己的重伤士兵一起共进退。将他们送到战线的后方,有着专业的军医帮助他们治疗伤势。而且战争初期日本军队的医疗物资非常的充足,食物储备也是充沛的。这时候的重伤员不仅可以得到最好的治疗,吃的喝的用的都是最好的。偶尔还会有一些小福利给重伤员调解一下紧张的情绪。

随着战争的不断推进,日本军队在我们中国八路军的进攻下,节节后退。这时候的日本军队医疗资源用的已经差不多了,而且吃的用的所剩无几。

本军队被打的有点顾头不顾尾。在慌忙的逃窜中,日本军队选择了对自己的重伤员进行人道毁灭。鼓励他们剖腹自杀。但是得日本军人认为即使是死了也是为当时的日本天皇效命了。所以他们并不认为这是残忍的,反而以这个为荣。所以即使战争的后期日本对自己重伤员采用残忍手段。也不会有几个士兵觉得是寒心的。


古墓风云录


二战时,日本是如何处理重伤士兵的,日军老兵至今都感到心寒?(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我们知道,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流血牺牲。在战场上,士兵作战不外乎受伤和死亡两种情况。所以,在战场上,大多数战友情胜似亲情,可以说是过命的交情,尤其是对受伤的战友,互相扶持、帮忙,有些战斗中,甚至会出现为了抢救受伤的战友而牺牲的壮举等等。这一幕幕炮火纷飞、前赴后继的镜头在我国近代战争史上比比皆是。可以说,在战争中,大多数国家是积极抢救受伤士兵,并妥善安置的,但在二战时,针对重伤士兵,日本却出现了令人难以接受的做法,每一个日军老兵回想起来,就感到心寒。那么,日本是如何处理重伤士兵的呢?

我们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作为纳粹国家之一,发动了侵略战争,在我中华大地烧杀抢掠淫,无恶不作。战争初期,由于日本的充分准备,再加上优良的武器装备和较强的单兵作战能力,在我们中国战场取得了较大的胜利。那些时候,他们的军队也会有伤兵,但不是很多,他们会组织积极的救援,对重伤的士兵甚至会送回国内抢救治疗。受伤的士兵回到本国内也会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会很荣耀,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为圣战受伤的。这也是我们很少看到日本军队有伤员的原因。

但等到战争后期,随着侵略战线的拉长,日本储备的物资越来越少,再加上偷袭珍珠港,把强大的美国拉入战争,由于美国的海上封锁,导致日本物资匮乏,不仅需要节省武器装备,还需要节约粮食。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认为重伤的士兵就是部队的累赘,于是他们就做出了丧心病狂之举,这也是在二战时,日军几乎是看不到重伤士兵的原因。日本军队处理重伤士兵,有哪些丧心病狂之举?

一是遗弃受重伤的士兵。让他们直接遗留在战场之上,自生自灭。这些被遗弃的重伤士兵,要么是自己引爆手榴弹自杀,要么是等待清扫战场的敌军,与之同归于尽,要么是选择投降,成为俘虏,等待敌军救治。

二是自己人直接射杀这些受伤的士兵,在战场上凡是负伤不能走路的,们大多都是会被自己人补上一枪,了结了他们的生命。战争初期是用枪来杀掉这些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节省资源,不浪费子弹,日本士兵就选择了用刀来杀死重伤员,一刀杀不死就多下几刀,非常残忍。

三是逼迫重伤员自杀。在战争后期,日本军队战况激烈,为了防止这些重伤员成为俘虏,将自己的作战计划泄露出去,就由士兵用枪对着受伤的士兵,逼迫他们自杀,如果受伤的人不愿意自杀或者自杀后没有立即死亡,那么这些人就用刺刀进行第二次杀害,直到受伤的人死亡为止。

四是鼓励重伤士兵剖腹自杀。由于日本人自小受武士道精神和皇权思想的荼毒,他们认为剖腹自杀,是他们最为崇拜的一种自杀方式。他们会让受重伤的成员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进行剖腹礼,为天皇尽忠。若伤员不肯或者因伤势问题无法完成剖腹礼的话,他们会亲自动手杀死自己人。

五是他们会把伤兵当成军粮。例如在瓜岛战役中幸存下来的日军老兵回忆,但是的战场上,由于美军的封锁,他们的补给被美军切断后,躲在密林的日军陷入了极度的饥饿,为了活命,在岛上竟然吃“尸体”,也就是受重伤士兵。

六是军医以救治为名打空气针,结束重伤士兵的生命。受了重伤不能战斗或者行走时,这些人就会成为队伍的负担,回来之后军医也会采取措施,来尽快结束这些人的生命,日本军医处决受伤士兵时,最常见的方法是注射空气,受伤士兵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军医注入大量空气后,体内的血液和空气会混合在一起形成血液泡沫,肺动脉将被阻塞,心率将越来越低,很快发生猝死。这种方法见效极快,伤兵在短时间里就会猝死,真是一种残酷的手段。

比如1945年8月,当日本即将宣布投降时,在中国东北的第一陆军医院接到了撤军的命令。 在带着2000多名受伤士兵和医务人员逃到牡丹江后,院长拿出东方刀,强迫其他人跳进河里自杀。 日本陆军院长直接让人给受伤比较严重的士兵,注射空气针,让他们尽快死去。

日军之所以会如此灭绝人性,对待重伤士兵,小编认为,不外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节约资源。兵占用军队资源,医疗和照顾伤员需要人力物力。二是伤兵行动不便,会影响整个部队的机动性额战斗;三是避免泄露情报,死人永远不会泄密,把伤兵处死,就不会被敌军俘虏,也不会泄密。四是日本武士道精神和举国主义思想的荼毒,根深蒂固,认为杀掉重伤士兵或者自杀,他们是为天皇而战,是荣耀的。

但不管怎么样,日军如此“变态”对待重伤士兵,这种做法让人难以接受,更令人心寒。俗话说“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正是日本人的这种近乎灭绝人性的疯狂之举,才会让自己彻底失败,并自食苦果,尝到了两颗原子弹的味道。




葛大小姐


日本老兵会心寒?那肯定不会,日本兵中“军国思想”的毒太深,已失去了人性。不过随着日军的节节败退,伤兵的下场是很悲惨的。


日军医疗体系里有军医、药剂师、牙医和医护兵四类,前三类是不上前线的。医护兵基本只会一些简单护理,只能救治一些轻伤员,重伤员则要送到后方战地医院治疗。

日军一个中队181人,其中就有4个医护兵。在侵华战争初期,日军伤亡较少,医疗物资很充裕,运气好还能得到日本妇女的“慰问”,所以那个阶段的伤兵能得到很好的护理。

随着抗日战争到了战略相持阶段,日军伤兵的待遇就开始极速下降。这个阶段,随着前方伤亡的加大,日军的医疗物资日趋紧张,日军高层开始不太关注重伤兵了。

所以在战场受了重伤的士兵,能不能获救只能靠战友情了,有关系好的救了你,那就是你好命。由于日军的武士道精神,拒绝当俘虏,所以没人救的重伤员就只能选择自杀或寻求其他士兵帮助了。


到了中国抗日战争反攻阶段,日军兵力不足,医疗物资开始匮乏。这个阶段没兵力护送、照顾伤员,也没药,所以就没有医治重伤兵一说了。而且大多都是新兵,战友情就无从讲了。

这个阶段对重伤员有几个处理办法。在战地医院,医生变成了屠夫,对伤势很重的伤员直接打空气针,死法虽然很痛苦,但不花一毛钱。

对于前线的来说,如果战事不紧张,一般会让重伤员剖腹自尽,下不了手的就让其他士兵帮助,不过这个时候,享受子弹的“待遇”是没有了,因为物资缺乏,所以基本靠刀解决,如果碰到刀法不利索的,伤兵就很痛苦了。


如果碰到战事紧张就没那么多讲究了。日军都有魂归故里的习俗。所以日军死亡后,尸体都会被焚烧,然后将骨灰运回日本。这个时候为了省事,那些没勇气自杀的重伤员,就直接扔进去一起焚烧了。

其实这也不能说日军对自己战友残暴,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性。人的生命在战争面前就是蝼蚁。我们反观我国军民,形势也不容乐观。

八路军虽然医疗条件最差,但群众基础好,比如在影视剧上看到的,八路军受了重伤,会去老乡家养养伤。除了实在缺药没办法,但反人性的事是不会出现的。

但国军这边就不容乐观了,国军一个连只有2个医护兵,正面现场伤亡又大,所以一些重伤员的结果也是很难想象的。



花木童说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日本是二战时列强中,最不重视医疗的。

基本上得了病,受了伤,就得听天由命。

看看我的文章

日军对衡阳第一次总攻惨败:鬼子饥寒交迫、伤兵遍地

从第一次总攻到第二次总攻期间,日军又有大麻烦了,就是吃饭问题和弹药问题。

当时日军轻敌,狂妄的宣称1天进衡阳,3天内占领。因此,日军仅仅携带了3天的粮食。

以主攻张家山的133联队为例,他们只带了2天的紧急口粮,也就是饼干和罐头。

从6月底进入张家山前,直到8月初仍然不过前进不到1公里。133联队携带的粮食早已经吃完,被迫由各部队负责就地解决。

当时负责后勤的第133联队高级会快渡边平中尉苦不堪言。

由于官兵几乎都在作战,只能依靠各大队经理室的人筹集粮食。主食还好办,毕竟后方带来一些,衡阳周边也有大片稻田可以临时加工成大米。

但副食就一律全无,不要说肉,连蔬菜也搞不到。

往往白天所有人去衡阳郊区的稻田收割稻子,再磨成米。因为怕中美联合空军轰炸,白天不敢生火,只能在黄昏加上盐煮熟做成饭团,连夜送到前线。

因为日军经常夜袭,国军也趁夜色反攻,所以送饭团也是很困难的。

做好以后,装在竹筐或者水桶里,由士兵背着送到前线。

负责送饭团和弹药的第1大队辎重兵老田诚一多年后回忆:运送补给谈何容易,要冒着敌人的空袭、狙击和迫击炮的炮击,历经艰辛从到送到前线。我背着粮食和开水,一旦遭遇敌人射击和空袭,就跳入战壕中。此时战壕中尸体重叠,恶臭熏人。有些尸体已经腐烂变色,甚至从中间烂开,到处都是蛆虫。我们日本人是特别爱干净的,但此时我只能从这些腐尸上走过去,不然就得死。对我们来说,最危险的就是不知道哪里飞来的迫击炮。即便我自认为利用战壕、树木甚至房屋躲避了敌人炮兵的眼光,但仍然会有炮弹带着令人毛骨悚热的声音飞过来。有一次,我好不容易将开水送到前线。口渴之极的士兵立即将沾着泥土的水壶伸到水桶里,将开水搞脏了。我是用命为代价,才送来这些干净的水,不觉很气愤“喂,你们就不能再小心点吗”谁知道一句话没说完,突然一发迫击炮弹落在人群中。我瞬间失去知觉,醒来以后发现左右手臂都是血,站也站不起来。周边的人全部倒地,没有一个能站起来的。伤员们再高呼卫生兵的名字,但没有一个人来。

本来是一次作战第二天早晚2餐的饭团,但因天气炎热,饭团经过一夜,到第二天太阳出来就开始有了馊味,到了中午就已经发粘腐坏了,晚上那个饭团根本就无法入口。

至于副食完全没有,前线士兵抱怨不已。无奈之下,只能找来一头牛,杀死后将牛肉每天煮一次。但牛肉太少不能分,只能将饭团放入牛肉汤中一起煮,这样多少有一点肉味。

另外,就找来一些辣椒叶子用盐拌上,勉强算作副食。

对此,前线日军官兵大骂不已,他们每天都在拼命,一天却只能吃2个发馊的糙米饭团。

因为食品和饮水问题,士兵开始生病,陆续病倒。

至于弹药也是很紧张。从7月3日开始,联队辎重部队只留下5人,其余全部去师团处搬运弹药。但弹药越来越少,尤其是一些子弹的弹板都是损坏的,必须更换才能用。后来才知道,这些子弹都是飞机空投来的。

因为伤亡7000多人,大大超乎日军想象,野战医院根本就救治不了。

133联队本部的田所满雄因为脚气病在野战医院住了10天,让他终生难忘:所谓的医院有名无实,仅仅是在民房的土地上的一些门板,上面铺着干草。房间里有一种类似尸臭的恶臭,扑鼻而来,后来才知道是伤口腐烂的味道。到处都挤满了伤病士兵,有的不断呻吟,有的用力挠着身体。他们都因为伤痛无法入睡。伤兵的皮肤毫无血色,身子也瘦的皮包骨头,眼睛凹下去像骷髅一样,目光游移不定,形同痴呆。伤口没有包裹,都是敞开的,像绽开的石榴,上面落满了黑压压的苍蝇,赶也赶不走。有的则是白白的一片,这是蛆虫。只要能动的伤兵,就必须自己准备粮食。我看到很多伤兵爬着去煮他们的米,一些稻米还没有成熟,是绿色的。医院后面的坟墓,一天天的增加。我觉得这里简直就是地狱。这还是6月底7月初,战斗刚开始的时候。后来随着伤员大量增加,医院就更可怕。

第12中队的山川种雄在7月2日受伤入院,他的回忆也很可怕:虽然是后方医院,但每天晚上不远处都有激烈交火,经常有流弹射进来。这些民房都是木屋,子弹轻松射穿木头,射入屋内。无论能不能移动,伤员们都是听天由命而已,他们虚弱到无力卧倒了。因为伤员太多,根本无法得到周道的治疗,药物也不足,连绷带都不能换。医生只是口中给你诊断,实际上却没有治疗。鲜血渗透的绷带很快变成紫色,接着就有蛆虫爬出来。我觉得这里简直就是等死,还不如去前线战斗,至少还有卫生兵帮忙用药。10天后,我借口伤势已经恢复,逃出了医院,捡了一条命。这是我一生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很多战友惨死在医院里。


萨沙


二战中,各国对待本国伤兵都较为人道。

据日本士兵回忆,战争初期日本通常会将受重伤的士兵送到后方修养,在后方他们受到的待遇也好,不仅可以吃到日本本土的食物,还可以自由活动,国家还会对他们表示关心和慰问,战死的士兵则由其他人将骨灰带回国。

但是随着日本战线的拉长,战局的逆转,重伤士兵不断增多,为了节省资源,日本对待重伤员就不像战争初期那样了,重伤兵面临的只有死亡。识相的重伤兵为了不拖累部队,通常会选择剖腹自杀,而无法自杀或不想自杀的重伤兵只能让战友“代劳”。一开始,还“赏”这些重伤员一颗子弹,到后来子弹都懒得用,直接用刺刀将他们捅死。用这种方式处理重伤员,怪不得让日本兵心寒。

除此之外,有的重伤员被送到了糟糕的后勤医疗队,然而他们并没有得到救治,只能自生自灭,有的重伤员还被护士打了空气针,被活活折磨而死。日本在战争中后期对待本国重伤兵都是如此残忍,对待其他国家被俘的伤兵就跟不用说了。

二战中的日本兵受军国主义影响深,他们满脑子都是“为天皇效忠”、“以死为荣”,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有些重伤兵手握手榴弹,等盟军接近时和他们“玉碎”。其实这里也有一个因素,那就是日军伤兵生不如死,一炸反而死得干干净净,而不是因为所谓的“武士道”。


兵说


提前日本,中国人必定是咬牙切齿,一句“小日本”就能看出来!就这么个小国,挑起多少战事,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大罪罄竹难书!日本人不光对别人狠,对自己也是狠,尤其是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比如重伤的士兵。二战,剖腹自尽,就地解决,空气针,寒了多少士兵的心!


二战,从1939.9.1到1945.9.2,这是爆发,之前还有准备工作。甲午战争是试探,侵华战争是准备,没想到中国不是那么好欺负的,骨头没啃到,还惹了一身的骚!而日本野心还不小,一个中国不够,还打起了美国的注意,没想到,大佬就是大佬,一颗原子弹就够日本人好好喝一壶了!

从1931年的侵华战争开始,日本士兵的人生就两种,受伤和痊愈,要是不幸运,就挂了,人生结束!在战争中,随着日本的处境,受伤的士兵的待遇也在变化。


日本嚣张(1939-1941)

二战是由日本,意大利,德国带头挑起的。作为挑事人,当然是理直气壮,有资本的。再说不打无准备的仗,战争刚开始时物资最丰盛,一切都是最顶级的。这时候的士兵就是国宝级别的。一点小伤也要精心治疗,一点点的后遗症都不能有。这时候一人得道成仙,全家鸡犬升天!

大佬发怒(1942)

这年是决定反法西斯命运的一年,大佬美国不再保持中立态度,因为日本不自量力去偷袭了美国。大佬怒了,我不惹你,也不支持你,我有错吗?既然你要太岁头上动土,那别怪我,大佬的怒火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这年,日本受伤士兵的待遇从国宝级变成了一般级别的,小伤就忍着,别矫情!



日本下坡路(1943-1945)

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国带头的反法西斯开始大反攻,大佬发怒的后果很严重。日本开始节节败退。重伤士兵的悲惨人生开始了。日本长期的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祸害了他们!战场重伤了,抢救不划算了,就地解决,毕竟死人不会泄露秘密,还不会连累行军速度。

不是用子弹,毕竟子弹珍贵着呢。武士刀或者刺刀就是他们的归宿,剖腹自尽或者战友解决。剖腹自尽不可能立刻死去,脏器会被切断,流出肚子,大出血,失血过多死亡!

这时候的医生也充当了刽子手,给重伤员注射空气针,让他空气栓塞死亡。临死前病人会剧烈的垂死挣扎,苦痛的死去!

还有回不去的士兵,会一把大火烧了,骨灰魂归故里。活人也可能被扔进火里,活活烧死。

这样做,就是个路人也会心寒,何况是为国家卖命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