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紧急出手!全球震动


美联储紧急出手!全球震动

事发突然,当地时间3月3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标准区间下调50个基准点,将超额准备金率(IOER)下调50个基点至1.1%。

美联储紧急出手!全球震动

长话短说,为什么这条消息如此重要?

1.这是美联储自2008年以来的最大幅度降息,50BP。

2.还没到3月19号的议息会议就降息,足见紧急程度。


『1』


2008年,是什么时候?

2008年1月,在美国衰退迹象加剧导致股市暴跌之后,美联储降低关键利率75个基点至3.5%。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震惊全世界,大衰退担忧加剧,10月份,美联储下调联邦基金利率50个基点至1.5%。

美联储紧急出手!全球震动

图示来自金十数据

12年后,历史再度重演。

在上周五,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布声明称,“我们将使用我们的工具并采取适当行动来支持经济。”

按高盛的预测,3月份虽然会降息,但也只是在议息会议上降25个基点罢了。

力度这么大,来的这么急,说干就干,让每次都对美联储声明字斟句酌的专家们,惊掉了下巴。

为什么?

美联储给出理由很简单:病毒。


『2』


截止3月3日16时,韩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到5186例。伊朗累计2336例,日本累计近1000例,德国累计188例,到今天,除中国外全球70多个国家累计确诊人数超过10000例。

疫情在以我们目瞪口呆的速度,在全球蔓延。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之内,美股跌幅超过12%,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1.4%“荣枯线”,日本1年期国债下跌至-0.197%、10年期国债下跌至-0.104%,澳大利亚10年期国债下跌至0.84%。

失业率上升、全球进出口供应链受到冲击、工厂关停、物流受阻、航班减少、零售萧条......

这样的局面,想都不敢想!

怎么办?

全球降息潮,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降息的实质作用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病毒面前,全球央行的可选工具,只有宽松一条路可走,没有其他任何选项。

于是,我们看到3月3日澳联储意外降息25bp至0.5%,马来西亚央行随后也宣布降息25bp至2.5%,美联储此次行动后,市场普遍预期加拿大会跟进降息,至于欧洲和日本,本来就降无可降了,QE板上钉钉。

是不是有点讽刺?因为一场疫情,大印钞时代的脚步,突然间加速了。


『3』


好吧,你可以觉得以上这些话都是闲扯淡。

重中之重是:全球放水,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海通宏观发过一篇报告:宽松货币环境下,最为受益的是资产价格。

从2007年9月到2008年12月,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4.75%迅速调降至0.25%,到2014年,美联储共实施了3轮QE,资产负债表从2008年9月的9600亿美元,扩张至2014年10月的4.5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自2009年3月以来,10多年间,标普500指数累计上涨了300%,道琼斯工业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上涨了400%和600%。

美联储紧急出手!全球震动

图示来自choice数据

这就是传说中的十年长牛,大A难望其项背。

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美国的基尼系数在2017年达到45.5%,过去10年,美国最富的1%家庭,现在控制着上市公司和私营企业一半以上的股权,几乎与美国整个中产和中上阶层所拥有的财富总额相同。

这个过程是如此的清晰,从2008年美联储摁下“降息键”的时候,就注定了这个结局:

持有房产、股票、基金的人们,身家不断膨胀,富人资产的升值速度,远超穷人的工资涨幅。

兢兢业业的上班族、奢侈高消费的月光族,成了这场财富盛宴的“下酒菜”。


『4』


如果说美国的“压舱石”是股市,那我们的“稳定器”就是房地产。

任泽平前两天发了一组数据:2020年1月,中国广义货币M2首次超过200万亿,距离2013年3月突破100万亿不到7年。

过去四十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速15%,1998-2017年,M2增长了16倍。

这么多的钱,动不动就是十几倍的,为啥我们的食品、衣服价格涨幅并不大?看看我们的电视机、智能手机、汽车,反而还越来越便宜?

正如美联储降息、QE导致资金流入股市里一样,我们的钱都流到房地产里了。

从金融机构人民币新增贷款数据来看,房地产行业贷款占金融机构总贷款的比例,从2012年以来持续走高,到2019年,占比已经提升到了33.97%。

西南财大之前发过一个报告,2017年中国家庭总资产中,房产占比高达77.7%,远高于美国的34.6%。

美联储紧急出手!全球震动

而我们的金融资产占比11.8%,远低于美国家庭的42.6%。

不管股市还是房市,中美两国的富人家庭,用脚投票,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过往的经验也告诉我们,这年头持有现金,就意味着年复一年的缩水。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了两个现象。

1.美股已经创下1980年来的最高溢价,上市公司不断回购股本,推高每股收益,股价涨破天际,估值逼近2000年的科技股大泡沫。

2.我们的居民杠杆率在去年底已经逼近65%(天风证券测算),居民加杠杆购房的空间越来越小了。


『5』


往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却不是人生。

印钞机的威力下,所有经济体都无路可退,唯有继续降息,药不能停。

你可能会说,为什么又是这样的套路?明知山有虎,为何偏向虎山行?

为什么不能戳穿泡沫?为什么没人做那个皇帝新衣里的孩子?杠杆都这么高了,为什么所有人还是飞蛾扑火?

如果说货币超发导致资产价格上涨,是一个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

那么,你一定不知道通缩有多可怕。

债务规模和价值大幅上升,所有人都在抛售资产,有房族成批断供,生意人资不抵债,工厂倒闭,银行惜贷,没有生产,没有需求,甚至没有经济活动。

疫情面前,别无选择,全世界都是如此,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无奈。

经典的美林时钟投资理论里,把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

复苏-过热-滞胀-衰退。

美联储紧急出手!全球震动

很明显,全球央行们明知道降息无法解决病毒引起的恐慌,宁可大放水迎来“滞胀”,宁可像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本世纪的日本和欧洲一样,也绝不愿意面对大衰退的惨象。

低利率、零利率、负利率的终点在哪里?没人知道。

难怪最近连巴菲特都发出感叹:有些东西会发生重大变化,我只是不知道是什么。


『6』


中国怎么办?

如上文所说,一切还得看房地产的脸色。

我们甚至应该庆幸,中国5年期LPR还能维持在接近5%的水平,大部分城市的首套房利率,甚至依然维持在5.5%的水平。

至少从政策空间上来说,我们的余地还有很多。

换言之,去年11月份、今年2月份,这两次LPR的下降,在时间的长河中,只是开始罢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3月份开始的存量商贷转LPR合同,恰逢其时,遇到全球降息潮的加速,相当于又一次稀释房贷的窗口期。

对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又该怎么办?

要适度负债:

大宽松时代,无人能幸免,没有负债和杠杆,财富就是印钞机打出来的数字。

要持有资产:

负债不是用来吃喝玩乐的,想办法配置流动性强、难以扩大供给的稀缺资产,比如,能跟一二线中心城区、创新药、三甲医院沾边的东西。

要有副业:

资产可以升值,主业可以谋生,副业可以救命。

要有自知之明:

早睡早起,定期体检,不与人争一时长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