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作文语言更灵动鲜活?

用户5547794389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老穆认为,作文要想得高分,一定少不了出彩的语言!在一篇作文中,出彩的语句不必很多,但一定要有几句能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的。只有这样,才堪称佳作!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通篇语言都比较质朴,但在“父亲买橘子”片段,作者巧妙地使用了一系列动词,从而让文章出彩,让人过目不忘!

具体内容如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作文要想得满分,在发展等级分上,应该做到哪些呢?老穆就来告诉大家!

【1】 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 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 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语言富有表现力。

【4】 有创新

见解新颖,构思新巧,推理想象独到,个性色彩鲜明。

今天,咱们着重来聊语言!

老穆认为,你的考场作文语言之所以不出彩,大概有两个方面原因:

【1】有语言功底,但不会运用技巧。

【2】语言功底弱,且不会运用技巧。

接下来,穆老师就教给大家一些让语言更灵动鲜活的方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接着往下看!

【1】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设问、反问、引用……

【比喻】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而我则认为,奶奶给予的爱,就像是一杯刚冲好的糖水,虽然只能给人以温暖和清甜,却能滋润人的心田。—《收藏奶奶的爱》


【拟人】雨势并不减弱,它欢快地在空中舞蹈,打湿了门前的小花小草,打在了湖面上,荡起了阵阵涟漪。——《守望》


【排比】刚踏进初中的我,真的不知道闻老师为什么要带我们去书店买书,为什么舍得每周拿出两节课让我们读书,为什么每天的语文作业总是“随笔一篇”。——《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


【引用】不知怎么,想起一首诗,不知有没有记错: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可否应景?艺人做活,隐者采药,相差仿佛吧!——《云深不知处》


【2】善用联想想象

【例举一】那一年,我8岁。小小的我,像是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没错,就是这样的。我清楚地记得,外婆去世的那天晚上,我梦见外婆就站在我面前,手里捧着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大米饭的洗礼》

【例举二】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春》


【3】精选动词

对于父亲最早的印象,便是“夏日捉知了”。炎炎夏日,他左手抱着我,右手举着竹竿,在屋后的树上摇来晃去。至于抓到了没有,我早已忘却,但父亲高大宽阔的胸膛,却暖了我三十年。——老穆原创《八百里的父爱》


【4】精选形容词

我迈着欢乐而又担忧的脚步走进家门,对着那一向很勤俭的妈妈,喉咙却仿佛被棉花塞住了,半天吐不出个字儿来,可又害怕明天仍被笑话,许久之后,我才慢慢地张开口:“妈,我……我想……想买一双新鞋……子。”——《原来,我是如此任性》


【5】精选叠词

几场好雨过后,小小的四合院中,都是花花草草,绿油油的、香喷喷的、湿漉漉的。——邓云乡《儿歌》


【6】精选色彩词

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石崖上的枣树》


【7】精选词语、成语

每次,我带着虔诚的心,光临彼境。山水绿开,层花欲燃。它轻歌曼舞,步步生莲。——《做个有心人》


【8】适当使用文言(文白相间)

夏天天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用不着等什么“油然作云,沛然作雨”,头顶上一片黑云,西北风一卷,“噼里啪啦”就下起来了。——邓云乡《儿歌》


【9】长句与短句

相属的板车,彼伏的吆呵,一路的葱蒜,噼噼叭叭的煎油声,勾着所有途经的味蕾,而女人的店也在其中。——《朽叶的栀子花》


【附】老穆原创作品赏析——《蜜蜂来过》(原发表名:茉莉王)

1、时值深秋,身体抱恙,难得回老家修养一段时间,闲来无事,重操就业,心织笔耕。

2、书桌临窗,窗外有山,山显得异常寂清,像一条生了锈的铁链,拴住这里的村庄许久许久了。   

3、伏案而坐,执笔沉思,或许是许久未曾动笔,文思如梗,流将不出。怒弃手中笔,长叹一声,点一支烟,望着窗外的大山,陷入了沉思。      

4、不知过了多久,隐约听见"嗡嗡"地声响,顺声望去,小蜜蜂!我禁不住叫出声来。但见它用头在落满灰尘的玻璃上撞来撞去,似乎是在向我求救。我心头猛然一惊,脑海闪过许多词汇,"深秋","冷风","落单","无助"?      

5、想到这,我连忙起身,拉开了好些年都未曾打开过的窗户,一股股冷气袭来,我欣然的望着眼前这位小家伙,仿佛它是我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般,我连忙伸出双手,招呼它进来,然而结果出乎意料,它并未像个饥寒交迫的孩子一般,直接冲进来,问我要这要那,而是飞走了。   

6、望着它远去的身影,我不禁暗暗自责,失望的关上窗户,回到书桌前,继续埋头,冥思苦想。似乎是那只小蜜蜂给了我灵感,但见笔尖在纸上飞快的划过,发出优美的声响。

7、"嗡嗡……",小蜜蜂的声音再次响起,我又好奇的抬起头,望着眼前黄褐色的小精灵,我的眼睛变得深邃……

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出于同情,我再次站起身,将窗户打开,可结果跟上次一样,小蜜蜂再次飞走了,或许是害怕的缘故。

9、如此这般,一连好几天,每天都可以在窗口看到那只可爱的小蜜蜂,渐渐地,我已习惯了这位陌生来客,它似乎也渐渐熟悉了我,于是我作出了一个决定,以后再也不关窗户,随时欢迎这位精灵进来。

10、然而有一天,我望了整整一天,也不见那只小蜜蜂的身影,我开始焦躁不安,过来一会,再也按捺不住焦躁的心情,于是放下手中的笔,去窗口一看究竟。   

11、两只小蜜蜂死在一起,紧紧地!我久久没有动弹一下……   

12、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沉浸在小蜜蜂的伤痛中,小蜜蜂是在用最后的生命去守候、去等待、去坚守,不肯离去,这种情感,作为人类的我们,又会引发怎样的思考呢?


【结束语】古人写诗,尚且“两句三年得”;古人炼字,往往“捻断数茎须”。如今我们写作文,有何资格不去锤炼我们的语言能力呢?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清楚了吗?加油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老穆说语文


文章生动的关键是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使所描述的对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把所阐发的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彻,以增强说服力。

写文章要选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那一类词语,用词精当,鲜明生动,富于变化,增添文章的文采。最准确精当的词语一是靠积累巧借,如果平时有意识地准备些词语,则会在作文时词语生动。如:推崇毅力用“磨穿铁砚”,写时间之快用“白驹过隙”,述悲痛之极用“泣血捶膺”。若有意识地准备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成语、俗语,在行文中哪怕贴切地用上三两个就可能达到词语生动的目的。二是靠推敲锤炼。推敲锤炼,就是对意义相近的若干词汇进行大小、分寸间的细致比较和挑选。如“僧推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在语言表达中,使用一般的词语,可以凭借语言的基本功迅速解决,而关键的词语,则常常需要仔细斟酌,有时甚至必须反复推敲锤炼。

1、精心锤炼动词。

动词是文章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车门一打开,人们争相往里拥,抱着孩子的妇女费了好大劲才挤上来。上了车的人快速抢那几个不多的座位,一位白胡子老头刚挪到空位前,行动敏捷的红脸大汉已经补满。乘务员用嘶哑的声音为老人和妇女喊坐,窗前的几个青年装着没听见,若无其事的欣赏风景。最后,一个小学站起来,钻过人群,让抱孩子的女人坐下。一个男青年终于忍不住了,拉着老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上面几句动词运用很精彩,根据人的形体不同,心情不同,选用的动词也不同。胖子用“补”、妇女用“挤”、小学生用“钻”、老头用“挪”、男青年用“忍”,这样不仅用词准确而且生动形象。

“爷爷躬着身子,站在老树下,呆呆地目送远去的孙子。”

“爷爷的身躯弯成一轮新月,倚着老树,呆呆地望远去的孙子。”

前者用语过于直白,而后者用语则显生动、形象,把爷爷那种苍老、有情的形象生动地描摹出来。

鲁迅先生的《药》: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的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点地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这里表述手的动作其准确程度、生动程度几乎达到无可更改的地步。其中“摊”字把刽子手索款的架势活现了出来;而“抢”、“扯”、“裹”、“塞”,既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手所触到的四个不同对象,又贴切地表现动作的急迫利索。而“抓”又体现刽子手对金钱的讹诈式攫取。

2、精心锤炼色彩词。

色彩词语多是形容词或形容词的短语,有时也用叠音词。色彩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绘画美。叠音词可以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细腻浓烈,增强语言的意境美。

走过茂密的竹林,眼前一亮,羊角山由粗到细挺拔在山峰上。穿过蜿蜒而上的植物长廊,伴着一阵阵扑鼻而来的芳香一直爬到山顶,就好像到了如梦如诗的仙境一般。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展现在眼前。百合花树上有许多婀娜多姿的百合花,它那娇弱的身子,随着清凉的春风翩翩起舞,令人陶醉!羊角的右边还有一座婷婷的少女雕像,耸立在羊角旁,雕像顶上长满了绿茸茸的小草,好像给少女戴上一顶小帽,为她遮阳挡雨。羊角有了百合树和少女雕像衬托着,显得更美丽!

3、精心锤炼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

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能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美。成语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简洁,意义蕴丰,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成语的连用有时还可以有增强情势的效果。

“海瑞身处尔虞我诈的官场,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屈原居庙堂之高而不随波逐流,被流放却赢得千古悲风。诸如此类,俯拾即是。古人尚能‘出淤泥而不染’,难道我们今人就不能做到吗?”

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几个成语,揭示了古人的风采,也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掌握丰富的词汇是“运用”的先决条件,怎样运用?无非是对已掌握的词语进行辨析和选择,选择运用得准确,恰如其分,往往化腐朽为神奇,是做到生动有文采的第一步。如果用词不准确,那意味着与生动、有文采无缘。

5、运用古语和典故。

古语和典故是中国文化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宝贵语言财富,也是我们今天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看下面两例:

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的凛然不惧。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以上两例一是明引,一是暗引。明引是将原文不改动的引出来。后者是取其“人尽皆知”的一部分,或者分开来直接使用。


97高老师


每次习作后“语言不生动”的批语像恶魔一样跟随我们;气愤,搜肠刮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憋”出的自以为不错的“佳句”,竟让老师“视而不见”,无声地“枪毙”了!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呀,语言不仅仅是作文的外衣、包装,它与作文的思想、事物的形象密切相关。有了新颖的题材、巧妙的构思,还需要生动传神、富有魅力的语言,才能把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真情实感充分地表现出来。<




balabalabala


以我之见

一篇好作文的一般标准:

文面洁 语言美

结构新 思想深

那么,要表达“春天快要来临”,该如何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呢?

经典美文赏析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选自-朱自清《春》

我们分析一下,这段文字作者从哪些方面,运用什么手法把“春天已经来了”的意思写活了的呢?

绘声

绘声,就是使用富有表现力的拟声词。上面文段中,蜜蜂“嗡嗡”的声音就是“绘声”。

绘色

绘色,就是遣色彩于笔端。在作者笔下,桃花像火、杏花像霞、梨花像雪,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面,绘出了生机勃勃的春景。

绘态

绘态,就是抓住景物或人物具有特征的动作神态。成千成百的蜜蜂 “闹着”、大小的蝴蝶“翩翩起舞”、草丛里的花儿在“眨眼”。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出了不同的物象,使其姿态万千,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可见,加强绘声绘色绘态的写作训练,可使语言具有画面感、立体感,从而增强文章的语言表现力。

冲关技巧:如何让文章靓起来

1、善用修辞,形象描绘。

把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画面和形象加以表达,使语言具有画面感、立体感,从而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

运用“反复(叠词)、拟人”等修辞,可以使语言更加形象、让人产生联想、想象,有审美效果。

2、善引佳句,增强意蕴

例如1:

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蓝波;是志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和风细雨;是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柔情朦胧;是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莺啭花香。

3、巧用铺垫,逐句深入

文似看山喜不平,如果采用铺垫的手法,先确定好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接着由此展开联想,从不同角度进行铺垫,然后推出自己要表达的中心句,这样就更有韵味和文采了。

生活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大学,我们看人看事的语言和神情姿态会将思想情感表达出来。

现实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是实实在在的世界,是可以感知可以触摸的世界。

同学们可以从身边的美文中学习积累许多东西,如:冰心、余秋雨等文学家的作品中得到熏陶,也可以到生活中去领悟,希望大家加强训练,多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引领大家认识世界,提高作文水平。


一只遨游的猪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疼。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的作文依然是废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无丝毫新鲜感。众所周知,这是传统写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使然。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让作文“鲜活”起来。

一、 走进学生的生活

小学传统的一篇作文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教室完成,指导、拟稿、修改、篆写。似乎学生习作所需信息全部储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样看来,学生在习作指导的课堂“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应是情理之中。从这个角度看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是我们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写作源泉——生活。因此习作教学首先打破“一篇习作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沿袭了几十年的教法,而让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习作指导首先要做“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单元教学之前,甚至开学伊始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因此,一篇习作的练习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两周,甚至一个月,学生所写之作便是他们生活中的积淀。

二、 激发学生情感

法国启蒙思想家 德有一句名言:“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由此,完成一篇佳作,它必须是学生情感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内在的词汇若没有情感驱动只能永远保持沉默。只有学生胸中有情,才有可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下笔才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如习作“成功的体验”,教师用人人皆知的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个瞬间,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的那个场面,唤起学生的回忆,交流学生所取得的成功,激起学生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自豪之情,引发情感兴奋,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让所有学生进入“我要说”,“我要写”的精神状态,这样学生的情思得以自由放飞,学生的习作就充满情趣。如某同学说:“今年运动会,我跑400米,当我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战胜疲劳,取得第二名为班级争光时,赢得了同学们的喝彩,我感到成功的快乐。”某同学说:“大课间操增加了武术操,我接受能力不强,动作不协调,通过努力最后终于合格了,老师表扬了我,我感到非常高兴,同时增强了我的自信心,鼓励我不断向新的目标前进。”……

三、 鼓励个性表述

1、抒发真情,作文应该是学生生命的独白,心灵的对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因此作文教学要努力与学生的经验和情感沟通起来,引导学生注意细致观察,体验生活,用自己的话写出真体验、真感情。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实话实说的氛围,采用课堂读学生的习作的形式来慢慢地引导学生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教师要精心挑选学生的习作,有的文字虽稚嫩朴质,但事件真实可信,流露的情感真挚自然,就要在全班学生面前朗读展示,以此来唤醒、影响更多的学生。

2、自由选材。“自主写作”是语文课标写作教学方面很核心的一个思想。自由选材应该是自主写作的一种表现。教师要告诉学生:一个自然景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缕难以察觉的情思,都可以引发人的写作欲望,都可以写进作文,作文写作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自觉领悟思考,才会获得新的认识和提高。

3、自主表述个性语言。由于个性不同,知识背景、经历不同,小学生的作文在语言表达上也体现了不同的个性。各具个性的语言在作文中最富有生命力。个性化的语言运用,能增强作文的个性化和生命力。当学生说出有个性的语言,写出实话实说的作文,教师要加以鼓励,对个性化语言的闪光点和哲理性警句要加以点评和升华。学生想怎么写,就放手让他们大胆去写。只有让真情流露,内心的表白、个性的语言成了作文的交流,才是个性体验和个性写作的真正开始。

四、 发挥评价功效

1、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翻开一个班的作文便可发现,得“A”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得“ C”的甚至“D”的跳不出“C”与“D”的圈,一个习作总是得“C”与“D”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在被一个接着一个的“C”与“D”中击得粉碎,而远离成功的彼岸。因此,教师应采取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1)、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级的标准不同。(2)、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的,如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能把一个句子写完整,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把一句话写具体,再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2、指导性批阅,促进形式再发展。作为一种作文评价及反馈的传统方式,给作文写评语仍然被语文教师广泛应用。那么批阅这一环节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最普遍是通过评语,指导学生再修改、再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评语面对学生,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例如:“你丰富的想象让人着迷,我想看到故事结尾。”“你的词汇特别丰富,但这个词要推敲一下。”“如果不是那些错别字捣乱,你的习作将是一篇优秀作文。”“在此处加入动作描写,你的作文将更漂亮。”……这些评语因文、因人而异,凝结着老师的智慧和情感,既能给学生以自信心,又能给他们引导和矫正,更能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再一种形式是面批,当面指导。其次就是再次对具有典型的习作进行集体点评。

五、 提倡以学定教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回忆一下小学一般习作指导流程,审题指导——选材指导——表达方式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练习。不难发现,这种流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而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从审题到选材,甚至如何表达,却被“辛苦”的教师所代替,习作思路被教者所匡定,学生接触到题目后,还没有来得及有自己充分的思考,教者就“及时”作指导,这样使学生在习作时都努力体现教者的思路,表达出教者的观点,导致学生习作“千篇一律”,而学生创造性在这“千篇一律”中被扼杀,这样的习作练习学生不怕吗?

那么,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实践初探:“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撰写——再改……,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甚至在校外,置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在改正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的以学定教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这样“从学生中来”的有针对性的具体形象的协作指导,学生易于接受。当然,学生的习作会“鲜活”起来。


益者新语


首先,你要会观察!这是写的前提!没有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即使你背太多的好词佳句也不会有很好的表现力!因为你不会灵活运用!

其次,才能进去写的过程!真正写起来那就要靠练习了。

如何练习?

1.先尝试写自己喜欢的小片段,例如你比较喜欢写景,那么就重点练习写景。字数不要太多,但必须精美!每个字词都要斟酌!坚持一段时间,保留一下来,再回头读读,发现你会有进步!至于多少数量,因个人而定!没有死规定!

2.上难度的训练!灵感训练法!一旦有灵感有想法马上提笔就写,不是在手机,不是在电脑,而是在纸上!!!!!抓住契机,描写句子要加入形容词,更要真情实感!你观察到什么就用你的视角表现什么!

3.第三个阶段,强迫式训练!练习自己最不擅长的片段!仿写会有效果!专门挑选好的文章,需要鲜活的,你就换个主题再仿写!写得多就有效果!

最后,总结。练习语言就如在今日头条里,写文章,回答悟空一样!爱好是第一位!第二就是用心学!第三就是坚持!没有别的捷径可走!

祝你进步越来越大!希望对你有帮助!

☺☺☺你试着描写一下这幅图吧!


我是帅帅妈


对于大部分同学,可能积累了很多的词语和句子,但是到写作文时,仍然感到力不从心,脑海一片空白,如何在写作文时能够把积累的词和词语运用到恰到好处呢?


“奶奶说我是一颗小小的开心果,总能使她满是皱纹的脸,绽开欢乐的花朵。”这是初一学生的作文《我的奶奶》中的一句。小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祖孙之间的亲情很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像这样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亮点,也是我们可以模仿的地方,因为它简单易操作。

这就是一个句式,只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人物及其特征换一换。写句子变成了填空题:()说我是一(),总能使他她(),()。 比如可以把它转化到爸爸的身上:《我的爸爸》--“爸爸说我是一只快乐的百灵鸟,总能使他满是烦闷的心,燃起奋进的火苗。”《我的老师》--“老师说我就是一枚解语花,总能使她平静的心湖,泛起无边的涟漪。” 这是一类情感类的仿写,只要记住句式,多多练习,这个句子就属于你的了。因为用得多了,你就会手到“句”来。


另一类是哲理类的句子。很多学生困惑,哲理句怎么仿写,这只有有思想的人才可以写出来。老师告诉你--非也!比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个句子尽管选择的是一个小小的野花,但是却表达了同人类一样的不要孤芳自赏,要谦虚谨慎的品质。

如果在我们作文里,通过叙事写景的文章,在文章中写到这样的句子,就是大大的亮点,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事实上依照例句,我们也选择其他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句话换成填空题:“(),你()时,()便()了!”并且还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格。 比如:“小小的蜡烛,你燃烧自己时,世界便光明了。” 符合这个句式,并且含有很深的哲理。


可以用到作文里来比喻老师、志愿者们、边疆战士、默默无闻的英雄们等。 再比如“笼中的鸟,你安于现状时,自由便夭折了。”这句也符合这个句式,并且含有很深的哲理。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这个句子在作文中可以用来比喻我们生活中的谁? 许多同学面对写作时很无助,觉得就是写不出好句子来,或者写出的句子很平淡,就像在记流水账,还有诸多语病存在,导致许多同学频频失分,成为一大忧患。 而仿句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只要找到优秀的句子,模仿他的句式或者他的写作手法,就可以使我们许多同学的创意和才情有了更多的表现空间。因为写句子变成了填空题。其实,只要我们掌握方法,发挥想象力,完全可以把它牢牢的拽在手心。


李哥排列三


深圳小作家作文阅读写作专职教师,四位一体作文教学法创始人,深圳小作家作文教学辅导团队负责人,先后在语文报,青年文摘,意林等权威杂志期刊以及校园文学刊物发表多篇教学文章,在中小学阅读写作教学辅导方面有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 ,尤其在小升初、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与写作有着非常独特的快速提分辅导经验。



一、引人注目的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是生动传神还是黯淡无光,是善睐的明眸,还是呆滞的鱼眼,给人的印象可谓天壤之别。它又是“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 窗口”,透过这扇窗,让人感到一股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眼前为之一亮,见后怦然心动,一见钟情。



巧用古诗词名句,名言警句。古诗词名句,名言警句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文学素养,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如一位同学写一个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同桌,拟题“ 何处是归程”,把对同桌前途的担忧之情表达得委婉深沉。再如“ 人生是花,爱是花的蜜”“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等。

活用歌名歌词、广告语。脍炙人口的歌曲,它们的名字或是歌词曾在人们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都是词作者精心的锤炼,巧妙的引用或化用,定会带来美的享受。如“ 从头再来”“ 阳光总在风雨后”等;有人说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广告时代,无论何时何地,不论何种媒体,你随时都可能会见到广告的影子。一些富有创意的广告词给人的印象更深刻。如“ 我选择,我喜欢”“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等。

妙用修辞。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使用修辞,能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隽永,锦上添花。考场作文如能善用修辞,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化静为动,使你的语言鲜活灵动,魅力四射,从而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如“ 让我和你一起飞”运用拟人手法表现音乐对年青人的吸引力;“ 阳春白雪的孤独”运用借代手法写高雅音乐在市民中的尴尬地位。这些标题的确活泼开放、清新脱俗,给人以文采飞扬、耳目一新之感。



二、恰到好处的导入新颖脱俗的开头

往往给人清新、洒脱之感,形式多样,色彩纷呈的导入会形成一股强大的视觉冲击波,以达到先声夺人的目的。运用题记。题记具有意蕴丰富、情味绵长的特点。巧设题记,可创设情境,开宗明义,还可透视亮点,展露才情。如“ 有一种高度,不是尺寸的攀比,而是酝酿的果实。”“ 生命已经打开,你需要哪种精彩。”等。 巧设悬念、景语烘托、妙语感悟等导入。使用这种形式可吸引读者,以达到欲罢不能的效果。如“ 第一次回首,从不了解你的美丽;第二次回首,从不了解你的温柔;第五百次回首,对你的一切还是那么模糊。”



三、丰盈灵动的主体

考场作文中,主体部分的语言最能体现考生的基本功。丰美的词语,飞扬的文采,灵动的语言,读起来如风行水上,给文章增添了无穷魅力。整散结合,打造语言的音韵美。文章要长短结合,整散相间。长句悠扬,余音袅袅;短句铿锵,玉盘落珠。如以“ 微笑”为话题作文,考生在形式上大胆创新,让阅卷老师更爽目。“ 怀着一颗赤忱的心,毫不掩饰的,将你最灿烂的微笑撒播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散布在生活的每一个空间,你的生命,会因此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微笑吧,你会发现这是多么高尚的美德—— — 跌倒时,它会给人阳光般的援助;迷惘时,它给人们波涛般的勇气;失落时,它给人们清风般的慰藉;冲动时,它给人们天空般的胸襟。

巧借幽默,增添文章的情趣美。在考场作文中,如果我们在把握好文章主题和内 容 的 前 提 下 , 采 用“ 大 词 小用”、“ 褒词贬用”、“ 行语移用”、“ 成语活用”等方法让我们的作文充满幽默情趣,从而使文章新颖别致,情趣顿生。融入思考,散发语言的哲理美。如果我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深刻思考融入作文,并且能用精练、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显现这样的思考,文章就会意蕴优美,富有哲理,从而使文章意味悠长。如以“ 读书”为话题,考生这样写到:书是一座山,前人经验的山;书是一片海,无限知识的海。以这样大气的文笔,深刻的思考,展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四、精炼有力的结语



恰当升华,以求其深刻性、回味性,或戛然而止,或回应开头,或深化主题,或启人心智等。如“ 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神奇的,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品味自然,不就如同品味生活了吗?用“ 尾记”或“ 后记”的形式作结,或与“ 题记”遥相呼应,浑然一体,或巧妙点题,卒章显志。如“ 选择心灵的不凡,去创造惊世的人生。选择心灵的从容,却点亮生命的色彩!你是否选择了呢?”。

以上是深圳小作家作文覃老师为你解答分享,更多详情百度搜索:深圳小作家作文,深圳作文覃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