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提升健身效果,呼吸節奏中的細節是否注意到了

如同跑步中呼吸的節奏一樣,抗阻訓練中的呼吸節奏和方式同樣重要。


健身過程中我們經常會嘗試大重量的臥推、硬拉、深蹲等動作。而當我們要“使勁”時,本能的會憋氣,以便更好地發力。但是,教練卻告訴我們不要憋氣,發力時要吐氣。這是因為憋氣發力時會產生瓦爾沙瓦現象,這個現象通常在我們身體中會表現為以下3種情況:(1)氣門關閉;(2)膈肌及腹肌的強直性收縮而使腹內壓力升高;(3)由於呼吸肌的收縮而使胸內壓力升高。

總之,就是憋氣發力會導致身體內部及其器官、血管承受較高的壓力,導致眩暈、疲勞、血管破裂等現象;還會限制靜脈血液的迴流,使心臟輸出量降低。由此可知,憋氣發力的危害還是相當大的,尤其對於患有心血管系統、新陳代謝、呼吸系統或骨科疾病的練習者,更要注意。

但前幾天又看到了另一種說法:用力時吸氣,可使儲氧的肌紅蛋白和供雙胞胎的肌糖原數量增加,使肌肉毛細血管擴大,利於用力。如用力時呼氣,則會缺氧,肌糖原功能不足,肌肉力量就會減小,參與用力的肌纖維數目也會減少。另外,肌糖原“燃燒”不充分還會產生較多的乳酸,使肌肉痠痛疲勞。所以這裡所說呼吸方法是發力時吸氣,離心時呼氣。
這兩種說法似乎有些矛盾,讓人不知所措,到底應該怎麼呼吸。其實,我覺得很多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非錯即對的,都是相互依賴相互存在的。而到底如何呼吸,首先得明白不同呼吸方式對身體會產生什麼影響,其次就是在鍛鍊的過程中靈活運用這兩種方式,從而找到自己的呼吸節奏。我覺得對於一般初學者來說,按照教練的說法就可以,即發力吐氣,離心吸氣。若是高手的話,自然有自己的呼吸節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