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猪尾用什么办法治疗?

曹家人2015


猪咬尾症传播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常发生于每年的秋、冬、春三季,通常18~80 kg的生猪发病率极高,多集中在20~40 kg的仔猪群体中,母猪发病率要显著高于公猪。猪群出现咬尾症后会严重影响饲料的利用率,生猪生长发育迟缓,饲料转化率下降20%以上。尾部损伤的患病猪还很可能会激发感染多种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并引发严重死亡,不利于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导致死淘率显著升高。在临床上,猪咬尾症主要分为2个阶段,第1个阶段为损伤前期,这个阶段的显著特点是一头猪将另一头猪的尾巴放在嘴里轻轻地吮吸咀嚼,被啃咬的猪能忍受这种吮吸和咀嚼的力度;第2个阶段是尾部损伤,由于尾巴被严重咬伤,大量出血,患病猪疼痛难忍,拒绝其他猪咬尾,表现为躲避。

一、发病原因

1、应激刺激

内外部的应激因素较多,猪群称重、疫苗免疫接种、药物保健、运输、转群、合群养殖、更换饲料等都会对猪群的正常生理活动造成应激,发生应激反应的概率极大增强。当猪群出现应激反应后,机体免疫能力会受到影响,各个免疫器官的功能会受到抑制,容易发生咬尾症。

2、环境因素

生猪养殖中没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或突然改变养殖环境,造成猪群不能正常适应环境,在圈舍中暴躁不安,很容易引发咬尾症。北方地区生猪咬尾症主要发生在每年8~10月,南方地区主要发生在每年2~4月。我国北方地区夏秋季节炎热,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容易造成猪出现严重的热应激反应,增强敏感性,经常引发打架斗殴现象。养殖场周围存在噪声干扰,圈舍内光照强度较大,不能保障猪群良好的休息,圈舍内有毒有害气体超标均会引起猪群过于烦躁,很可能会诱发咬尾症。另外,在高湿高温环境下,猪体表皮肤骚痒,容易诱使咬尾症出现。如果饲料中各个营养物质配比不恰当,尤其是钠元素,会造成猪群出现异食癖,引发咬尾症。

3、营养因素

生猪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性,如果养殖场所配置的饲料不能满足机体生长发育所需,或者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特别是饲料中某些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投入不足,各个营养元素混合不均匀也很容易引发咬尾症。

4、管理不当

猪养殖中饲料投喂不能做到定时、定量、定点,饲喂时间过长过短,猪群处于过度饥饿状态,会相互撕咬。另外,如果养殖场不能结合养殖规模,配置相应的料槽,或料槽长度不够,体重较小或者抵抗能力较差的猪不能通过竞争获得足够的饲料,很容易因为过度饥饿,在圈舍中表现的暴躁不安,会寻找其他东西撕咬满足食欲。这时其他猪的尾巴成为撕咬的目标。猪群采食饲料后,不能及时饮水,猪群会出现便秘,在圈舍中暴躁不安也很容易引发咬尾症。饲养密度大,圈舍过于狭小,猪群活动不顺畅,猪群会相互争夺生活空间,会造成猪群中的打架斗殴现象增加。

5、寄生虫感染

由于养殖密度较大,猪群很容易受到寄生虫感染。在养殖场管理中,如果养殖环境卫生条件较差,没有制定完善的驱虫制度、驱虫程序,容易造成寄生虫传播流行。猪感染体表寄生虫后皮肤会瘙痒不堪,经常摩擦患病部位,造成患病部位出血,引发其他猪群的围攻。某些体内寄生虫疾病侵染出血后,会在猪体内分泌大量毒素,使猪群出现严重的神经症状,在圈舍中暴躁不安,经常打架斗殴,很容易引发咬尾症。另外,消化道疾病发生后,由于机体代谢紊乱,很容易造成猪群出现异食癖,采食多种异物,进而引发咬尾症。异食癖出现后,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二、临床症状

通过观察发病猪,可发现生长猪、育肥猪会在每天下午14:00~17:00属于兴奋状态,此时能观察到猪群咬尾现象。发病初期在同一圈舍中的1头猪和几头猪啃咬其他猪的尾部,或同一圈舍的几头猪聚集在一起啃咬1头猪,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治或操作不当,同一圈舍的其他猪很容易模仿,表现为相互啃咬。其中,身体状况较差,体力不支,或者生长发育迟缓的猪群,很容易受到同群猪的啃咬,快速失去抵抗能力,尾部被严重咬伤,躲避在圈舍门口或者角落,由于伤口严重、流血,血腥味不断刺激其他猪群产生异食癖,逐步扩大危害范围。

三、防治措施

当发现养殖场出现轻度咬尾现象后,可选择使用经过稀释的汽油或者白酒喷洒到伤口表面,连续使用1~2次,能有效控制圈舍的摇尾现象。对于尾部存在损伤的患病猪,要及时进行止血,同时肌肉注射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K3等进行止血,同时,选择使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然后涂抹上碘甘油,避免激发感染。如果尾部被严重咬伤,可肌肉注射青霉素注射液进行抗菌消炎,在圈舍的地面撒上食盐和红土,让猪群自由舔食,或在饲料中增加0.3%的食盐,预防异食癖。

2、改善养殖环境

养殖场在选址、设计和建造中应满足猪群的正常生理功能。规模化养殖场应选择在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水电供给充足的地方,同时,还应保障养殖场的防潮防寒保暖。另外,有条件的养殖场需在周围种植绿化物,做好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为猪群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保障圈舍通风、光照。

3、适时断尾

仔猪出生后应及时进行断尾处理,能有效预防咬尾症的发生。使用盾口钳,在距离尾根处1 cm位置将尾巴剪断,在伤口表面涂抹上碘酒。也可在仔猪出生2 d后打耳洞时,在尾部1/3处使用钢丝钳子,连续钳2下,2次距离控制在0.4 cm以上,将尾部的肌肉和骨头剪断,7~10 d,1/3处的尾部就会脱落,这种方法简单,不会出现严重出血现象,也不会出现继发感染。

4、保障营养价值

猪群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需求存在很大差异性,因此,应科学搭配饲料,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育肥猪生长前期增加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的投入量,进入育肥中后期后,适当增加高纤维饲料的投入水平。另外,在饲料投喂中,保证定时、定量、定点,饲料不能存放过久,避免饲料发霉变质。为提高肠道的活性,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生态制剂,抑制有害菌的繁殖生长。猪群在每次转群前1周和前2d,可在饲料中添加0.3%的亚西酸钠和维生素E粉剂,预防应激。


猪咬尾症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非传染性疾病,传播流行通常和养殖场的饲养管理,环境卫生,饲料营养价值,疾病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作为畜牧兽医人员和养殖户,应充分认识到猪咬尾症的危害性,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保证各个方面的饲养管理恰当,饲料营养价值全面,预防多种慢性疾病,保障猪群健康生长。


亥酉Breeder


这个问题是困扰很多养猪户的一个大问题。当初我在养猪的时候,不知道把小猪截尾,就容易出现这种问题,现在呢,很多规模化养殖场,还有一些个体的养猪户都知道在小猪刚刚出生,就将尾巴断去,这样呢,从很大的程度上就消除了这个咬尾的现象,假如没有给它断尾出现了摇尾的情况,那么我们就要在猪圈里呀,栓上一根铁链让猪猪咬着玩儿,再不然你丢一块砖头让它当玩具玩,以此转移猪的注意力,但是我们现在有很多研究,发现好多猪咬尾的情况,大多数是因为密度过大,一个适合养10头猪的圈舍养了15头,甚至20头了,密度大了,猪咬尾的现象就会成倍的增加,这是一个重要的现象,还有一个就是说要多补充一些微量元素,尤其是像铁,铜,缺了这个猪容易去咬别的猪的尾巴,咬破了以后容易流血,本身血就含这些铁微量元素猪呢,而猪就好像找到目标一样。

所以说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注意了,不能密度过大。


天山僮佬


背景:猪咬尾源自于仔猪吸允母猪乳头的行为,很多仔猪在刚断奶时都有吸允其他仔猪的乳头和尾巴的习惯。猪咬尾情况在猪场中经常发生,多数与环境不适和营养缺乏有关。如密度大、通风差,在异常环境中会激发猪只的原始行为,是猪的一种反应激综合症。

关键词:猪咬尾;应激;环境;营养;断尾

咬尾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

咬尾季节:主要集中在冬天和春天,猪舍密闭、空间小、密度大、通风差的环境中。夏季温度较高时也有发生。

咬尾时间:多发生的下午,猪群睡醒后活跃期。

咬尾猪群:母猪咬尾情况高于公猪。

咬尾日龄:保育中期到育肥前期的猪易发生咬尾,多数集中在20-40kg的周期。

咬尾前期:猪只吸允、舔另一只猪的尾根,慢慢咀嚼,疼痛感不厉害,可以接受。

咬尾中期:随着咀嚼力度加大,变为啃咬,被咬猪尾巴被咬伤、出血,拒绝啃咬。

咬尾后期

:被咬猪尾巴大量出血,血腥味刺激同圈其他猪只,集中啃咬一头猪,发现不及时,严重可导致猪只死亡。

咬尾的危害

1、伤口感染、致死率升高

猪尾巴处有一尾静脉,伤口感染细菌能够很快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全身。被咬伤的猪只,处理不及时,伤口容易感染病菌。如链球菌等,发生脑炎和败血症,引起猪只的急性死亡。


2、影响猪群发育和采食

被咬猪只,尾巴轻则发炎,影响猪只采食和生长发育。重则尾巴脱落,引起化脓性感染,反复感染,可能导致后肢麻痹等情况,猪只饲料利用率下降。

3、肉质降低

咬尾会加重猪群应激,导致猪肉品质下降,另外采食不好的猪群,肌肉和脂肪沉积受到影响,也会影响肉质。

咬尾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

1、不断尾或者留尾较长

现在有些猪场不断尾或者断尾留尾长度过长,容易加重猪群出现咬尾情况,给咬尾猪一个机会。

☆改善措施:建议猪场出生第一天给猪只进行断尾操作,具体留尾长度以能盖住肛门上缘为准。

2、营养搭配不合理:

猪群保育阶段生长发育快,对营养需求高,低营养饲料不能满足猪只生长需求。如果自配料猪场,饲料配合不合理,缺少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都会导致仔猪应激大,咬尾情况高发。另外如果饲料中钠元素缺乏,会加重猪群异食癖,加重咬尾。

☆改善措施

1)提供全价料:保育到育肥前期饲料,建议使用优质全价料,营养丰富,成分搭配更合理。

2)拌料混合均匀:猪场使用预混料和浓缩料的客户,在玉米、豆粕粉碎和料精混合的时候,要混合均匀。

3)额外补充营养:对于猪群容易缺乏的影响和容易引起猪群兴奋、应激的营养成分,可以额外补充添加,如钠盐、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3、环境应激大

环境应激是猪群咬尾的最主要因素,正常猪有原始行为,有好奇心里,经常容易啃咬栏杆和其他猪只。如果环境应激较大,会把原始行为激发出来。如温度不适宜,活动空间较小且密闭,饲养密度过大,光照过高或者过低,卫生条件差,氨气味较重,湿度过大等。

☆改善措施: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加强猪群通风,尤其是春天和春天,控制环境温度、湿度、密度、通风等,保证猪群生活在一起舒适的环境中。

4、管理不当

猪群营养不均衡和环境应激大,都来源于饲养管理的漏洞。在平时饲养过程中,要注意猪只的合理调整,合理分配食槽、水嘴等,减少猪只的接触频次,增加活动空间,设置空栏,调理弱小病猪。保育仔猪,给予玩具,分散猪群注意力。

5、感染体表寄生虫或葡萄球菌

猪只感染寄生虫或者体表皮肤病如葡萄球菌引起的油皮猪,身体痒,会有蹭墙表现,体表皮肤和尾巴在蹭墙过程中,容易被磨破,有出血情况。其他猪看见尾部出血,会主要上去啃咬,导致咬尾情况发生。

☆改善措施

1)定期驱虫

仔猪30斤左右要进行第一次驱虫,如果猪场寄生虫感染较早,可以提前驱虫,注意在体内驱虫拌药的基础上,尽量加强一次体表驱虫,使用双甲脒喷洒猪只体表。

2)控制葡萄球菌

另外建议配合抗生素,对于葡萄球菌也有防控效果。如果已经出现油皮猪,可以使用磺胺软膏或者硫酸软膏涂抹。

咬尾的应急处理措施

1、终止咬尾情况

猪群出现咬尾情况,应该及时发现,及时阻止。在没有出现严重情况下,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芥末刺激疗法:在被啃咬猪只尾巴上,涂抹芥末油或者辣根,猪对于以为比较敏感,再次啃咬时,舔到芥末后,在芥末的刺激下,就不会再啃咬尾巴。

汽油、白酒改善气味方法:另外还可以采取使用稀释的汽油和白酒的方法,在伤口表面喷洒,改善血腥味道,减少其他猪只继续啃咬。

2、伤口处理:止血、预防感染

止血:对于已经被咬伤的猪只,必须及时处理,先止血,肌猪止血敏、维生素K3等。

消毒:第二部防止伤口感染,可以在伤口处,先用高锰酸钾清洗,然后用碘酊涂抹。

抗感染:严重的可以在处理后,需要肌肉注射抗生素,防止猪群出现细菌感染。

3、分散猪群注意力

把被咬猪处理后放回原圈,为了避免猪只再次被啃咬,可以在圈舍地面撒上食盐或者添砖,放置小玩具,分散猪注意力,减少因为枯燥环境引起的异食癖。

4、补充营养、抗应激

在猪只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益生菌等,补充猪只缺乏影响,减少猪群应激,以减少咬尾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咬尾是猪场比较普通的一个情况,但是小小咬尾反应猪场的饲养管理漏洞,面对咬尾情况,首先我们先按照应激处理措施操作,然后应该查找引起咬尾的原因,然后从饲养层面改善。


猪业前沿


仔猪不剪尾,就给生猪咬尾创造了条件;养殖密度过大,就会更加催生咬猪尾的现象发生。这就是猪咬尾巴的由来,没有其它。很多人长篇大论分析了众多原因,在我看来,其实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一、猪咬尾巴的根本原因

1、玩心使然。生猪幼龄时,其实就与孩童一样,每天也是好吃贪玩的主。但是仔猪又不像孩童,能有太多的游戏供它玩耍,摇尾巴又是生猪的天性,在这种情况下,生猪摇动的尾巴就会吸引其它仔猪的注意。

出于好奇,仔猪就会试着咬尾玩耍,最初可能只是轻咬,慢慢的就会发展到用劲撕咬了,结果造成生猪相互间的伤害,带来其它疾病的感染,诱发严重的后果。

2、密度过大。养殖密度过大也是造成生猪咬尾的原因之一,假设本来只能喂养5头生猪的圈舍,你却偏要喂养10头,如此大密度的养殖方式,极大的限制了生猪的活动空间。

生猪在圈舍里无法进行基本的活动,就只能对彼此摇动的尾巴产生兴趣,没事就会互相咬着尾巴消磨时间了。

二、应对生猪咬尾的传统方法

过去养猪都没有剪尾的习惯,猪群间相互咬尾的现象也时常会发生,不过农民朋友自有其传统的应对方法,虽然不能彻底解决根本问题,但是也能明显降低生猪的咬尾行为。

传统的解决之道就是一旦发现生猪出现咬尾的苗头发生,猪农们就会在圈舍里拴上一根耐磨的绳子或者是铁链,供生猪撕咬玩耍;或者就是向圈舍里丢入数快砖头或木头,让猪咬玩。猪农通过这些手段来转移生猪的注意力,达到纠正生猪咬尾的目的。

三、科学预防生猪咬尾的新招

当生猪养殖业逐渐向规模化方向转化后,中大型养猪场越来越多,他们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发现并梳理出杜绝生猪咬尾的终极方法,那就是对新生仔猪及时进行剪尾,把留尾保持在一个合理长度。

这样生猪就算是想咬尾,也没有尾巴供它们咬了,彻底断了生猪咬尾的念头,纠正了生猪这一个危害性较大的不良习惯。

对于已经被咬伤的生猪,其治疗的方法也并不复杂,任何猪农都能应付,那些说要打这种针、喂那种药的说法,都是人为的复杂化和扩大化了,完全没有必要。

办法很简单,你只需将被咬猪尾的伤口和整根尾巴都涂抹上碘酒就可以了,既达到了消毒杀菌的目的,又可利用碘酒的异味阻止生猪的再次撕咬,创口也会很快愈合。



总之,在我看来,不必把咬尾现象看得过于复杂,只要注意预防,细心管理,生猪咬尾就很容易得到及时的根治,猪农也能顺利的养好生猪。

大家同意我的观点吗?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分享如下,期待着能得到你宝贵的点赞!


洒脱农人


我的想法是还是要从原因入手,及时治疗,也要积极预防。

导致猪咬尾主要有3个因素:

1. 环境因素:猪舍环境卫生条件差,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浓度过高,导致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速度降低使猪群产生不适,进而导致咬尾现象发生。

2. 营养因素:舍饲条件下,需要调配饲料配方以满足不同阶段不同用途的猪的营养需要。如果出现维生素、微量元素或食盐的缺乏、或者营养水平过低,也可导致咬尾现象发生。

3. 管理因素:

(1)饲养密度过大,导致猪个体间存在资源争夺,如空间、饲料、饮水。

(2)每栏中猪的一致性较差,个体大的为强饲者,个体小的为弱饲者,强饲者会欺负弱饲者。

(3)行为因素。在舍饲的条件下,猪易产生厌倦情绪,进而出现相互“玩弄”耳朵或尾巴的行为,最终恶化而导致严重的肉食癖。

(4)疾病因素。体外或体内寄生虫也可导致猪的不安及皮肤刺激敏感,进而发生咬尾现象。

发生咬尾的猪群,其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会降低20%以上。因此要积极检查猪舍的卫生条件、饲养管理方式、聘请专业的营养师调整日粮配方、提供一些功能性的舔砖。

被咬尾的猪要及时转出,单独饲养。可以用土霉素粉末或者CTC喷雾局部治疗。担心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也可购买碘液进行局部治疗(只是时间上会慢一些,效果较差)。有条件的猪场,可以购买一些进口的无抗有机兽用外伤治疗产品,其成分主要是螯合锌和螯合铜。活性物质促进伤口愈合的同时还能促进血管再生,几乎没有刺激性。


小神仙的后花园


  • 不论是农村散养户还是时常有肥猪有咬尾的现象出现,咬尾的危害实在太大了。
  • 由于被咬尾的猪有血腥味道,导致很多对猪病猪攻击,被咬尾猪精神高度紧张,东躲西藏,不敢采食休息,处于处于严重应激状态。这会降低肥猪的生长速度,形成僵猪,如果诱发一些细菌感染,甚至有可能因为脊髓炎、败血症导致死亡。

第一、加强舍内通风,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光照。

  • 如果猪舍通风不充分,栏舍内的有害气体含量过高,氨气浓度猪群容易出现咬尾的问题。
  • 圈舍光照充足,容易导致猪只兴奋不安,按照窗帘,降低光照可以减少咬尾。
  • 因此,加强舍内通风,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光照是可以减少咬尾的。

第二、降低栏舍内猪只饲养密度。

  • 栏舍内猪只生存和活动的密度应满足以下标准:30-50 kg = 0.4 m²/头;50-85 kg = 0.55 m2/头;85-110 kg = 0.65 m²/头;大于 110 Kg = 1 m²/头。
  • 如果圈舍饲养密度大于上述的标准时,猪群会咬尾、咬耳等问题,可以减低饲喂密度,降低饲喂密度后可以明显改善咬尾的问题。

第三、保证猪群饮水充足。

  • 猪只饮水量必须得到保证,如果缺水会导致猪只应激和竞争,因此育肥舍必须保证每10-12头猪配备一个饮水器。
  • 而且饮水器流速达到每分钟2-2.5L,水质也要合格。因此,要定期检测水压、水质是否达标。

第三、改善饲营养,饲料营养要均衡。

  • 如果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超标,饲料中的矿物质的含量和质量不足,饲料中的维生素含量缺乏或过量,饲料中钠成分不足或超标。
  • 如果有上述情况,饲料营养不足或者不均会导致咬尾。因此,选用的饲料营养一定要均衡。

第四、保证猪群健康,一些疾病会导致猪只躁动。

  • 如果猪群存在一些疾病,疾病会影响猪只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如咬尾等。
  • 病猪行精神沉郁,容易受到攻击时,对咬尾等疼痛反应不明显,这会加剧咬尾。
  • 一些猪出现肠道炎症、寄生虫感染、体温升高、蓝耳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时,导致病猪躁动不安,容易出现一定攻击性;因此,治疗一些原发病,定期驱虫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猪舍存在电路安装问题“漏电”。

  • 在猪只栏舍的土建过程中,如果电路的安装存在问题,如没有加装地线或者地线安装不合理等,导致金属类管线带静电,如料线水线等,出现“漏电”、“跑电”的问题,也会导致咬尾问题出现。
  • 因此,检查地线安装是否合理,检测金属管线是否带电。

第六、饲喂方式,进食过程中存在问题。

  • 如果猪只在进食时造成抢食的情况,也会增加此咬尾风险,因此必须保证料槽24小时有料,减少抢食情况的发生。

第七、个别猪精神亢奋。

  • 由于猪只长时期在栏舍内,除了进食便是睡眠,因此猪只往往处于相对烦闷的状态,容易出现进攻性、侵略性的行为。
  • 因此,可以在栏舍内增加一些“玩具”,如铁链,球状物等,增加猪只活动,分散注意力,进而降低咬尾的行为。
  • 对于异常兴奋,具有攻击性的猪要及时隔离,避免咬伤其他猪。
  • 如果发现咬尾,应该立即隔离单独饲养被咬猪,让后用高0.1%高锰酸钾、碘酊、甲紫等药物涂抹尾部。如果发烧感染,需要注射头孢噻呋+安痛定来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 在哺乳仔猪阶段进行断尾,也可以减少咬尾的现象。

《猪易知》将持续分享养猪消息、非瘟进展、市场行情、猪病分析。欢迎养猪朋友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猪易知


您好!发财马来解答这个问题。

导语:生猪咬尾在日常养殖中很常见,尤其是外购仔猪分栏、猪只发烧、出现寄生虫病、夏季圈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营养不全及冷应激等时,极易诱发咬尾现象发生。生猪咬尾关键在于预防,重温如下

生猪咬尾的诱因

诸如夏季圈舍卫生条件差、猪只发烧应激、出现寄生虫病、传染病、通风不良心烦、饲料营养差或缺乏维生素、温差过大应激、缺水、仔猪分栏等。

防止猪只咬尾的建议

1.适时断尾:对于自繁自养的仔猪,生后及时擦干身体粘液后用消毒电加热剪尾钳,剪去2/3,并加强消毒。

>断尾优势→防止母猪压伤仔猪、节省饲料、防止咬尾、使育肥猪臀部丰满、利于清圈、利于配种。

2.尽早去势:一般自繁自养时应在仔猪生后7-10日龄去势。

>尽早去势优势→利于伤口愈合去势后利于猪群管理及改善肉猪肉质风味。

3.合理分群:分群按照夜并昼不并、空腹并窝、三窝并二窝并喷洒异味剂方法,有条件的栏舍可设置铁链子或几个彩色玩具供其消遣玩乐。

4.驱虫保健:

一般自繁自养转群或外购仔猪回场稳定1周后驱虫保健,而后每3个月全群加强驱虫一次,使用阿苯哒唑伊维菌素预混剂1公斤/吨配合饲料。

5.环境卫生:生猪养殖无论春夏秋冬,圈舍环境卫生是保障。及时清理栏舍粪污,合理卫生消毒,消毒可用生石灰、2-4%烧碱溶液、过氧乙酸、来苏儿、卫可等。

做好圈舍猪群饲养密度与合理适时通风,一般的饲养密度1.0-1.2㎡/头,拥有栏舍全漏缝地板、大功率排气扇、自动料线、夏季湿帘的可放宽至0.8-1.0㎡/头

。当炎热夏季及冬季圈舍门窗封闭时要做好圈舍通风换气管理,防止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大影响猪群健康(诸如咬尾现象发生)。

6.饲料营养:优选饲料,选用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且营养全面的中高档猪用系列料,建议配合饲料中可额外添加适量生猪多维。

7.强化管理:为防止缺水、缺料、发烧、并窝、免疫及冷热应激等造成咬尾现象发生,日常养殖应加强栏舍巡视对于咬架、咬尾、采食量不正常的及时记号并针对性施治)。

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与无污染、霉变的饲料原料,尤其防止夏季猪只打腻喝脏水或长期采食污染饲料。增强猪只机体免疫力饮水中适量添加Vc、葡萄糖、电解多维、多维素,配合饲料中适量添加猪用多维、渔粉、膨化大豆、豆粕、葡萄糖、豆油

👍👍治疗建议:对咬伤的猪只尾部涂抹碘伏,并圈舍喷洒异味剂,外伤严重的肌注头孢氨苄防止感染全窝用100片人用维生素C片碾碎后,另加1袋500克食盐,拌饲100斤配合饲料,空腹饲喂1-2天即可。

我是发财马(张宏中)关注三农助力三农,欢迎寄语!

2020-03-08


发财马


猪咬尾在养猪场是很常见的现象,被咬的猪会变得瘦弱,停止生长,给猪场造成一定的损失;被咬的猪如何治疗,如何解决猪咬尾现象的发生是值得每个养猪人思考的问题。生猪在50斤以后代谢增快,生长迅速,这时候也是猪群异常活泼的时候,猪咬尾现象也就在这个阶段发生;通常情况下,都是那些体型中等,性情活泼的猪被体型较大的猪咬破尾巴,一旦尾巴流血,就会遭到群猪的攻击,遍体鳞伤,在其它的猪吃食的时候,它只会躲在角落,慢慢的在群体中变成最弱的一个。这让养猪人很闹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表面上看,是大猪欺负小猪的问题,其实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其一,争夺营养;生猪快速生长,就要从饲料中及时汲取养分才能满足滋生营养的需求,有的养猪户猪栏里面积小,存栏的育肥猪数量多,投料时间和数量没有规律,猪饿了的时候,有的猪会舔舐其他住的耳朵,咬嚼其它猪的尾巴,一旦感觉疼痛,就会引起打斗,有的猪尾巴就会被咬破流血。

其二,为了维护猪群的稳定,强壮的猪会撕咬性情活泼的猪。猪群吃饱是以后,都会很安静的休息,但有的住性情活泼,会在猪栏里不停的骚扰其它的猪;这时候会有更强壮的猪用撕咬的方式来制止它;其它的猪也随着攻击他,结果被咬破尾巴,或者耳朵。一旦这个猪停止了反抗,别的猪也就停止对她的攻击。但毕竟伤害已经造成,养猪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想给被咬的猪治疗。

治疗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在被咬的猪尾巴上涂上碘酒就好,碘酒味道刺鼻,能够让其它的猪不再撕咬,同时,碘酒又有杀菌的作用,防止被咬破的猪尾巴感染细菌化脓,引起更严重的后果。猪尾巴涂上碘酒以后,很快就会痊愈,但是被咬的这只猪会生长缓慢。

所以,对养猪人来说,如何治疗被咬的猪尾巴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如何让猪群不发生咬尾巴的现象。方法有两个:

第一,猪栏里的生猪保持适当的密度。据统计,猪群出现咬尾巴的现象,密度大的猪群远远高于密度小的猪群;所以,养猪人不能为了节省空间,大密度的饲养生猪,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猪栏里的生猪保持每头占有0.8-1平方米活动面积,猪群很少发生打斗咬耳朵的现象

第二,投食有规律。一个是按时间投食,让生猪采食,休息形成习惯,这样采食的时候他们就会起来采食,休息的时候就会休息,二,随着生猪日龄的增加,不断的增减饲料的投放量,这样就会让生猪获得充足的营养,不会因为觅食引起打斗,从而避免咬尾现象的发生。

养猪人永远要记住一个问题,预防远比治疗重要得多;无论是疾病的预防还是生猪一些怪癖的预防。只有把预防始终放在养殖生猪的首位,才有可能把生猪养好。

同意我说的观点,请点个赞;对您有所帮助,请多关注谢谢!


老农说乡村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猪咬尾是猪场中一种常见疾病,其对猪生长损害极大,如不及时解决会造成大面积发生。

猪咬尾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发生原因


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环境、地面类型、饲料营养、管理问题和疾病等几个原因,下面就各个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

1.生活环境狭小

大型养猪场猪的活动范围小,大量的生猪都挤在狭小的猪栏里,活动范围小,尤其通风不太好的猪舍里,生猪极易出现厌倦情绪,厌倦情绪的增加,就会出现兴奋、暴躁等情绪。这时生很容易对其他物体如猪摆动着的尾巴吸引,发生咬尾现象

2.环境改变,新环境不适应

初到新的环境猪会出现环境不适应的情况,比如猪舍环境突然变化,畜牧场周较大的嗓音、猪舍内较强的光线会影响猪群的体息,圈舍中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会引起猪群烦躁,也会刺激咬尾的发生猪群会出现暴躁情绪,引发猪群打斗,出现咬尾现象。

3.猪舍地面环境影响

经过研究采用漏粪板的猪会比普通地面更容易出现咬尾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采用漏板的猪舍,一般对猪粪的清理不够及时,粪沟中的污浊气体容易上升到地面上,从而使畜舍环境恶化,也容易出现猪咬尾症。

4.营养配比不科学

在大型养殖场集中养殖的情况下,饲料营养的配比十分关键。大型养殖场与散养不同,饲料是生猪的唯一营养来源,当饲料的营养配比不科学,造成营养不均衡时,

尤其是饲料中缺乏蛋白质、维生素B和其他微量元素时,,猪群出现应激反应而咬尾咬耳

5.养殖管理存在问题

生猪的养殖比较注重科学化的养殖管理,尤其是大型养殖场,对生猪的科学养殖要求更高。首先是对猪群的喂料要合理掌握,很多养殖场由于养殖数量较多,人员管理稀松,喂料时间不准确,造成生饥饿时间较长,喂食时会发生因饥饿而互相打斗、撕咬,恰好料槽不够长,生猪数量又多时,没有抢到饲料的生猪就会对其他生猪进行攻击,首当其冲的就是尾巴。同样的在出现缺水的情况下,也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其次是要重视生猪的转群、换舍等情况,新的猪群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和建立群居次序的过程,在这个阶段猪群会变得异常兴奋,尤其是在两个不同体重的猪群极易发生打斗情况;密度也是造成猪咬尾症的一个重要原因,生活空间过于狭小,猪群密度过大时,猪群对生活空间的竟争也会增加,这无疑会引起打斗,一旦出现了咬尾,猪相互模仿,学习会加快,易引起大群暴发而很难制止的情况。

猪咬尾症的防治措施

1.合理安排养殖密度

针对养殖场生猪活动环境狭小的间题,养殖者应该进行合理的密度安排,严格控制区域内生猪的数量,按照2平米/头的密度,合理安排猪舍内的生猪数量。

2.满足猪的营养需求

合理配比当猪群刚出现咬尾现象时,可以及时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B和各种微量元素,及时补充蛋白质,对饲料影响进行合理的配比,注意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做量元素等均应足量。另外,在饲料中增加0.1%食盐,可有效防止咬尾病的发生

3.注意饲养密度,合理组群

要将品种、体重、体质和采食量等相近似的猪同圈饲养。合理利用圈舍面积,让猪有适宜的个体生活空间,一般3-4月龄占0.5-0.6平方米/头,4-6月龄占0.6-0.8平方米/头,7-8月龄占1.0-1.2平方米/头。组群按的来源、体重、体质和采食习惯等进行,体重相差不超过4-5

千克,架子猪不超过7-9千克

2.4科学化养殖管理生猪养殖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合理控制投喂时间,合理配置猪群,做到科学化管理,具体到每一头猪的管理。


猪疫苗小讲堂


此症状主要发生在处于生长期(即20-50公斤)的猪群中,该阶段的猪生长发育相对较快,对各种营养的需求量也较大。有些农户因为投喂的饲料营养成份单一,会造成猪生长代谢所需的某些矿物质及维生素补充不足和某些氨基酸的缺乏,易诱发猪的异食癖,引发上述症状。 防治:针对该症的防治,笔者认为应首先改善饲料管理,投放全价料。另外,在饲料中应加入富含钠、钴、钙、铜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B的添加剂。 其次,应把尾巴被咬破的猪单独隔离并进行适当处理。若伤势不严重,清洗伤口后,应涂紫汞以促进伤口的愈合。若伤口出血,要压迫止血,有局部炎症的可以擦红霉素软膏。若已引起全身感染,可肌注青霉素等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圈中其他的猪,可适当给予镇静药,使其精神安定。在猪尾巴上可涂抹一些苦味无毒的药水(如用黄连熬出的中药水),这样,当猪再相互咬尾时,会溴到苦味,迫使其放弃咬尾巴。

很高兴,能帮到有需要的用户,喜欢的可以点点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