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急,別躁,不吼不叫,只需做好三點,你的孩子將積極主動寫作業

最近,看到父母的在今日頭條問答裡面的求助,說是,“發現了,疫情下,最大的折磨是孩子作業,心口疼,大家怎麼解決?”

疫情期,對我們的困擾很多,比如,病毒肆虐,我們被限制了行動;那麼多醫護人員馳援疫區,時刻面臨危險;我們的工作不能如期開工,影響了生產;每個人被隔離在自己家,不能親友團聚;孩子們不能如期開學;等等。每一個人的日子過得都不輕鬆,可是大家都簡易地挺著,沒有誰叫屈,可是,面對孩子的作業,面對呆在家裡不學習的孩子,媽媽們不淡定了,有的媽媽大喊大叫,有的媽媽被氣得直哭,為什麼啊?為什麼孩子只想著玩不想著學習啊?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真的大可不必這麼灰心。小學階段是孩子進入學習生涯的初步階段,可塑造性很強,如果父母足夠用心,足夠有方法,就能把孩子打造成一個愛學習的孩子,注意,是真正愛學習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帶著對學習的渴望來到這個世上並在適合的年齡走進小學的。

從孩子踏入校門的那一天起,父母就負起責任,幫助他們建立學業自信、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他們對學習生活的熱愛,直到孩子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主動學習的人,父母就會很省心。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情況,說明父母的工作做得還不夠,或者還需要繼續多花一些精力在孩子的學習方面。


別急,別躁,不吼不叫,只需做好三點,你的孩子將積極主動寫作業

我想玩,不想寫


1.寫作業不主動,完不成作業

這個作業包括老師佈置的作業、複習他們沒有掌握住的知識、定量的閱讀、糾正考試錯過的題目等。如果孩子不能積極主動地去完成,甚至完不成,說明孩子學習心還不夠濃厚。

2. 不良行為習慣太多

一寫作業或者學習就磨蹭、擺弄文具、走來走去,或者讓父母陪伴,坐下來很久,也寫不了幾個字,總之學習效率很低。

3.講價,玩

一學習就翻看學習任務量,哼哼唧唧,覺得內容太多,或者跟媽媽講價錢,媽媽,我看會動畫片再寫作業行嗎?媽媽答應了,就賺到了,動畫片看了一集又一集,也不見寫作業。媽媽不答應,就抗議,遲遲不動筆,玩。或者說,那我寫完,給我看動畫片,可以嗎?總之,千方百計因為學習給自己謀福利。

當然了,孩子的表現還有很多,概括起來講就是不愛學習,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學習效果不好。

不同的孩子,抗拒學習的方式不同,各家又有各家的處理方式。如果父母的處理方式沒有使得孩子在學習上逐漸地變得積極、主動,那麼,父母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引導方式了,方式得當,孩子一定是逐漸變得愛學習、主動寫作業,以下幾點,提供給父母們參考。

1.默默培養孩子的習慣

習慣是一種自動化的動作和穩定的行為方式,當孩子擁有了一種好習慣,就意味著他們將不會擁有一個甚至幾個壞習慣。

舉個例子,當孩子養成了每天一個固定時間點寫作業的習慣後,他們就不會因為貪玩而忘記學習,也不會用哭泣對抗學習,更不會覺得學習很辛苦。當孩子擁有了定點開始寫作業的習慣後,父母稍加規範,給孩子約定完成作業的時間,那麼,孩子就有了寫作業的緊迫感,就不會一邊寫一邊玩,拖拖拉拉。有經驗的父母在培養孩子習慣的初期,會因為孩子有好的表現,而給予孩子獎勵,以強化他們好的行為,增強他們的行為動力。


別急,別躁,不吼不叫,只需做好三點,你的孩子將積極主動寫作業

好習慣成長


當孩子養成了一個又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後,比如,預習的習慣、按時寫作業的習慣、寫完檢查的習慣等,孩子的學習就進入了良性循環的路徑,此時,孩子必然取得好成績,好成績帶來的滿足感會帶給孩子更加的激勵作用,使得他們更加願意好好學習。

對於小學生,父母越早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孩子越能主動學習,父母越省心。所以,要抓住小學階段孩子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期。

使得孩子愛上學習的方法很多,規範孩子學習行為貴在從日常的每一個細節抓起,不同孩子的方法也會有區別,但是,對父母來講,對容易執行的方式,我覺得是培養習慣。

2.接納孩子學習上的不良表現

即使孩子在學習上有了不良表現,父母也不要大動肝火,或者斥責孩子,要知道,這只是孩子漫漫學習路上再正常不過的反應,父母的大動肝火不但顯露了父母的無能,管不了孩子,孩子心情也會變得糟糕,這樣的場面多了,在孩子的意識裡,學習與不良情緒發生了連接,面對學習,孩子表現出來的就會是消極情緒,不願意寫或者不盡力寫好。

當孩子有了不良表現,比如因為貪玩忘了學習,作業寫得很糟糕,沒有背會課文,沒有完成閱讀任務,等等。父母得知情況後,第一時間幫助孩子完成該完成的任務,注意,陪伴孩子做完。做完後,強化一下孩子的感受,問問孩子,是不是學習一點都不難,開始做了,很快就完成了?不管孩子的反應是什麼,他的內心一定是歡欣鼓舞的,因為他們完成了任務,心理很滿足。


別急,別躁,不吼不叫,只需做好三點,你的孩子將積極主動寫作業

你一定行


每一次孩子的不良表現都是傳遞給了父母一個信號,孩子在這個方面存在欠缺,父母需要花一些心思促成該孩子進步。所以,不能盯著一次完成就放手了,要多盯著幾次,直到孩子養成習慣,欲罷不能。

3.關注孩子學習自我

父母是那麼地期待孩子對學習充滿自信,遇到困難不氣餒,在學習上有一種一往無前的衝勁,不斷追求更高的學習境界。那麼,從孩子入學起,就著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自我。

“學業自我”是個體對自己的學業能力的一種自我知覺,是相當長的一個階段內個體對自己學習能力的比較穩定的看法,這種充滿了自我評價式的判斷來自於孩子在學習上的優秀表現,起初可能是父母的認可,後來就是自己的認可,學業自我影響著孩子自信心的建立。當孩子建立起了積極的學業自我後,他們就會擁有自信。

“學業自我”彷彿是一粒種子,從孩子上學的時候起就悄悄地萌芽了,父母看到孩子在學習上取得的成績,不斷地給以鼓勵,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到學習上的小成功的滿足感,那麼孩子的“學業自我”就會是積極、向上的,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就會自覺、主動,而不會消極怠工或者厭倦逃避。

總之吧,對於小學生,父母要以積極地態度面對他們,以切實有效地方法去引導他們走上努力學習的道路,父母樂觀,孩子樂觀,只要父母方法正確,切合孩子的心理,孩子就會如同父母的期待一樣,熱愛學習,執著於學習。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誠請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