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開勝境”:淺談昆明金殿的詩詞楹聯

“天門開勝境”:淺談昆明金殿的詩詞楹聯

昆明金殿

導語:

春城昆明以歷史文化名城著稱於世,其悠久厚重的歷史,豐富多彩的文化,與其眾多的名勝古蹟、秀美的山水風光分不開。

行走在昆明大地上,無論是在護國橋尋溯歷史前進的腳步,還是在真慶觀感受道家文化的精髓,無論是在黑龍潭中解讀唐梅宋柏的年輪,還是在曇華寺觀看優曇獻瑞的異景,都離不開顯示中國傳統文化神奇豐富的古典詩詞和楹聯作品。

經過歷史的錘鍊與洗滌,昆明名勝古蹟中的楹聯詩詞,彷彿插上了文化翅膀,展翅天宇,使這些名勝古蹟更富盛名。

而這些詩楹聯詩詞本身,也以其深刻的藝術內涵,成為歷史文化名城昆明乃至雲南的一道靚麗的文化風景線,也為中華傳統文化寶庫,增添了一筆價值不菲的財富。

“天門開勝境”:淺談昆明金殿的詩詞楹聯

大觀樓長聯

從古至今,在昆明的古蹟名勝留下詩詞、對聯作品的,不僅有文人墨客,還有歷代政要,這一點充分印證了昆明名勝風光的文化吸引力和獨具特色的誘惑力。

在此,且不說家喻戶曉的大觀樓長聯,僅以金殿的部分詩詞、對聯為例,讓我們一起去品味昆明文化的悠久與厚重,去感受昆明文化的魅力與價值。

讓我們一起攀上昆明鳴鳳山,去撞一回那聲震天地的銅鐘,舉一下那力重千斤的大刀,賞一次那如霞似錦的茶花。

“天門開勝境”:淺談昆明金殿的詩詞楹聯

昆明金殿

昆明也有個金殿

昆明金殿風景區位於昆明東郊鳴鳳山麓,距市區 8 公里。初建於明萬曆年間,是陳用賓仿照湖北武當山天柱峰太和宮及金殿,略加修改建成,迄今已380 多年,後吳三桂重建,歷210 多年。

昆明金殿,因大殿用黃銅鑄成,陽光之下,光芒四射,映得翠谷幽林金光燦爛而得名,又稱為銅瓦寺。名聲顯赫的金殿屬於道教太和宮的一部分,是中國四大銅殿之一。昆明金殿比北京頤和園萬壽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當山金殿規模大,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純銅鑄殿。

金殿自然風光靜謐純美,小徑穿林而過,樹木遮天蔽日,伴有鳥鳴,深得道家文化精粹。初春時節,茶花競相開放,映出漫天緋紅,美不勝收。

主殿以銅鑄成,重200多噸,臺階和欄杆,以大理石為材,作為明代的古建築,極具特色。殿下兩座侍亭和高10米的刁斗杆也是“純以銅質為之”。其殿金碧輝煌,儀態莊嚴。正如清人張九鉞所讚譽:“為千古所未有”。

“天門開勝境”:淺談昆明金殿的詩詞楹聯

昆明金殿

昆明金殿的異彩楹聯

金殿的詩詞楹聯,大多與它獨特的自然景緻、悠久的道家文化相關。

  • 1. 描寫優美風光

攀上太和宮山門,映入眼簾的是清末留日的吳崇仁撰寫的對聯:

畫棟凌雲,只佔青山三畝地


朱樓映日,別開綠野一重天

短短22個字,寫出作者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金殿:遠遠仰望,聳立雲中的雕樑畫棟,只不過是層巒疊嶂青山之一隅;登上金殿,站在沐浴在陽光中的朱樓俯瞰大地,碧綠之中,別有天地奔來眼底。此聯潛心寫景,將不同角度的金殿景色描繪得美輪美奐,並給人一種心胸開闊的博大感受。

建成以來,太和宮屢遇天災人禍,幸屢獲修繕。文革期間,殿宇坍塌,神像搗毀,滿目荒蕪,雜草叢生。1999年,為迎接昆明世博會,太和宮得到全面整修。

“天門開勝境”:淺談昆明金殿的詩詞楹聯

昆明金殿太和宮

欞星門是一座磚木結構的高大牌坊,位於太和宮山門內,四柱三門,三滴水歇山頂。右側門額寫著“洞天”,左側寫著“福地”。中間上門額題著“欞星門”,均為藍底金字。下額紅地金字寫著一個大大的“福”字。

兩旁的楹聯為隸字,這是清光緒十七年歲次辛卯秋月穀旦,會垣官紳士庶同立的一幅對聯:

天台高千尺,東林竹舞,一半青山一半雲


帝道滿三千,上谷龍飛,無雙玉宇無雙地

這是一副既寫景又讚頌佛、儒、道三教滲透相融的對聯。上聯寫景,景緻優美。下聯贊帝道之法力,頌揚南滇佛殿、道教聖地的獨一無二。

山水風光、宗教內涵相融相生,正是這副對聯的特點。

“天門開勝境”:淺談昆明金殿的詩詞楹聯

昆明金殿主殿

主殿真武殿內,著名昆邑弟子黃嘉興等人的對聯,把金殿美好的生態環境,展露無遺:

金殿鳳凰鳴曉日


玉階鸚鵡醉春風

《後漢書·西南夷傳》說滇池四周“河土平敞,多出鸚鵡孔雀”。金殿位於鳴鳳山麓,時為孔雀鸚鵡美好的家園,古又稱鸚鵡山。

此聯不僅抒寫出了金殿美好的地理風光,煉字煉意,頗見功力。“鳴”字和“醉”字的妙用,寫出了金殿的動態之美,韻味無窮。

隨著環境生態和文物保護意識的增強,金殿還建起存放重達14噸的明永樂大鐘的鐘樓和文物館。

雲南當代楹聯作家周嘉禾、陳安民等也撰寫了對聯,寫景詠史,抒情言志,也有不少佳作。如陳安民一聯抒寫的是:

金鐘自明初響起,伴建文遁隱,悼永曆縊崩,諷三桂倒戈,慶松波護國,幾番風雨幾多愁,聲訴滄桑珍盛世。


殿宇從北極飛來,引鸚鵡啼春,教鳳凰鳴瑞,迎呂仙踏翠,牽閩夢尋無,無際雲天無限碧,翠挑日月掛繁星。


“天門開勝境”:淺談昆明金殿的詩詞楹聯

昆明金殿

  • 2.宣揚道教文化

魁星樓也是金殿道教文化的象徵,真武殿前,銅質的七宿旗幟,上有日月,周邊二十八宿,中為北斗七星,還書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文字,為真武帝的旗號。

魁星樓掛的是清人塗卓的對聯,此聯是頌揚真武帝的:

七宿旌旗指漢碧


五龍雷電繞玄都

金殿作為道教文化的聖地,包含道教文化內容的對聯很多。在紫禁城內就有明代晉江進士、曾巡撫雲南的陳用賓的長聯,清和吳崇仁的對聯,可以說都是彰顯道教文化的。

在金殿的霞綺宮內掛有明朝大臣陳用賓的對聯:

春夢慣迷人,一品朝衣,誤了九寰仙骨。雞鳴紫陌,馬踏紅塵,教學子向哪裡逃出?


空山曾約伴,七閩片語,相邀六詔杯茶。劍影橫天,笛聲吹海,問先生從何處飛來?

傳說陳用賓巡撫雲南時,遊覽金殿,在紫霞宮遇見了呂洞賓。這副對聯透出一縷厭世紅塵的態度,求教於仙人,怎樣才能逃離紅塵,去過神仙般生活。

陳用賓身居雲南“軍門巡撫”,既難捨官場“一品朝衣”,又嚮往道教“九寰仙骨”,心情矛盾、迷茫,只有請問“劍影橫天,笛聲吹海”飛來的呂仙人,他該“向哪裡逃出”?

可惜他的一身終窮逃不出官場黑暗,最終慘受無枉之災,結局落得一場淒涼。

“天門開勝境”:淺談昆明金殿的詩詞楹聯

呂洞賓

太和宮住持“鐵笛山人”楊智聰讀經的廂房內,掛有清人吳崇仁的對聯:

鐵笛無聲,知音者忠言貫耳


黃粱未熟,睡著的切莫翻身

此聯用眾所周知的“鐵笛”“黃粱夢”的典故,頌揚鐵笛山人的同時,給人一種警世哲理,比單純頌揚神道法力的作品,更有一定的思想內蘊。

真武銅殿是金殿的主建築,在這個以純銅為材的殿中,所掛楹聯有對金殿優美生態環境的抒寫,但更多還是對道骨仙風的頌揚。

“天門開勝境”:淺談昆明金殿的詩詞楹聯

“錢王”王熾

被譽為“錢王”的彌勒富商王熾,在中法戰爭中捐贈軍餉有功,被清廷授予二品頂戴,他的對聯就掛在殿內真武帝兩邊:

威震朔方,十統九州五嶽三界萬靈之化育


德尊水位,先開百靈黃宮青陽紫氣之德威

對真武帝的歌功頌德,是明朝重道輕佛的主流觀念遺存到清代的必然反映。

在銅殿後柱上,還掛有被毛主席稱讚在成都武侯祠書撰攻心聯的劍川白族名士趙藩所撰書的對聯:

北極玄天,靈物龜蛇馴玉座


南天福地,名山鸚鳳拱金堂

此聯言簡意豐,敘寫了真武帝的來歷,也抒寫了真武金殿的瑰麗。

自從北方玄武被老君馴化升格為帝,那象徵真武的靈物又被真武馴服,成為他的玉座,護衛北方。有著南滇福地的鳴鳳山,建造金殿迎來了真武帝,就更加金碧輝煌,有鳳凰鸚鵡不斷圍繞其歌舞,一派昇平景象。可見道教文化在當時的影響是多麼的巨大,可謂深入人們的骨髓。

這類對聯作品還有很多,就不逐一細說了。

“天門開勝境”:淺談昆明金殿的詩詞楹聯

昆明金殿

昆明金殿的精美詩詞

關於金殿的詩詞,雖然沒有對聯多,但名人大家在金殿也留下了一些精美作品。

清人張九鉞的《竹枝詞》是這樣詠唱金殿風光的:

鸚鵡山前鸚鵡飛,

鸚鵡花開紅滿枝。

花前把灑祝花語,

君在天涯何時歸。

而文人政要名人詩詞中的金殿,也許不如竹枝詞這樣大眾化,但也各領風騷。

明代陳用賓的詩,和他的對聯一樣,突出的還是對道家思想的尊重,他在《環翠宮》詩中寫道:

十二樓臺紫翠開,祥雲飛擁鳳凰臺。

松深雨細簫寥亮,月朗天空鶴去來。

杖起葛陂輕九轉,槎臣漢使傍三臺。

蓬來會赴功成後,滄海桑田任幾回。

“天門開勝境”:淺談昆明金殿的詩詞楹聯

鄂爾泰

清重臣曾任雲南巡撫、雲貴總督的鄂爾泰的《登太和宮》詩,寫他乘坐馬車遊金殿登太和宮,浮光掠影,懷想一個王朝的仁威,讚揚修建銅瓦金殿的功勳,所寫之境,倒也符合這位總督大人的身份:

迎仙橋畔路,鸚鵡度驂驛。

細徑高盤躅,橫枝掠健衣。

一行奉時令,小住仰仁威。

銅瓦功勳碣,摩挲認夕暉。

寫金殿的詩,還有曾在康熙年間任姚安知府丁煒的《遊鸚鵡山渴太和宮》、清人王昆的《見吳三桂所遺刀劍各記一律》二首,民國時期昆明詩人王燦的《春日遊太和宮》二首等。

王燦第二首詩這樣寫道:

踏遍松花一路香,鳳凰泉築送清涼。

溪桃照服知春好,林鳥鳴枝笑客忙。

擬向深山挖靈藥,真從欲界得仙方。

道人頗能長生訣,高臥蓬萊與世忘。

詩中抒發了作者挖藥求仙,要忘塵世之煩惱的意想外,寫景抒情清新婉約,可算金殿詩詞中的佳作。

“天門開勝境”:淺談昆明金殿的詩詞楹聯

郭沫若

在當代寫金殿的詩歌中,郭沫若的《遊鳴風嶺》堪為代表:

天門開勝景,不覺道路賒。

金殿千秋業,紅梅幾樹花。

荼香清椅席,松籟淨塵沙。

蝶翅迎風舞,山頭日已斜。

這首詩是郭老1961年訪古巴回國,途經昆明時所寫的作品。當時郭老沉浸在歷史文化名城昆明深厚悠久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美麗迷人的地理風光之中,寫下了《遊鳴鳳嶺》《題安寧溫泉》《登大觀樓》《詠茶花》(四首)及《遊黑龍潭》的五律、七律和七言絕句,以《詩五首》為組詩題目,發表在1961年2月號的《邊疆文藝》上。

寫金殿的這一首,把其生態環境寫得很美。“天門開勝景”開出一派自然美好和諧的景象和金殿彌足珍貴的文物,造就了惠及子孫後代的“千秋業”。

詩人用注說“金殿有茶花一樹,名蝶翅,與黑龍潭的早桃紅、太華寺的松子麟茶花齊名”。

金殿的名貴茶花,使這位著名詩人對雲南的茶花情有獨鍾,他在這次考察中,還專門寫下了四首《詠茶花》七言絕句,其中最著名的當數:

豔說茶花是省花,

今來始見泛紅霞。

人人都道牡丹好,

我道牡丹不及茶。

“天門開勝境”:淺談昆明金殿的詩詞楹聯

昆明金殿

結語:

中國名勝詩詞楹聯大觀之燦爛,見證了中華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態文化之豐碩,詩詞楹聯文化的豐富多彩,正是珍藏在文化寶庫中的優秀遺產。

今天我們列舉的昆明金殿的詩詞楹聯,正如夜空中眾多明星中的一隅,星羅棋佈,熠熠生輝。讀著這些佳詞佳句,就彷彿走進了歷史的昆明、文化的昆明、古樸的昆明、異彩的昆明。

如今昆明金殿茂林遍野,茶園繁盛,譽滿天下,喜愛茶花的郭老若是泉下有知,一定會詩興大發,再詠金殿茶花。

就讓我們輕輕走進昆明金殿的這些詩詞楹聯,細細品味,再一次見證昆明歷史的變遷,文化的璀璨。

“天門開勝境”:淺談昆明金殿的詩詞楹聯


作者簡介:千雨千江月,生於風花雪月,長於濛濛煙雨,居於滿城繁花。酷愛散文、詩歌、賞析,在時光書箋中,品茶,品書,品樂,品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