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也买不起房的朝代,历史上至少有2个

按照一年10万元工资算,目前在杭州不吃不喝单人要全款买套刚需房需要20年,上海​需要30年。从历史上看,我们现在的房价不是便宜的,但也不是最贵的。

​西周(前1100~前771年),城市未知,房价未知


这辈子也买不起房的朝代,历史上至少有2个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房产交易记录,一个叫矩伯的人分两次把1300亩土地抵押给一个叫裘卫的人,换来了价值100串贝壳的几件奢侈品,包括两块玉,一件鹿皮披肩,一条带花的围裙。

这辈子也买不起房的朝代,历史上至少有2个

这可能是围裙自诞生以来最值钱的时刻。这个围裙还是加厚耐磨的,如果可以的话,我可以用铺满1300亩地这么多的围裙去换。

注意就是瓦应该是周朝开始就出现了,所以周朝的房子从外形上看,就是我们传统意义的理解的房子的造型了。

东汉(25-220年),一线城市汉中,3年的工资


这辈子也买不起房的朝代,历史上至少有2个

《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基层公务员工资一年大概1万钱。而在当时的汉中,差一点的房子1万钱就可以买到了,好一点的住宅从2.5-7万钱的都有,折中一下,一个普通的公务员,3年的工资购买一套不错的住宅了。(图释的这套房子应该属于改善型,1万钱买不下来的)

南齐(479-502年),一线城市建康,这辈子也买不起

这辈子也买不起房的朝代,历史上至少有2个

南北朝那个年代,战乱频发,社会极度不稳定,根据《南齐书》记载,“其民资不满三千者,殆将居半。”也就是说,半数居民的收入不到三千钱。即人均收入估计一年5000钱左右吧,但是好一点的住宅动辄数百万钱。普通居民想买套房子,这辈子也别想了,不过那个时候,还是保命要紧,房子不房子的,再说吧。

唐朝(618~907年),一线城市洛阳,2年大别墅


这辈子也买不起房的朝代,历史上至少有2个

唐玄宗时期,属于唐朝高度发达的时期。一条官方的记录:一座拥有房屋39间、占地2.9亩的大别墅,拍卖成交价只有138贯,折合13.8万文。当时洛阳斗米(约10斤)10文,唐玄宗年间1文铜钱的购买力相当于人民币3块钱,13.8万文就相当于40万元。

这辈子也买不起房的朝代,历史上至少有2个

而按照当时的官员的俸禄,中级官员两年工资即可购入一套大别墅。

北宋(960~1127年),一线城市开封,100年

这辈子也买不起房的朝代,历史上至少有2个

在当时,宰相级别的高管月工资是300贯,县令的月工资是20贯,基层公务员月工资3.5贯。而在开封买套房子,基本都是数钱贯。基层公务员想买房,不吃不喝需要100年。

北宋中期苏东坡一生都没能在开封买房,而他的弟弟苏辙,攒钱攒到70岁,最后再加上东拼西凑,才在徽宗年间,花了9400贯,在开封买了套住宅,相当于现在的750万。

如果你到北宋炒房估计是亏的一塌糊涂,北宋初年一套5000贯的大别墅(折合人民币400万元)到了北宋末期价值2亿人民币,看起来增幅很大,但是算上150年的平均年化,还不到3%​。

明朝(1368~1644年),一线城市北京,5年


这辈子也买不起房的朝代,历史上至少有2个

明朝的工薪阶层给人家做工,一年的收入大约8两银子。​崇祯十三年,北京正阳门大街一座小型四合院出售,两间南房,两间北房,一间厢房,卖了33两。

万历年间,北京城里有位公公,把自己的住宅卖了1300两白银。那房子门面7间,到底5排,每间30平米,总共一千多平米,平均下来1.5两一平米,而这种房子在明朝时期已经算得上是豪宅了。

清朝(1644-1911年),一线城市北京,1年

这辈子也买不起房的朝代,历史上至少有2个

乾隆时期,清朝公务员的薪水为:“一品岁支银180两,二品150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有奇,从九品、未入流31两有奇”。

以上这些为基本工资,称“正俸”;而“京员例支双俸”,即在基本工资之外加发同样数目的津贴;也就是说一个七品官的年薪为90两。

乾隆十二年,北京内城西北角太平湖东(新街口),七间半85两。这么算下来,一个基层的公务员一年的工资就可以买套房了。

民国(1912~1949年),一线城市北京,5-10年


这辈子也买不起房的朝代,历史上至少有2个

民国时期政局不稳定,房价收到不稳定的大环境的影响,波动也较大。

民国四年(1915年,第一次护国运动),阜成门内王府仓胡同四合院一处瓦房十一间,售价150块大洋。

民国八年(1919年,五四运动那个时候),鲁迅在北京八道湾买了一处四合院,前后三进,房子二十多间,含税费4000块大洋,那年鲁迅38岁。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红军次年长征),崇文区东柳树井一处房产瓦房十间的四合院,售价2950块大洋。

那个时候基层公务员,比如警察,工资在15-25圆一个月,科级干部,30圆一个月。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会点技术的工厂职工,也能拿到30圆一个月,没技术的搬砖工,15月一个月。

这辈子也买不起房的朝代,历史上至少有2个

提到鲁迅先生,民国时期文人的工资是真心的高,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月薪600银圆;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月薪300银圆;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月薪120银圆。

鲁迅在教育部任职的时候月薪三百圆,已经是高收入阶层了,他发在报刊的文章稿费是千字十元,也是比较高的,鲁迅在上海十年期间,版税、稿费等方面的收入合计近6万圆。所以容易理解一点来说,鲁迅先生放到现在,大概就是基本工资150万/年,私活收入250万/年。

也是因为文人当时是名利双收,所以在那个年代,涌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文人,也是知识分子的最黄金的年代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