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十几年前卖3块,现在还是3块,难道它的成本十几年都不涨吗?

熊猫映画


不涨价,原因很简单,主要有三个

1,可乐的成分非常普通,成本极低,低到什么程度呢?外壳罐子都比里面的可乐成本高。而且规模化,流水线生产,所以人工成本也不高。

2,整体来说,可乐男女老少都会喝,相比之下,小孩子和普通大众喝的比较多,所以可乐的市场定位就是大众消费饮料。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养生观念的改变,很多人已经放弃了可乐等碳酸饮料,或者尽量少喝碳酸饮料,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更加不能轻易涨价了。


爱的棒棒糖aa


我说个我亲身体会的事:我是做装修刮灰的漆匠,一般都是包工为主,我2012年到南充这个地方开始,那个时候刮灰家装13块钱一个平方,建筑面积乘3也就是说一百个平方建筑面积乘3就是300平然后乘单价13块,那就是一套一百平面积的房子工钱是3900块钱,那个时候人工工资是130一天,那个时候质量要求没有现在高,不需要单独找角的工天,一套家装一般8个工天可以做完,130✘8=1040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做一套家装除开所有一切还是纯利2700左右的样子,然后我们来算算现在的家装利润,现在一百平建筑面积只能乘2.6,单价14块左右.人工工资230一天:100X2.6x14=3640块,现在的标准比以前要高一点,一套家装最少10个工天,工钱要2300,现在生活消费都慢慢提高偶尔还得给工人买水,中午还得买个快餐,一套家装的纯利润不会超过一千块了,这个对比账是不是非常明显了……不知你们看了有何感慨


山卡卡头的农产品


我记得我第一次喝可乐应该是在1995年左右,那个时候我们县城才开始出现可乐。那会儿就是3块钱一瓶。

但销量不是很大,那时候的健力宝才是主力军。

我个人认为,当时3块钱算是很贵了,但是有理由的。

为了全面的、无死角的占领中国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前期的各种投入是不菲的。

比如,想进入中国,那得摆平相关的高管部门。想要完全普及,就得投入大量的广告宣传费用,以及给各个级别代理商和经销商足够的利润。这些钱都得从消费者身上出。

而现在市场已经完全占领,已经成熟了,相对以前的成本也就降低了。

再加上现在市场上饮料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一旦涨价必定影响可乐的销量和市场份额。

再说的明白点儿,再怎么好喝也不过是一瓶水加了点儿料罢了。

只要保持销量,利润还是杠杠的。


用户7083077698567


可乐十几年前卖3块,现在还是3块,难道它的成本十几年都不涨吗?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好好反思的问题。

除可乐之外,还有香烟,也基本处于这样的格局。如万宝路、三五等,几十年前是十多元一包,到了现在,还是十多元一包。不像国产烟,动辄几十、大几十、百元一包。要不是有控价要求,一万、几万一条的烟也就早在市面上风行了。即便如此,一条烟1000元,也比外烟贵多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道理很简单,炒作,有钱人炒作,没钱人跟着起哄。实际上,所谓的高档烟与低档烟又有多大的区别呢?而饮料也是有明显不同的,可乐几十年价格变化很小,而我们有些饮料,味道不怎么样,甚至可能还藏有某些不可告人的东西,价格就没有了边界。但是,市场却做得很差,甚至不要多长时间就退出市场了。

可乐并不是不考虑成本,关键在于,可乐需要使用的原材料,原本就没有多大的成本,且因为其全球市场销量太大,原材料供应商不敢擅自涨价。否则,就会失去最大的买主。这也无形中给了可乐更大的市场竞争空间,给了可乐几十年价格不变的基础。

这也意味着,能不能在其他同类产品都涨价的情况下,自己保持定力,还是要看产品的质量,看产品的品质,看产品的市场接受度。这项工作做好了,就不怕别人涨价。搞不好,别人的涨价会成为自寻死路的条件,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市场空间,带来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涨价,绝对是把双刃剑,刺死自己的概率远高于刺死对手。


谭浩俊


这个不难回答,我解答一下。一瓶可乐十几年前卖三元,如今还卖三元,它的成本不涨吗?当然要上涨,不过成本上涨的幅度远远小于利润空间。

第一,一瓶可乐的成本。看可乐瓶标签,成份是水,二氧化碳,白砂糖,焦糖色,磷酸,果葡糖浆,咖啡因,还有香料等等。水,居民水价是一吨两元。一吨水1000升,可以灌2000瓶。这样一算,一瓶可乐的水的成本才0.001元!优质白砂糖就算五元一斤,一瓶可乐用10克,费用是0.1元。至于其他配料用的更少,总费用能超过五分钱就不容易。这样一看,一瓶可乐最值钱的不是饮料,而是瓶子。一支可乐瓶子就算三角钱,总成本也不会超过五角钱。加上税,管理费用,营销成本,总成本也不会超过八角钱。可乐说白了就是糖水加点二氧化碳,最值钱的是成份里占比不足0.5%的配方。相对于果汁饮料,它还是很有竞争力的,至少不用添加防腐剂,罐头食品更和它没法比。

第二,压缩成本。如果你去过可口可乐生产工厂,你就会发现它全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一个车间里,工人很少,甚至不足品控部人员的十分之一。即便劳动力成本上涨了,由于人员太少,上涨的成本对于一瓶可乐来说不足一分钱。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定价的人高明,早期三元一瓶有点小贵,但是时尚有面子。现在,三元的价格相对于果汁饮料等高成本的饮料同样具有竞争力。卖果汁的从成本上来说,不大可能打得过卖糖水的。不比别的,就比降价一半,果汁厂家就会死掉百分之八十。

说句心里话,咱们喝的可乐不能叫做可口可乐,应该就是白糖水。稍微上一点档次,能称得上可口可乐的应该是玻璃瓶装的。你看北冰洋汽水,玻璃瓶装的产品配料表不含防腐剂,而易拉罐的就有防腐剂。不过北冰洋绝对不会生产塑料瓶装的产品,为什么呢?大家思考一下。


雨默天边


扫了一遍答案,没一个说到点子上的。有分析成本的,有分析通胀的,都是建立在可乐没涨价的基础之上来说的。就凭这一点,你们都大错特错了。

谁说可乐没涨价?确实过去卖3元现在还是3元。但早就涨价了,不光可乐,其他同类型的饮料都已经涨价了。只不过是变相的涨价,调量没调价而已。

早期的可乐、雪碧、冰红茶等一些饮料的塑料包装瓶容量都是650ml的,听装饮料容量都是500ml的。现在你去看看,老早就缩小了。塑料瓶降到550ml,易拉罐降到330ml。对于这种以水为主要原料的暴利产品来讲,这已经是涨了很大一笔钱。

你要先看到缩量这一点,然后再去分析它的成本。众所周知,饮料的主要成分就是水,配方固定的,就那么几样原材料,再怎么涨价能涨到哪去?而且这么大企业拿什么货价格都低的很。别说卖3元,就是再降1元饮料厂商也不亏。至于那些山寨厂商勾兑的饮料,成本就更低了。

所以说不是人家没涨价,而是你被蒙蔽了,说明人家的涨价策略是成功的。你以为饮料瓶上那些坑坑洼洼的设计只是为了好看?减少的100ml就是从那里面一点点挤出来的,同时又增加了美观,让你看起来不会觉得瓶子变小很多。


齐迹


看到很多人的回答觉得很笨,没有回答到点子上。说的更多的是讲的它的利润很高,所以就算不涨价也没有什么,实际上这就是扯淡。利润高的东西就多了去了。比如说很多的奢侈品牌。包括抗矿泉水。利润都很高啊,那为什么他们会涨价呢?

你想想现在一瓶矿泉水都要三块四块的,最便宜的也要两块。矿泉水为什么卖这么贵不怕涨价呢?

可乐之所以不涨价的核心原因,是因为。它的人群在减少,因为碳酸饮料现在是夕阳产业。用户群在每年大幅下降,他还涨价,那就是作死!所以他现在维持现在的这样的一个毛利,因为它的成本极低,他的销售数量摆在那里,还是有很大盈利的!但是即使苟延残喘,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可以活好多年的。

毕竟还有好多人,就算对碳酸饮料批评的再狠,也有人不信邪继续喝的。但整体而言,百事可乐,可口可乐,企业的整体利润肯定是大幅下滑的,从他们的股票就可以看得出来,已经好多年走低了。



因陀罗indra


可口可乐长期保持500ml瓶装,3元每瓶不涨价,背后是有重大战略目的做支撑的。

1.将可乐的平均毛利率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可以遏制潜在竞争对手进入。一旦提价,可能会拉高可乐毛利,导致资本拥入,出现其他可乐品牌,对可口可乐来说是不利的。

2.用3元价格带,牵制替代品,即其他饮料。如果其他饮料比如说康师傅红绿茶涨到4元每瓶,可能会因为价格高,消费者自动来选择可乐。也有可能,矿泉水涨到3元每瓶,会把矿泉水的消费者引导到可乐上面来。所以,可口可乐不动价格,其他品牌也不敢轻易动价格。其他品牌如果涨价,可乐不涨,其他品牌涨价是不明智的。

3.如果涨价,一般不会直接在老产品上动价格。方法很多:比如说,减少容量,价格不变,也是在变相涨价。另外就是,推出新包装,主打“无糖”或者其他价值概念,来提价。

4.可乐的原材料其实挺简单的,汽水+焦糖+塑料瓶。 这三个原材料成本确实挺低廉的,过了十多年涨幅也不大,没有很严重的影响到生产成本,所以可乐没有考虑涨价。

关注老王,带你深度洞察品牌背后的策略!



老王说品牌


嘿,巧了,我职业生涯的初期就和可口可乐有很深的渊源。正好可以讲讲这个话题。当然,由于保密协议,我没办法说出太细节的东西,主要只能解读一下公开资料。

首先,我先科普一下,可口可乐的体系是非常庞大复杂的。大体上可以划分成可口可乐(品牌商),可口可乐装瓶商以及可口可乐的销售企业。

大家都可以翻开自己的可口可乐配方表,上面清晰的列明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因为画面太糊,我来翻译一下

由“可口可乐”商标持有人可口可乐公司授权以下装瓶厂出品:中粮可口可乐饮料(山东)有限公司。

实际上就是可口可乐拿着商标,授权给加工厂(中粮可口可乐山东、可口可乐装瓶商东莞等工厂)加工可乐,再通过可口可乐与中粮或者其他合作伙伴的合资公司(例如中粮可口可乐山东等)对外进行销售。


所以,你只看可口可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你会发现他的毛利很高,而且几乎也不受到价格涨跌、成本上升的影响:因为他是收品牌费的,你可以把他当做广告公司。当然这个品牌费可能不直接体现为品牌费,名字可能是“原液材料”、“技术使用费”、“咨询费”等等。


然后各家可口可乐装配商公司和销售公司,他们的财务报表基本上是不公开的,所以你并不能知道成本上升对他们有什么影响。不过,据我所知,的确日子是不好过的。但是有几个办法可以缓解成本上升的危机。


(1)成本优化

这个词有很广泛的含义,包括但不限于

1、部分朋友提到的,容量变小,600ml变成550ml再变成500ml。这部分可以节约液体和外包装的成本

2、降低包装用量,实际上包装(瓶胚、塑胶模、瓶盖)等成本可能占到总成本一半以上。你会观察到最近几年可口可乐的瓶子越来月薄,这就是成本优化的结果

3、固定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在过去可口可乐销量可能不大。一条一亿元的生产线每年没有饱和运作,只生产1亿瓶可乐,现在饱和生产10亿瓶,摊到每一瓶的生产线折旧费变成原来的十分之一

4、土地、厂房的摊销完成。可口可乐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外国公司,大部分土地、厂房可能都是在20、30年前完成,在今天大部分的厂房已经折旧完毕,折旧压力大幅度降低

5、削减人工,不断改善自动化水平,减少使用工人。同时降低福利待遇,在1990年代进可口可乐工厂可以说福利很好,现在只能说非常一般了。


(2)收入优化

其实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可口可乐这几年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比如冰露山泉、雅哈咖啡、水动乐等等,这也是为了提升装瓶商收入。


以上就是可口可乐(品牌方)以及可口可乐装瓶商厂家为什么不涨价也能过下去的原因。希望对您有帮助


辛苦创作不易,您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财经多知道


首先 可乐这个饮料我敢打赌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根本没认清 即使是多个科学事实证明可乐是很健康的很安全的饮料 但是还是有很多瞎子宁愿不看这些事实也要去信那些媒体的狗屁谣言 就这么说吧 可乐不会杀精(这谣言太可笑了) 不会造成骨质疏松(这谣言更搞笑 每天要喝一百罐可乐才会造成骨质疏松 不信的请去查)可乐说白了就是加气的糖水 甚至含糖量根本没某些狗屁博主发的视频那么高 请问哪个糖水加热了水蒸发了不是大片糖浆的?太可笑了吧 所以中国可乐为什么会被造谣

因为那时候可乐垄断了中国饮料市场 就跟肯德基汉堡包一样垄断市场 所以媒体就造谣来降低这两样的市场占有率 汉堡包快餐的谣言造的更狠更恶心 这里请大家自己查去

中国媒体已经恶心到这种地步了 中国群众又是一群专家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傻子(这次肺炎也是这样) 导致可乐的市场率并不像其他国家那样在中国想象的那样高 虽然每个商铺都有可乐 但是其他地方还是非常不健康却没有被造谣的奶茶 各种乱七八糟的饮料居多

可口可乐全世界的需求量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 中国这里却在缓慢的下滑 这是可悲的

说到价钱 可口可乐需要改价吗? 美国时代广场最醒目的牌子是什么?是可口可乐谢谢 举世闻名世界顶峰谢谢 光这个logo就是几百亿也买不到的 别人百年品牌根本不在乎这点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