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施捨,因為人格!


不受施捨,因為人格!

錢這東西,對普通人來說,有種難以言說的魔力。錢越多越好,有錢能辦成很多事情。

我也曾經以為,有了錢就有人格,就有尊嚴。所以想著法的能夠賺錢提升自己所謂的地位、尊嚴。但隨著年歲的增長,卻發現很多時候人的尊嚴、人格不是完全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

不受施捨,因為人格!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街頭流行職業乞討。據說光靠這一行當,每個月都可以月收入上萬。有些人通過乞討這條路還買了房、買了車。前些日子,還有報道,在澳大利亞的街頭,發現幾個中國職業乞討者的身影。

好傢伙,乞討都乞討到外國去了。真是衝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

職業乞討的人上一秒可能還趴在地上,苦苦哀嚎。下一秒,從廁所出來,就渾身都是名牌,光鮮亮麗的扎人眼睛。

但儘管這些人生活的很容易,好像放下臉皮就什麼困難都沒有了,放下臉皮就可以到土豪扎堆的地方隨便出入。可他們忘了,他可以和土豪們在一起愉快的合影留念,但人家是站著的,他卻永遠跪在地下。

也不知道什麼原因,人總是歲數越大,對人格、尊嚴卻看得更加重要。或許越是有經歷的人,越是懂得苦難的人,越曉得尊嚴、人格的重要。

如果說以前對這些還半信半疑。自從看了兩位老人的故事,我卻對此深信不疑。

不受施捨,因為人格!


不受施捨,因為人格!

這個照片上的老人,大家都應該還記得。成都春熙路上一個撿瓶子的老人。人家叫她“口袋婆婆”,其實老人姓蔣,我更願意叫她蔣婆婆。

從照片上我們可以感覺得出來,老人背上巨大的塑料編織袋和她弱小的身形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如果春熙路的風再大點,我都擔心會把她連著編織袋捲到天上去。

照片背後的事情更心酸。老人已經八十多歲,還要靠撿瓶子來養腦癱的女兒、喪失勞動能力的丈夫、嗷嗷待哺的外孫。

人家勸她去乞討,說這樣錢來得快些,不用那樣幸苦。但她卻說那樣很丟人。

附近的公交司機看她乘車都不收錢,但她還是堅持該給多少就給多少。公交司機說我是替國家開的車,國家是不會收你的車費。但她卻說她是有人格的。

附近的城管也好,市容管理人員也罷。從不攆她,有時候還要給她買碗麵,說他總是餓著肚子怎麼能行呢?

但她從不接受!

不受施捨,因為人格!

上圖這個老人替兒還債的故事估計在網絡上已經傳爛了。老人叫張桂德,我每次打開圖片,倒不是驚歎於他替兒子還了幾十萬的債。而是感動於他還債的方式,靠著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撿垃圾。

債主上門討債,他並沒有跪在地上懇求別人的施捨和可憐。而是選擇遞上一杯水,給別人一個誠懇的承諾。

他並沒有跪下或趴著,而是站著走完了還債的漫長路程。他是該受到別人的尊敬,因為他還完了本金,還還上了利息。因為,可能就是他對別人的承諾,就是因為他想要的人格、尊嚴。

不受施捨,因為人格!

說句實在話,我以前是瞧不起哪些把手伸進垃圾桶裡撿廢銅爛鐵、瓶瓶罐罐的老人。覺得他們丟人現眼。但每個願意去撿垃圾的人,都有各種情非的已的原因。

他們比起來跪在地上接受施捨的人,是不是更有尊嚴,更值得別人尊重?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焦慮的原因,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很多壓在身上無形的壓力。就如城管、公交車司機、或則錢借給別人而自身也經濟緊張的債主。他們都普通的不能再普通,過的可能更焦躁不安。但他們卻被一個七老八十的人感動的眼淚汪汪。

這個社會,能夠感動焦躁不安、能夠感動自身難保、能夠感動平凡的事情已經不多了。我想這或許也是一種力量。

不受施捨,因為人格!

曾幾何時,我也有過放下尊嚴,去幹點不要臉的事情的想法。畢竟有人說過笑貧不笑娼。但又想人在困難的時候,連做人最起碼的人格、尊嚴都丟掉的話,那我還剩下什麼呢?

或許我們越在困難的時候,越應該守護我們的人格,越應該守護我們的尊嚴。

哪些從苦難中過來的人都會明白,能讓他們和活下去的不只是金錢,不只是地位,而是一種力量。

但這種力量是無形的。有人活了一輩子,儘管學富五車、錦衣玉食,可偏偏不能領會。倒是哪些目不識丁、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人偏偏要把它緊緊抓住,捨不得放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