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酒的起源與應用

在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長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的前列,酒也是一樣,有著它曾經輝煌的篇章……

最初的酒由含糖物質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的有機物。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大量的含糖野果,在空氣裡,塵埃中和果皮上都附著有酵母菌,在適當的水分和溫度等條件下,使果汁變成酒漿,自然而形成酒。

酒的起源可追溯到史前時期,而真正稱得上有目的的人工釀酒活動是在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出現了農業後開始,人們把糧食等釀酒原料添加糖化發酵劑,發酵提練成酒。後來,到了元末明初時期,又有了非常成熟的蒸餾釀造技術,使酒的濃度進一步提升,現在我們喝的糧食酒大多由此而得。通常在38-60度之間,濃度越高殺菌力越強,但對人體的損害也漸為加大,所以,喝時要根據人體代謝能力,適度選擇。

酒對人體有太多的功效,比如興奮刺激性,補充能量,補充維生素等,但其更重要的作用還是消毒、殺菌。酒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某些致病菌繁殖與侵害,是我們古人主要消毒方式。外用和內服皆可。外用消毒,內服殺菌。雖然,現時期人類的技術更為先進,可以把醫用酒精的濃度提高到75度,以求得最好的快速殺滅細菌的作用,但古人通常應用的就只有食用酒精,也起到了一定的消毒預防作用。喝酒,更成為了古代男子常規生活方式之一,也形成了我國源遠流長的酒文化。

今天,在這場危難之際,在我們的生命受到考驗之時,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借鑑古人之智慧,在醫用酒精購不到的情況下,找些家儲陳年佳釀,潑少許於地面揮發,以進行空氣消毒或吸入治療。也可抹試桌面,門把手等。這是一個怕熱、怕火、怕燒的病毒,也是一個怕酒、怕醉、怕燻的病毒。認識它,就可以戰勝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