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


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


武河清,字禹襄(1812—1880),号廉泉,清代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今河北永年东南)人,廪贡生、候选训导,追赠朝议大夫。曾祖讳镇,武生,卫千总衔;祖父讳大勇,字德刚,武生;父讳烈,字丕承,邑庠生,俱追赠奉政大夫,后晋升通奉大夫。长兄武澄清,进士,官任河南舞阳县知县;仲兄武汝清,进士,官拜刑部四川职方司员外郎。

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


武禹襄出生在一个世代军官的家庭,他自幼习武,年轻时以功名为志,后因在科场受挫便致力于武术的研究。道光、咸丰年间,本县的杨露禅在郡城(永年城在当时为广平府附郭,古城郡城)西街的太和堂药店看到了一种奇特的武术,经过仔细研究后便到该武术的发源地——河南怀庆府温县陈家沟开始学习,学成归来后名声大噪。武禹襄曾向其问艺未果,便萌生了去河南的想法。不久后去河南舞阳县探望兄长,途中取道怀庆府温县,在温县的赵堡镇学习了这一武术。学成之后继续赶路,到达舞阳县后,在一家盐店(古代盐店多为官营)内发现了一本署名山右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在《太极拳论》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所学创编出了一套新的拳种,这就是后世所说的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


武禹襄一生致力于太极拳的研究,不仅在拳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太极拳理论上更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武氏殁后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太极拳文化遗产,其著作《十三势行功要解》《太极拳解》《太极拳论要解》《四字秘诀》《身法八要》《十三势说略》等,至今仍被奉为太极拳之圭臬。武禹襄的武学理论,除了追随王宗岳的太极理论之外,其个人特色最为强烈,对后世太极拳家影响最大的,就是他的“气”论。“气”字用于武术,虽然不是武禹襄所独有独创,但是却可以说是完全发扬光大于武禹襄。在他短短的“打手要言”中,武禹襄就使用了二十五个“气”字,在他极短的"四字秘诀"中,也使用了六个“气”字。由此可见,武禹襄的武学理论可以说完全是以“气”来贯串。

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

《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二·艺术四》中记载:“清中叶,河北有太极拳,云其法出於山西王宗岳,其法式论解,与百家之言相出入。至清末,传习者颇众云。”这是正史第一次介绍太极拳,而且是在河北,更提到了王宗岳,虽然没有介绍那么详细,但这其中三昧也是显而易见的了。

武禹襄之后,其外甥(经纶)亦畬继承了他的衣钵,李亦畬之后传李逊之郝为真,郝为真又传完县孙禄堂,孙禄堂又创了孙氏太极拳。光绪六年武禹襄去世,葬于永年城东南的南大堡村附近(据墓表记载),新疆布政使王树楠为其撰写了墓表。武禹襄育有五子,其中四子武用怿之子武延绪曾任湖北京山县知县。武禹襄故居位于今天的广府古城的迎春街路西,是一套晚清的四进四合院,除东路还有西路建筑被毁外,中路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目前修复后的故居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海内外众多太极拳爱好者的瞻仰。

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