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登革热,有哪些危害?

宁波牙科许坤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由伊蚊(俗称花蚊或花斑蚊)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当中传播,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登革热的感染性很强,潜伏期很短,大概一周左右就爆发了。登革热流行的季节常是天气湿热、蚊虫滋生的季节,一般在每年的5~11月,高峰期是在7~9月。

感染上登革热会有哪些症状?

1、登革热发病较突然,有畏寒、发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突发高热达到39度以上。

2、皮肤出现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皮下出血点等,皮疹分布在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

3、伴有较剧烈的头疼、眼眶痛、关节肌肉痛、骨骼痛,也会有全身无力和疲劳症状。

4、部分患者会有出血的倾向,包括眼中出血、鼻子出血、牙龈出血,皮肤出现大批淤斑,呕血、便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等。

5、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暂时性休克甚至死亡。

如何预防登革热?

1、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2、储水用的容器一定要加盖,及时清除家居环境周围的积水,从而清除蚊虫孳生地,防止蚊虫孳生。

3、前往热带及亚热带国家旅游或工作时,一定要随身携带驱蚊物品。出行时,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外露的皮肤涂防蚊药物。如出现高热、体痛等身体不适,应立即就医。


Haysham93


“登革”是英文“Dengue”的音译,更早可以追溯到斯瓦西里语,意思是:“突然抽筋,犹如被恶魔缠身!”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发热时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颜面四肢出现皮疹,典型皮疹为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如果未能及时救治,部分患者持续高烧不缓解,或退热后病情加重,可能会发生休克、重要内脏损伤等!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就是蚊子

目前确认的常见传播登革热的蚊子只有两种,它俩有个共同的特征:腿上有白色的斑纹,江湖人称“花脚蚊子”。

一种,埃及伊蚊,主要在广东省等出没,北方的朋友先不要笑得太早,另一种白纹伊蚊,它分布广泛,连大东北都有它的踪迹。

我们该怎么办?

  1. 对付登革热,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

  2.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是登革热的治疗原则。

  3. 预防,尤其是做好夏季防蚊,是重中之重。


儿科医生鲍秀兰


中国的登革热病例大部分在广东,广东的登革热病例大部分在广州,广州的登革热患者大部分就诊急诊科,作为广州的急诊科医生,夜鹰对登革热病例非常熟悉。

2014年广州曾爆发登革热大疫情,数万例患者,急诊室真的被挤爆了。

好在登革热虽然经蚊子传播,容易形成疫情,但国内的登革热多属于轻症病例,危重病例极少。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本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系由伊蚊传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


患者起病高热,少有咳嗽流涕,即使用退热药,效果不好,发热反复,早期可以通过检测登革热抗原诊断,大约5天机体会出现登革热抗体阳性,患者如果白细胞下降,抗感染能力低;部分患者血小板下降明显,出现脏器出血表现,如果出现颅内出血,就会危及生命。

登革热没有特殊治疗措施,基本对症退热、补液治疗为主,一般7-10天患者逐渐就会自愈。

答主:自媒体@急诊夜鹰


急诊夜鹰


依据于宝安疾控宣传资料官方统计,大家可以了解并宣传登革热知识,学习预防登革热办法。




因此,市民去公园游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穿浅色的长袖上衣和长裤,将驱蚊剂喷在头、手臂、腿部等裸露部位,一般每 2~4 小时需要补喷一次。

2、尽量避免在凉亭、绿化带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并且远离积水、废旧轮胎等容易滋生蚊子的地方。

3、一般上午7~10 点、傍晚 4~7 点是伊蚊出没的高峰时段,这些时间段就尽量不要在公园溜达啦。




建筑工地是防控登革热的重点区域,建筑工地人员密集, 流动人员较多,卫生环境较差,稍不注意,很容易孳生蚊虫、传播登革热。

因此工地居住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搞好卫生,清除积水

清除可积水的容器,如不用的花盆、轮胎等。花盆托盘不积水,如有积水及时清干。一些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应每隔3~5天更换水洗瓶、清理根须。清除不用的瓶瓶罐罐以及餐盒等垃圾。填平坑地面坑洼处,防止积水。

2、准备防蚊物品,做好个人防护

应使用蚊帐,安装纱门、纱窗等物理屏障,适时使用蚊香、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等进行化学灭蚊。

3、及时就诊

一旦出现发热、关节或肌肉痛、出疹或结膜出血等疑似登革热症状,要尽快去正规医院就诊。


快乐之奖


登革热高发期是每年的7~9月,主要由伊蚊传播,我国流行地区是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最近就是高发期了,前几天物业还过来挨家挨户检查是否有水生植物,怕长蚊子。

登革热有哪些危害?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人为主,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以儿童为主。

轻度的登革热可以自愈,但是仍然有一定比例的重症登革热患者死亡。不过,每年登革热流行的时候,各地区很重视的一大原因是患者会作为传染源。


如何预防登革热?

1、要做好传染源的管控,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等工作,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且进行隔离。

2、要切断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也就是防蚊、灭蚊、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改善卫生环境,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登革热高发期,应穿着长袖衣服、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和衣服上,涂抹或喷洒蚊虫驱避药物。晚上睡觉最好做好蚊虫的防护工作,装置蚊帐或防蚊网。在流行季节少到植物较多的,户外、野地等地方逗留。

4、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医聊健康


您好,什么是登革热,有哪些危害,关于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很多医学资料,找出来最能帮助你的答案,请参考如下内容,欢迎与我交流。

什么是登革热:原因,治疗,症状,预后,生存率,预防

什么是登革热?

病毒导致我们地球上存在的大多数疾病,其中一种是登革热。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给人们的疾病,通常由黄病毒引起。登革热的特点是温度通常高达104°F至106°F,伴有严重的关节疼痛,头痛和皮疹。登革热也被称为骨折疾病,因为它表现出严重的关节疼痛。主要发生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每年有数百万人患上这种登革热。

导致登革热的原因是什么?

有四种不同的登革病毒由蚊子传播。通常将登革热病毒传播到人体并在人类住所周围居住的蚊子是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登革热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其RNA链作为其基因组成,需要蚊子和人类完成其生命周期。当一个人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病毒并且蚊子叮咬它们时,蚊子会感染登革热病毒。登革热病毒也可以感染来自其他来源的蚊子,蚊子在整个一生中都会受到感染。由于这种登革热感染的蚊子会叮咬你,你会感染登革热。当登革热开始消失时,这意味着身体已经对病毒的特定血清型产生了免疫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已经对这种病毒的三种血清型中的其他血清型产生了免疫力。由于它们之间存在足够的抗原差异,因此您可能会不止一次地感染登革热。

登革热的病理生理学

登革热由来自相同黄病毒科的四种不同病毒引起,其具有密切相关但抗原性不同的血清型DENV-1至DEN-4。病毒通过伊蚊(Aedes)蚊子传播到人体,它们起到载体的作用,不受病毒的影响。这种雌性蚊子是白天饲养者,一般咬在颈后部和脚踝上。他们在血餐期间很容易被打扰并转移到另一个人,使他们成为矢量。因此,在同一家庭中,经常可以看到在24至36小时内发生登革热感染,可能是由同一只蚊子感染。

登革热:在3至7天内,症状出现在感染者身上,发烧持续约7至10天,在许多情况下完全恢复。温度高达106°F。儿童发烧的频率更高。可以看出发烧在一两天内消失并再次出现; 因此被称为鞍背热。

登革热出血热:这是一种罕见的情况,其中发烧的特征是血浆渗漏。在严重和极端情况下,发生循环衰竭,导致8至24小时内死亡。

登革热的症状和症状有哪些?

在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一个以前未接触过该病毒的人后,登革热的症状和症状在3至15天内开始在患者体内发展。有可能在轻微的登革热病例中,患者根本没有任何体征和症状;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登革热有一些常见症状,例如:

  • 高温,温度上升至106°F。
  • 严重的骨骼,肌肉和关节疼痛是登革热的一个特征。
  • 头痛。
  • 全身皮疹普遍存在。
  • 眼睛后面的疼痛。
  • 发冷。
  • 登革热经历呕吐和恶心。
  • 登革热也可见淋巴结肿大。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登革热症状在治疗后一周内消失。

登革热的一些严重症状包括:

  • 口腔和鼻子大量出血。
  • 皮肤下出血。
  • 严重的腹痛。
  • 肺,心脏和肝脏问题。
  • 持续的呕吐问题。

登革热出血的问题与血管在这种疾病中受损的原因有关,而血小板则起到形成血栓以防止出血的作用和责任,登革热的数量显着下降。因此,出血成为登革热的持久问题。这种情况称为DSS或登革休克综合症。

登革热:流行病学,预后和生存率

全世界有超过5.2亿人患有登革热。但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登革热的发生率最高,而在英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则非常罕见。印度次大陆,中国,东南亚,墨西哥以及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其他地区,以及气候炎热潮湿和人口密集的非洲国家,登革热病例最多。

由于病情严重,全世界约有50万人需要住院治疗。但是,如果提供足够的治疗,登革热不是致命疾病,死亡率低于1%。虽然每年全世界约有25,000人死于登革热,但这是因为治疗延迟或没有提供正确的治疗。

如何诊断登革热?

登革热的一般诊断测试是:

  • 血液和凝血试验检查登革热病毒及其类型。
  • 临床检查患者,检查登革热的体征和症状。
  • 检查血压并做胸部X光检查是否有登革热出血热的可能性。
登革热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登革热没有具体的治疗方法,因为这是一种病毒性疾病。登革热会逐渐消退。进行对症治疗以缓解登革热的症状。医生开了一些药来减轻疼痛。喝大量的液体也很重要。休息在登革热中很重要,以确保病情不会恶化。即使在登革热的温度开始下降之后,登革热的恶化感也开始复发,需要住院以预防和控制登革休克综合征和登革出血热的发生。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的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如何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媒介蚊子的一般预防方法是:

  • 管理环境,消除登革热蚊子茁壮成长的有利气氛。
  • 清洁水涝和覆盖储水容器有助于防止蚊子滋生和预防登革热。
  • 处置固体废物有助于预防登革热。
  • 使用蚊帐,穿着全套和有盖的衣服。
  • 使用杀虫剂,驱蚊线圈和液体,以防止登革热。
家庭补救措施:用木瓜叶管理登革热

患者总是试图寻求家庭疗法以应对巨大的疼痛,血小板计数急剧下降以及登革热发烧至高温。在这种情况下,发现在登革热的各种病例研究中非常有用的一种家庭疗法是使用生木瓜叶的汁液。

虽然没有科学证据证明这种替代治疗方法和登革热的家庭治疗方法,但许多研究和案例研究表明,在使用木瓜叶汁的一天内,血小板计数会有所增加。只有木瓜叶的叶状部分,没有茎,建议通过布过滤器捣碎并过滤,并在每餐后吞咽。每个木瓜叶通常给一汤匙果汁,建议每次给两汤匙木瓜汁给登革热患者。要记住,木瓜汁不会煮沸或煮熟,甚至不会与热水接触,因为它会失去力量。

在正确的时间开始适当的治疗登革热并不是一种无法应对的困难和复杂的疾病。通过预防措施,可以避免登革热。然而,如果发生登革热,治疗,护理和家庭疗法可以很快治愈这种疾病。


医疗器械观察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虫媒传染病,经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夏秋季节高发。



宁波牙科许坤


2019年WHO公布了全球健康面临的最大威胁清单,出人意料的是,登革热排名居然超过了艾滋病!每年全球估计有四亿人感染登革热,大约一亿人发病,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虫媒传染病!




什么是登革热?它有哪些危害呢?刀刀为您揭示登革热的奥秘!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病毒一共四个类型,均可传染给人,其中,二型重症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其他型。登革热的急性发热期,可以出现发热,畏寒,体温可以达到40度,并可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在我国各省均有登革热的病例报道,其中,广东,云南,福建,浙江,海南等曾发生登革热地方性流行。

登革热的传播



登革热的传染源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登革热病毒感染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及带病毒的媒介伊蚊是登革热的传染源。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传播媒介就是埃及伊蚊和和白文伊蚊。

登革热的易感人群

人群对登革的普遍易感,但感染登革热之后,仅有部分人群发病。

针对登革热的治疗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为主,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

一般情况下,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清淡饮食。做好防蚊隔离及退热措施,不宜过早下床活动,防止病情加重。同时给予退热补液镇静止痛治疗。

登革热的预防

目前来说,最有效的预防登革热的方法就是灭蚊!



1.改善居住环境,妥善处理固体废物,清除人为造成的水池水沟积水等,防止蚊子进入产卵的栖息地。

2.增强个人家庭防护措施,及时安装纱窗,门纱帘,外出的时候注意穿着长袖衣裤。

3.通过媒体普遍宣传,提高社会全员参加防控登革热的意识。

4.对登革热患者进行认真地临床检测和管理,以防止他们成为新的传染源。

人类曾经战胜天花,霍乱等病魔,面对登革热,我想我们只要冷静地面对困难,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战胜登革热指日可待!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金色柳叶刀


2019年是登革热的高发年份,东南亚及西太平洋许多国家爆发了严重的登革热疫情,2019年2月,菲律宾中维萨亚地区共发生3076例登革热病例,与2018年同期相比高出215%,其中24人死亡;孟加拉国2019年已报告的登革热病例达1.5万余例。 而在我国,目前输入性病例依然是我国登革热发生的主要原因,个别地区也引发了当地病例的发生。那么登革热到底是怎样一种疾病,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属引发,共有4个血清型,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并引起严重甚至致死性疾病。登革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登革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可达全体人群的1/3,可能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对于本病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感染一种病毒型产生的免疫对同型病毒免疫力可持续较长时间甚至终生。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5~8天。登革病毒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程分为急性发热期、极期及恢复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又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

本病患者通常以发热急性起病,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型。发热时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急性发热期一般持续2~7天,于病程第3~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本病发展至极期可出现严重出血、胃肠道症状、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之后2~3天,患者病情好转,进入恢复期。 多数患者表现为普通登革热,可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少数患者发展为重症登革热。若治疗不及时,则可能出现中毒性肝炎、心肌炎、急性血管内溶血等并发症。

阻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者是预防本病的基础。具体措施包括积极清除居住环境及其周围无用的储水容器;做好居家清洁和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家居环境积水;定期更换花瓶中的水;家用水缸、储水池应加盖并定期清洁;安装纱窗纱门、蚊帐,防止蚊叮咬;野外活动或作业,使用驱避剂,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卧床休息,并清淡饮食。


男科王传航教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者接触传播。比如每年的6月~11月是登革热在广州的主要流行季节,高峰期为8月~10月。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登革病毒而发病。

市民在公园内阅读防治登革热的知识。

登革热发病较突然,有发热、头疼、眼眶痛、骨关节和肌肉痛、皮疹出血(皮下出血点或流鼻血)等症状,发热1~2天可达39℃~40℃,严重的患者会出现休克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对于登革热,未有特效抗病毒药物,但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进行止疼、补液、中医药辨证施治等支持治疗,一般五天到七天就会好。

传播:花斑蚊是“罪魁祸首”

白纹伊蚊在广州俗称花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成蚊主要在白天活动,并叮咬人;且白纹伊蚊必须将虫卵产在水中,虫卵也需要在水中才能发育为幼虫和蛹,室内外各种容器积水也就成了花斑蚊繁衍的绝佳“温床”。

工作人员在公园内灭蚊。

因此,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措施是做好防蚊灭蚊工作,最关键是在于环境卫生治理和清除积水,无积水就无蚊虫,无蚊虫就无登革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