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相思令》:随心所欲的人生,唯有爱成为遗憾

【本文原创首发,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林逋《相思令》:随心所欲的人生,唯有爱成为遗憾

文|江徐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曾说:“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人之一生,最困难的事情,最应当完成的职责,是认识自己,然后按照自己心性选择契合的生活方式。

即便有智慧找到真我,有勇气选择自由,过一种随心所欲的生活,生命中总会有不为人知的遗憾。

北宋隐逸诗人林逋,就是如此。

他清醒,澄明,他幽僻,冷峭,他有深藏内心的热望与蹉跎。

林逋《相思令》:随心所欲的人生,唯有爱成为遗憾

1. 他是北宋的的隐逸诗人,也是苏轼心中的绝俗高人

林逋在北宋词坛不是那么有名,大概是因为主动追求孤绝。

他是浙江奉化人,关于出生与家境的记载非常少,只知他在年少时刻苦读书,通晓经史子集、诸子百家。

古代的读书人,往往是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路子,林逋学富五车,如果踏上仕途,玲珑一点,圆融一点,也许会有一番锦绣前程。

朋友劝林逋出仕做官,被谢绝了。他按照自己“恬淡好古、弗趋荣利”的心性,选择了一种与之契合、与主流社会相悖的的生活方式:弃绝尘俗,归隐山林。

世上的人形形色色,生活方式也随之多种多样,任何一种都没有对错,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种,才是明智的活法。

林逋《相思令》:随心所欲的人生,唯有爱成为遗憾

林逋的智慧,在于做出取舍。他的取舍,源于对自己的认识。“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得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他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婚姻生活,自己的志趣也不在于世俗的功名利禄。面对青山绿水时,他才觉得身心放松,情谊相宜。

一千多年前,就能明白结婚并非人生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可选的方式。可以说相当前卫,也相当通透了。

于是,林逋成了北宋时期的不婚主义者。他脱浪庸庸尘俗,放纵山水之间。

林逋去世半个世纪后,苏轼调任杭州。他在游览西湖、登楼眺望之际,想起了这位词坛前辈。苏轼对他很是倾慕,在读过林逋诗作后还梦见了他,醒来写诗赞美道: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林逋《相思令》:随心所欲的人生,唯有爱成为遗憾

2.一生未婚,却有“梅妻鹤子”

林逋的青年时代在江湖漂泊中度过,四十岁开始在杭州西湖的孤山隐居。

在孤山,林逋驯养了两只鹤,平日将它们关在笼中。他喜欢驾舟游西湖、寺庙,假若有人登门,童仆请客人进屋入坐,然后开笼放鹤。林逋见鹤,便知有客来访,于是划船归来。

他还在孤山上种梅。史书上记载,他种梅三百多株,一来用于观赏,二来出售提供日常开销。

除了种梅、赏梅,他还写梅、画梅,因此对梅获得体察入微的了解。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

在林逋多首咏梅诗中,最有名的属《山园小梅》,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林逋《相思令》:随心所欲的人生,唯有爱成为遗憾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梅花偏偏选在“众芳摇落”的冬季静静绽放。在林逋眼里,梅的美姿,让白鹤、粉蝶这些自然精灵自愧不如。而梅姿的“疏”,梅香的“暗”,被林逋看见,映上心扉。他非常有耐心地将梅至于清水与明月的背景下细细欣赏,慢慢品味,再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下来。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咏诵的是梅梅,关照的又何尝不是自己的心境?

他的追求恰,与梅花一样——独一点,小一点,疏的影,暗的香,遗世而独立。

因此,一生未仕未婚的林逋却有妻有儿——他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这是林逋想要的人生,幽僻,冷清,闲适,诗意,就像作家木心所说:“生活的最好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

林逋《相思令》:随心所欲的人生,唯有爱成为遗憾

3.西湖孤山,他的精神家园

在孤山,林逋按照自己的心性、时令的变化过着从容恬淡、随心所欲的生活。

林逋是个异数,他自甘贫苦,不谋利,不追名,所作诗画随作随弃,有人建议将诗作摘录下来,以便留存后世。

他却回答:“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

”我隐居山林,已经在乎当下名利,遑论身后名?

关于活在当下,林逋为世人做出了一个榜样。

感谢那位暗中抄录诗作的有心人,让我们能够透过林逋的视野,赏四季西湖、孤山幽景。

林逋《相思令》:随心所欲的人生,唯有爱成为遗憾

春天,西湖的水碧青,就像僧人的眼珠,而傍晚时分的孤山又像出家人的头皮。“春水净于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青。”

夏天,躺在石头上午睡,感觉无比清凉,想想都是非常爽快的一件事。“石枕凉生菌阁虚,已应梅润入图书。”

秋天,山水相映,雾气迷蒙,信步而行,在竹林深处遇见一座寺庙,为之感到喜悦。“水气并山影,苍茫已作秋。林深喜见寺,岸静惜移舟。”

冬天,乘船游西湖,遇上大雪,浩浩荡荡地飘洒下来,为之兴奋无比。“浩荡弥空阔,霏霏接水濆。舟移忽自却,山近未全分。”

他在这里养鹤、种梅、赏梅、喝茶、饮酒、弹琴、采药、看书、春游、乘船访僧、登山眺望、漫步竹林、爬上树摘柿子、钓鱼给猫吃、看树上的松鼠跳来跳去、给友人写信、邀请友人来孤山看云、为自己的鹤写诗、看燕子归来、遥想陶渊明、听人吹笛、写诗祝愿友人科举高中……

“笑傲太平云外客,安闲清世梦中身。”在西湖孤山,林逋找到了精神家园。

林逋《相思令》:随心所欲的人生,唯有爱成为遗憾

4. 随心所欲的生活,不为人知的遗憾

林逋这一生,看起来与山泉为伍,与花鸟为伴,行于天地,逍遥自在。难道,就没有遗憾么?

假若没有,未免太过完满,也就显得不真实。命运的安排带有艺术性,在必要的地方,添些曲折,空下留白。

后世的盗墓者在林逋墓冢中发现两样物品:一只端砚、一支玉簪。

作为清雅文人,喜爱砚台,这自然能够理解。但他一生未婚,也没有留下情爱传奇,去世时候为何随身带着女子佩戴的玉簪?

林逋《相思令》:随心所欲的人生,唯有爱成为遗憾

这不禁令人遐想,梅妻鹤子的林逋,是否,有过一段珍藏心底的情事?也让人想起他一首词:

吴山青,

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

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

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边潮已平。

这首《相思令》的风格与其余作品非常不同。其他作品展示的都是闲情逸致,唯有这首词,以女子的口吻,表达出爱而不能、欲说还休的女儿情长。

民国女强人董竹君年老时说道:“我这一生,只是对爱有点遗憾。”

一支玉簪,一阙《相思令》,似乎埋藏着着林逋封存心底的深情,也隐含了他不为人知的遗憾。

不管怎样,林逋遵循自己的选择度过了一生,这是最大的成功。正如他在《省心录》中的箴言:

情尘既尽,心镜遂明,外影何如内照。

幻泡一消,性珠自朗,世瑶原是家珍。

林逋《相思令》:随心所欲的人生,唯有爱成为遗憾

【作者简介:江徐,80后女子,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点击右上角“关注”,收看更多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