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劉軍:在疫情陰霾下,我們仍然“不帕”


2月9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內科四名醫護人員奔赴抗疫第一線武漢,瑞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劉軍教授送到機場,為年輕的“戰友”送行。在機場,他再三囑咐戰友,“你們是我們瑞金神內的驕傲,但是,在工作時千萬要保護好自己,我們期待你們的凱旋,我們是你們堅強的後盾。”


在接受帕友網專訪時,劉軍教授提到了張學友演唱的《等風雨經過》,一首送給抗疫中醫護人員的歌。很少抹眼淚的劉軍教授說,這首歌讓他掉了眼淚。“醫護人員在這個時候,都是全力以赴。”


在“後方”的劉軍教授不輕鬆,要做好前線戰友們的“後盾”,更重要的是,他還要保證神經內科的“正常運行”,也即是保證患者能“正常”尋醫問診。


消除不必要的焦慮


Q

帕友網:帕金森病是一個慢性病,患者要經常找醫生調藥續方,如今防控疫情的情況下,似乎大部分醫療資源都在忙著新冠肺炎,這些患者怎麼辦呢?

A

劉軍教授:儘管目前大部分注意力都在新冠肺炎,因為它是急性疾病,也是傳染病,需要快速防控,很多慢病患者可能會覺得自己被忽略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被忽略。比如,我們科室專病、專家門診一直開著,而對於不來醫院的患者,我們也在不同的平臺上展開了相關的諮詢服務。包括我們醫院的微信公號平臺,以及其他網站的平臺,比如好大夫、醫學界等。在各個平臺,患者都可以看到很多的醫生,他們都提供免費的諮詢服務。


也就是說,患者需要諮詢的,可以在網絡進行,這是一方面。另外一點,我也想提醒帕金森病患者不要也不用焦慮。一是對自己的病情不用焦慮,按照醫生的要求,按時服藥,有問題線上諮詢醫生,也可以預約到醫院就診。二是對於新冠肺炎,大家做好防護,在家也不妨做做運動。


居家的運動有不少。比如有一些條件好的患者,可以騎室內單車,也可以打打太極拳。鍛鍊也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因地制宜,根據地方大小,結合自己的身體條件,做些鍛鍊。這一方面可以放鬆緊張的心情,消除心裡不必要的焦慮。另一方面,鍛鍊也增強身體體質,有助於身體健康。而且,帕金森病患者本身也需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運動。


Q

帕友網:焦慮甚至恐慌這種情緒如果一直無法消除,怎麼辦?

A

劉軍教授:這要看具體情況,如果真的嚴重,可以服用一些抗焦慮的藥物,但最好諮詢醫生。但是如果沒到服藥的程度,那就多在家裡營造輕鬆的氣氛。現在外面的聚會少,家庭聚會反而多一些,換句話說,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更多了,所以在家裡可以多聊天,做一些健康的活動,比如下棋等,讓氛圍輕鬆些。


儘量讓自己的生活充實和豐富起來


Q

帕友網:這種情況,是不是對帕金森病患者的家庭成員提出了更多的照護要求?

A

劉軍教授:家庭成員這段時間在一起的時間更多了,這是毫無疑問的,比如家裡父母中有帕金森病患者,以前孩子都忙著上班,平時未必能照顧過來,現在因為疫情孩子們大部分時間也在家裡,就多出了照顧患者的機會。


除了提醒患者按照醫囑服藥,幫助做一些鍛鍊等照護之外,家人這段時間也可以讓患者的生活豐富一些。比如,和他們一起看一些影視節目,也是不錯的,看一些喜劇都可以。比如可以一起練一練五禽戲。現在網上有不少相關視頻,跟著學習就行,不一定非要執行得很完美,關鍵是保持身心健康。


Q

帕友網:這段時間是不是帕友們可以學一些技能?

A

劉軍教授:是的。有的患者年輕時的愛好,或有一個藝術特長,比如吹拉彈唱的,現在正好撿起來好好練習。喜歡書法的,愛好繪畫的,都可以重拾愛好。一句話,儘量讓自己的生活充實和豐富起來,這些對健康都是有好處的。


大家要繼續“摒牢”


Q

帕友網: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您覺得對醫生來說,帶來了哪些新的思考?

A

劉軍教授:像人工智能的,還有遠程的醫療服務等高科技方面會逐步納入視野,實際上,現在也已經朝這個方向在努力,進展較慢的原因是腦學科非常複雜, 對神經內科患者來說,遠程問診目前有一定困難,因為需要查體,這是非常重要的,但方向是會向高科技靠攏,這是沒問題的。


我們也做了很多遠程的測試,都在臨床實驗階段,還沒有推廣,國外也是一樣。這次疫情,不管對科研還是臨床管理都會帶來一些思考,怎麼能用最合適的方式幫助患者,這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Q

帕友網:在鼠年除夕夜,您對在醫院值班的神經內科醫務人員進行慰問時,送上了節日的祝福。對我們帕友們,您有什麼囑咐?

A

劉軍教授:一是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還沒結束,大家要繼續“摒牢”。 目前做好防護是最主要的事情,也是當務之急,要從我做起,守規矩,聽從黨和政府的安排。


其次要有信心。這一段時間,也就是2020年的1月底到2月,甚至到3月,會在我們人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要有信心克服疾病,對國家,對社會,對我們醫務工作者,都要有信心。這個難關是一定會過去的。


最後,希望帕友們做好防護,身體健康、平平安安!在疫情陰霾下,我們仍然“不帕”!


人物簡介:


「專家說」劉軍:在疫情陰霾下,我們仍然“不帕”

劉軍教授


現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委員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及運動障礙學組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帕金森及運動障礙專委會委員兼秘書


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神經病學組委員


先後入選中國神經內科“十大傑出青年醫師”、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交通大學晨星青年學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新百人計劃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研究型醫師。主要專長為帕金森病、痴呆、肌萎縮、肌張力障礙、睡眠障礙等神經科常見病和疑難病的診治。


近年先後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近50篇(包括Nature Medicine、Neurology、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雜誌),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和上海醫學獎推廣獎一等獎各1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