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着》与《金锁记》:女人终其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导读

看完《活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余华不带任何感情的描写,但是读者却深陷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有人问余华为什么取名叫《活着》?余华说活着跟生活不一样,比生活更有力量。活着不是喊叫,不是攻击,是忍受生活。

余华就像一位医生,用手术刀轻轻划开生活的真面目,将生活下面血淋淋的事实都剥开,露出骨头和鲜血,让人们看清现实的无奈。人们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到,要做的就是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珍惜生活中的每个人。

从《活着》与《金锁记》:女人终其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在我看来,《活着》的家珍与《金锁记》的七巧,都是“英雄”。但是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人生结局。下面就从两个女人来分析,女人究其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从《活着》与《金锁记》:女人终其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家珍有颜值有金钱,有文化,心底善良,也有一颗睿智的头脑。

《活着》家珍是全本小说的灵魂人物。她是个意志坚韧的女人,身上有着中国女人与身俱来的优良美德。她是个睿智的女人,靠着自己的智慧,成为人生“赢家”。

家珍本是米行老板的千金小姐,从小衣食无忧,而且受过教育。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福贵。而福贵逛青楼嗜赌成性。

从《活着》与《金锁记》:女人终其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家珍是睿智的,面对丈夫的眠花宿柳,用拐弯抹角的方法来提醒丈夫。家珍炒了四盘菜,每盘上面的蔬菜上面都是不同的,下面都放的一块差不多大小的猪肉。意思是女人看上去各不相同,到下面都是一样的。

家珍却规劝福贵不要赌博了,福贵为了面子,不顾家珍怀孕七个月的身体,对家珍拳打脚踢。福贵赌博将家里的房屋田产输得精光,家珍陪着福贵经历从天堂掉到地狱,从有钱人变成彻头彻尾的穷人。

此时家珍的婚姻是不幸福的,但是家珍仍然没有放弃这个烂包一样的家庭。没有放弃曾经眠花宿柳,嗜赌成性的丈夫。或许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思想作祟,或许是为了孩子,家珍义无反顾选择了留在婆家。

直到家珍的父亲敲锣打鼓,带着娇子要接女儿回去,家珍随着父亲回去。

从《活着》与《金锁记》:女人终其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家珍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此时随父亲回家是最好的选择。一则为了父亲的面子,二则是在当时婆家那种分文没有的情况下,而家珍面临着孩子降生,回到娘家对自己和孩子都是最好的选择。三则,自己回娘家,对福贵心里留下个念想,福贵不至于生无可恋。家珍一直都很明白自己的选择。

家珍在儿子有庆半岁的时候,不惜与父亲决裂,带着儿子回去找福贵与女儿。

家珍是个有韧性的女人。在福贵被抓壮丁离开家的两年,一直坚守在茅草屋,等着福贵的回来。福贵离开的时候,婆婆身患重病,一双儿女年纪幼小,家里唯一的两块银元被福贵带走了,而且家珍并不知道福贵被抓走了,想想也可知那两年对家珍来说是多么艰难而且无望。

婆婆去世,女儿发烧导致聋哑,全家的重担都压在了她的身上。她并不知道她是否能等回来福贵,她只知道坚守在她们的家,福贵终有一天会回来。福贵回来后,家珍只说:“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给你做一双新鞋。”

从《活着》与《金锁记》:女人终其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家珍是个善良豁达的女人,儿子有庆为了救县长夫人被抽血而亡,她恨急了春生。在春生被批斗,要放弃生命时,家珍选择了原谅春生,因为家珍更能理解活着的艰辛。她告诉春生要活着。“你还欠我们一条命,你就拿自己的命来还吧。”

家珍从父亲家带回一小袋米,在当时粮食紧缺的情况下,给了队长一把。粮食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就是命。

家珍是个要强的女人,不愿拖累家人。家珍得了软骨病以后仍然想着要多干些活,她害怕拖累了家人,就算躺在床上了,也想靠自己的力量为自己的家尽一点绵薄之力。在知道自己的病治不了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是“治不了才好,哪有钱治病。”她仍然为这个家考虑,害怕自己治病花了钱。

儿子死后,女儿是家珍最放心不下的人。女儿生孩子死亡是压死家珍的最后一根稻草。

家珍死的很好,死的平平安安,干干净净,死后一点是非都没留下,不像村里有些女人,死了还有人说闲话。”

这段话是对家珍一生最高的评价,家珍放下了一切,干干净净离开了人世。她与福贵相濡以沫一辈子,虽然苦难大过于享受,但是家珍作为一个家庭的灵魂,从来没有放弃过生活的希望,依然热爱着生活,毅然走完了这一生。

从《活着》与《金锁记》:女人终其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家珍的一生让我想起了《金锁记》的七巧,同样的为人母,七巧最后将自己活成了人人都恨的样子。

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从《活着》与《金锁记》:女人终其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这是金锁记七巧的一生评价。同样是面对生活的苦难,有人依然热爱生活,而有些人却将自己生生折磨成了“疯子”。

七巧是不幸的,被哥嫂卖给得了骨痨的姜家二少爷,虽然丈夫无能,但是七巧凭着自己野蛮的生长,撒泼打滚,在姜家占的一席之地。更是分得大笔家产,足够七巧与儿女后半辈子衣食无忧。

七巧扭曲的人性,想到自己从来没有得到的爱情,她无法容忍身边的人获得幸福。所以她让儿子连夜给她烧烟,并且套问出儿子儿媳的夫妻之事,并加油添醋说给亲家听。七巧精神上的折磨,将儿媳妇芝寿逼死,儿子娶得姨太太逼得吞生鸦片而死。

女儿有了心上人之后,也将女儿吸鸦片的事情告诉了心上人,导致两人以分手结尾。

七巧带着自己拼了前半辈子获得的枷锁,锁住了自己,也将儿女折磨的去了半条命,七巧更是落得人人都恨的地步。

从《活着》与《金锁记》:女人终其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从七巧和家珍身上获得的人生启示

一,不论什么时候,女人追求的最重要的是独立,有自己思想。而金钱是女人保持独立的根本。

家珍和七巧的悲剧,很大程度是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了。但是七巧从嫁入姜家就开始有了金钱意识,她意识到没有人可靠,只能靠自己,所以进去姜家后就为自己谋后路。家珍出生有钱人家,对生活的疾苦一无所知,福贵赌博,眠花宿柳,不知反抗,只偷偷的劝说丈夫,也不知为自己留的金钱保障,后半生的不幸很多时候是没有金钱的不幸。

王尔德说: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

“贫贱夫妻百事哀”,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更安稳,会减少大部分的争吵。

从《活着》与《金锁记》:女人终其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二,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遇到伤害,耿耿于怀会让人的心灵背负沉重的包袱,而只有选择原谅,选择放下,才可以聆听到人生旅途中更悦耳的声音,才可以欣赏到世间更绚丽迷人的美景。

家珍的儿子有庆被抽血而亡,救了县长的夫人,家珍也恨,恨县长春生,面对春生被批斗,家珍没有落井下石,报复春生,家珍选择了原谅,选择了放下,终获得了大自在。

而七巧,被哥嫂卖给得了骨痨的姜家二少爷,长期的压抑生活,无处安放的青春与欲望,将自己生生折磨成疯子,沦落为金钱的奴隶。从此再也没有了情。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自己的命运都是由自己安排的,世界万物皆有因果,自己种的什么因终会收的什么果。

一个女人对自己最大的善意,就是用爱来放过自己。

从《活着》与《金锁记》:女人终其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三,女人的要求很简单,有一双可爱的儿女,有一个爱自己的丈夫。

“这辈子也快过完了,你对我这么好,我也心满意足,我为你生了一双儿女,也算是报答你了,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起过。”

这是家珍临死前的话,她认为一辈子虽然穷苦,但是福贵浪子回头后对她很好,关心她。一个女人的要求很低,只要丈夫爱她即可。她就可以与丈夫相濡以沫,生活一辈子,无论贫穷富贵,无论健康与否。

七巧一辈子没有享受过丈夫的爱,所以她嫉妒别人的爱情,看不得别人的幸福。七巧的一生是悲哀的。

从《活着》与《金锁记》:女人终其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四,善良永远是一个女人最好的底牌。

善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追求的不是一种回报,而是一种选择, 她是一个女人最好的良知。当女人具备善良的时候,无论在什么境地,都不会去伤害他人,而是选择自省与提升自我。

家珍与七巧都是中国古代女子的代表,家珍代表着为了子女无私奉献一切的母亲形象。七巧是自私的,为了一己私怨,用子女来当出气筒。

家珍的善良是一种不忘初心,最后方得始终。而七巧自从嫁入姜家,放弃了自我,放弃了善良,终得恶果。

生活有时候很艰难,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遥望星空。在这个世界,方法永远会比困难多,不管多远的路,都能走到尽头;不论多深的痛苦,也会有结束的一天。

每天太阳升起,都是有希望的一天。而一个女人应该追求的是:对生活充满期待,对家庭充满爱意,对工作充满激情。卡里有钱,家里有爱,生活有望,人生有梦,知足常乐是一个女人最幸福的样子。愿每个女人都能活出自我,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