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凝:文學是連接世界的紐帶 翻譯家作用不可替代

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各國人民之間的交往更加密切,而文學正是聯通各國人民心靈的一條多彩的紐帶,這當中,翻譯家們的作用不可替代。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主席鐵凝表示。

铁凝:文学是连接世界的纽带 翻译家作用不可替代

8月14日,以“與中國文學攜手同行”為永久主題的第五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在貴州貴陽開幕。來自奧地利、保加利亞、加拿大、捷克、丹麥、埃及、芬蘭、法國、德國、荷蘭、匈牙利、印度、伊朗、意大利、日本、韓國、墨西哥、蒙古、俄羅斯、瑞典、土耳其、烏克蘭、英國和美國等24個國家的38位翻譯家,以及50餘位中國作家參加研討會。中國作協主席、中國文聯主席鐵凝,貴州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慕德貴,荷蘭翻譯家林恪以及貴州省文聯主席、作協主席歐陽黔森先後在開幕式上致辭。

鐵凝開幕式上表示,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自2010年創辦以來,已經成功舉辦了四次,走過了近十年的歷程。研討會從小到大,成為了翻譯家之間和翻譯家與作家之間交流的有效平臺,不少翻譯家獲取和更新了有關中國文學發展的最新信息,參與到中國作協對外翻譯工程中來。在近十年的時間裡,共有數百部中國當代作家作品被翻譯成多國文字。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在改革浪潮中,中國文學得到了長足發展,一大批優秀作家成長起來,他們深入生活,書寫國家鉅變進程,塑造了一批又一批有血有肉的文學人物,得到大眾的喜愛。與此同時,網絡文學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範圍內有5000多家文學網站,1300萬註冊寫作者,每天有數千部作品持續更新,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開放使大量各國的優秀文學作品和創作理念被翻譯介紹到中國,拓寬了中國作家的創作視野和世界眼光。”鐵凝表示,近年來中國引進、翻譯、出版的外國文學作品年均達到1400餘部。同時,中國也把優秀的文學作品翻譯傳播出去,一個個具有濃厚中國精神和氣質的故事,經過翻譯家們的譯介走進了各國讀者的視野。

鐵凝說:“對中國作家而言,創作的根在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文學的本土性、民族性更加突出,文學的時代感、現實感不斷增強。”作家們更加註重從中國傳統文化和文學中汲取創作的豐厚營養,更加註重從新時代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奮鬥現實中汲取創作靈感,著力書寫人民的奮鬥故事,力求把更多思想深刻、藝術上乘的精品佳作奉獻給世界。

铁凝:文学是连接世界的纽带 翻译家作用不可替代

開幕式後,鐵凝、莫言、賈平凹、餘華、韓少功、阿來、麥家、王躍文、劉醒龍、劉震雲、孫惠芬、魯敏等代表中國作家向郝慕天、李莎、飯塚容、金泰成、樸宰雨、林恪等外國翻譯家頒發了“中國文學之友”證書和獎牌,以感謝各位翻譯家長期以來兢兢業業,將中國文學作品和作家翻譯介紹給各國讀者所付出的心血和勞動,表達中國作家對翻譯家們的真摯敬意。之後,舉辦了《人民文學》雜誌外文版《路燈》推介會,5位譯者暢談了英文、俄文、日文、韓文和意大利文版《路燈》翻譯、出版、發行的歷程,分享了他們翻譯的經驗和體會。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中國作協外聯部和貴州省作協承辦。研討會為期兩天,與會的各國翻譯家將與中國作家圍繞“一部作品的誕生:我的創作和生活”和“為什麼選擇翻譯你?”兩個話題進行交流研討。在會場外,研討會還設置了文學翻譯作品展臺,展示翻譯家們近年來翻譯出版的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德文、日文、韓文、阿拉伯文、瑞典文、丹麥文、荷蘭文、捷克文、芬蘭文、匈牙利文、保加利亞文、烏克蘭文、波斯文、蒙文等19個文種的中國文學作品。研討會還將專門安排介紹貴州文學發展情況,請貴州作家暢談創作感受和收穫。研討會還將組織與會者前往黔東南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文學採風,體驗當地旖旎的民族風情和多彩的民族文化,汲取創作靈感。

自2016年第4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以來,中國作家協會一如既往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國際交流活動,組織中國作家訪問了40多個國家,足跡遍佈亞洲、大洋洲、非洲、歐洲和南、北美洲。同時,中國作家協會邀請了許多國家的作家訪問中國,與各國的作家組織共同創辦或舉辦了雙邊、多邊文學論壇和座談會,舉辦國際寫作計劃等,友好往來的形式更加多樣、文學交流的內容更加豐富,大大增進了與各國作家的相互瞭解和友誼。

铁凝:文学是连接世界的纽带 翻译家作用不可替代

《21世紀英語教育》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