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一年只選52本書,標準是什麼?

《讀懂一本書》|樊登:一年只選52本書,標準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樊登讀書”的口號是“每年一起讀50本書”。作為一款主打講書的產品,可以不誇張地講,“樊登讀書”的成功,50%歸功於樊登團隊特別是樊登老師本人深厚、精準的選書功底

選書其實是非常難的,這一點,默曾有很深的體會。比如,我在運營線上讀書會時,經常面臨選書的問題。一般來說,一期10本書,我通常需要初選近100本書,反覆比對、篩選、調整,才能最終確定。

我選10本書尚且如此之難,樊登老師每年選52本書,且能幾乎本本都是精品、爆款,獲得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聽書量,有什麼秘訣呢?

今天,就結合樊登老師2019年度的新書《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所介紹的內容,為大家揭秘俘獲2200萬聽眾、獲得15億次播放量的選書秘訣是什麼?


《讀懂一本書》|樊登:一年只選52本書,標準是什麼?

初選:“七個看看”列書單


選書是一個去粗取精、沙裡淘金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讀懂一本書》|樊登:一年只選52本書,標準是什麼?

那麼,在還沒有通讀全書之前,我們如何來初步判斷一本書是否值得購買、閱讀呢?樊登老師結合自己的經驗,總結了“七個看看”,照著做,基本上這本書不會讓你太失望。

一看出版機構。比如,中信出版社的書一般都還不錯。

二看作者背景。有學術背景和實戰檢驗的專家教授寫的書,一般都值得閱讀,比如《刻意練習》就是一本經典。

三看推薦人。比如,這幾年,比爾·蓋茨每年都公開推薦書目;而他也沒有讓大家失望,推薦的書幾乎本本都是經典。還比如,近幾年每年開學時都有媒體蒐集各大名校校長薦書,這些書也都是值得信賴的好書。

四看好書中的推薦書單。一般來說,一本書在寫作過程中,難免會參閱其他一些書中的觀點。所以,如果你看過的某一本書是好書,那麼,書中推薦書目,往往也值得閱讀。

五看書後參考書目。“好書帶好書”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所以,遇到一本好書,別忘了看看他附錄中的參考書目都有哪些,經常會有意外的驚喜。

六看內容。看它試圖解決什麼問題,一個好問題本身就自帶價值。比如,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這本書,解決的是個人知識管理精進這個問題,就很值得深入閱讀。

七看翻譯和圖書印刷質量。這代表著出版人對一本書的重視程度,也間接決定這本書的價值。

默曾認為,根據以上7個方面的觀察、評估,基本上我們就可以初步確定一本書是否值得列入我們的備選書單了。

具體到個人應用來說,默曾建議大家,不妨平時注意就積累名人推薦書單、電商圖書暢銷榜單,以及好書推薦書目及其參考書目。這樣,當我們出現“書荒”時,這個書單就能讓我們“手中有糧,心裡不慌”!

那麼,有了初選“書單”後,如何進一步來確定呢?


《讀懂一本書》|樊登:一年只選52本書,標準是什麼?

精選:“四大原則”來篩選


“四大原則”,這是“樊登讀書”主編慕雲五老師歷經多年的選書工作後,總結的一套原則,也叫TIPS原則。

《讀懂一本書》|樊登:一年只選52本書,標準是什麼?

●T,Tools,是指具備工具屬性。

如果你恰巧是“樊登讀書”的會員,那就不難發現,樊登老師所講的大部分書,基本上都能提煉出工具性的內容,教給聽眾一套方法。為什麼這樣的書可被選擇呢?因為,一般來說,能夠提煉出有效的工具,意味著這本書是建立在堅實的實踐基礎之上。比如,默曾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樊登老師的《讀懂一本書》,就屬於具備工具屬性的好書。

● I,Ideas,是指新的理念。

能夠帶來一些新的理念、新的發現、新的想法的書,往往值得我們去閱讀,這也是一本書的價值所在。比如,之前我曾帶領讀書會的小夥伴一起共讀的《好好思考》《跨界學習》之類的書,就屬於能夠提供“新知”類的書。

● P,Practicability,實用性。

是指能夠給大家的生活帶來改變,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書。這樣的書也有很多,比如,李笑來老師的《財富自由之路》,劉潤老師的《每個人的商學院》,都屬於這一類。

● S,Scientificity,科學性。

這是指內容不是憑空捏造,也不是簡單歸納,而是經歷了科學性的驗證過程。比如,上一期讀書我帶領小夥伴們一起閱讀的萬維鋼老師的《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這本書分享的很多內容,就是經過科學驗證的。這也是萬維鋼老師選書的一大特點。


《讀懂一本書》|樊登:一年只選52本書,標準是什麼?

“兩大標準”定乾坤


雖然說,根據“四大原則”,我們基本就已經可以確定一本書是否值得精讀了,但是,“四大原則”也有其侷限性。比如,一本書具有工具屬性,可是它的內容又缺乏科學驗證,這樣的書,是否可以入選好書呢?

為了避免這樣的困惑,樊登老師又總結出了“兩大標準”作為他選書的基本邏輯,分別是:科學性和建設性。

《讀懂一本書》|樊登:一年只選52本書,標準是什麼?

1.科學性是選書的第一標準。

什麼是科學性呢?

一般來說,我們在看待一個事物,看到一個理論的時候,通常有兩種衡量的角度,一種叫工具性的角度,一種叫現實性的角度。

工具性的角度,是指我知道這件事未必是這樣的,但是他可以很好地解釋清楚現有的情況,能為我所用。建立在工具性角度的科學,也稱為工具性科學,它可能並不是事實和真相,但它是一個實證工具。

現實性的角度,又分為觀察性事實和哲學事實。觀察性事實,是指我們眼中所見的,比如,你看到我手中拿了一本書;哲學事實,則未必是你親眼所見,比如,我告訴你我背後有本書,也許真有,也許我已經把書悄悄地扔了。

需要注意的是,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科學性,所以,也沒有絕對的現實性科學。比如,牛頓三大定律,從現在的認知角度來說,可以說是一個現實性理論,但用發展的眼光看,它在未來也有可能會被證偽,所以又是一種工具。

因此,我們也不應該追求極致的科學性,而應該把重點放在去考究這本書或者這本書的作者,是不是在朝科學性的方向努力。

但是,不管是工具性角度還是現實性角度,科學性一定是那些至少在目前的條件和認知下被真真切切證實過是正確的,而絕非來自於虛構和想象。

2.具有建設性的好書值得讀。

什麼是建設性?

樊登老師在書中舉了一個行車導航的例子。開車時,如果是我們的愛人為我們指路,很有可能你不按她指的路線走,她就會生氣、罷工,不給你導航了。但是,行車導航卻不會這樣,即使你走錯了,他也會“重新規劃線路”,讓你在“前方路口調頭”,直到幫你找到接近正確路線的方向。

很顯然,與你的愛人相比,在指路方面行車導航更具有建設性。

一本具有建設性的好書也是這樣,它一定是在試圖幫你從痛苦的、複雜的、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當中探索出一條好的路徑,讓你能夠看到希望,看到解決的方向:或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新的意義,或是使我們產生強烈的動力,或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改變。

意義、行動和改變,如果三者有其一,我們就說這本書是具有建設性的。


《讀懂一本書》|樊登:一年只選52本書,標準是什麼?

最後的話

《讀懂一本書》|樊登:一年只選52本書,標準是什麼?

選書是一個技術活,這個“技術”就體現在它的方法和技巧上。

選書還是一個熟練活,當你讀過很多好書後,你就能輕而易舉地在萬書之中辨識那本好書。

選書還是一個耐心活,你需要初選、泛讀,甚至需要精讀之後,才能最終確定它是不是真正的好書!

然而,選書又是一件充滿趣味的事!你想啊,茫茫書海中,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你恰好遇見了它,還沒有錯過它,這該是多大的驚喜和幸運啊!

願你從此擁有慧眼識“書”的本領!更願你能夠一生與好書相伴!


文章作者簡介:默曾,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80後“新讀書人”,5年曾國藩研究、踐行者。人生一切難題,書中自有答案!歡迎關注 ,我們一起讀懂更多好書,踐行文正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