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车王》7000转速:从人性角度探讨个体如何追求自我实现

讲述赛车的电影很多,但《极速车王》绝对当得上最好的一部,值得所有人一看。

《极速车王》7000转速:从人性角度探讨个体如何追求自我实现

《极速车王》电影海报

这部电影由詹姆斯·曼高德最新执导,两位大咖克里斯蒂安·贝尔、马特·达蒙同台飙戏的赛车传记剧情片。已经入围今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豆瓣评分8.5分。

《极速车王》7000转速:从人性角度探讨个体如何追求自我实现

豆瓣评分

《极速车王》改编自A·J·贝米的纪实小说《地狱驾驶:福特、法拉利和勒芒耐力赛》,讲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福特汽车极力开拓市场,于是打算收购资金链短缺的法拉利,以提升在年轻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然而收购以失败告终。福特不但被法拉利摆了一道,掌门人亨利·福特二世还被佐恩·法拉利羞辱了一番。

福特决定自己造赛车,并在勒芒车赛上打败法拉利。

故事聚焦在汽车设计师卡罗尔·谢尔比带领的一队工程师、设计师,以及赛车手肯·迈尔斯最终打造出了一辆全新的赛车福特GT40,并在1966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打败了法拉利。

影片从开始就围绕着“你是谁”这个问题展开,在对自我不断的追寻的过程中,谢尔比和肯·迈尔斯拥有破釜沉舟的的勇气与不断追求极限的激情,在自尊与妥协之间中始终保持自我 ,最终达到了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极速车王》7000转速:从人性角度探讨个体如何追求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中谈到:

自我实现者拥有坚强的个性,他们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他们到哪里去,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擅长什么。

谢尔比和迈尔斯都清楚寄托他们终极价值的是赛车,他们对自我人生的追求就如驾驶赛车在赛道上的飞驰一样,有热血,有激情,永远追求更进一步,直至达到人生极限。

自尊是我们认识自身价值的根本,而妥协是我们在面对现实时的一种选择,如何在两者之中保持自我,是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需要学习的内容。

今天,我们从人性角度来探讨一下主人公们在面对挑战如何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

01

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要“倾听内心”而非“关闭内心”

马斯洛说:“一位作曲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始终都难安静。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

他提出自我实现的第一步就是“要倾听内在冲动的呼唤”,即选择真实的自我。

谢尔比在接手福特造车计划后,在福特公司的演讲中说:

“有些人,这些人极为稀少,我也不知道他们算不算是幸运,但这些人会发现有些事是他们必须做的,那些事让他们着迷。如果他们不去做那些事,他们会觉得脑子被掏空了。我就是这样的人。我知道有一个人跟我是同一种人——他就是亨利·福特先生。”

《极速车王》7000转速:从人性角度探讨个体如何追求自我实现

面对艾柯卡告诫让他懂规则,他在演讲的最后,把本来要说的迈尔斯的名字换成了亨利·福特。

虽然这一番自白以妥协收尾,但他说到“我知道有一个人跟我是同一种人”时,直直地看向迈尔斯。

这种灵魂的相知让人感动,虽然面对现实,我们必须妥协,不过,我们内心的冲动彼此都懂。

迈尔斯遵循了内心的呼唤,携手谢尔比,共同去做两人必须做的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更多的不是在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是倾听父母的声音,权威的声音、传统的声音。这让我们失去了真实的自我,不得不在别人的期待和内心的欲望之间进退两难。

马斯洛曾说:“除非一个人敢于倾听自身的自我,而且时刻都如此,并镇静自若地说“不,我不喜欢如此这般”,否则他就不能为自己的一生做出聪明的抉择。”

倾听内心的冲动,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也别勉强屈从,我们要做的是选择真实的自我,而不是应该的自我。

倾听内心,选择真我,我们才能去追求真我的实现,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02

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是“挑战极限”而非“趋向安全”

自我实现是一个连续进行的过程,做出成长的选择而不是畏缩的选择就是趋向自我实现的运动。

成长的选择就是不断挑战极限。

迈尔斯为了能造出一辆更为厉害的赛车,一遍一遍的试车改车。

他说:“这车想跑的更快,我能感受得到。”

同伴告诉他,“变轻就是变得更脆弱,上周我们把它减了30斤,它的排量已经输出到最大马力了。”

“那就给车换一个更大的引擎。”

迈尔斯对赛车有着狂热般的追求,他打破固有想法,更愿意挑战极限,终于制造出更具威胁力的福特GT40。

这种竭尽自己的所能,努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始终不断去挑战的精神,是我们追求自我实现的最正确的道路。

《极速车王》7000转速:从人性角度探讨个体如何追求自我实现

谢尔比面对福特的高层利奥·贝贝三番五次的刁难时,第二次他并没有妥协,他以自己的公司做赌注,换来了亨利·福特二世同意让迈尔斯参赛。

这是他为了让迈尔斯站上比赛所作出的“风险极高”的挑战。

迈尔斯和谢尔比作出的选择是挑战的选择,是承担自己的责任,而不再妥协,是试图对自我的尊重。

面对选择,我们往往会考量结果,孤注一掷的事往往不是我们的选择,我们更趋向更安全的一种方案。但,选择畏缩或许我们还能继续前行,但是却失去了自我实现的最可能的机会。

03

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创造条件达到“高峰体验”

什么是“高峰体验”?

马斯洛从自我实现者那里发现,他们会常常感受到一种特殊经历,这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颤栗、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不太能够用语言形容,但却极其深刻。马斯洛把这种体验称之为高峰体验。

在高峰体验时,他们变成了自我实现的人。如果我们愿意的话,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时的性格上的变化,而不仅仅是情绪与认知的表现状态。

在这时,不仅是他最快乐和最激动的时刻,而且也是他最成熟、最个体化、最完美的时刻———简而言之,是他各个方面最健康的时刻。

迈尔斯在勒芒车赛上虽然开局并不顺利,但经过调整最终把法拉利的赛车淘汰,但这时候却接到福特高层下达的减速命令。他们希望福特三辆车一起到达终点。

这也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赛车丑闻。是对赛车比赛的侮辱。

迈尔斯开始一档一档的往上挂,油门踩到了最大,转速到了7000转,超过一辆一辆的赛车,直到后视镜再也没有车辆。他在最后一圈打破了勒芒车赛的最快纪录,也跑出了最完美的线路。

这一刻,迈尔斯达到了他的“高峰时刻”。

随后,他开始减速。我想,“高峰时刻”满足了迈尔斯心中对赛道的炙热,突然之间,他觉得人生有些东西无须去在意。他已经满足了他内在的欲望与冲动。

《极速车王》7000转速:从人性角度探讨个体如何追求自我实现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改善自身的冲动,一种更多的趋向自我实现的冲动,也都具备这种潜力。

我们要努力发现自己不善于做什么,发现自己的潜能是什么, 从潜能出发,才能拥有更多的高峰体验。

迈尔斯的冠军最终被“卖车”的利益夺了去,但对于迈尔斯来说,跑出最后的完美线路算是他对现实的反抗,他是最终的无冕之王。


电影结尾背景音响起:

“每分钟7000转,你明白了你是谁。你能感到它的到来,逐渐来到你的耳边。”

坚持自我不懈的追求,让我们明白自己是谁,自己擅长什么,最终达到自我的实现,这也是我们人性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这部电影让我们明白,有热爱的事情多么让人热血沸腾,为热爱的事情努力多么让人激情四射。

努力奋斗在路上的你,值得全世界为你让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