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作战中有一道鬼门关,凶险万分,我军只有一人能驾驶坦克通过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41军坦克团坦克3营的任务,是配属41军122师突破“朔江天险”,围歼盘踞在此的越军346师246团、851团3营和河广县的2个独立营,188炮兵团1个混合炮兵营及1个高炮连,以及朔江、让涌公安屯和1个青年民兵冲锋大队。

对越作战中有一道鬼门关,凶险万分,我军只有一人能驾驶坦克通过

朔江是越南高平省广县县城所在,与我国广西靖西县边境接壤,距广西平孟仅4公里。朔江西面、西北面均系亚热带岩溶山地,石山林立、群山高耸、坡陡洞多。朔江东北面是连绵的土山,间有石山,草深林密,朔江南山为土山。平江由我国境内平孟以北地区发源,经朔江流向高平,朔江以北的平江水深约1米左右。从平孟经朔江至墩张,有1条宽几十至几百米的峡谷,谷中的166号公路通往高平。此外,还有波原至马利、墩张至百布、墩张至让涌等3条通向边境附近的简易公路。这些公路多沿山谷或山鞍部绕行。

战前,越军认为解放军只能从平孟方向沿着166号公路进攻,因此将这个方向作为防御重点。这一带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峰叠峦起伏,山上洞连着洞,形成一座座天然的防御工事。越军在公路两侧的山上构筑了野战工事,在伸向公路、谷地的山腿构筑环形堑壕,在平孟正面、长白山东北侧、那良诺东侧高地等便于我接近的地区,设置了雷区、铁丝网、板钉等各种障碍物,并将188炮兵团的1个混合炮兵营加强给246团。越军疯狂叫嚣:当年日军、法军和白崇禧的军队都不曾打通这里,就算给解放军3个月,也休想拿下。

对越作战中有一道鬼门关,凶险万分,我军只有一人能驾驶坦克通过

针对越军的排兵布阵及地形特点,122师师长于新义决定避实击虚,反常用兵,将全师呈一个梯队展开:365团(欠3营)配属坦克3营8连,以及1个地爆排和师防化连侦察、喷火各1个班,在平孟方向115号界碑至朗吉之间佯攻,待我主攻部队成功突破后,首先歼灭马利、吞豆、那杀地域之敌,再沿公路进攻朔江。

364团配属365团3营,坦克3营7连、9连,师工兵连1个排和防化连侦察、喷火各1个班,从孟麻方向109界碑至980高地间突破,首先以部分兵力歼灭那良诺、展览馆、那寮地域之敌,尔后主力从那寮直插墩张,以部分兵力协同366团歼灭坂洋地区之敌,主力转向西面,在366、364团协同下,歼灭朔江之敌。

366团配属1个地爆排和师防化连侦察、喷火各1个班,在107至106界碑之间突破,经让涌村向坂洋方向穿插、迂回。首先在364团配合下,歼灭坂洋之敌,攻占那瓦、坂涯、魁家诸要点,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尔后主力向592高地、那造方向发展进攻,协同364团歼灭朔江及其南山地区之敌。

对越作战中有一道鬼门关,凶险万分,我军只有一人能驾驶坦克通过

1979年2月17日4时40分,我军万炮齐发,开始炮火准备。122师步兵部队于5时发动进攻。主攻方向上的工兵部队在于新义师长的亲自指挥下,在107号界碑至让涌地区为坦克7连、9连开辟急造军路。

17日16时许,急造军路基本抢通。坦克3营营长刘宏生率7连、9连和营部指挥排,共计24辆62式轻型坦克前出。他们刚从107号界碑至让涌地区出境,就发生了意外:越南境内公路系由石块堆砌而成,7连第1辆坦克压上去时引发了道路塌方,被陷住了。7连第2辆坦克施行拖救时,竟然也陷下去了,动弹不得,将前进道路堵得死死的。

对越作战中有一道鬼门关,凶险万分,我军只有一人能驾驶坦克通过

于新义师长获悉坦克无法按计划出境,急令工兵改在108号界碑至百布地区,重新为坦克开辟1条急造军路。2月18日15时许,这条新路基本修通。不过,等刘宏生率坦克7连、9连赶到现场才发现,出境点的地形对坦克兵来说简直是“鬼门关”:这里分成2个大的斜坡,第1坡与第2坡之间有约百米长的空地。

第1坡长约200多米,最陡处约46°,第2坡原为流向越方的一条陡峭的合水线,有3道各长百米的石坎,经工兵爆破抢修形成3道巨大的青石板坡,坡度分别为46°、56°、42°。理论上,62式轻型坦克最大爬坡角为36°,最大下坡角不超过50°。如此陡的下坡路,人都站不稳,坦克3营指战员从未尝试挑战过如此极限,操作稍有不慎,就会车毁人亡。

时间紧迫,容不得坦克3营再寻良策。1957年入伍、参加过1964年全军大比武的副营长李志善“敢为天下先”。他施展出从军22年练就的全部本领,小心翼翼地将座驾安全地开了下去。当他手脚并用,艰难地爬回坡上后,向营长张宏生如实汇报:“坡的确太陡,有些地方根本刹不住车”。

对越作战中有一道鬼门关,凶险万分,我军只有一人能驾驶坦克通过

为闯过这道“鬼门关”,3营决定由驾驶技术最过硬的9连技术员朱江华、驾驶员尹宏生、吴树友组成驾驶组,李志善和9连技术副连长沙洪组成指挥组,采用分段接力驾驶的办法,将20余辆坦克逐一开下坡去。具体分工是,第1段坡由驾驶员尹宏生驾驶,沙洪指挥;第2段坡由朱江华驾驶,李志善指挥;第3段坡由吴树友驾驶。

当时天色已黑,艺高人胆大的3位驾驶员操纵坦克,对准方向后缓缓驶向最陡处,随着重力下沉,并突然加速下滑。此时,驾驶员必须手脚并用,抱紧操纵杆踏死制动器,履带摩擦着石板,迸出的火花犹如一条火龙。滚动的石块撞击钢板发生巨大的隆隆声。坦克就像脱缰的野马般呼啸而下,直至较缓的地段才能刹住车。驾驶员随后下车,将坦克交给下一段驾驶员。

朱江华驾驶的是最险、最复杂的一段路,这段路不但坡度最陡,而且在最陡处的右边有块巨石拦路,工兵又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其炸掉。坦克滑到此处时无法采用制动转向,只能利用两条履带的转速差进行反转向驾驶。可以说是这道“鬼门关”的关键之处。

如果转的幅度稍大,坦克将横过来发生侧翻,造成车毁人亡。如果转的幅度稍小,又无法避开巨石。要想通过这段陡坡,驾驶员不但要技艺高超,还要精神高度集中。

然而朱江华,每次驾驶坦克高速下滑至巨石前时,右手轻带一下操纵杆,车辆反转向左,避开了巨石后又轻拉一下左操纵杆,战车划出一道漂亮的之字形,冲向下一坡段。路过的步兵见了,无不感慨地说:“坦克兵真厉害,战马都不敢走的路,你们却开下去了。”

对越作战中有一道鬼门关,凶险万分,我军只有一人能驾驶坦克通过

驾驶坦克挑战如此极限,非常不容易。3位驾驶员每次完成阶段性任务,重新徒步爬坡时则更为艰难。坡陡得稍一弯腰,鼻子就能碰到坡面,即便是手脚并用,爬上坡后整个人也几乎累散了架。20余辆坦克分段下大坡的行动持续了整整1个通宵。到后来,3位驾驶员得靠工兵们连拖带拽,才能爬回坡上。

懂点军事的人都清楚,41军坦克团3营成建制创造了世界装甲兵战史上的一个奇迹。正因为如此,越军做梦也想不到,解放军坦克部队居然会从一个“绝无可能”的方向上突然杀出。直到战败后,越军俘虏还在说:这根本不可能。

战争结束以后,41军坦克团3营被军委授予“英雄坦克营”的荣誉称号。而三位艺高人胆大的驾驶员也被分别授予相应的荣誉,其中朱江华荣立一等功,吴树友和尹宏生荣立二等功。

本文作者:忘情,“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友情提示:本号已加入版权保护,任何敢于抄袭洗稿者,都将受到“视觉中国”式维权打击,代价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谓言之不预也。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