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文学是连接世界的纽带 翻译家作用不可替代

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而文学正是联通各国人民心灵的一条多彩的纽带,这当中,翻译家们的作用不可替代。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表示。

铁凝:文学是连接世界的纽带 翻译家作用不可替代

8月14日,以“与中国文学携手同行”为永久主题的第五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在贵州贵阳开幕。来自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捷克、丹麦、埃及、芬兰、法国、德国、荷兰、匈牙利、印度、伊朗、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蒙古、俄罗斯、瑞典、土耳其、乌克兰、英国和美国等24个国家的38位翻译家,以及50余位中国作家参加研讨会。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慕德贵,荷兰翻译家林恪以及贵州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欧阳黔森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铁凝开幕式上表示,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自2010年创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四次,走过了近十年的历程。研讨会从小到大,成为了翻译家之间和翻译家与作家之间交流的有效平台,不少翻译家获取和更新了有关中国文学发展的最新信息,参与到中国作协对外翻译工程中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共有数百部中国当代作家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改革浪潮中,中国文学得到了长足发展,一大批优秀作家成长起来,他们深入生活,书写国家巨变进程,塑造了一批又一批有血有肉的文学人物,得到大众的喜爱。与此同时,网络文学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有5000多家文学网站,1300万注册写作者,每天有数千部作品持续更新,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开放使大量各国的优秀文学作品和创作理念被翻译介绍到中国,拓宽了中国作家的创作视野和世界眼光。”铁凝表示,近年来中国引进、翻译、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年均达到1400余部。同时,中国也把优秀的文学作品翻译传播出去,一个个具有浓厚中国精神和气质的故事,经过翻译家们的译介走进了各国读者的视野。

铁凝说:“对中国作家而言,创作的根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学的本土性、民族性更加突出,文学的时代感、现实感不断增强。”作家们更加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中汲取创作的丰厚营养,更加注重从新时代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奋斗现实中汲取创作灵感,着力书写人民的奋斗故事,力求把更多思想深刻、艺术上乘的精品佳作奉献给世界。

铁凝:文学是连接世界的纽带 翻译家作用不可替代

开幕式后,铁凝、莫言、贾平凹、余华、韩少功、阿来、麦家、王跃文、刘醒龙、刘震云、孙惠芬、鲁敏等代表中国作家向郝慕天、李莎、饭塚容、金泰成、朴宰雨、林恪等外国翻译家颁发了“中国文学之友”证书和奖牌,以感谢各位翻译家长期以来兢兢业业,将中国文学作品和作家翻译介绍给各国读者所付出的心血和劳动,表达中国作家对翻译家们的真挚敬意。之后,举办了《人民文学》杂志外文版《路灯》推介会,5位译者畅谈了英文、俄文、日文、韩文和意大利文版《路灯》翻译、出版、发行的历程,分享了他们翻译的经验和体会。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作协外联部和贵州省作协承办。研讨会为期两天,与会的各国翻译家将与中国作家围绕“一部作品的诞生:我的创作和生活”和“为什么选择翻译你?”两个话题进行交流研讨。在会场外,研讨会还设置了文学翻译作品展台,展示翻译家们近年来翻译出版的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德文、日文、韩文、阿拉伯文、瑞典文、丹麦文、荷兰文、捷克文、芬兰文、匈牙利文、保加利亚文、乌克兰文、波斯文、蒙文等19个文种的中国文学作品。研讨会还将专门安排介绍贵州文学发展情况,请贵州作家畅谈创作感受和收获。研讨会还将组织与会者前往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文学采风,体验当地旖旎的民族风情和多彩的民族文化,汲取创作灵感。

自2016年第4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以来,中国作家协会一如既往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际交流活动,组织中国作家访问了40多个国家,足迹遍布亚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和南、北美洲。同时,中国作家协会邀请了许多国家的作家访问中国,与各国的作家组织共同创办或举办了双边、多边文学论坛和座谈会,举办国际写作计划等,友好往来的形式更加多样、文学交流的内容更加丰富,大大增进了与各国作家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铁凝:文学是连接世界的纽带 翻译家作用不可替代

《21世纪英语教育》综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