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欣賞《唐詩三百首》中的杜甫名篇《旅夜書懷》?

samyasa


杜甫的《旅夜書懷》大約成於他離開成都的旅途之中。765年,關照杜甫的嚴武暴病離世,他失去了蜀中的靠山,攜家眷離開草堂,一路東下,於大曆元年(766)四月到達夔州。

這個時期,杜甫的詩風已經完全成熟老道,格律詩水平已臻化境,他大多數登峰造極的作品都在這一階段完成,如《登高》、《秋興八首》,但是和在成都過的舒坦比起來,這段流離顛沛的日子也讓他的人生後半作品滿是抑鬱傷懷。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我們先從格式上來看。起句“細草微風岸”,平仄為“仄仄平平仄”,為仄起不押韻格式,推出全詩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舟”、“流”、“休”、“鷗”,押平水韻“十一尤”,整詩無一字出律出韻,平仄也符合五律仄起不押韻規則。頜聯“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頸聯“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對仗,所以這首五律完全符合近體格律詩的規則。

再來看內容。

首聯“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從寫景入手,交代時間(夜)、地點(舟)、天氣(細草微風)、狀況(危檣獨舟),通過這些描寫迅速勾勒出一副水墨畫。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裡孤零地停泊著。描寫精緻而又不單單只是寫景,讓人同時感覺到詩人自身的狀況:我就像微風岸的細草,又像夜裡孤獨的小舟。既寫景,又寓情於景。

頜聯“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是名句。對仗工整,寫景雄渾大氣,縱橫開闊,歷來為世人所稱讚。星星低垂天邊,顯得平野十分廣闊,月光隨波湧動,大江滾滾東流。這兩句是深化寫景,但是與一些詩人不同。一般都是從大入小,先寫大景觀,再細寫小景緻,而杜甫選用了先小後大的寫景方式,用頜聯兩句的大氣開闊反襯出“細草”、“獨舟”的渺小,其實也就是自己的渺小。

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完全是因為被大自然的景色震撼了嗎?當然不是。

頸聯“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不再繼續寫景,轉而抒發詩人自身的感受,自然也是因為看到前面景色之後的感受。出句“名豈文章著”,名聲豈是能靠文章得來的?這就有意思了。因為杜甫的名聲還真就是靠文章得來的,我們都知道他的仕途是失敗的。作者這樣寫,明顯就是覺得自己的政治才華並沒有施展。

我們早就講過,對於古代文人來說,詩詞不過是末技,仕途、經天緯地才是正才。對句“官應老病休”,這就更有意思了。理該是老了或者病了才會辭官,配合前面半句來看,杜甫的心理其實還是認為自己不老、不病,應該可以繼續當官。那為什麼辭官了呢?被打壓、排擠了。其實也就是嚴武罩不住自己了。

所以,從頸聯可以看出,杜甫對自己離開成都是不服氣的。同時也解釋了自己顛沛流離的主要原因還是政治上的失敗。

尾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合回首聯所看到的江景,同時加深頸聯對自己的形象的描寫,形容自己在天地之中飄零,就像那江上的沙鷗無處可依,悲愴伶仃的心情表露無遺。

起承轉合,嚴絲合縫,庖丁解牛,無懈可擊。

這首五律寫景雄渾壯闊,氣象萬千,卻又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用大江東流、星月爭輝的絢爛景象反襯出詩人的孤苦伶仃、悲慘境遇,最後又用蒼茫天地間細小的沙鷗自喻,突出了渺小而無力的孤獨感。

隨後杜甫進入夔州,開啟了貧病交加卻才華橫溢的創作黃金時期。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杜甫是唐代由盛轉衰時期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稱“詩聖”,詩作被稱為“詩史”,與李白合稱“大李杜”。《旅夜書懷》是杜甫在夜晚旅途中有感而發的一首五言律詩。詩的前兩句寫景,分別是近景與遠景;後兩句因景抒情。整首詩融情於景,以景襯情,堪稱經典。

《旅夜書懷》的全詩如下: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詩的大意是:

微風拂動岸邊的細草,我獨自乘船夜泊江邊。

星空懸垂平曠的原野,水中月影隨大江逐流。

名聲豈因文章而顯赫?官因年老多病而罷休。

漂泊流浪與何物相似?正如那天地間的沙鷗。

詩意賞析:

  • 首聯:“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這一句寫近景。微風吹拂岸邊的細草,一隻帆船在夜晚的江邊停泊。“獨”字有獨自,孤獨之意。詩人夜晚獨自乘船停靠在江邊,就像岸邊的小草,孤獨而渺小,表現了詩人此時此刻孤獨寂寞的心境。

  • 頷聯:“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這一句寫遠景。繁星懸垂夜空,原野平坦廣闊,明月的倒影隨江水流湧,景象雄渾浩大。此句以樂景寫哀情,更加反襯出詩人的孤零與渺小。

  • 頸聯:“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名聲豈是因文章著稱?辭官是因為年老多病的原因。眾所周知,杜甫的名聲就是由詩篇著稱的啊!詩人在這裡是正話反說而已。接著問題又來了,辭去官位是由於詩人的年老多病?答案是否定的,是官場的排擠所致。杜甫崇尚儒家的仁政思想,本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卻一直被壓抑而得不到施展的機會。因文章而聞名,這不是詩人真正想要的。有一種“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思。
  • 尾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詩人常年漂泊流浪,居無定所,與什麼類似呢?正像那翱翔於天地間的沙鷗,詩人以沙鷗自況,悽苦的處境就顯而易見了。

文字的二三事


《旅夜書懷》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在晚年寫的一首五言律詩。寓情於景,感嘆自己懷才不遇,一生命途多舛,老年多病,漂泊無依的淒涼境況。

在分析這首詩之前,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旅夜書懷》創作背景

杜甫一生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雖然滿懷“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但是一直抑鬱不得志。兩次科考不中,託關係走後門又沒有機會,在父親死後,杜甫的人生每況愈下。

一直到了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玄宗和肅宗相繼駕崩,朝中大亂,唐代宗立。杜甫年輕時候的好朋友嚴武擔任節度使,杜甫於是南下投奔,在他手下做了個工部員外郎的職位,因此得了個“杜工部”的名聲。

杜甫在嚴武手下暫時安頓下來,過了一段時間的舒心日子,可惜好景不長。三年後,公元765年,嚴武病亡,能夠幫助杜甫的人如高適、房琯也相繼去世,杜甫再次無依無靠。杜甫已經五十三歲的人了,寄人籬下,弱妻幼子,跟著他有時候連一頓像樣的飽飯都吃不上。

嚴武死後,連個投奔的朋友都沒有了。杜甫從成都,一路輾轉流離,居無定所。

當年五月,杜甫帶領家人,離開成都,打算去投奔在江陵的一個堂弟,孤舟千里,乘船沿長江而下,走走停停。走了兩年多,杜甫都沒有到達目的地。為了一家人不餓肚子,杜甫親自上山採藥,賣錢養家餬口。心情鬱悶的杜甫,在船上提筆寫下千古名篇《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旅夜書懷》詩歌賞析

本詩的前四句,是寫景,後四句,是寫情,情景交融,寓情於景。明末清初大學者王夫之在他的《姜齋詩話》中說:“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一樣的風景,在不同的人眼裡,就會產生不同的情感波瀾。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微風吹拂著兩岸的蘆葦花草,一篇孤帆在江面上緩緩駛過。此時的杜甫,正佇立船頭,看到此情此景,不禁心中淒涼一片。杜甫心中所憂慮的,不僅僅是眼下現實中一家人的衣食飽暖,還有自己漂泊半生一無所成的悽惶,以及國家和朝廷江河日下的局面。

雖然是夜裡,但是星輝如同明晝,在這浩渺的天地之間,一片蒼茫,月色之下,腳下的滾滾江流,向東而去。一個人在這莽莽山川夜色之中,顯得多麼渺小。獨立於天地之間,杜甫筆下的文字,瀰漫出一種深沉凝重的孤獨感。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的才華雖然如那熠熠星輝,卻難以放出刺眼的光芒。杜甫的一生,是懷才不遇的一生,是失意潦倒的一生,雖然有些微名在外,卻不能給自己帶來一個發揮才華的機會。

嚴武死後,杜甫也就失去了依靠。沒有嚴武的庇護,他連一個小小的工部員外郎也做不下去了。離開成都,千里投奔他人,杜甫甚至連家人基本的生存都不能保障,在這江流之上的一條船上隨波逐流。

這首詩,可謂杜甫晚年真實的人生寫照。就像天地間的一隻沙鷗一樣,他已經無可依託,連棲息的地方都沒有。

杜甫病了,餐風宿露,飢寒交迫,心中孤憤,窮困潦倒。在長江沿岸,我們的詩人顫顫巍巍地走著,他採集野菜,搜尋草藥……他已經是一個鬚髮斑白的老翁,貧病交加,即將走完自己鬱郁不得志的一生。

公元770年,五十九歲的杜甫在衡陽江畔的一條破船上,溘然長逝。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我的賬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贊和關注~


博書


杜甫又一首孤獨落寞的歌。

《旅夜書懷》(唐)杜甫

細草微風岸, 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危檣:高高的桅杆。

星垂:群星低垂如掛,光芒燦爛。寫這首詩,杜甫已經53歲了。

公元765年,嚴武去世,杜甫又不得不攜家離開成都,開始了漂泊生涯,此詩便作於顛沛流離的途中。

一二聯:

白天,大江兩岸,細草微風,夜晚,船桅高聳,孤舟夜泊。

天際,星垂如掛,星光璀璨,原野廣闊,一望無邊。

江面,水流不息,波光盪漾,明月隱現,浪濤騰躍。

杜甫寫景向來大氣磅礴卻又透著滄涼沉鬱,

細,微,從小處著筆,近看;危,垂,湧,流,從大處渲染,遠觀,靜中有聲,大視野中有細微處,自然的和諧與靜謐,壯闊與亙古,折射出的是詩人個體的渺小與無為,感嘆個人命運的不公與多舛。

比如,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三四聯:

出名豈能因文章寫得好,辭官應是我年老多病吧!

杜甫對自己靠寫詩出名很是不滿,他要的是君子達濟天下的抱負與作為。

杜甫對自己被官場排擠而被迫辭官很是憤怒,年老多病是控訴的諷刺之語。

這種漂泊無依的生活像什麼呢?就像天地間一隻漂泊無定的小鳥。

小鳥無依,生死由命,比喻,是暮年的杜甫心灰意冷,傷心絕望。

對君子而言,功成名就是王道。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才是杜甫一生的夢想,

結果,寫文出名,仕途無為,杜甫的自我調侃太為苦澀。

可憐了詩聖生逢亂世,才不濟世。

杜甫的傷也是所有文人的痛,

李白“自古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蘇軾“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或許只有這樣痛的領悟,才能寫成血與淚相和的歌。


一綠浮芳


五律,《旅夜書懷》,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這是杜甫的五律名篇,全篇寫轉徙江湖時的一個月夜,詩人胸中意緒深沉凝重,寫出了一個獨立於天地之間的飄零形象。

細草微風岸,危牆獨夜舟。從江夜的近景寫起,細草,微風,江岸,船上高高的桅杆,停泊在夜裡的孤舟。在江邊,微風吹拂著小草,有一條小船在黑夜中停泊。這是一個多麼寂寞的一個境界。。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星空低垂,更顯平野廣闊。月隨大江湧動,更顯江河氣勢。這是寫遠景,雄渾闊大。。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會寫文章所以聲名著,人老多病就應該休官,這是反寫。有點名聲,不是因為文章好,是因為寫出了自己的失意,寂寞漂泊的真實。雖是人老多病,但更多的是被異己排擠。詩人本有至君堯舜使風俗淳的遠大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就算文章出名也不是自己的心願。老病休官就更不是自已的心願。。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到處飄零漂泊像什麼呢,就像天地之間的一隻沙鷗孤零零,獨寂寞。。全詩從江夜近景寫到平野遠景,從外在處境到靈魂深境,通篇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充分表現了人的孤獨寂寞感和悲憤的情懷,是詩人人生際遇的真實寫照。


士心日月18


《旅夜書懷》是老杜在成都失去依靠,不得已攜家東下時,於途中所作。是一首經典名作。

全詩如下: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大意是: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樹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這夜裡孤零零地停泊著;星星遠遠垂在天邊,四野顯得很寬闊;大江滾滾東流,月光隨著波濤湧動;“我”難道真的是因為文章才出名嗎?年老多病也許應該退休了吧;如此到處漂泊像什麼呢?就像天地間一隻孤零零的沙鷗。

  • 首聯寫近景。詩人迫於無奈離開成都,悽然東下。因此,首聯雖是純粹寫景,但並不空泛,而是寓情於景,以景物展示他的境況和情懷。

  • 頷聯繼續寫景,但是遠景。此聯雄渾闊大,以及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歷來為人所稱道。詩人以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沛流離的悽愴心情。
  • 頸聯起開始“書懷”。此聯正話反話,立意含蓄。詩人素有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因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願。詩人此時確實既老且病,但還不至於要休官,他的休官說,主要是表達心中的不平,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飄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 尾聯感嘆。詩人即景自況以抒悲懷:人似沙鷗,江湖輾轉,飄零無依。此處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飄泊無依而以悽苦無奈的感傷,一字一淚,感人至深。
《豫齋詞話》雲:為詞之要,唯在真實自然。我之當下情感,乃真實也;他人之情感,則隔矣。我之眼前景物,乃自然也;過眼之景物,則虛矣。《旅夜書懷》是杜甫旅途中的即景而作,景皆當時所見,故而真實;也是感嘆身世之作,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故而感情真實而飽滿。

豫齋


前言

筆者認為,遇到一首喜歡的詩,並且讀懂他,不僅要了解詩歌本身的含義、創作背景和寫作手法,更需要做到兩點:一是假設自己就是詩人,二是想象自己身處詩歌所描繪的環境中。

接下來筆者將先帶領大家到唐朝,看看杜甫,領略《旅夜書懷》寫作前後過程;再就寫作手法上來探析。

一、杜甫的前半生簡述(712年-761年)

杜甫的媽媽在他年紀很小的時候就故去了,由於家庭環境還是比較優越,所以他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很大的波動,也因此有很多機會接觸更多的文化藝術,並因此受到了薰陶。

他小時候就凸顯出了聰明的一面,七歲就寫出了詩,比曹植還厲害。十九到二十三歲的時候外出遊歷多地,緊接著回鄉參加“鄉貢”,進行進士考試,但是卻沒有能考上。

隨後開始遊歷,他創作的詩歌也就逐漸豐富了起來。後來在747年的時候,時隔大概11年左右,他又跑去參加考試了,不幸的是因為權相李林甫的鬧劇,又一次沒能考成功。從此真正開啟了仕途失意之路。這也就是我們看到很多詩歌裡,表現得鬱郁不得志,理想未能實現的憂愁。

後來因為安史之亂,杜甫就東奔西跑,生活上也遭遇著各種不幸。雖然安史之亂後有過任職經歷,但都是因為官小的緣故,任職短,待遇差,時政存在一些弊端,也就未能實現自己的抱負。

前半生的經歷總結下來就是:少年懷志,生不逢時,半生已過,鬱郁終日,以詩抒情。

二、杜甫的後半生,即創作《旅葉書懷》階段(761年-770年)

(注:筆者之所以這樣劃分杜甫的前後半生,是因為在761年後,杜甫遭受打擊最大,情感受到很大的衝擊,也使得這段時間的作品表現出很多悲傷的情緒)

(一)創作起因

761年王維去世,762年李白去世,763年房琯去世,764年鄭虜、蘇源去世,765年嚴武去世。短短5年,好朋友們相繼離開了他,開始變得孤獨,多病,在蜀地漂泊,不過也正是這段日子,他的創作達到了高峰。《旅夜書懷》就是這段時間創作出的最著名的一首江河題材的詩作。

(二)創作時的心理狀況

這一天晚上,他如往日一樣,坐在小船上,愁眉苦臉。自己的船停在了江邊,可以看到高高聳立起來的桅杆,在周遭的環境中顯得那麼孤單,自己的心早已被撞擊得千瘡百孔。看著微微的風吹過岸邊的細草,當它拂過臉頰時,或許有著輕輕的刺痛,臉上很早就沒了笑容,就像已經老去的心沒有了年少時的激情。

放眼望去夜晚的星空還是那麼美麗,垂向一望無際的空曠的平野,而自己身處的大江,被月亮照耀著。此情此景下,杜甫心裡有太多的感懷,也就因此藉著詩句抒發著自己的感情——

想想自己並沒有因為做出多少功績而被世人熟知,出名是因為文章寫得好嗎?自己是因為年紀大了、體弱多病沒能再做官嗎?從此自己再也無法去施展自己的想法,再也不能為自己的國家做出貢獻。自己這樣漂泊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是一隻在天地間孤獨地飛翔著的沙鷗嗎?

(三)杜甫離世

杜甫已到晚年,這樣的漂泊,讓他的內心五味雜陳,加之國家多災多難、生活困難,基本上是度日如年。漂泊途中,還時時遭遇地方的戰亂,心裡希望北歸,卻又不得不南下,最多的時光就是在小船上度過,最終也是在小船上去世(770年冬,這一年他59歲)。

一代偉大的詩人,帶著遺憾離開人世。他的太多名句,一代代流傳,太多人被感動。如果我是杜甫,一生中有過這樣的經歷,我的內心應該無法承受,我做不到他的堅持。敬佩!

三、《旅夜書懷》作品賞析


杜甫的《旅夜書懷》是一首很值得細細品讀的詩,整首詩既寓情於景,又寓景於情,詩人的孤獨感和景色相互襯托,最終達到了在旅途的夜裡書寫自己的胸懷和抱負的目的,也讓我們看到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和漂泊無依的感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詩歌的首聯通過描繪出被微風吹動搖擺的細草(柔弱),高聳的桅杆(突兀)和一葉小舟(孤獨),漫漫長夜,來寄託自己的孤獨、傷感,同時讓讀者感受到了一種淒冷、孤寂的氛圍。在首聯也可以看到詩人寫下此詩的時間大概是在三四月份的春天,地點是在江邊。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詩歌的頷聯意境雄渾,描繪出浩大的星空、廣闊無垠的平野、水面湧動的月光、洶湧奔流的大江,“垂”“湧”二字更是給景物增加了強烈的動感,將小舟中觀景的視野感受明晰地表現了出來,讓讀者猶如身臨其境。

頷聯的遠景在此與首聯的近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反差,顯得危牆、小舟的弱小,襯托出了自己孤苦伶仃,漂泊無依的傷感。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這兩句中,詩人開始感懷自己的人生。“名豈文章著”,從字面上理解是:自己是因為寫文章而出名嗎?仔細一品味,詩人在這裡其實既是自謙,也是自嘲,就是在說反話,杜甫想出名,卻不想因為寫文章來出名。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詩人對未實現抱負與理想的感傷。

“官應老病休”,從表面上看杜甫老了,變得體弱多病了,就沒有做官了。其實這一句和上一句一樣,自己的身體確實不太好了,但是自己仍舊想報效國家,施展抱負,卻苦於時政多弊,得不到賞識和任用。杜甫在這裡抒發著自己的憤慨之情,表達內心不平,這樣漂泊著,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詩歌的尾聯以借景抒情的手法,用天地間到處飄飛的一隻孤獨的沙鷗(天地之大,沙鷗之小),來表達自己四處漂泊的傷感,無依無靠的痛苦。其實沙鷗的自由飄飛,也恰恰能夠表現詩人離開渾濁的官場的自在。不過詩人內心更多的是晚年的飄零、孤獨、寂寞之感。

四、總結

筆者在讀杜甫的詩時,先是瞭解其含義;然後會想到他的生平,再去各個史料上查看其創作背景;最後才是探析其文學上的寫作手法。大家對杜甫都比較熟悉,但是可能瞭解的沒有那透徹,所有需要去進行各方面查證。

同樣的,不管是讀哪一位詩人的作品,我們首先是置身於詩人的環境之中,去了解他,把自己當做詩人,這樣才能真正讀懂詩歌,瞭解其真正含義,而不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此這般,我們就能很容易讀懂一首詩了。


書評菌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我讀此詩與眾多名家的品評不盡相同。對於時間地點景緻描寫的解讀我無異意,但就其思想性與藝術性千篇一律的解讀我是不能完全認同的。不知為何人們在品讀杜甫的詩都著眼於"老病休"?如果此詩換做李白想必所解定會面目全非。而此詩又正是李白的手法。如: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詩人站在細草微風的岸邊,在危檣獨夜的舟傍,並非完全有感於孤寂和落魄,他放眼的是: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這是何等的氣派何樣的豪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看似文章鑄就了我的名望,因身體老邁解除了我的官職,但這些僅僅是表面而已,詩人憂憤的從來不是個人的得失詩人心繫的是天下。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明天我就會像沙鷗一樣飄然於天地之間。而這天地之間,包含的正是我所愛的國家和人民。

最後告誡人們,不要一看到杜甫的詩,就只有孤寂,憂憤,落魄什麼什麼的……


鵲踏枝13


詩聖杜甫的詩向來以蒼勁寫實為特色,這首詩卻勝在景色描寫雄渾大氣。而這種筆力,如果讀過杜甫的祖父杜審言的詩,我們就會明白,這是家族風格。

杜甫的祖父寫的這首讚頌詩,為什麼能夠雄渾千年讓後人讚賞不已

你不知道的最美唐詩

近日,44歲的徐靜蕾,突然在微博甜蜜發文,疑似向多年地下戀情對象黃立行進行感性告白。“九年多以來,我時常有病,你永遠有藥。”

才女就是水平高,連告白都這麼詩滿滿。而高明的詩人,不管想表達什麼內容,都是格調滿滿。比如千年前的這位唐朝大文豪,杜甫的祖父杜審言,對朝廷和女皇的表白,也是這麼甜而不膩,格調越千年!

大酺 · 毗陵震澤九州通

唐 · 杜審言

毗陵震澤九州通,士女歡娛萬國同。

伐鼓撞鐘驚海上,新妝袨服照江東。

梅花落處疑殘雪,柳葉開時任好風。

火德雲官逢道泰,天長日久屬年豐。

公元689年(永昌元年)前後,唐朝的大文學家杜審言,也就是後來的大詩人,杜甫的祖父,在晉陵郡江陰縣(今江蘇江陰縣)任縣丞。

690年,當時的女皇武則天決定,在正月慶祝自己加尊號“聖母神皇”,同時大赦天下,改元為永昌,特批全國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所以叫大酺日,也就是這首詩題目的來歷。

在唐朝,平日一般禁止老百姓聚眾飲酒,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大酺日,老百姓們自然是高興萬分,飲酒作樂,載歌載舞,慶祝國富民強,感謝皇恩浩蕩。因此,這是一首歌功頌德詩。

這首詩,起句即不凡,氣象宏大。作者身處毗陵小縣城。卻胸懷天下,從江陰毗陵到太湖震澤區域,直到大唐九州天下,世界萬國都包括進去,一起歡歌載舞。

為了表現慶祝活動的浩大,又具體寫了幾個活動場面,比如要敲大鼓,撞大鐘,怎麼大法呢?這敲鼓撞鐘的聲音,到海面上都聽到了。又寫了人們穿著新衣裳,帶著各種裝飾,在走街串巷。衣服服飾又有多好看,多豔麗呢?把一條江面都給照亮了。

寫完民生,作者的眼光又投向了天時。寫冬天快過去了,但作者不直接寫,而是從冬天具有代表性的梅花寫起。梅花落了,有殘雪,預示著冬天快要過去了。

寫春天快來了,不是寫陽光明媚,溫度上升,而是從有春天代表性的柳樹寫起,柳葉長出來了,春天的暖風吹到了,預示著春天馬上就要來了。

光寫景而不寓意,那麼就不是一流的作家。杜審言當然是一流作家,所以他用眼前的美景,自然引出了後面的寓意出來,從細微處入筆白描美景,最終引來宏大的敘事感恩。

武則天把唐朝改名為周,以五行相推,武周應屬火德。因此詩中以“火德”代指女皇,以“雲官”代指百官,既不著痕跡,又稱頌連天。

因為有名君賢官,所以天下大治,國泰民安,世道安泰。因為國泰民安,所以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年年豐收。

結尾句最後落在年豐,既表達了美好的祈願,又貼合了起句小縣城的老百姓最大的願望,就是年年豐收,起承轉合間渾然天成。

高手寫詩,小中見大,低處向高,於平常處出驚雷。或許就是這首詩流傳千古的秘密。



菠菜花陪你看美文


《唐詩三百首》裡,《旅夜書懷》是佔了一席之地的,這是一首值得誦讀與欣賞的古詩。

到底怎樣欣賞《旅夜書懷》,又從哪個角度欣賞,而欣賞到何種層次與讀者有益,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旅夜書懷》你讀了嗎?

那麼我們先一起熟讀這首唐代詩人杜甫的五言律詩: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第一次讀這首詩,是在讀初中的時候。語文課代表帶著同學們朗讀一遍後,語文老師逐句給大家講解釋義。必考的知識點從作者姓名、杜甫生平、詩作背景、句意、詞意、表達的中心思想等等一直到如何賞析名句,如何剖析作者的深刻政治立場。而默寫背誦古詩就是欣賞古詩最簡單純粹的辦法。熟記在心,隨口而出就是最高級的欣賞。

每當春生陌上,斜風細草,月湧星垂;每至大江岸頭,看舟輯沙鷗,感一人獨立時,心頭腦海便有了杜甫當年的直抒胸臆的畫像。讀詩能聯想成畫,涉景能通憶詩句,這未嘗不是一種欣賞的方式。

《旅夜書懷》是一首一個人的寂寞體會,是杜甫當年不堪境遇中的一聲唏噓長嘆!詩裡情景俱在,讀一句如身臨其境,背一遍感人至深,想一次如出己口時就恍惚了!這就是《旅夜書懷》的魅力,這就是詩人杜甫的偉大,這就是經典流傳的意義,這就是瑰麗的民族文化。

《旅夜書懷》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值得從多維角度去欣賞。每摘取一點一逗去欣賞,就都能獲取大要義。各自挖掘吧,從願我們都能從《旅夜書懷》中得到精神瑰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