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故乡》:回不去的故乡,把希望留在了心中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 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段话来自于鲁迅的小说《故乡》,描写少年闰土在瓜地里和猹搏斗的情景。这也是鲁迅对少年闰土最深的印象,这个印象一直伴随着鲁迅二十多年,从少年到中年,从故乡到远方。

《故乡》的故事发生于1919年12月,因为故乡鲁镇的房屋变卖,鲁迅回到久违的故乡,见到一些故人,通过他们的变化,来控诉当时社会对人民所产生的影响。

现在,我们通过三个方面,来叙述社会的变化对人的影响:

浅析《故乡》:回不去的故乡,把希望留在了心中


01 再回故乡的印象:通过杨二嫂和闰土的改变,来感叹故乡的变化

鲁迅回故乡,是因为房屋变卖了,要去接母亲,顺便处理房屋里的一些旧东西。这时候,一些形形色色的人就粉墨登场了,这少不了打秋风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对于杨二嫂,有一段很经典的描写:

“哈!这么祥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我吃了一吓,赶忙拾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再次见到到杨二嫂时,鲁迅已经认不出来了,毕竟有二十多年不曾相见。还有杨二嫂的反差很大,过去一直是文文静静的坐在店面上,和人也不大交流,现在却变得很粗俗。对于鲁迅的眼拙,她表现出极大的愤慨,临走的时候,还是不忘顺手拿走一副手套。

浅析《故乡》:回不去的故乡,把希望留在了心中


对于童年,每个人都会有深刻的记忆。鲁迅的记忆来自于闰土,闰土让他知道了天下很多新鲜事:海边有五颜六色的贝壳;海里的跳鱼儿有两只脚;西瓜来自水果店,但在瓜地里有着危险的经历。因为闰土,鲁迅的童年变得多姿多彩,闰土也成为他非常珍惜的朋友。在两人久别重逢时,面对闰土容颜上的改变,他早有心理准备,但闰土言行上的变化,却让他猝不及防。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闰土的变化让鲁迅始料未及,也造成了两人的隔阂,过去的美好对于鲁迅来说,已荡然无存,两人也变得无话可说。闰土的变化通过鲁迅的母亲来揭露:多子、饥荒、苛税、以及绅、匪、官、兵的轮番压榨。

浅析《故乡》:回不去的故乡,把希望留在了心中


02 鲁迅临走时的感慨:杨二嫂和闰土的行为,让鲁迅的心情更加沉重

鲁迅和闰土见面后,闰土拣好了几件东西,这些东西分别是: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拾秤。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 ,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

在夜里,两人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第二天一早,闰土就领着水生走了。

鲁迅回故乡的十多天,杨二嫂每天必到,她的目的是浑水摸鱼,应该不会空手而归。在临走前两天,她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大家在议论过后,断定碗碟是闰土埋在里面,以便装灰时一并载走。杨二嫂发现这件事后,自认为有功劳,拿着一个养鸡的器具,飞快地跑了。

初见杨二嫂时,她拿东西还是比较讲理,只是临走时顺手牵羊,到了后来,愈发胆大,拿着东西就跑了。对于灰堆里的碗碟,也许是闰土偷偷藏起来的,也许是杨二嫂为了拿东西方便而栽赃闰土,不管怎样,闰土还是避免不了私藏东西的嫌疑。

这两人后来的行为,也让鲁迅对故乡的变化有了更深痛的领悟。

浅析《故乡》:回不去的故乡,把希望留在了心中


03 当时社会的现实:变化不仅仅是故乡,而是整个社会大环境

杨二嫂的变化:鲁迅在回到故乡时,看到的杨二嫂已经成为一个荒唐可笑的女人。刚见面时,只是顺手拿手套,然后每天来浑水摸鱼,最后拿东西就跑。杨二嫂过去的绰号叫“豆腐西施”,是一个小家碧玉般的女人,现在却变得如此粗俗。如果生活不会那么贫困,能够自给自足,杨二嫂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吗?

闰土的变化:闰土的变化应该来自于贫穷,也来自于思想的退化。他用身份和地位来划分人的等级,因为贫穷,就把自己划分到很低的等级。他认为鲁迅和他不是一个等级,鲁迅有钱有势,应该高人一等,他贫困潦倒,只能低人一等。这种观念不知不觉就在脑海里生根,所以,两人在见面时,他就称鲁迅为老爷,两人从亲密朋友变成有阶层之分,这也让鲁迅很痛心疾首。

浅析《故乡》:回不去的故乡,把希望留在了心中


鲁迅的变化:在现实生活中,鲁迅过得并不如意。首先,开篇的几句话。可以看出: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俗话说:境由心生。这段话的描写从远到近,从外到内,让我们看到苍茫的天地、荒凉的乡村、以及悲凉的心情。为什么会这样,正是因为生活不如意,才会触景生情。目之所及,心之所想,都让人悲哀。其次,和母亲相见时,两人的谈话也可以看出。鲁迅说他已经租定了寓所,买了几件家具,还需要将故乡所有的木器卖去,才能再去增添。从这两个方面,也可以看出,鲁迅生活非常艰辛。

社会的现实:从三个人的变化可以知道,当时的时局动荡不安,战乱不断。官吏贪污、兵匪猖獗、乡绅横行,人民的生活非常艰辛,在各种高强压力之下,很多人的思想和行为都产生了裂变:平凡的人变得麻木而愚昧;平常的人变得粗俗和贪婪;善良的人变得不安和愤慨。他们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折射出时代的背景,残酷的社会现实。

鲁迅坐船离开了故乡,在船上想起了故乡的人与事,心中充满了悲痛。记忆中的故乡越来越远,再也回不去了,但还是希望下一代能够有更美好的未来,不管现实如何,每个人都应该怀着希望,如同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

浅析《故乡》:回不去的故乡,把希望留在了心中


结语: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乡思》宋代李觏)

提起故乡,在很多人心中,都非常美好,它不仅仅有曾经的童年,还有过去生活的记忆。当我们在外面过得不如意时,最怀恋的就是故乡,故乡记载着曾经的快乐,也能包容现在的悲伤,让我们的快乐和悲伤都有了栖息之地。

当鲁迅带着伤痛回到故乡,想要得到慰藉,但故乡的变化,却让他更加悲痛。社会的变迁,也造就了我们对故乡不同的看法。鲁迅故乡的改变,是因为社会的战乱和动荡,让人们生活更加贫困潦倒,思想愚昧落后,故乡也变得面目可憎。

今天,我们看到故乡的美好,是因为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足美满,一切都充满着希望。如果要想让故乡变得更美。那就尽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