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那些P2P,有錢衝我來呀!

放開那些P2P,有錢衝我來呀!

放開那些P2P,有錢衝我來呀!

上述故事是P2P爆雷潮下,媒體報道受害者的一個縮影,此背後,數以萬計的家庭都深受此次P2P爆雷潮影響。自殺、跳樓、割腕、維權各類受害者故事頻現於媒介,要知道,P2P貸款餘額從2016年初的4341.29億元一路攀升至今年6月份的1.32萬億,如今暴雷潮真的來了,背後痛楚難以丈量。

網貸之家的統計顯示,2016年為此前P2P問題爆發數量最集中的一年,全年1600多個平臺停業或出問題,當年的8月份曾有226家P2P出事。

從目前來看,2018年7月份出事P2P數量很可能低於2016年8月,但明顯高於2017年以來的每月平均數,這1年半時間裡,P2P出事數量較少,每月平均50家左右。

截至2018年6月份,累計共有2121家P2P出現問題,目前仍有1836家P2P正常運營。

放開那些P2P,有錢衝我來呀!

我們簡單市場上可以簡單分為兩個主體,一種是有理財需求的人,一種是缺錢的公司。P2P可以作為缺錢公司的一種融資渠道,通過各種資產包的打包嵌套,變成P2P產品發行融資,而營銷、知名人物站臺、利用合法機構背書等形式成為觸達投資者的重要手段。

那缺錢的企業為什麼不找銀行融資?

因為資格不夠

銀行的放款,需要諸多嚴格資質審核,很多中小公司是不具備此資格。但通過P2P這種民間平臺,雖然貴了一點,但至少借到錢了。

因早期的監管空白、寬鬆的資金面、高收益率,P2P 行業迎來了大發展。

● 第一,2013年到2016年底,P2P是沒有被納入監管的。那段好日子就是想做什麼做什麼,自融、期限錯配以及資金池都可以做,打著網貸幌子賺錢。

● 第二,2013年及其後三年,那時候市場上不缺錢,M2的增速保持在13%左右;現在的增速是8%。

● 第三,2015 年初 P2P 的綜合收益率可以達到 15.81%,其中民營系平臺綜合利率更是高達16.18%。(網貸之家數據)

三大因素齊震下,2013年以來P2P機構數量和成交量不斷翻倍。從2014年的657家公司、309億貸款餘額到2018年6月底,1836家P2P、近 1.32 萬億規模。

“狼來了”的故事結局總是一樣,早早就耳聞P2P倒閉潮要來,但真的大規模爆發潮就是在眼下。富二身邊很多朋友都投資過P2P,當時也覺得有風險,但就料定自己不會做接棒的最後一人。P2P借款期限都很短,之前能有收益的投資者,賺的還不是項目本身帶來的盈利,而是不斷有新錢進入。

拐點是何時到來的?

放開那些P2P,有錢衝我來呀!

隨著政策的一步步收緊,撥開各種嵌套,底層資產質量最差的P2P成為爆雷高發區。

按照清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測算,目前全社會的平均融資成本高達 7.6%,遠高於銀行的總資產增速 6.9%,這說明,目前的融資增速已經保證不了存量債務的利息償還,“爆雷潮”已是必然。

信用債另一片光景

相比之下,今年以來一直被違約纏身的債券市場,在持續的擔憂中漸行漸穩。

一方面,6月份未及時兌付資金的債券僅4只,規模合計69億元,違約事件數量遠低於P2P跑路;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全市場1275只債券基金(按證監會初始基金口徑統計,截至2018-07-18)取得正收益的概率達到86.7%,收益率的中位數達到2.81%。債券基金成為今年波動的市場中,最為穩健的一類基金。

與P2P不同,發行信用債的公司往往都是大公司或者地方政府隱形擔保的平臺公司。信用債一般都是機構投資者參與的市場,極少有個人直接參與。因此,信用債市場是一個研究較為充分的市場,不僅每一隻債券都有第三方評級公司的評級,而且發債主體也有一個評級。

● 在信用債違約來襲的時候,往往有一些預警事件可以提前判定;

● 一隻債券如果不能按照約定的時間支付利息或者本金,則構成違約;

● 即使一隻債券真的違約,也並不意味著投資人“分文無回”,投資人可以在公司破產清算或被其他公司收購的背景下拿回部分或全部本金和利息。

但P2P不同,跑路的公司很少聽說能夠再為投資人追回本金,何談收益。

債市熊中帶牛,債基收益穩健。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17-07-18,全市場共發生28只累計111.37億元債券無法在到期日還本付息,成為投資人心中的梗。但出人意料的是,今年的債券市場其實熊中帶牛,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走強,而低等級信用債走弱,帶來債券基金收益分化。半年出頭,收益率超過3%的產品幾乎佔到整個債券基金市場的一半。

截至昨日,富國信用債(000191)今年以來獲得了4.13%的業績,大幅超過行業平均。相較於P2P,行業發展20年、有著嚴格監管的持牌公募基金公司值得客官信賴!

​本文數據參考海通證券研報、媒體公開報道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